寶寶吃香蕉多了惡吐怎麼辦 嘔吐是嬰兒期最常見的表現,原因很多,既可以是生理因素造成,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早期症狀。有些新媽媽因為不了解嘔吐的相關知識,看到寶寶吐就慌了神,亂了陣腳。
嘔吐是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嘔吐是小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小兒嘔吐的原因也有很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嘔吐由於食道、胃腸道呈逆蠕動,伴有腹肌、膈肌的強力收縮,迫使食道或胃內容物從口湧出。小兒嘔吐也是多種疾病的先兆,隨時觀察嘔吐症狀,有助於寶寶病情的判斷。因此爸爸媽媽們要認真學習小兒疾病常識,及時治療,積極護理。這樣您的寶寶才會健健康康的長大。
如何處理寶寶咳嗽嘔吐? 寶寶的抵抗力比較弱,成長過程中經常容易發生咳嗽或嘔吐的現象。如果父母對這兩種兒童常見病症多一些了解,那麼,當它們發生時就能及時做出適宜處理,幫助孩子減輕症狀,讓疾病盡快好轉。
咳嗽
引起咳嗽的常見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感冒,是由於病毒經過鼻腔和咽喉進入到人體,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發炎。小兒患上感冒時,一般都會出現咳嗽的症狀。
2、支氣管炎
大多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來,發病較急,一開始多為干咳,隨之逐漸出現咳嗽、咳痰等不適,嚴重時因呼吸困難而出現缺氧,嘴唇變為青紫色。
3、肺炎
2歲以內的小兒大多是支氣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而引起。一般會有干咳,還會出現氣促、口唇發绀、鼻翼扇動等現象。除了新生兒外,通常會發燒到39℃。
4、急性喉炎
當病毒或細菌通過喉部時,也會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症狀是聲音嘶啞,甚至發不出聲音來。在吸入空氣時發出像犬樣的咳嗽聲,嚴重時發生喉吼。
5、吸入異物
如果小兒先前並沒有咳嗽、流涕、打噴嚏或發燒等症狀,突然出現劇烈嗆咳,同時出現呼吸困難,臉色不好,特別是較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在大人不注意時將某種異物放進了嘴裡,不小心誤入咽喉或氣管。
家庭處理措施
1、如果小兒只是偶爾咳嗽幾聲,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如果咳嗽頻繁並出現其他症狀,如氣促、發燒等,則需及早去醫院就診,請醫生據不同病情采取針對性抗感染及其他對症治療。
2、如果是突發性嗆咳,很可能是小兒將食物或異物吸入咽喉,但還能呼吸,能講話或哭出聲。這時父母要鼓勵小兒咳嗽,千萬別用手在其嘴裡亂摳,以防異物越摳越深,以致把氣道完全堵死。如果沒有咳出東西,小兒反復咳嗽或氣喘,說明異物已到達呼吸道,立即送小兒去醫院及時取出異物。如果小兒面色發青,不能呼吸,父母不要驚慌失措,要記著孩子的生命就在你手中,這時不論是送醫院還是去請醫生只會延誤時間,失去搶救的寶貴時機。應馬上叫其他人去請求醫療急救,立即開始自救行動。
家庭護理方法
1、上呼吸道感染時小兒的鼻腔黏膜已發炎,如再吸入干燥空氣將會使鼻腔更為不適,並還會加重咳嗽。因此,要保持房間空氣濕潤,可以使用加濕器、掛濕毛巾、用水拖地板或在房間裡放一盆清水等方法增加空氣濕度。
2、如果小兒是因異味空氣而引起咳嗽,房間裡不要有人吸煙,也不要有其他異味氣體,如廚房油煙等,這些都會加重咳嗽。房間裡做衛生時不要讓灰塵飛揚起來,可用濕抹布輕輕擦拭家具,以免引發咳嗽。
3、為了避免小兒晚上睡眠時咳嗽,讓其取側臥位,最好將頭部或上身用毛巾、枕頭墊得稍高一些,以免呼吸道分泌物返流到氣管引起咳嗽,影響睡眠,這樣也可使小兒感到舒服些,緩解呼吸困難。
4、當小兒咳嗽很厲害以致喘不過來氣時,抱起來輕輕拍幾下背部,或讓小兒抬起上身坐起來,這樣會使小兒感到舒適一些,減輕咳嗽症狀。
5、小兒咳嗽得很厲害時不宜玩耍得太疲勞,不然會加重咳嗽。而且,注意給小兒身體保暖,尤其是腳心和頭頂部不要受涼,以免反射性地使呼吸道抵抗力更為下降。但是也不要讓小兒身體過熱,衣服被汗水浸濕後更容易引起咳嗽。
6、必要時馬上帶去看醫生
當小兒咳嗽繼續加重,總是不見減輕,特別是出現呼吸困難,口唇顏色不好時,應該馬上帶去看醫生,以免耽擱治療時機。
嘔吐
引起嘔吐的常見疾病
1、腸套迭
當小腸遠端被套入小腸近端的管腔裡,就會發生腸套迭現象。這種現象最容易發生在1歲以內的小兒中,特別是天氣寒冷時。一旦發生腸套迭,小兒除了劇烈腹痛和哭鬧外,還會伴有嘔吐和低燒症狀。
2、疝氣
由於小嬰兒的腹壁肌肉很薄弱,過多哭鬧時會使腹腔 寶寶不適應,不要給他吃生冷的東西,還有對香蕉反應這麼大,就也不要喂了,等長大些再說吧!! 什麼東西都要少吃一點 這是寶寶消化不良的表現,建議你給寶寶適當減少飯量並且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些白開水可以吃些嬰兒健脾顆粒,吃嬰兒健脾顆粒效果不佳可以吃江中健胃消食片一片研碎用水送服每天三次,還有讓寶寶多運動.祝寶寶早日康復!上醫院去看看,先化驗一下.
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生過腹瀉,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所以,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寶寶上吐下瀉時,媽咪們的心裡都很著急,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於是,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藥。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了解——
何謂寶寶腹瀉病?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
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1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2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
緣由3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
怎樣判斷寶寶患了腹瀉?
判斷1根據排便次數
正常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物。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判斷2根據大便性狀
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媽咪家居護理重點
重點1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很多媽咪只要寶寶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裡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寶恢復病情很有利處。那麼,媽咪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媽咪可從以下幾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用自制的糖鹽水補液,即在5000毫升的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1.75克精食鹽相當於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於2小勺;用自制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500毫升溫開水加入1.75克的精食鹽;用醫生給開出來的ors(口服補液鹽)補液,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
然後,在最初4小時裡,按寶寶的每公斤體重給予20—40毫升液體。此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鐘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鐘後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睑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
愛心提示:不要把ors補液鹽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並且按說明配制完畢之後,不能再往裡加糖,否則影響補液效果。
重點2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
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然而,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重點3對寶寶的小屁屁要倍加呵護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重點4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干舌燥,並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松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較重了;或在家已經治療了3天,但病情總不見好轉,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症狀,則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寶寶總是腹瀉不愈怎麼辦?
有的寶寶患了腹瀉後,總是不見轉歸,病情持續2周以上甚至幾個月。同時胃口不佳,體重增長慢。媽咪心裡焦急萬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這樣幾種原因導致:
原因1急性腹瀉沒有徹底治愈,多見於沒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養的寶寶。這樣的寶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腸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腸道上部,把吃進去的食物分解、發酵,形成腐敗的物質不斷刺激腸道,造成腹瀉經久不愈。對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食品療法進行治療,如稀釋牛奶、焦米湯、酸牛奶、魚蛋白粉、胡蘿卜湯及蘋果泥。
原因2長期使用抗菌素,殺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應該馬上停用抗菌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長的藥物,讓腸道盡早恢復正常狀態。
原因3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要馬上停喝,[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