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五歲半,前二十天得了肺炎。經打針後,已康復。但我感覺她面色沒有以前好,請問各路大師:有沒有好的辦法,使她康復到原來狀態? 那還是有炎症啊,得看看醫生啊 肺炎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肺部(肺氣胞)發炎。 ·症狀: 發高熱,呼吸十分急促 持久干咳 可能有單邊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時胸痛 ·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絲。 幼兒患上肺炎,症狀常不明顯,可能有輕微咳嗽或完全沒有咳嗽。有可疑便須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肺炎有多種: 細菌性肺炎采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後,七至十天之內,多可治愈。 肺炎雙球菌、等細菌引起。 葡萄球菌 鏈球菌 病毒性肺炎的病情稍輕,藥物治療無功效,但病情持續很少超過七天。 q熱 鹦鹉熱 ·上呼吸道的細菌感染蔓延至肺部。 ·醫學上對肺炎進行了分類: 分類方法的依據是病原體種類、病程和病理形態學等幾方面: 1、病理形態學的分類:將肺炎分成大葉肺炎、支氣管肺炎、間質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等。 2、根據病原體種類:包括細菌性肺炎,常見細菌有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桿菌等。病毒性肺炎,常見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另外還有真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等。 3、根據病程分類:分為急性肺炎、遷延性肺炎及慢性肺炎,一般遷延性肺炎病程長達1~3月,超過3個月則為慢性肺炎。 小兒肺炎有一定年齡特點,通常嬰兒易患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而學齡兒由於抵抗力增強,已具有使病變局限的能力,因此主要患大葉性肺炎、支原體肺炎。 ·並發病: 病菌到了肺氣泡時,身體已沒有什麼辦法阻止它入血管四處跑了。隨時有可能突然惡化成血中毒以至休克(septicaemia)。必須立刻入院了。 自從抗生素面世後,並發病已較少出現。 肺炎可能復發,也可能引致支氣管擴張症。 肺積水。 為什麼會肺炎? ·患肺炎的原因可能是: 接觸到一些厲害的病菌或病毒 身體抵抗力弱,如長期吸煙。 上呼吸道感染時,沒有正確處理。例如是沒有正確地看醫生、沒有正確地看服藥,又或者是濫用止咳藥止咳以至痰和菌愈積愈多(sputumretention)。 ·如果一年內有多過一次真正的肺炎(一些醫生誤看x光片或濫用了肺炎的診繼),原因可能是: 身體抵抗力弱(先天性或後天性) 氣管有異物。尤其是幼童。 心肺有其它病變:如癌病、氣管擴張、肺塵埃沉著病、.... 沒有正確地看醫生、沒有正確地看服藥,又或者是濫用止咳藥止咳以至痰和菌愈積愈多(sputumretention) 工作環境有問題。注意改善空氣流通、冷氣系統。 40歲以上長期吸煙的男性。 當然,亦有可能純粹巧合。 ·如何處理肺炎? 臥床休息,大量飲水。 必須看醫生,可能要住院。亦可能在診所打針食藥,一定要依時服藥,並且要完成抗生素療程。 醫生會檢查患者,確定診斷。 接受胸部x射造影檢查,以確定診斷及看看有沒有潛在原因。完成療程後,再次接受x射線檢查胸部,看看是否已完全痊愈。 如果痰積聚太多,物理治療也有幫助。 肺炎 病證名。出《麻疹活人全書》。為內、兒科常見病之一。又名肺閉喘咳、肺風痰喘。以發熱、咳嗽、痰多、喘憋等為特征。古代與現代所說的肺炎尚不一致,但說明這種熱性病是麻疹最易出現的合並症。治療宜疏風宣閉、祛痰平喘、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用麻杏石甘湯加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等。重症用三黃石膏湯加減。熱極傷陰,心煩氣短,可加用生脈散,或沙參麥冬湯加減。如肺炎病灶經治後久久不易吸收,可配合在背部拔火罐。本病發病急、變化快、合並症多,應注意鑒別診斷,並采取中西醫結合療法。 小兒肺炎多是由受涼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發展而成,因此以下幾點提請父母們特別關注:
1、初春為感冒流行季節,盡可能少帶小兒去公共場所。
2、如果自己的孩子已感冒或咳嗽,並出現以下一種或幾種情況,應及時找醫生:呼吸比平時加快,每分鐘多於60次(小於2個月的寶寶),或50次(2-12個月的孩子),或40次(1-4歲的孩子);呼吸聲音粗大;呼吸有間斷;吸氣時胸廓凹陷;鼻翼扇動;發出哼哼聲;不能喝任何液體,一喝就嗆;皮膚呈青紫色。
3、父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給患兒喂藥,不能隨意服藥。
4、寶寶得肺炎後,應繼續喂奶、喂食,多喝湯類食物,如果患兒食欲減退,應少量多餐,哺乳嬰兒應增加每天的喂奶次數,以增強營養與體力。
5、患兒應注意保暖,呼吸新鮮空氣,室內要禁止吸煙,在寒冷的季節,尤其要注意保持適宜的室溫,但應注意通風。
《時尚育兒》貼心提醒
小兒肺炎食療有方
材料:柚子肉5瓣,白菜干60克,北芪15克,豬瘦肉250克。
做法:諸藥共煲湯服食,每日1劑,分兩次服。
材料:百合50克,薏米200克
做法:加水5碗,煎成3碗,分3次服,每日1劑。
材料:核桃仁、冰糖各30克,梨150克
做法:共絞碎,加水煮服。每次1匙,每日3次。
材料: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鴨梨1至2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鴨梨切塊去核,與杏仁同煮,梨熟加入冰糖,代茶飲用。
小兒肺炎 肺炎是小兒的常見疾病,臨床以發熱、咳嗽、氣急、鼻煽為主要症狀,多見於嬰幼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病,而以冬春季節氣候變化時發病率尤高。多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也可繼發於麻疹、百日咳等疾病。體質虛弱和營養不良小兒患本病後,病程較長,病情亦重,易合並心功能衰竭等症。小兒肺炎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方法。根據病因,可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體肺炎、霉菌性肺炎、吸人性肺炎、過敏性肺炎和墮積性肺炎等;按病變部位可分為大葉性(局灶性)肺炎、小葉性肺炎;按病程可分為急性肺炎(病程《1個月),遷延性肺炎(病程1—3個月)和慢性肺炎(病程》3個月)。年長兒表現為大葉性肺炎,而嬰幼兒則表現為支氣管肺炎(播散性肺炎),病毒感染者常為間質性肺炎,體弱及佝偻病患兒的肺炎一般為間質性肺炎,病程多遷延。 [臨床表現] 1.嬰幼兒肺炎:一般為支氣管肺炎。表現為:起病急,發熱(體溫30-39℃),咳嗽,氣急,煩躁不安,面色蒼白,食欲減退,有時可有嘔吐、腹瀉等。早期體征可不明顯,嬰幼兒可表現為拒奶、吐沫,而無咳嗽。 2.年長兒肺炎:以大葉性肺炎和支原體肺炎為常見。 (1)大葉性肺炎:起病急,高熱(t39-40℃),寒戰,煩躁,請妄,早期氣促,胸痛,咳嗽不多,約3-4天後,出現咯鐵銹色痰。 (2)支原體肺炎:起病急或緩,體溫可高可低,咳嗽漸重,呈刺激性頻咳,咯出黏痰,乏力,頭痛或胸痛。 [診斷] 1.支氣管肺炎 (1)起病多急驟,有發熱、咳嗽、呼吸急促、喘憋等症狀,小嬰兒常伴拒奶、嘔吐、腹瀉等。 (2)重症病兒呼吸急促,呼吸頻率增快超過40次/分;可出現點頭呼吸、三凹征,口周、指甲青紫。兩肺可聞及中、細濕羅音。若有病灶融合擴大,可聞及管狀呼吸音,叩診可呈濁音。 (3)合並心衰時患兒臉色蒼白或紫绀,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加重,呼吸頻率超過60次/分,有浮腫、心音低鈍、心串突然增快,超過160—180次/分(除外體溫因素)或出現奔馬律及肝髒短時間內迅速增大。 (4)細菌感染引起者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病毒感染引起者降低或正常。 (5)肺部x線攝片或透視見肺紋理增粗,有點狀、斑片狀陰影,或大片融合病灶。 2.大葉性肺炎 (1)急性發病,發熱、咳嗽、胸痛,肺局部叩診濁音,呼吸音減弱,或胸部呼吸運動一側減弱,語顫增強。 (1)胸部x線攝片或透視有節段或大片陰影。 (3)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3.支原體肺炎 (1)起病急或緩,體溫可高可低,刺激性頻咳,呼吸困難和肺部體征不明顯,偶見呼吸音減低,局部少許干濕羅音。 (2)x線檢查:常在肺門附近有毛玻璃樣片狀陰影,自肺門蔓延至肺野或呈斑點狀陰影。 (3)血清冷凝集反應(》1:32)呈陽性,雙份血清第二次滴度較第一次增高4倍以上更有助於臨床診斷。 [預防與調養] 1.搞好個人和環境衛生,居室空氣流通,冬春季節少到公共場所。 2.多曬太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及時增減衣服。 3.積極治療佝偻病、小兒貧血手營養不良。 4.避免交叉感染,輕症可在家中或醫院門診治療。 5.喂水進食時應將嬰兒上身抬高,以避免嗆入氣道。 6.及時清除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通暢。 7.勤翻身,多拍身,多拍背,以利痰液排出。 8.對重症患兒應注意觀察呼吸、心率,預防各種並發症。
小兒肺炎是指不同的病原體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多數肺炎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向下蔓延所致,或繼發於麻疹等呼吸道傳染病。肺炎常見的病原體為細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和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此外,有些肺炎患兒是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所致,即所謂的“混合性肺炎”。近年來,由於抗生素大量亂用、濫用,導致菌群失調,由耐藥菌株如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真菌所致的肺炎有所增多。
一般來說,肺炎的病因不同,其病變部位、病理特點和臨床表現各有差異,但是無論哪種肺炎都有以下五大特征。1、發熱。臨床上,肺炎患兒發熱沒有固定規律,但大多數肺炎患兒都有高燒不退的症狀。個別患兒白天可體溫正常,但一到傍晚則開始發起燒來。2、頻繁咳嗽。在早期為刺激性干咳。3、氣促。多發生在發熱、咳嗽之後。患兒常有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煩躁不安、輕度腹瀉或嘔吐等全身症狀。4、呼吸困難。患兒常常出現口周、鼻唇發紫,而且呼吸加速,每分鐘可達40—80次。5、肺部羅音。醫生可用聽診器聽到中、細濕羅音。
小兒肺炎的治療,抗菌藥物的選擇非常重要。家長在給孩子選用抗生素時最好要有醫生的處方,切不可盲目亂用。一般說來,應用抗生素前要考慮三個問題:疾病的嚴重程度、可能的致病菌種類及用藥途徑。患兒體質較好者,這時應以口服為主。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能做一個痰培養細菌敏感試驗,從而選擇有效藥物。對於病原體未明者可用青霉素;疑為葡萄球菌者可用頭孢菌素,如先鋒霉素4號或5號等;如疑為肺炎支原體所致肺炎,則應首選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如紅霉素、美歐卡霉素等。抗菌用藥要足量足療程。一般應在體溫恢復正常後再使用5—7日,且肺部症狀基本消失者,方可停藥。
護理方面應主動防止交叉感染。不要讓孩子在病房走廊內長時間逗留、玩耍,不要讓患兒間過多親密交談等。患兒房內要勤開窗,以保證室內空氣流通。經常讓患兒翻身,用變換體位以減少肺部瘀血,促進炎症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