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幾天沒有大便了,拉出來的大便又干又硬,掉在盆子裡嘣嘣響,看他難受的樣子,心裡挺不是滋味的,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調理一下啊? 便秘是消化系統常見症狀之一,可由腸道器質性疾病(如腸粘連、腸梗阻、結腸直腸癌)引起,但大多數屬功能性便秘(如由於排便反射失常而引起的直腸便秘或習慣性便秘)。一般說來,排便後8小時內所進食物的殘渣在40小時內未能排出或大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且排便困難亦稱便秘。
〈便秘的病因〉
1.腸道器質性疾病:如腸道腫瘤、腸粘連、炎症等,或見於肛門疾患(肛裂、痔瘡)。
2.腸道外器質性疾病:腹腔內大的腫塊壓迫、脊髓與神經根病變、甲狀腺機能減退、門靜脈高壓或心衰。
3.功能性便秘:如排便動力缺乏(腹肌衰弱、腸平滑肌衰弱、提肛肌衰弱等)、結腸痙攣、直腸排便反應遲鈍或喪失、濫用強瀉劑而造成依賴性。
4,腸蠕動減慢:長期臥床者或老年人因活動少,腸蠕動慢。生活不能自理者如不能及時排便,便意即消失。糞便水分吸收多,糞塊干硬難排,長期憋便使腸道對糞便敏感性降低,便意更弱,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習慣性便秘。
5.全身性病變:甲狀腺功能減低、抑郁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6.藥物副作用:抗膽鹼性藥物、阿片類、含鈣或鋁的制劑、铋劑、抗抑郁藥、神經節阻滯劑等。
7.飲食影響:食物過於精細,缺少必要的纖維素,達到大腸後形不成必要的殘渣刺激大腸蠕動,造成便秘。〈便秘的家庭應急處理〉
1.心理治療:消除患者對便秘的恐懼心理,不要憋便,一有便意應立即排便。應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偶有排便減少也不必緊張,不要輕易用瀉藥。
2.對於有器質性病變者應針對原有疾病進行治療。對症處理,如使用導瀉藥物(有腸梗阻者忌用或慎用)或灌腸(盡量少用,以免造成依賴性)等。
3.對於停留在直腸內的硬結大便堵塞於肛門者,口服瀉劑是沒有效果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手戴薄的膠手套,在手指部塗上甘油或其他油類,慢慢插入病人的肛門中將糞塊掏出來。但要注意動作不可太粗魯,以免損傷直腸粘膜。
4.單純性便秘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即使無便意也應堅持定時蹲坐10-20分鐘。對於腹肌衰弱者要加強鍛煉,可用排便動作(一收一放的動作)以鍛煉提肛肌的收縮。便秘者要注意飲食,多飲白開水或鹽開水,多食水果(蘋果例外)、蔬菜或其他多渣食物。
5.藥物治療
①硫酸鎂:清晨服5-20克,多飲水,一般2-8小時排便。
②硫酸鈉:清晨服15-20克,飲水500毫升。
③蓖麻油5-20毫升。
④液體石蠟15-30毫升,睡前服。
⑤甲基纖維素1.5-5克。
⑥酚酞0.05-0.1克,睡前服。
⑦麻仁潤腸丸1-2丸,每日1-2次。
⑧番瀉葉1.5-6克,泡水當茶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