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愛滋從發病到死亡經歷多長時間怎麼樣正文

愛滋從發病到死亡經歷多長時間怎麼樣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愛滋從發病到死亡經歷多長時間怎麼樣
 
【臨床表現】
·艾滋病臨床3期
1.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後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

2.艾滋病相關綜合征。病人出現腹股溝淋巴結以外的兩處以上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並持續3個月以上,同時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熱、疲勞、食欲不振、消瘦和腹瀉等;

3.艾滋病階段。病人突出的表現是致病性感染、惡性腫瘤的發生以及找不到原因的細胞免疫缺陷。

  但不是每個感染hiv的人都一定出現3個臨床期。部分人(60%-70%)感染hiv的初期尚未出現症狀,即無症狀攜帶者,約25%-30%的感染者在3-5年內,表現為愛滋病相關綜合征(arc),以後約10%—25%感染者再發展為典型的艾滋病,大概在10年內,50%—75%將發展為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離開人體後,常溫下只可生存數小時至數天。高溫、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劑都可以殺滅這種病毒。雖然目前還沒有能夠有效預防艾滋病的疫苗,但已經有用於臨床治療的多種抗病毒藥物能有效地抑制人體內hiv病毒的復制,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狀和延長患者的生命。


·艾滋病的臨床症狀

【症狀概述】

   艾滋病的臨床症狀多種多樣,一般初期的開始症狀象傷風、流感、全身疲勞無力、食欲減退、發熱、體重減輕、隨著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皮膚、粘膚出現白色念球菌感染,單純疱疹、帶狀疱疹、紫斑、血腫、血疱、滯血斑、皮膚容易損傷,傷後出血不止等;以後漸漸侵犯內髒器官,不斷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短、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並發惡性腫瘤、呼吸困難等。由於症狀復雜多變,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一般常見一、二種以上的症狀。按受損器官來說,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內膜炎,血小板減少性腦出血等。

 許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潛伏期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現發燒、頭暈、無力、咽痛、關節疼痛、皮疹、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有些人還可發生腹瀉。這種症狀通常持續1—2周後就會消失,此後病人便轉入無症狀的潛伏期。潛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呈陽性反應,這樣的人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稱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簡稱帶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強的傳染性,是傳播艾滋病最重要的傳染源。

 在很長的潛伏期中,感染者雖然沒有自覺症狀,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統仍在繼續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壞,到免疫系統功能再也不能維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時,多種對正常人不會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會使患者發生條件性感染,引起腦、肺、胃腸道和其他部位的病變及症狀。一些惡性腫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極度低下而產生。艾滋病人的症狀因為發生條件性感染的內髒和發生腫瘤的部位不同,表現為多種多樣。

【症狀的具體表現】

·1、一般性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體重下降在三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症狀
 食欲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系統症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風、偏癱、癡呆等。

·5、皮膚和粘膜損害
 彌漫性丘疹、帶狀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臨床症狀表現的5個特點】

 1.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
 2.在感染艾滋病後往往患有一些罕見的疾病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桿菌與真菌感染等。
 3.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厘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
 4.並發惡性腫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等。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約30%艾滋病例出現此症狀,出現頭痛、意識障礙、癡呆、抽搐等,常導致嚴重後果。
 
艾滋病感染者是指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無症狀或尚不能診斷為艾滋病病人者。艾滋病之所以猖狂於全球,就在於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體後直接侵犯人體免疫系統,攻擊和殺傷的是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最具有進攻性的t4淋巴細胞,使機體一開始就處於喪失防御能力的地位。艾滋病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就寄生於t4淋巴細胞內最核心的部位,並與細胞核的遺傳物質dna整合為一體,人體沒有能力使其分開,更沒有力量殺滅它,艾滋病就成為一種“病入基因”的痼疾。艾滋病病毒隨免疫細胞dna復制而復制。病毒的繁殖和復制使免疫細胞遭到破壞和毀滅,並放出更多的病毒。新增殖病毒再感染更多的細胞。就這樣,病毒一代代地復制、繁殖,免疫細胞不斷死亡。艾滋病病毒是一種不同於一般病毒的逆轉錄病毒,具有極強的迅速變異能力,而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總落後於病毒的變異,因而無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和擴散,更何況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的抗艾滋病病毒抗體是毫無作戰能力的非保護性抗體。艾滋病病毒的迅速變異能力也給目前特效藥和疫苗研制工作造成了極大困難。艾滋病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弱,離開人體後,常溫下在血液或分泌物內只能生存數小時至數天,在自然條件下則不能存活。高溫、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藥品都可以殺滅這種病毒。


預防方法
雖然我們人類還沒有找到一種可以治療艾滋病的方法,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預防它。
1.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是預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
2.進行安全的性行為,每次發生性行為時都正確使用避孕套。
3.及時、規范的治療性病可大大降低感染hiv的可能。
4.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注射,進行穿破皮膚的行為時保證用具經過嚴格的消毒。
5.戒斷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6.避免母嬰傳播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傳染源:
艾滋病病人及hiv攜帶者。艾滋病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體液和器官組織內,
感染者的血、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傷口滲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淚水、唾液、汗液、尿、糞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滲出液的情況下含此種病毒很少,沒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
1.性接觸傳播
性接觸傳播艾滋病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通過性交(包括正常性交、肛交及口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間、男女之間傳播。在世界范圍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過性交傳播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險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時很容易傳染上艾滋病病毒。
性接觸傳播是hiv感染的主要途徑。不論是在同性戀或是異性戀的性交中,hiv的傳播均可發生。在全世界范圍內,hiv多數是通過異性性接觸而傳播。在成人中hiv傳播的比率如表所示:
傳播途徑傳播比率
異性傳播71%
同性戀傳播15%
靜脈吸毒者7%
血性傳播5%
其它原因不明者2%


在北美和歐洲,男性同性戀的性接觸——經肛門性交是本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同性戀及雙性戀的男性是構成hiv感染的最主要群體。80年代初期在美國發現的艾滋病病人主要集中在男性同性戀者中。男性同性戀者之間的肛門性交很容易造成肛門和直腸黏膜創傷,這就開通了艾滋病病毒進入血液的渠道,使含有大量hiv的精液及射精前的男性分泌物通過破損的黏膜進入血液循環。此外男性同性戀者經常交換性伙伴,有的同性戀者有數十個或上百個性伙伴,這就增加了hiv感染的機會。在非洲和拉美國家及東南亞地區,絕大多數艾滋病是通過異性性接觸,經陰道性交而感染的。艾滋病患病率在男女性別之比為1:1。hiv在異性間傳播可分為男→女或女→男2種途徑。這2種途徑相比,男→女傳播的危險性高於女→男傳播。精液和官頸分泌液中都可以帶有hiv,從解剖學上分析,分泌液能滯留於婦女體內,而非男性體內,所以精液和宮頸分泌液交換而造成的傳播在男→女更有效。在非洲的某些國家有一種丈夫死後,妻子由丈夫的兄弟繼承的風俗,其目的是防止家族財產的流失。但是這種繼承在當今艾滋病流行昌盛的非洲,其繼承兄弟妻子的同時,也繼承了一個致命的嫁妝,即艾滋病病毒。hiv陽性的妻子可將病毒又傳給了丈夫的兄弟,所以在非洲男→女和女→男都是重要的傳播途徑。賣淫和嫖娼在艾滋病的傳播上起重要作用。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嫖客將病毒傳染給妓女,然後妓女又傳染給其他嫖客。如果合並有性病,傳播hiv的機會可大大增加,生殖器的糜爛和潰瘍開放了病毒進入血液循環的通道,有生殖器潰瘍的一方更易受hiv感染。在東南亞,賣淫嫖娼行為的泛濫,使hiv感染迅速傳播。例如在泰國自1990年以來,hiv感染率以驚人的速度增加。

雙性戀男性除了對男性性伙伴具有高度危險以外,對女性性伙伴也存在有高度危險性。雙性戀中的許多人是已婚者,也可能經常嫖妓,這些與異性結婚或經常與異性有性接觸的雙性戀者,又可能把同性戀人群中的傳播引入到異性戀人群中。因此雙性戀男性的同性和異性性行為對hiv的傳播均有重要作用。與hiv傳播有關的主要性行為是經肛門性交和經陰道性交,經口腔性交傳播hiv的病例報道很少,被認為是危險性較低的性行為。但是如果存在口腔黏膜糜爛或潰瘍,則明顯增加口腔性交傳播hiv的危險性。

2.經血液傳播
主要是通過輸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經嚴格消毒的注射器、針頭而傳播。也可以通過使用受污染而又未經嚴格消毒的針器紋身、穿耳、針灸、與患者和感染者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傳播。
共用被hiv污染的注射用具,輸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移植被hiv污染的組織、器官等都屬於經血液傳播。在美國及西歐通過靜脈注射毒品成為hiv感染的第二主要部分,在我國南方的一些省市,經靜脈吸毒是傳播艾滋病的一個主要途徑。hiv的傳播是由於共用血液污染的針頭、注射器及可注射的隨身用具。同時藥瘾者又多是性活躍的群體,其中的許多hiv感染是由於性行為所至。他(她)們進行性交易或賣淫,以換取毒品或錢財。有研究發現,在醫院一般條件下,使用被hiv污染的針頭和針尖,單純一次性刺入皮膚而感染hiv的概率為0.3%。靜脈注射毒品者常反復抽吸血液以沖淨管內的毒品,hiv污染的血液就殘留在針管內。一般在室溫條件下血液中的hiv可存活15d,其他吸毒者再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時就受到感染。隨著與之共用注射器的人數增加,感染hiv的危險性也升高。另一方面,吸毒後常增加對性接觸的欲望,如果再以性交易換取毒品,將進一步增加hiv感染的危險性。
經輸血或血液成分是艾滋病流行初期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輸血或血液制品應用越來越廣泛,通過輸血和血液制品,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輸了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是將hiv直接輸入了血液循環。血液成分如vⅲ因子濃縮劑是從許多供血者的血漿中提取的,因此污染hiv的機會更大。美國供血者中約6%帶有hiv,故80年代早期美國生產的vⅲ因子濃縮劑曾在世界各地的

[1] [2] [3] 下一页

為什麼幼兒出現振顫是何原因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