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20天要喂幾次奶粉 原則:按需哺乳。新生兒出生後1~2周內,吃奶次數比較多,有的一天可達十幾次,即使是後半夜,吃得也比較頻繁。到了3~4周,吃奶次數明顯下降,每天也就7~8次,後半夜往往就一覺睡過去了,5~6個小時不吃奶。
一般情況及解決辦法:寶寶每天吃奶的量次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也許多些,明天也許少些。只要沒有其他異常,媽媽就不要著急。習俗上講“小兒貓一天狗一天”,有一定道理。 喂養寶寶速成的,只能慢慢的積累經驗。剛出來的寶寶胃容量很小,吐奶是正常的,腹瀉也是正常的,應該不能叫作腹瀉,是吃奶所造成的。不過噴奶就不能不重視了。請教一下醫生吧!祝寶寶健康!母乳有輕瀉作用吃母乳是正常的!!我的小孩也是這樣的,有過幾次像噴泉一樣嚇死我了,過2個月慢慢會好的,不要著急,你的方法是正確的,如果噴奶嚴重,一天好幾次就應重視了,及時看醫生!!腹瀉是新生兒的常見疾病。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混有膿血或粘液。但由於大多數新生兒每天大便次數不只一次,且日齡越小,大便次數越多。因此,在醫生未明確診斷前,不可隨便自行治療。
新生兒腹瀉直接影響他們對營養的吸收,不利於生長發育。由於腹瀉損失大量水分及電解質,還會引起新生兒脫水、酸中毒、低血鉀、低血鈣、代謝紊亂,甚至威脅生命。
新生兒發生腹瀉的原因有: 1、消化道感染 人工喂養時牛奶或奶具消毒不嚴格; 護理過程中,成人把細菌傳染給新生兒; 新生兒服用大量抗生素後,腸道正常菌群失調,霉菌或其他病菌大量繁殖引起。
2、消化道外髒器病變 如中耳炎、肺炎、皮膚感染、敗血症等在新生兒期可同時引起腸道病變,產生腹瀉。
新生兒腹瀉主要靠預防。提倡母乳喂養。對人工喂養的應特別注意衛生,牛奶及奶具嚴格消毒。一旦發現新生兒腹瀉,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另外,對腹瀉的患兒,還要加強臀部狐狸,防止臀部皮膚糜爛感染。
吐奶是嬰兒最常發生的一種毛病,尤其是六個月以內的嬰兒更容易發生。小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胃小而平,贲門松弛;一旦喂養不當,吞入大量空氣,就會引起吐奶或溢奶。這是因為嬰兒的肌肉還不夠發達,收縮力的很不夠,在胃與食道相接之處還不能關閉得很緊;同時,嬰兒胃的位置還不是傾斜的,幾乎是橫位,因此奶容易向兩端流動,特別是在胃中奶汁過多或活動激烈時,更容易向兩端流動而引起吐奶。
雖然嬰兒具有這些生理特點,但如果我們經常注意下列幾點,吐奶是完全可以防止的。
1喂奶的姿勢要正確。喂奶時宜將嬰兒的頭稍抬高一些,並用食指和中指捏住乳頭,其余的手指按住奶的下面,以防止乳汁流出過速。采用膠奶頭喂奶時,開的孔眼不宜過大,最好開兩三個小的孔眼,這樣乳汁就不會流得太快。
2喂奶要定時定量。如果喂的量過多或兩次喂奶時間太近,胃因過度膨脹而容易將奶吐出。
3每次喂完奶以後,將孩子輕輕抱起,讓他伏在母親的肩上;同時用手輕輕拍孩子的背部,這樣,可將吃奶時吞下去的空氣趕出來,不致引起吐奶。
4喂完奶以後,不要逗引孩子嬉笑或運動過甚,最好讓孩子安靜入睡,睡的姿勢宜采用右側臥位,以避免壓迫胃部而引起吐奶,孩子的身上,也不要壓得太重,衣著和包裹不能過緊。
5如果孩子是因為傷風或患了其他疾病而發生吐奶,就應該及時請醫生診治,病治好了,吐奶的現象也就不會發生了。
嬰兒從母親宮內娩出後,首先是啼哭。這啼哭宣告他來到人間,這啼哭給母親和家人帶來無限歡欣。小兒出生時,雖已具備了完整的發音器官,但還不能很好地運用。當他感到饑餓、寒冷、疼痛及大小便浸饋不適時,以哭叫表示自己的感覺,這種哭明並不一定是情緒和意識的反映。 新生兒,大腦皮質興奮性低,神經活動過程弱,許多外界刺激對他都是過強的,放很易疲勞,使皮質興奮性進一步低下而進入睡眠狀態。所以,新生兒一晝夜內陋眠時間可長達18—22小時。隨著孩子的長大,大腦皮層也會漸漸成熟,條件反射會逐漸形成。如果能定時定點給新生兒喂奶、換尿布,他就會一到喂奶時間就醒,就哭叫,要吃奶,喂奶後又能安靜入睡。 當新生兒哭鬧時,應先看看是否到了吃奶或喝水的時間,如是餓或渴了,吃奶或喝水後會立即停止哭鬧。另外,新生兒哭鬧不止時,應立即打開包被,解開衣服,脫下手套及襪子,檢查一下小兒皮膚有無紅腫,臀部是否有尿布疹,衣服的縫線是否勾住了手腳;如尿布被大小便浸漬,應及時更換。有些家長喜歡把孩子綁緊,手腳綁直,不能活動,時間長了小兒感到不適也會哭鬧;不要把孩子包緊,應讓他的四肢運動,運動可促進大腦的活動功能。 如果這些方面都調整過,小兒仍哭鬧不止,或小兒有發、腹脹、腹瀉、呼吸困難或面色不好等症狀就應立即抱往醫院檢查是否有異常病變。 祝寶寶健康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