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我家寶寶4個月是否可以喝自制的豆漿正文

我家寶寶4個月是否可以喝自制的豆漿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家寶寶4個月是否可以喝自制的豆漿
 
糞便改變調整飲食
■大便次數較平時增多,質地較稀,夾有黃色油狀小顆粒,帶有酸味,這是脂肪消化不良所致。
調整飲食:母乳喂養的可只給寶寶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較高的後半段奶則擠出棄去。此外,母親要多飲水及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或油炸食品。
■大便呈水樣,帶有泡沫,味酸刺鼻如馊食般,這可能是對糖類不消化所致。
調整飲食:在奶中少加糖,或暫停乳類食品,代米湯、淡豆漿,並用葡萄糖調味。
■糞便惡臭如臭雞蛋味,帶有不消化的奶瓣,可能是蛋白質消化不良。
調整飲食:對未加輔食的寶寶可限制奶量1-2天。對已經加蛋、魚、肉末等輔食的寶寶可暫停添加,待正常後再逐漸添加。
■大便呈褐色球狀,難以解出,甚至大便周邊帶有血絲,這是硬便損傷了肛門。
調整飲食:多飲些水,喂些蔬菜湯、胡蘿卜泥、紫菜湯、蘋果泥、蘿卜汁、黃瓜汁等。對1歲以上的寶寶可給予蜂蜜水喝。
平時給她喝如生命陽光牛初乳,,它對鐵的吸收和運輸、血液指標、腸道和呼吸道健康均得以改善。
 
可以
 
已經14個月的寶寶是可以喝豆漿的,豆漿含有豐富的營養蛋白成分,很容易被寶寶吸收,有助於寶寶骨質發育及丐類營養品的吸收。
不過棗類的東西不易多吃,容易增加寶寶的吸收負擔。
燕麥片分很多種,有一種精細的非常適合孩子吃,買的時候可以看一下,一般都會有說明,有些適合老人吃。

1
 
孩子不能天天喝豆漿,你可以先給寶寶吃些補鈣的食品試一下.吃骨頭湯和魚湯,吃鈣粉和魚肝油,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同樣影響寶寶成長,每天一包鈣粉和一粒魚肝油足以。最主要的是,天氣好的時候,要經常出去走走,給寶寶曬曬太陽,促進鈣化,因為曬太陽會把身體力某些成分轉變為維生素d,這樣更有利於鈣的吸收。
友情提醒哦,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只有和各種相應的礦物質一起作用後才有利於人體吸收,比如維生素d和鈣就是好搭檔,如果光是補鈣寶寶會消化不了的!!
 
一生不斷奶,及時添輔食
劉紀平
平常,我們習慣這樣問一個小寶寶的媽媽:你給孩子斷奶了嗎?一個“斷”字將不少父母引入斷掉所有奶和奶制品的誤區。實際上,人應該一生不斷奶;同時,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又必須及時正確地添加輔食。
斷奶期?換乳期?
人類不同於動物,不會從吃奶直接過渡到吃固體食物,因此,換乳期是人類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給一直靠吃液體食物(單純母乳)生存的嬰兒漸漸喂一些泥糊狀食品,讓他逐漸習慣並最終接受固體食物(成人食品)的過程,就叫換乳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斷奶期。
但是,一個“斷”字將不少父母引入斷掉所有奶和奶制品的誤區;其間也有人稱之為“轉奶期”,而“轉”字又有由奶轉向非奶之虞。提出換乳期的概念就是為了清楚地指出:斷奶並不是斷掉所有的奶和奶制品。從離開媽媽的乳房到能跟家庭成員一樣吃飯大概需要8~9個月的時間,這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中,乳類(母乳+配方奶或牛奶)仍是供應能量的主要來源,泥糊狀食品是必須添加的食物,是基本的過渡載體。奶和奶制品仍然是3歲以下兒童的主要食品,“中國人一生不斷奶(牛奶)”應該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為什麼必須重視寶寶換乳期的營養?
充分發揮寶寶生長潛能孩子生長發育潛能的發揮有賴於不同階段食物充分的營養供應。
第1階段出生後4~6個月的母乳喂養。
第2階段換乳期及時給予適宜的泥糊狀食品。
第3階段固體食物期提供均衡膳食,保證各種營養充分提供。
人在每個階段有各自不同的時間依賴性效應。過了該階段,被壓抑的潛能就無法再充分表達。因此,這三個階段缺一不可,任何一步發生偏差均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失,也就是說,一個階段的損失在下一階段無法彌補。為了生長潛能的充分表達,我們必須重視換乳期營養。就像發射衛星的三級火箭,少了哪一級,衛星也無法到達預定軌道。
母乳已經滿足不了半歲寶寶成長的需要
隨著嬰兒月齡的增加,半歲之後,母乳所含熱能、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已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所需,因此必須及時補充。僅以鐵元素為例,即便半歲時每日母乳量達1000毫升,也只能提供鐵供給量的1/8,只有靠添加蛋黃、肝泥、肉泥等補充。
嬰兒營養不良往往會對腦細胞發育和智力帶來嚴重影響,錯過2歲前腦發育的關鍵年齡,提供再好的營養也無濟於事,孩子的智力很難趕上同齡兒童。換乳期營養不良還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容易反復感染,加之患病後“忌口”的不良習慣,愈發加重營養不良,反反復復惡性循環最終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鍛煉寶寶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嬰兒出生時消化系統未臻成熟,只能適應乳類食品。隨著月齡的增加,寶寶的胃容量逐步擴大,消化吸收功能不斷完善,但要直接接受固體食物還是不可能的。其間必須有泥糊狀食品作為過渡。因為直接進食固體食物不是發生喂養不足,就是出現喂養過度;不是腹瀉就是便秘;不是發生營養不良,就是造成單純肥胖。總之,喂養不當會造成營養失衡,並最終表現為體重偏離。
4~6個月的孩子對營養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液體食物體積大,而嬰兒的胃容量相對偏小,這個矛盾只有通過改變食物營養密度來解決。即增加營養密度,縮小體積。另外,孩子的胃腸功能、消化酶的活性均需要通過食物性狀改變,如食物顆粒漸大,硬度漸增等來鍛煉。有些孩子“胃弱”,吃的稍不合適,非吐即拉,要麼就積食、便秘,這些都和從小胃腸道缺乏鍛煉有關。
可以幫助寶寶的心理發展
換乳期以完全斷母乳為終結。這是孩子邁向獨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母乳是母親與嬰兒的中間物,孩子不可能永遠靠它生存。斷母乳在心理上可減少孩子對母親的依賴,也是精神斷奶的開始。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地學會父母外出時不哭,見到生人不躲……斷掉母乳還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為日後自立於社會打下基礎的。因此,“斷奶”的意義決不僅限於吃。
總之,換乳而不是斷乳,使孩子從小得到良好的營養供應;從吃輔食到吃主食,讓孩子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換乳期的時間
換乳期長達8~9個月。從寶寶4~6個月起至1歲3個月、1歲半甚至2歲才完全斷掉母乳,完成向其他奶的轉換以及完成從學吃泥糊狀食品到會吃成人固體食物的過渡。
換乳期開始的關鍵年齡是4-6個月。具體選擇哪一個月開始,可依據母親是否急於上班,母乳是否充足等因素綜合考慮。在添加泥糊狀食品的同時,有條件的母親可將母乳喂至1歲3個月、1歲半,甚至2歲。換乳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其間食物的性狀、種類要遵循程序逐漸變化,一旦開始就要堅持添加,不可隨大人的情緒今天加,明天停,搞亂了孩子進食的規律。
提示:突然斷奶不可取
◎事先不作准備,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擊。他會認為媽媽拋棄他,不要他了,情緒極不穩定,進而影響進食;
◎孩子沒有適應其他食物的過程,也很容易生病。
換乳期食品的選擇
嬰兒剛進入換乳期,消化功能較弱,消化酶活性低,咀嚼能力尚待學習和鍛煉,決定了他只能從學吃泥糊狀食物開始。它是嬰兒這一階段的主要食品,並可逐步替代三頓奶成為孩子的正餐食品。泥糊狀食品既包括工業制作的瓶裝或盒狀裝(米粉)類,也包括家庭制作的食品。
工業化泥糊狀食品
工業化泥糊狀食品是嬰兒理想的食品,它包括瓶裝泥糊狀食品,盒裝的各種米粉,符合下列營養學原則:
①營養齊全,比例恰當。
②口感好,易消化,適於換乳期嬰兒食用。
③不含激素、糖精、色素、防腐。
④不含鹽和調味劑,不會加重嬰兒腎髒負擔,也不會造成孩子“口重”的不良飲食習慣,減少成人慢性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幾率。
⑤工藝先進,營養素保全好。
⑥強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米粉更是代表了主食強化這一先進的觀念,將國際先進的做法引進兒童食品的制作中。
(配圖2:工業化泥糊狀食品)
家庭制作的泥糊狀食品
家庭制作的泥糊狀食品也需要制定喂養計劃,並精心兒制作。科學的添加順序為:
◎菜水、果汁◎菜泥、果泥、肉泥(魚泥、肝泥等)◎菜末、肉末◎碎菜、碎肉等
◎米湯、稀粥、爛面◎稠粥、面條
(配圖3:家庭制作的泥糊狀食品)
提醒:1.從營養學角度來說,用傳統的米糊糊、面粥斷奶的做法是遠遠不夠的。
2.不要把泥糊狀食品(輔食)與成人食物(副食即菜)混為一談。
在食物選擇上既要考慮營養投入又要考慮營養結局。工業化食品和家庭制作食品合理搭配,互為補充是比較合理而經濟的選擇。
泥糊狀食品添加原則
從一種到多種從少量到多量從細到粗從稀到稠少鹽不甜忌油膩
一般初次只能從一種少量開始。少量僅為1~2茶匙,可分2~3次食入,連續3~5天孩子樂於接受且大便正常,才可逐漸加量或變換,增加品種。
一般剛添加時可先吃輔食後再吃奶,待孩子適應後,為了不影響他吃奶的興趣,可先吃奶後吃輔食。
對於小於3歲的孩子,乳類仍為主要食品,即使孩子滿周歲也仍應保持每天的飲奶量為500~600毫升(母乳+配方奶)。
在半歲左右逐漸讓孩子熟悉配方奶的口味,並逐漸完成從母乳到配方奶的替換。1歲內配方奶優於鮮牛奶,它的成分更適合嬰兒。提醒:不要過早添加碳水化合物類食品
4個月以內的嬰兒澱粉酶分泌少,活性低。過早過多添加這類食物,未消化的食物會在腸道酵解產酸,刺激腸道以至於引起腹瀉;澱粉類在體內代謝中演變為糖,會影響奶的攝取量;過多糖的積累,熱卡過剩還會導致肥胖,這種虛胖的孩子體質較差、抵抗力低、易患病。
蛋黃的添加
開始添加的時間寶寶4~6個月時
制作要點
1.在煮雞蛋時為把蛋黃煮老到最佳狀態,應在開鍋後再煮10分鐘。
2.蛋黃可用少量的水或奶調制成糊狀後用小勺喂食。
添加程序
開始添加的1~2周內,每日加1/4個蛋黃,最好分兩次喂,然後才可加量至1/3,1/2,1個蛋黃,這個過程大致需要1個月。
特別提示
將蛋黃研碎後加在一瓶奶中喂的方法並不適宜。學習用小勺吃東西,改變進食方式也是學吃的關鍵環節。
2.對過敏的孩子可等待腸道發育進一步完善,對異種蛋白的屏障作用進一步加強後再添加,也就是說,過敏的孩子到7個月甚至1歲時再嘗試喂蛋黃,到那時過敏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關於兒童營養的十個說法
如何讓孩子吃得更科學更有營養?在你腦袋裡,或許已經有了一些傳統而且扎了根的“飲食哲學”。可它們也許並不完全正確。看一看,下面的10個說法,以及關於這10個說法的事實真相!
說法1、孩子需要吃紅肉(牛羊肉)來預防貧血。
事實:孩子的年齡越小,出現鐵缺乏的可能性越大。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1~2歲初學走路的孩子中,9%會出現鐵缺乏。在3~5歲的孩子中,該比例降至3%,而6~11歲的孩子中,該比例為2%。初學走路的孩子完全可以從他們的飲食中獲得大量的鐵,這是個好消息。很多家庭是天生的素食者或者不吃牛羊肉。何況,肉比較硬,小孩也難以咀嚼。
紅肉含有易吸收的鐵,因此,孩子適當地吃一些是有好處的。但是,初學走路的孩子,也可以通過吃強化谷類食品和面包、干果(如葡萄干)、菠菜、糖蜜、大豆、扁豆、雞蛋、魚以及家禽肉來滿足身體對各種礦物質的需要。10歲以下的兒童每天至少應攝入10毫克的鐵,這個數量很容易達到,一杯奶酪(含鐵約8毫克)和兩小袋葡萄干(含鐵約2毫克)就行。
如果你無法確定孩子是否缺鐵,可以咨詢專業醫生。他們會根據孩子的喂養史等情況,給你提供一些建議。
說法2、孩子不吃蔬菜就得不到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事實: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卻仍然很健康。原因是,他們喜歡吃水果。在孩子慢慢學習接受青菜、菠菜之類的綠色蔬菜過程中,水果是很好的營養替代品。
如果你的孩子不吃胡蘿卜,為了補充可能會缺乏的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你不妨給他吃一些杏或哈蜜瓜;草莓或橙子可以代替菠菜用來滿足孩子

[1] [2] 下一页

寶貝長牙發低燒怎麼護理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