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哺乳期的媽媽不該吃什麼正文

哺乳期的媽媽不該吃什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哺乳期的媽媽不該吃什麼
 
哺乳期的媽媽要不要忌口呢?老人可能會告訴你,不能吃涼水果,不能吃油膩,甚至做菜不能放醬油。這些說法有些有道理,有些則過於小心了。
其實,哺乳期的媽媽飲食應該營養全面,雞、鴨、魚、肉、水果、蔬菜都可以放心大膽地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烹調方法。此時媽媽吃東西一定要考慮到寶寶的需要,比如不能吃辛辣的食品、未完全煮透的半生食品,也不要吃含有防腐劑的食品或飲料。盡量少吃或不吃食性燥熱之物,如大蒜、韭菜、茴香等,這些食品易上火,造成母體內熱,進而影響寶寶。
特別注意要遠離煙酒,咖啡、可樂等飲料也最好不要飲用。另外乳母的飲食即要營養豐富,又不能過於油膩,母乳中脂肪過多也不利於寶寶的消化吸收。哺乳期的媽媽應該多吃些水果,如果是冬季,水果從室外拿進來時太涼,可以在溫暖的室內多放一段時間再吃,以免刺激腸胃。夏季乳母吃冷飲也應適當有所控制,不可像平時那樣隨心所欲。

哺乳期的媽媽每天飲食一般應包括:糧食500-700克,蛋類200克(4個),肉類200-250克,豆制品50-100克,牛奶250克,湯水1000-1500毫升,蔬菜500克(其中綠葉菜不少於250克)

產婦分娩後的食療,也應根據生理變化特點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尤其在剛分娩後,脾胃功能尚未恢復,乳腺開始分泌乳汁,乳腺管還不夠通暢,不宜食用大量油膩催乳食品;在烹調中少用煎炸,多取易消化的帶湯的炖菜;食物以偏淡為宜,遵循“產前宜清,產後宜溫”的傳統,少食寒涼食物;避免進食影響乳汁分泌的麥芽、麥乳精、啤酒等。

如果媽媽乳汁不足,可以試試采用下面這些食療方法催乳。

絲瓜鲫魚湯
活鲫魚500克,洗淨、背上剖十字花刀。兩面略煎後,烹黃酒,加清水、姜、蔥等,小火焖炖20分鐘。絲瓜200克,洗淨切片,投入魚湯,旺火煮至湯呈乳白色後加鹽,3分鐘後即可起鍋。具益氣健脾、清熱解毒、通調乳汁之功。如根據口味和習慣,將絲瓜換成豆芽或通草,效果亦相仿。

清炖烏骨雞
烏骨雞肉1000克,洗淨切碎,與蔥、姜、鹽、酒等拌勻,上鋪黨參15克、黃芪25克。枸杞子15克,隔水蒸20分鐘即可。主治產後虛弱,乳汁不足。

芪肝湯
豬肝500克,切片洗淨,加黃芪60克,放水適量同煮。燒沸後加黃酒、鹽等調料,用小火煮30分鐘。適宜氣血不足之少乳者。

花生炖豬爪
豬爪2個,洗淨,用刀劃口。花生200克,鹽、蔥、姜、黃酒適量,加清水用武火燒沸後,再用文火熬至爛熟。對陰虛少乳者有效。

母雞炖山藥
母雞1只,洗淨,將黃芪30克、黨參15克、山藥15克、紅棗15克,置入雞肚,在藥上澆黃酒50克,隔水蒸熟。1-2天內吃完。可用於脾胃虛弱少乳者。

熘炒黃花豬腰
豬腰子500克,剖開,去筋膜臊腺,洗淨,切塊。起油鍋,待油至九成熱時放姜、蔥、蒜及腰花爆炒片刻。豬腰熟透變色時,加黃花菜50克及鹽、糖適量,煸炒片刻,加水、生粉勾芡,加味精即成。有補腎通乳作用。
 
有的人要很久才會來,因人而異,有的人一年才會來月經。采取好措施,就行了。女性在產後的月經恢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產後多久月經才會來?這是個常見的問題。恢復的時間有早有晚,早的可在滿月後即來月經,晚的要到寶寶1歲後才恢復。

從醫學角度來講,根據子宮內膜的組織形態來推測,可能早在產後33-42天,卵巢就可排卵了。此外,在產後6周,也可觀察到排卵過後的黃體存在。因此,如果媽媽沒有喂奶,月經通常在產後6~8周內會來。研究資料顯示,沒有哺乳的產婦,有4o%在產後6周恢復排卵;到了產後8-12周,還沒有恢復排卵及月經的產婦大約只占35%。哺乳的產婦,在產後12周約有25%會恢復排卵與月經,大多數哺乳產婦通常要到18周才完全恢復排卵機能。不過,有時很難在臨床上確定產後第一次月經的確切時間,而且少數產婦會在分娩後馬上開始有少到中量的間歇性出血。

哺乳媽咪的月經

母乳喂哺嬰兒的新媽媽,排卵及月經恢復較遲,有的要在一年後才來月經。大多數人第一次的月經量比平時月經量多,第二次月經就正常了,因此不必治療。

當月經來潮時,哺乳媽咪的乳量一般會有所減少,乳汁中所含蛋白質及脂肪的質量也稍有變化,蛋白質的含量偏高些,脂肪的含量偏低些。這種乳汁有時會引起嬰兒消化不良症狀,但這是暫時的現象,待經期過後,就會恢復正常。因此無論是處在經期或經期後,媽咪都無須停止喂哺。

【小貼士】

產後惡露,並非月經

通常情況下'產婦在分娩後,產道會流出如月經一般的血狀分泌物,這種由胎盤著床位置的出血,混著殘留在子宮的蛻膜、組織碎片及黏液等分泌物,稱為惡露。

正常情況下,起初的4~5天,惡露量多且呈紅色;產後一星期後,惡露量逐漸減少而變成褐色;第10天以後,顏色變得更淡,慢慢地由黃色轉為白色,沒有特殊的氣味。惡露一般在產後4-6周消失。但有時少量褐色的惡露會持續到產後第1次月經來潮。

惡露一般不超過月經量。如果流血持續兩周以上,超過月經量或有血塊,陰道流出物呈爛肉樣組織或有腐敗臭味時,應該及時求醫。

常見的產後月經異常

常見的產後月經異常,有不間斷陰道出血和閉經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

由於產後的第一次月經通常是無排卵的周期,或是因功能不良的黃體誘導而產生的,而且此時卵巢對於性腺激素的剌激仍不太敏感,所以,諸如產後惡露一直滴滴答答流不停、偶爾會有不定期的反復少量出血,或是還在坐月子期間即有類似月經來潮的出血等各種異常現象很常見。

如果確定以前並沒有服用會抑制子宮收縮的食物或藥物,而且產後出院前的檢查並沒有發現會引起產後出血問題的情況,可在產後回診時詢問醫師。如果在坐月子期間與之後,有經常或大量出血等情形,建議還是要立即就醫,接受婦產科醫師的診斷及治療。

第二種情況:

產後閉經的情況主要見於長期哺乳和產後大出血、感染所致的漢氏綜合征;另外,體內泌乳激素過高也會抑制排卵而形成無月經。

分娩前,孕婦體內的泌乳激素濃度雖然高,但是由於受到雌激素的影響,泌乳激素無法表現其作用。在胎盤娩出之後,泌乳激素的作用因體內雌激素濃度驟減而加強。一般而言,泌乳激素在生產兩周後才會回復到孕前狀態。但是在哺乳產婦體內,泌乳激素不但維持在高於孕前的狀態,而且還因受到寶寶吸吮的反應而增加。哺乳性無月經的低雌激素甚至可維持180天之久。因此只要有哺乳,新媽媽的月經應該不會太早來。當然,不同人的差異性也很大。另外,部分產婦由於哺乳時間過長,結果導致子宮內膜萎縮性閉經。

另一種主要的閉經情況,產生在產後大出血伴休克、嚴重的產後感染或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產婦身上。這些症狀可導致閉經,即所謂的漢氏綜合征,此症還可累及甲狀腺的分泌功能,出現如消瘦、消化不良、畏寒、乏力、性器官萎縮、基礎代謝低及毛發脫落等症狀,需經醫生診治。

沒有月經,也須避孕

處於產褥期的新媽媽即使沒有月經,也能懷孕。因為能否懷孕,在女方來說取決於有無排卵。排卵的恢復不一定是與月經的恢復同步的,特別是在月經剛恢復的幾個周期,常常是無排卵的月經周期,但也有不少人在月經恢復之前就已開始排卵,尤其是不哺乳的婦女,排卵往往恢復較早。因此,產婦在哺乳期間性交,隨時都可能因已恢復排卵而受孕。據統計,在哺乳期受孕的婦女中,有一半是月經復潮以前受孕的。所以,產後只要開始有性生活,就應當采取避孕措施。

滿月後,產婦就有恢復排卵的可能,所以,產後第一次性生活起就應采用避孕措施。適宜的哺乳期避孕方法可以是避孕套和單純孕激素避孕針。單純孕激素避孕針的使用方法是月經來潮第5天注射一針,以後每3個月一次。由於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可使乳汁分泌減少、質量降低,還能進入乳汁對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哺乳期的新媽媽不宜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藥。

問和答

我產後兩個月來月經。聽別人說第一次來月經要吃益母草膏,以便於淤血的排出,但我以前月經量就大,我擔心吃了以後會更多。請問我是否可以吃益母草膏,如果不吃會不會影響淤血的排出,影響子宮的恢復?

在生產過後,可以吃些益母草。如果已經月經來潮,而且月經正常,就不必吃了。<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www.0-6.com/
是的,有少的人會來月經<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www.fukebing99.cn/zgxbj/article/071214185022.htm

 
哺乳期的媽媽飲食應該營養全面,雞、鴨、魚、肉、水果、蔬菜都可以放心大膽地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烹調方法。此時媽媽吃東西一定要考慮到寶寶的需要,比如不能吃辛辣的食品、未完全煮透的半生食品,也不要吃含有防腐劑的食品或飲料。盡量少吃或不吃食性燥熱之物,如大蒜、韭菜、茴香等,這些食品易上火,造成母體內熱,進而影響寶寶。
特別注意要遠離煙酒,咖啡、可樂等飲料也最好不要飲用。另外乳母的飲食即要營養豐富,又不能過於油膩,母乳中脂肪過多也不利於寶寶的消化吸收。哺乳期的媽媽應該多吃些水果,如果是冬季,水果從室外拿進來時太涼,可以在溫暖的室內多放一段時間再吃,以免刺激腸胃。夏季乳母吃冷飲也應適當有所控制,不可像平時那樣隨心所欲。
除了以上所說,我反正是什麼都吃,營養才全面嘛,奶水非常充足,寶寶都吃不完~~
 

3月孩子晚上鬧覺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