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過後身體發虛怎麼辦 藥膳食療有助於改善症狀,具有補血作用。黃耆雞汁粥,材料有母雞一只(約1000至1500克)、黃耆15克、白米100克。作法是將母雞剖開洗淨,水煮熬成雞汁,再將黃耆水煎煮汁,每次以白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補益氣血的功效。蓮子龍眼粥,材料有蓮子20克、龍眼15克、糯米30克。作法是將蓮子、龍眼、糯米同煮成粥。可補脾胃之氣,也有補血功效。
體虛的食補和藥膳食療
中醫將體質虛弱稱體虛,把慢性疾病的虛弱稱虛證,並將虛弱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結合心、肝、脾、肺、腎五髒,則每一髒又有氣、血、陰、陽虛弱的類型,如肺氣虛、脾陽虛、脾陽虛等等,中醫理論是講平衡的,只要人體氣血陰陽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虛弱,需補養,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達到新的平衡,恢復身體健康。體虛是機體某些功能有所減退,不一定患病,即西醫所稱之“亞健康”,如不及時補養、調節和調理、令進一步發展,對健康不利。 治療虛弱,根據中醫“虛則輔之,實則瀉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的原則,需通過進補來調整虛實,進補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個方面,並需依照各人的體質和病證中行辨證辨體進補,進補有藥補和食補,不論是采用藥補還是食補,均是為了補虛扶正,食補 有時比藥補更為重要,因為食補不謹可補虛祛邪,並可扶正,達到補虛扶正的要求,使機體的氣血陰陽達到新的平衡,恢復健康,故有“藥補不如食補“之說,進補是為了補虛扶正,若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不當的進補均可引起不良反應、如壯實的人服了人參、阿膠等性溫的補氣血藥物,會出現食欲減退、惡心、飽脹、便秘、頭暈、咽痛、牙龈虛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陽虛者服了生地、麥冬、鱉甲等補陰藥食物,會更加怕冷、腹瀉、腹痛等,這些都是因進補不當,損傷了胃氣,違反了中醫辨證說辨體施補的原則。 下面簡要介紹一些體虛的食補食品和藥膳食療方: 1氣虛:氣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藥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 1.1補氣虛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鲫魚、鯉魚、鹌鹑、黃鳝、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1.2補氣虛藥膳食療方舉例: 玉珍雞:母雞一只洗淨,雞肚內放人桂圓、荔枝干、黑棗、蓮子、枸杞各30g,加調味蒸食,可補氣養精。 黃芪蒸鹌鹑:黃芪6~9g,鹌鹑2只共蒸食,可補氣虛。 2血虛:血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干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采用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藥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 2.1補血虛食品: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可經常交替選用。 2.2補血虛藥膳食療方舉例: 當歸烏骨雞:當歸、黃芪各15g放入紗布袋中與烏骨雞一只共蒸煮,吃雞肉喝湯,可補血虛。 阿膠糯米粥:阿膠9g(打碎)與黑糯米60g共煮粥服食,可補血虛。 3陰虛: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腳心與頭頂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進補宜采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藥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3.1補陰虛食品:甲魚、燕窩、百合、鴨肉、黑魚、海蜇、藕、金針菇、枸杞頭、荸荠、生梨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3.2補陰虛藥膳食療方舉例: 銀耳紅棗羹(或百合蓮子羹):銀耳、紅棗(或百合、蓮子)適量共煮羹當點心服食,可補陰虛。 甲魚二子湯:甲魚1只與女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湯,加調味,食甲魚飲湯,連食數劑,可補陰虛和治肝腎陰虛所致的腰痛,遺精、頭暈、目花等症。 石斛河魚;石斛6g,河魚1條共蒸食,可滋陰。 蟲草老雄鴨:蟲草9g與三年老雄鴨1只共煮,吃鴨肉喝湯,可補陰虛。 4陽虛: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陽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除有氣虛的表現外,平時怕冷,四肢不溫,喜熱飲,體溫常偏低,腰酸腿軟,陽痿早洩,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質淡溥,苔白,脈沉細等。進補宜補陽、益陽、溫陽:補陽虛的藥物可選用紅參、鹿茸、杜仲、蟲草、肉桂、海馬等。 4.1補陽虛食品:黃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參、淡菜、胡桃肉、桂圓、鹌鹑、鳗魚、蝦、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4.2補陽虛藥膳食療方舉例: 海馬童子雞:海馬9g,童子雞1只,共蒸食,可補陽虛。 韭菜白米蝦:韭菜200g,白米蝦(或蝦仁)100g,共炒,加調味,常服食,可補陽虛。 5兩虛:體虛者亦常出現兩虛之體,兩虛之體有以下幾種: 5.1氣陰兩虛:既有氣虛又有陰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升火、咽干、舌紅等陰虛表現,但沒有慢性疾病,這種體質稱氣陰兩虛體質,進補宜采用益氣養陰之補法,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5.2陰陽兩虛:既有陰虛又有陽虛,稱陰陽兩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進補宜采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 5.3氣血兩虛: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大出血後、婦女月經過多者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采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並補。 對兩虛之體的食補可分別選用上述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食品及藥膳進行辨證辨體施補,更應根據虛弱的輕重交替選服,通過進補待虛弱的表現消失,恢復健康後應停服進補食品及進補藥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無虛不須補,避免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進補不當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反而對健康不利。 摘自:《藥膳食療》文/鼎坤 掉頭發人人都有,不過有的人掉得多,有的人掉得少。而有些人還會一片一片地掉,最後成了禿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頭發有它自己的壽命,長到一定長度,壽命到頭了,它自己就老死,自然會脫落下來,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屬於這種情況的掉頭發,任何人都有,而且是經常的。 不正常的掉頭發,是因為頭發的生長受到了影響的緣故。頭發的生長需要營養,而營養是靠血液運送的,如果一個人長期多病,身體軟弱,血氣不足,身體營養很差,頭發就會因缺少營養、生長不好而短命脫落。這樣的人就容易掉頭發,掉的也比較多。有人生過一場大病以後,頭發掉得稀稀拉拉的,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人用腦過度,或者經常心事重重,煩悶,或者遇到了什麼事兒,精神過於緊張,使腦子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有時候也會影響到頭發營養的供應和生長。因為人體的一切活動都是屬大腦管的,大腦受了刺激,活動亂了腳步,不能正常地發揮作用,勢必要使身體的營養受到刺激,出現掉頭發的情況。有的人遇到什麼過於激動的事,大腦受了強烈的刺激,精神很不正常,有時一夜之間頭上的頭發就脫掉一大片,人們說是“鬼剃頭”、實際上就是這樣脫掉的。 頭發生長原本就有一個生長與衰老的周期,自然生理性的落發其實每天都在發生。但是也有一些掉發是病態性因素所導致。以年輕人來說,比較常見的是圓形禿,也就是俗稱的“鬼剃頭”,這是一種因為壓力、情緒,導致一個頭皮一個區塊的毛發突然進入生長末期,突然掉光。這類的情況下毛發在經過治療後,三到五個月內可以恢復生長。
掉頭發的原因與營養有關,與精神緊張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也有很大關系,可查血微量元素,平時不要經常處於精神緊張狀態。可在掉頭發的地方經常用生姜擦一擦,可促進頭發生長,飲食營養要全面,適當多吃些硬殼類食物,適當吃些黑芝麻!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進皮膚及毛發正常的新陳代謝,而代謝期主要在晚上特別是晚上10時到凌晨2時之間,這一段時間睡眠充足,就可以使得毛發正常新陳代謝。反之,毛發的代謝及營養失去平衡就會脫發。 建議:盡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於6個小時,養成定時睡眠的習慣。注意飲食營養,常吃富含蛋白質及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膩及含糖高的食品。 避免過多的損害 染發、燙發和吹風等對頭發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染發液、燙發液對頭發的影響也較大,次數多了會使頭發失去光澤和彈性,甚至變黃變枯;日光中的紫外線會對頭發造成損害,使頭發干枯變黃;空調的暖濕風和冷風都可成為脫發和白發的原因,空氣過於干燥或濕度過大對保護頭發都不利。 建議:染發、燙發間隔時間至少3—6個月。夏季要避免日光的暴曬,游泳、日光浴更要注意防護。 洗頭及梳頭 夏季可以每周3至7次,冬季可以每周1至3次,洗頭時水溫不要超過40℃,與體溫37℃接近。不要用脫脂性強或鹼性洗發劑,因這類洗發劑的脫脂性和脫水均很強,易使頭發干燥、頭皮壞死。 建議:選用對頭皮和頭發無刺激性的無酸性天然洗發劑,或根據自己的發質選用。不用塑料梳子,最理想的是選用黃楊木梳和豬鬃頭刷,既能去除頭屑,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 保持心理健康 每天焦慮不安會導致脫發,壓抑的程度越深,脫發的速度也越快。 建議:對於女性而言,保持適當的運動量,頭發會光澤烏黑,充滿生命力。男性經常進行深呼吸、散步、做松弛體操等,可消除當天的精神疲勞
另外,家中寵物身上容易有霉菌感染,如果又喜歡跟寵物同枕共眠,就很容易造成頭皮感染,出現紅、癢、脫屑以致於掉頭發;另外,還有一種是發生在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會出現與頭癬類似的症狀,但不會掉頭發。
其實也有可能是雄性禿,想要知道自己的頭發是不是掉得特別多,有一個很簡單的“拉發實驗”;民眾可以輕拉自己的頭發六到八次,然後看每次拉下來的頭發有沒有超過三根,如果有,就表示頭發毛囊有比較脆弱,應該要多加注意。
掉頭發情況須先診斷是病理性還是生理性因素造成的,如擔心是健康有問題,最好還是請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幫忙診斷,如果本身頭皮比較油膩,建議改用清爽型的洗發精改善發質。 脫發的主要症狀是頭發油膩,如同擦油一樣,亦有焦枯發蓬,缺乏光澤,有淡黃色鱗屑固著難脫,或灰白色鱗屑飛揚,自覺瘙癢。若是男性脫發,主要是前頭與頭頂部,前額的發際與鬓角往上移,前頭與頂部的頭發稀疏、變黃、變軟,終使額頂部一片光禿或有些茸毛;女性脫發在頭頂部,頭發變成稀疏,但不會完全成片的脫落。 中醫學認為本病有兩種原因:一是血熱風燥,血熱偏勝,耗傷陰血,血虎生風,更傷陰血,陰血不能上至巅頂濡養毛根,毛根干涸,或發虛脫落;二是脾胃濕熱,脾虛運化無力,加之恣食肥甘厚味,傷胃損脾,致使濕熱上蒸巅頂,侵蝕發根,發根漸被腐蝕,頭發則表現粘膩而脫落。 有關治療脫發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 柏枝(干藥)、椒仁、半夏各90克。將藥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許,再煎1--2沸。用時人生姜汁少許,調勻,擦無發處,每日2次。 [方二] 白礬、郁金各等分。將白礬、郁金制成丸,每次4--5克,每日2次。 [方三] 食鹽15克。將食鹽加入1500毫升溫開水,攪拌均勻,洗頭,每周1--2次。 此法長期應用,可防止脫發。 [方四] 榧子3枚,胡桃2個,側柏葉30克。將藥共搗浸雪水梳頭,其發水不脫落,而且光潤。 本方尤適用於腎虛型脫發。 [方五] 側柏葉若干。將柏葉陰干研細,以春油浸之。每戟蘸刷頭,頭發長出後,用豬膽汁人湯洗頭。 本方尤適用於婦女脫發。 [方六] 車前草200克,米酷適量。將車前草全草焙成炭,浸入米醋,一周後用該藥醋外塗[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