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平和,對久咳體弱兒適用。復有外感者不宜用。本方以選用地道藥材川貝母其效佳。
6醋飲(專治:咳嗽)
用料:白醋適量。
制法服法:將醋燒沸,放涼後備用。
每次服一小匙,慢慢咽之,日咽數次。
功效主治:醋味酸、甘,性平,有散瘀、解毒、消腫的功用。用治咽炎咳嗽,取其消除咽癢的功效。見患兒因癢而咳,遇風則甚。所謂“癢則咳,不能已矣”。
注意事項:此法有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但對脾虛濕盛,有骨關節病痛者不宜。病愈即止,多食會損齒傷胃。
7核桃鴨子(專治:咳嗽)
用料:核桃仁200克,荸荠150克,老鴨子1只、雞肉泥100克、雞蛋清(1只)。
制法服法:將鴨子宰殺,去內髒,洗淨,用開水浸一遍,置盆內。加蔥、姜、味精少許,上籠蒸熟,取出晾涼後,去骨,切成塊。將核桃仁、荸荠研切成碎末狀,與雞肉泥、雞蛋清,加少許濕粉共調成糊狀。將糊淋在鴨膛上,下油鍋炸酥,撈出、控油即成。
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核桃仁味甘性溫,能補腎助陽,補肺健肺,潤腸通便,含豐富的脂肪油,多量蛋白質、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糖類等成分。荸荠味甘性寒,能清熱生津、化痰消積。鴨肉味甘、性微涼,能補陰益血、清虛熱,《醫林纂要》曰:“去勞熱,故治咳嗽。”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和維生素b1、b2、b5等。本膳可補腎溫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治療嬰兒腎虛久咳,見咳痰清稀,喘促不寧,體弱多病,秋、冬咳喘加重。用於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緩解期)。
注意事項:本膳以補見長,適用於虛性咳嗽,若嬰兒在患外感或咳嗽痰稠,或在發熱期時均不宜選用。
8劍花豬肺湯(專治:咳嗽)
用料:劍花25~30克、豬肺1具。
制法服法:將豬肺洗淨,擠除泡沫,切塊,起油鍋,加生姜爆炒後入砂鍋。加入南杏,桑白皮,同煲成湯,調味後飲湯,豬肺可作佐餐用。劍花先用水浸至柔軟,除去泥沙,與豬肺同煮1~2小時。
調味後飲湯,余者可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劍花又稱霸王花,性味甘微寒,有清熱潤肺,止咳作用,常用治肺結核,支氣管炎、頸淋巴結核、腮腺炎。配合豬肺起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功效。
用治秋冬肺燥於咳,口氣臭穢。
注意事項:此方為民間常用食譜。主要以肺燥偏有痰火者更宜,咳痰清稀,大便溏爛嬰兒不宜食用。
9南杏桑白豬肺湯(專治:咳嗽)
用料:南杏15~20克、桑白皮15克、豬肺1具(約250克)。
制法服法:將豬肺洗淨,擠除泡沫,切塊,起油鍋,加生姜爆炒後人砂鍋。加入南杏,桑白皮,同煲成湯,調味後飲湯,豬肺可作佐餐用。
功效主治:豬肺味甘、性平,有補肺潤燥作用。南杏味甘、性平,為宣肺潤燥,止咳平喘的常用藥。桑白皮性味甘寒,瀉肺平喘。藥理研究,其排出的多量氯化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本湯潤肺止咳。
治療肺燥干咳,口干鼻燥,少痰或無痰。
注意事項:本膳為民間常用食譜,一般入秋後服食。不但可治療,且有預防肺燥的效果,無病嬰兒也可常食
10沙參玉竹蓮子百合湯(專治:咳嗽)
用料:沙參50克,玉竹、蓮子、百合各25克,雞蛋1個。
制法服法:將沙參、玉竹、蓮子、百合洗淨,同雞蛋連殼一起下鍋,同炖半小時,取出雞蛋除殼,再同炖至藥物軟爛。
食雞蛋飲湯,可加糖調味。
功效主治:本湯所取中藥均是潤肺養陰,健脾和胃之品,特別是雞蛋,不但食療價值高,且能補陰除煩,益血安神,可治肺胃陰傷,失音咽痛之症,所以本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用於治氣虛久咳,肺燥干咳,見咳嗽聲低,痰少不利,體弱少食,口干口渴等。
注意事項:脾虛濕盛或實熱痰多,身熱口臭者不宜選用。
11沙參玉竹蓮子百合湯(專治:咳嗽)
用料:沙參50克,玉竹、蓮子、百合各25克,雞蛋1個。
制法服法:將沙參、玉竹、蓮子、百合洗淨,同雞蛋連殼一起下鍋,同炖半小時,取出雞蛋除殼,再同炖至藥物軟爛。
食雞蛋飲湯,可加糖調味。
功效主治:本湯所取中藥均是潤肺養陰,健脾和胃之品,特別是雞蛋,不但食療價值高,且能補陰除煩,益血安神,可治肺胃陰傷,失音咽痛之症,所以本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用於治氣虛久咳,肺燥干咳,見咳嗽聲低,痰少不利,體弱少食,口干口渴等。
注意事項:脾虛濕盛或實熱痰多,身熱口臭者不宜選用。
12絲瓜粥(專治:咳嗽)
用料:絲瓜500克、粳米100克、蝦米15克、姜蔥適量。
制法服法:絲瓜連皮洗淨切塊備用。粳米煮粥,將熟時加入絲瓜、蝦米及其他配料。
供早、晚餐食用。
功效主治:絲瓜味甘性涼,能清熱此痰、涼血、解毒,含皂甙、絲瓜苦味素瓜氨酸、木聚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e等成分。
與粳米、蝦米等同用,有清熱和胃,化痰止咳作用。
“用治慢性支氣管炎,咳喘並作,或有發熱煩渴,痰色黃稠,“咽喉腫痛。亦可治癰疽初起或病後熱毒末清。
注意事項:因絲瓜寒滑,體弱嬰兒或脾胃陽虛,常便溏腹瀉者慎用。咽喉疼痛或用治癰疽諸症,則宜減去蝦米 嗽喘病的治療方法:
支氣管炎在中國古代稱之為“嗽喘”,是一種長期反復發作加重感染為基礎的呼吸道疾病,病情長,病因復雜,病理改變支氣管炎粘膜上皮炎症,分泌性細胞增生,粘膜腺體增生肥大及分泌亢進,支氣管壁有纖維組織增生,管腔逐漸變窄等。但是,支氣管炎在中醫理論中有很多種。如:氣喘、實喘、虛喘、氣短而喘、抬肩大喘、腎寒氣喘、腎火扶肝上沖而喘、假熱氣喘吐痰、喘嗽等。因此,支氣管炎“喘嗽”病是很容易治愈的一種病,只所以無法治愈是因為那麼多種症狀,總歸支氣管炎一種,能治好嗎?很顯然,西醫治療疾病是站不住腳的,只有中醫才是真正治療疾病的最佳選擇。
由於喘嗽病對刺激物的過度敏感反應,導致氣管發生廣泛的可逆性的痙攣、狹窄。臨床表現為發作性帶有哮嗚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嚴重的病人可延續數日或數周,甚至在一日內發作數次,總的來說支氣管炎“哮喘”是由氣虛不能歸源於腎,而肝木挾之作崇也。
治療方法如下,方用:黨參:治肺虛,益肺氣。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堪相運,其尤可貴者,則脾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熟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發烏須。又能補脾陰,止久瀉治勞倭風痺,陰虧發熱,干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症心虛無膿,、、、、、。《本草正》:“熟地黃性平,氣味純靜,故能補五髒之真陰,而又於多血之髒為最要,得非脾胃經藥耶?、、、、、、。”凡諸真陰虧損者,有為發熱,為頭疼,為焦渴,為喉痺,為嗽痰,為喘氣,或脾腎寒逆為嘔吐,或虛火載血於口鼻,或水泛於皮膚,或陰虛而洩痢,或陽浮而狂燥,或陰脫而僕地,陰虛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聚之,陰虛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陰虛而燥動者,非熟地之靜不足以鎮之。陰虛而剛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和。陰虛而水邪泛濫者,捨熟地何以自制。陰虛而真氣散失者,捨熟地何以歸源。陰虛而精血俱損,脂膏殘薄者,捨熟地何以厚腸胃。、、、、、、。麥冬:“治心肺虛熱”,《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脈保神。”《藥品化義》:“麥冬:潤肺,清肺,益肺,苦氣上逆,潤之清之,肺氣得保,若咳嗽連聲,若客熱虛撈,若煩渴,若足痿,皆屬肺熱,無不悉愈。、、、、、、。”《本草新編》:“麥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益精強陰,解燥止渴,美顏色,悅肌膚,退虛熱,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為君,而又可借之為臣使也。、、、、、、。”~~: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藥性論》:“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主肺瘘痰壅。”《用藥新法》:“~~,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綱目》:“滋腎,潤肺明目。”《本草經疏》:“~~~,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於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陰陽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藥性論》:“治陰瘘,補腎填精,逐惡血流結,助十二經脈。”《本草經疏》:“~~:走而能補性善下行,故入肝腎。主寒濕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者,此藥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濕而除痺也。必矣。、、、、、、。”~~:補腎,益胃,燥濕,和中。《藥性論》:“主大風頑痺,多年氣痢,心腹脹痛,破消宿食,開胃,去痰涎,除寒熱,止下洩,主面光悅,駐顏去寒,注水腫脹滿,止嘔逆,腹內冷痛,吐瀉不住及胃氣虛冷痢。”~~~: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濕精。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贏瘦,楚遺滑精,久瀉久痢。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壯水鎮陽,。”《本草蒙筌》:“風寒咳嗽,南~~~為奇。虛損勞傷,北~~~再妙。”《本草衍義》:“~~~,言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藥性論》:“以謂除熱氣,《日華子》又謂暖水髒,又曰除煩,後學至此多感。今既用之治肺虛寒,則更不取,除煩熱之說,補下藥亦用之。入藥生曝不去子。”《用藥心法》:“~~~,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以此藥與干姜同用治之。《本草會編》:“~~~治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潤肺補腎,勞嗽,宜用北。風寒在肺,宜用南者,以此別之。”
總之,人有喘而且嗽者,人以為氣虛而有風痰也,誰知是氣虛不能歸源於腎,而肝木挾之作崇呼?法當以補其腎,少助以引火之品,則氣自歸源於腎而嗽喘俱止也。以上中藥對嗽喘病患者用之,輕者幾天,重者半個月痊愈,不復發。 拉肚子有很多原因,如果是消化不良性腹瀉的話、可以用點助消化藥、和消炎藥,單純的腹瀉的話用點思密達就好啦。最好到專業的小兒科看看為好。 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臨床上以長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復發作為特征。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發作持續3個月,連續2年或以上,並能排除心、肺其他疾患而反復發作,部分病人可發展成阻塞性肺氣腫、慢性肺原性心髒病。
主要原因為病毒和細菌的重復感染形成了支氣管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當氣溫驟降、呼吸道小血管痙攣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利於致病;煙霧粉塵、污染大氣等慢性刺激亦可發病;吸煙使支氣管痙攣、粘膜變異、纖毛運動降低、粘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過敏因素也有一定關系。
急性和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與急性支氣管炎兩者區別較易,可根據下述三方面鑒別:
(1)病史:急性支氣管炎一般在發病前無支氣管炎的病史,即無慢性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病史。而慢性支氣管炎既往均有上述呼吸道病史。
(2)病程及症狀:急性支氣管炎起病較快,開始為干咳,以後咳粘痰或膿性痰。常伴胸骨後悶脹或疼痛.發熱等全身症狀多在3~5天內好轉,但咳嗽、咳痰症狀常持續2~3周才恢復。而漫性支氣管炎則以長期、反復而逐漸加重的咳嗽為突出症狀,伴有咳痰。咳痰症狀與感染與否有關,時輕時重。還可伴有喘息,病程遷延。
(3)並發症:急性支氣管炎多不伴有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而慢性支氣管炎發展到一定階段都伴有上述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多數起病很隱蔽,開始症狀除輕咳之外並無特殊,故不易被病人所注意。部分患者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感冒、急性支氣管炎等病史,且起初多在寒冷季節發病,以後症狀即持續,反復發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