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1型糖尿病人中,30%~40%會發生腎病。
對2型糖尿病病人的類似估計不易獲得,因為有許多因素可以使這些病人產生蛋白尿,包括原發性高血壓、常見的非糖尿病腎病、以及種族間的差異。不過,據估計,在2型糖尿病人中,有25%發生腎病。在美國,5%~10%的糖尿病病人為1型糖尿病人,其余90%~95%為2型糖尿病人。所以,大部分需要長期做血液透析的病人(約60%)是2型糖尿病病人。不管患哪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腎髒病變都要經過“五步曲”,即分五期。每期表現如下:
第一期 表現為腎髒體積增大,b超發現腎髒體積增大25%。腎小球濾過率(gfr)增高(用同位素等方法檢測),大於120毫升/分鐘,甚至可達到150毫升/分鐘。其程度與血糖平行。腎活檢未見異常,血壓不高,見於糖尿病的發病初期。這些反應在經嚴格控制血糖和接受胰島素治療幾周到幾個月以後可以恢復正常。
第二期
表現為休息時尿白蛋白排洩無增高,但運動後尿白蛋白增加。如行踏車運動使心率達同齡人最大心率的75%,持續20分鐘1小時尿白蛋白排洩超過20微克/分鐘。腎小球濾過率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病人如果持續濾過過多就意味著發生糖尿病腎病的高危狀態。此期也可逆轉,血壓不高,腎活檢見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區基質增加。
第三期
又稱為早期糖尿病腎病。由運動後白蛋白尿轉化為持續性的尿白蛋白升高,達20~200微克/分鐘,腎小球濾過率維持相對正常。在後期,血壓可能輕度升高。假如不積極采取治療措施,90%以上的病人會發展成明顯的糖尿病腎病。
第四期
為明顯的糖尿病腎病,也稱臨床糖尿病腎病期:此期出現持續性蛋白尿,即尿常規可檢測出尿蛋白,尿蛋白定量大於0.5克/24小時,相當於尿白蛋白排洩率大於200微克/分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並伴高血壓。如果不很好地控制血壓,腎小球濾過率會以平均每月每分鐘下降約1~1.22毫升的速度不斷惡化,使病人會在5-8年內發展為末期腎功能衰竭。腎活檢提示腎小球硬化。此期即使經嚴格治療也不可逆轉。
第五期
為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血壓明顯增高,尿蛋白並不象其它原因所致腎髒疾病那樣到了腎功能衰竭晚期會下降,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可達10毫升/分鐘以下,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水腫及高血壓進一步加重,出現低蛋白血症。此期多同時伴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組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因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久病可引起多個系統損害。病情嚴懲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如酮症酸中毒等。
糖尿病主要臨床類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ⅰ型)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發生於青幼年。
臨床特點是起病急,多食、多尿、多飲、體重減輕等症狀較明顯,有發生酮症酸中毒的傾向,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命。起病初期血中胰島細胞自身抗體陽性率高。口服葡萄糖胰島釋放試驗可見基礎胰島素水平低於正常,葡萄糖刺激後胰島素分泌曲線低平,顯示胰島素缺乏。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ⅱ型)也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見於40歲以後中、老年。大多數病人起病緩慢,臨床症狀相對較輕或缺如。無酮症酸中毒傾向,但在一定誘因作用下,也可發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依賴胰島素,但在飲食和口服降糖藥治療效果欠佳時,或因並發症和伴發病的存在,有時亦需要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胰島細胞自身抗體陽性。空腹血漿胰島素水平可正常、輕度降低或高於正常。胰島素對葡萄糖刺激的反應可稍低、基本正常或高於正常,分泌高峰延遲。 血糖的正常值 我們必須肯定糖尿病的診斷只有一個標准就是血糖。你不能拿尿糖來診斷。尿裡有糖是糖尿病,尿裡沒糖不見得不是糖尿病。唯一的診斷是血糖。
一般查血糖一查空腹的,二查飯後兩小時的。空腹血糖正常值是6.1或109毫克以下這麼一個標准。那麼空腹糖尿病的診斷標准是7.0或者是126毫克這個標准,你可以看出正常值和糖尿病的空腹診斷是有差距的。有的人既不是正常的,也沒到糖尿病。我們管這種症狀叫做空腹血糖增高。另外,飯後血糖也是很重要的,飯後血糖的正常值是:7.8或140m毫克以下。糖尿病的診斷標准是11.1或200毫克以上。那麼140和200之間也有一個差距。如果血糖在這個階段,我們管它叫做餐後血糖增高。不是糖尿病,也不是正常人。不是糖尿病的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險的,很容易得糖尿病。這種人一定要小心。帽子就懸在他的頭上。若不加注意,很快就會戴上糖尿病的帽子。
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如果具備一些高危因素,還得要注意預防糖尿病。 誰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我們正常人的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應該是6.1或者是109毫克以下。但是空腹糖尿病的一個診斷標准是7.0或者是126毫克這麼一個標准。你可以看出正常值和糖尿病的空腹診斷值之間是有差距的。有的人既不是正常的也沒到糖尿病。我們管這種人叫做空腹血糖增高。另外飯後血糖也是挺重要的。飯後血糖正常值是7.8或是140毫克以下,糖尿病的診斷標准是11.1或者200毫克以上。那麼140和200之間也有一個差距。如果血糖落在這個階段,我們管它叫餐後血糖增高。不是糖尿病也不是正常人。那麼我們覺得呢不是糖尿病的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險很容易得糖尿病的,這種人一定要小心。帽子就懸在你的頭上。若不加注意很快就會戴上糖尿病的帽子。
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如果具備一些高危因素,我們還得要注意預防糖尿病。比如說年齡偏大的,四十歲以上的。這種人要小心得糖尿病。得糖尿病機會多,胖人容易得糖尿病。家裡有糖尿病的,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得糖尿病的,就是說有家族史的人也是高發人群。
還有人是曾經血糖高過,曾經尿糖陽性過,但現在查都是正常的。但是只要曾經高過就說明是很危險的,容易得糖尿病。還有就是生過大孩子,生過巨大兒的,什麼叫巨大兒呢,就是四公斤以上,八斤以上的孩子。婦女生過這樣大的孩子的。估計她懷孕的時候,血糖曾經高過。那麼沒查出來,孩子得到充足的血糖變得比較大,實際上母親有危險。
那麼最後一個就是我們現在比較關注的代謝綜合症,或者叫胰島素抵抗綜合症。總的來說就是七個高吧: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體重,(包括超重和肥胖,不管怎麼說,體重過高),高尿酸,高血粘,最後是高胰島素血症。如果這七個裡面有兩個高,我們可以說他是代謝綜合症。這種人即使血糖不高,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比如有一個人很胖,血脂是高的,或者是很胖,胰島素是高的。或者很胖,血壓是高的,這種人血糖即使正常,也要小心。所以我們預防糖尿病不能說得了糖尿病以後再預防,而應該防患於未然。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是什麼 首先需要知道糖尿病有什麼症狀,你才能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它。
有的人自我感覺是健康的。比如說體重下降,他覺得有錢難買老來瘦,能吃能喝身體好,可能就完全耽誤了。實際糖尿病的症狀大概是兩大塊。一塊叫做三多一少,三多是什麼意思呢?叫做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都比正常人或比原來的情況要多。同時又有體重和體力下降。體重和體力下降叫做一少。不見得是消瘦,多數糖尿病人不見得消瘦。就是體重比最重的時候下降一點。只要你發現你現在吃飯比原來多,喝水比原來多。但你體重體力並不好。吃得多應該是身體好的,你的體力又不好,體重有點下降,容易累,查一查!很多人這時候實際血糖已經到糖尿病的標准了。
那麼第二個就是有的人餐前低血糖,他沒有什麼口渴多飲多尿。但他就是飯前覺得餓得不行。這頓飯管不到下頓飯。不吃點東西就覺得餓得心慌。有人這樣說,他下班騎車的時候,路上走路上必須得買點東西吃,否則就到不了家了。這很可能是胰島素分泌遲緩了。胰島素分泌遲緩和血糖高不同步了。血糖低的時候胰島素反而高了而造成這個,這也是一個症狀。
還有一些屬於並發症的。比如皮膚搔癢,容易長疖子,還有一種叫做胫前黑斑的表征。腿上一碰黑一塊。很快消不掉,還沒消掉,又一塊,又是黑的。腿前面都是黑的。這糖尿病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表現。那麼還有是視力不好。遠處近處都看不清楚。它並不見得是眼科並發症。而是因為血糖高了,眼睛受害的,病人總是看不清楚。當然也有一些並發症,象白內障,視網膜病變。還有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小孩得糖尿病生長發育受到影響。有這些蛛絲馬跡千萬不要放棄,實際上只要有糖尿病只有想不到的,沒有查不出來的。想要查一滴血就能查出來,千萬不要耽誤。任何一種病,包括愛滋病,都說早晚有一天能根治。糖尿病早晚有一天會被根治的。但是不是現在。現在說它要是能根治,那是誇大其辭,或者就是巫醫假藥,就是騙人的。 糖尿病高滲性昏迷 高滲性昏迷是一種常發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並發症,在1型糖尿病病友身上比較少見,臨床表現與酮症酸中毒相似,只是尿中沒有酮體,少有酸中毒。由於血糖和血滲透壓很高,患者很容易發生昏迷,一旦發病,死亡率也遠比酮症酸中毒昏迷為高。處理和搶救的原則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近。
高滲性昏迷的預防
和任何一種糖尿病急症一樣,高滲性昏迷的預防極為重要,因為一旦發生,即對病人的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
*及時發現、正確治療糖尿病 *平時注意都喝水,一定不要限制飲水 *規律生活、合理起居,注意鍛煉 *老年患者得了小病要及時治療防微杜漸 *任何不適時均應加強血糖監測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種血液中乳酸堆積而引起的酸中毒疾病。糖無氧酵解後產生乳酸,正常時,身體產生乳酸量不大,對身體無害,大部分由肝髒轉化成糖原,多余的乳酸經過腎髒排出體外。如果糖尿病人合並心肺功能障礙或者血管阻塞造成氧氣供給不足,乳酸生成會明顯增加。降糖靈能增加葡萄糖無氧酵解,過量服用也會促使乳酸大量生成。特別是肝功能有障礙,不能將乳酸迅速轉化,或者腎功能不全,不能將多余的乳酸完全排出體外,都會造成乳酸在體內堆積,造成乳酸性酸中毒。此時,病人常出現嗜睡、乏力、惡心、嘔吐、呼吸深快,重者出現昏迷,嚴重者危及生命。對此病應以預防為主,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應慎用或不用降糖靈。如果已經發現有乳酸性酸中毒,要盡快送醫院進行治療。 糖尿病心腦肢體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心腦肢體大血管病變、糖尿病心腦肢體大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和心血管病變不是糖尿病所特有,但糖尿病、特別是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是引起心、腦血管病變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的心、腦血管病變與非糖尿病者在臨床表現上很相似,但發生率更高,發病更隱蔽。 心腦血管病變的防治:停止吸煙、最理想的控制血糖、控制高血壓、治療高血脂、注意飲食(保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降低脂肪的攝入)、鼓勵運動、定期就醫檢查、發生嚴重的心、腦血管病變後,常常需要去醫院接受醫生的內科或外科治療。 糖尿病並發症-“痛風”的飲食和治療 ⅱ型糖尿病常見於肥胖者,有胰島素抵抗和血脂紊亂,約40%的病人發生高血壓,並易發生動脈硬化。痛風亦常見於肥胖者。上述的肥胖、ⅱ型糖尿病、痛風、血脂紊亂、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組成一組病理生理狀態稱為代謝綜合症,其共有的病理生理特點是胰島素抵抗。所以糖尿病患者(包括糖耐量異常者)同時伴有痛風的現象頗為常見。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特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和中西醫結合防治糖尿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研究水平從細胞水平發展到分子酶學、分子生物學水平;研究范圍從單純降糖發展到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環等。盡管新的口服降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