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先天性不愛學習怎麼教育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現在,有不少孩子厭學,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甚至優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而追求快樂又暗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為求知而被剝奪了快樂,在苦學的狀態下學習,缺乏認知的需要,那麼,他們便會產生厭學情緒。 要改變孩子厭學的情緒,首先要弄清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讓孩子快樂學習。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為了孩子,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大增加。 (2)父母陪讀,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他們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3)家長對孩子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去修地球,去掃大街。”功利性過於強烈。這樣,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孩子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事。 (4)孩子不會學習。不會學習的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這些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有關重要的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由於孩子不會學習,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還有幾種原因就是: 1、不喜歡呆板課程和枯燥講課方式,找不到學習的興趣。 2、在開始學的時候沒入門,對於學習這門課覺得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 3、因為不自信,“反正別人說我笨,學什麼我都有學不好”,於是對於學習有一種自然的反抗,學起來有一搭沒一搭的。 4、學習習慣的問題,,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馬虎、下課不完成作業等。 5、也有的孩子在中間環節沒跟上,或者是老師的批評,或者是周圍同學的影響等。 面對孩子的厭學,在弄清主要原因之後,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呢? 家長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和了解孩子,善於發現孩子在生活中對哪些方面感興趣,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比如鼓勵他參加興趣小組,參加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集體活動,參加比賽或是星期天帶他去博物館看一些展覽等等,每個孩子都不希望比別人差,相信他“哼哼唧唧,去是去啦,心思沒在”是因為他沒有動力,不想也不知道從哪入手,找不到學習的入口。 (1)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2)鼓勵孩子自我激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采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3)指導孩子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要的內容,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每周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他把長文章縮寫成短文章,縮寫的過程既體現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孩子的創造性。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
孩子寫作業慢怎麼辦 萌萌是一個聰明活潑的三年級女孩,但就是上課聽講的效果非常不好。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萌萌的眼睛不是黯然無神,就是盯著窗外或者周圍其他的同學,要不就是手裡不停地擺弄著鉛筆、尺子、書包帶等物品。若是教室外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了什麼聲音,萌萌一定是全班第一個被吸引過去的。她回答問題時,常常是“一問三不知”。不用說,她的考試成績在班裡只能排個中下等。如此不良的聽課狀況,一旦孩子升入高年級,功課肯定跟不上。為此老師私下找來了萌萌的母親。果然,她母親也說孩子在家做作業的時候,總是磨磨蹭蹭,邊做邊列,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廁所,還經常發愣,一個小時的作業量,她總要用兩到三個小時才能完成,而且正確率也不高。萌萌的母親以此非常發愁。
萌萌的問題是典型的做事注意力不集中,這恐怕是最令父母頭疼的孩子學習問題之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問題,首先要弄清什麼叫注意。簡單地說,注意就是孩子的整個心理活動持續集中的在某個事物上,而這個過程不會被外界環境所干擾的能力。這裡面包括兩層意思:第一,孩子的心理活動選擇在某一個方向(對象)上;第二,心理活動集中在這個對象上的強度或緊張度,且在此期間不會被外界環境所干擾。孩子的心理活動在某一事物上的強度越大,緊張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病理性的先天因素,但更多的是後天習慣和環境所造成。本文主要和父母討論一下孩子在非病理的情況下,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和對策。其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專注做事的習慣,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重要因素。 培養孩子專注做事的好習慣 萌萌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於沒有養成良好的專注做事的習慣。這類孩子的特點是: 1、當孩子面對他不感興趣、不明白或者認為太容易的事情時,往往表現為自我監控能力弱,易走神; 2、注意指向分散,意識緊張度不足,易被周圍其他事物所吸引; 3、思維容易分散,注意穩定性低,做事做不下去,三心二意; 4、做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情(如看電視、做手工、玩電腦游戲、觀察小動物等)往往能夠做到注意力十分集中,不易受外界環境干擾。
如果發現孩子具備以上幾種特點,這就說明您的孩子沒有養成專注做事的好習慣。這很可能是由於家庭環境不良或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這方面習慣造成的。比如明明在家裡做作業的時候,她的書桌上總是堆著幾件小玩具和果汁、點心之類的東西。明明的母親也習慣於在看著孩子寫作業的同時,打電話和同事聊天。明明的學習環境中有太多的容易分散她注意力的事物,使她無法集中精力做事。當母親發現孩子作事磨蹭、拖拉時,只是不停地唠叨、催促和訓斥,使孩子更加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像萌萌這樣的孩子,當做一件特別感興趣的事情時,他們的注意力是十分集中的,所以,要培養孩子專注做事的習慣,首先要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入手。具體做法是:
1、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讓他學會在一定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孩子在不同時期,其注意力一次笥集中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按照學齡階段劃分,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時間在10-20分鐘以內。超過這個時間,孩子會感覺到累,容易走神;三四年級的孩子,可堅持到30分鐘左右;到了五六年級,便可增加到40分鐘以上。對於剛入學的低年級孩子,老師會在課上到一半的時候,讓孩子們一起唱唱歌、做做操,使他們的大腦疲勞度得到緩解,以便在下而後時間裡集中精力學習。到了中年級,孩子堅持的時間雖然稍長一些,但是有經驗的老師會在講課講到重點時,語速由快到慢一點,語調由低到高一些,或者把板書的重點用彩色粉筆圈一下,讓聲音的變化刺激孩子的耳朵,顏色刺激孩子的眼睛,吸引他的注意力。如果老師發現有的孩子走神了,會用眼神溝通一下,或者提醒一下孩子:“某某同學做好准備,要回答我的問題了!”既把他的思維拉回來,又不損害他的自尊。
孩子的話:“學習真沒勁,干什麼非要那麼賣命的學呢!”
專家的話:“不愛學習、沒有學習動機和興趣的學生,絕對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要想孩子成績有進步,首先得解決這一問題。”
家長的話:“孩子學習一點也不自覺,沒有上進心,似乎是在為我們學一樣。真沒辦法。”
問題的解答:
*造成學習動機缺乏、學習興趣薄弱的原因有五方面:學習目的因素、學生智能與學習能力因素、性格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等。
*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必須對症下藥,可采取以下方法:用目標激發興趣、用成功激勵興趣、用優勢引導興趣、用意志強化興趣。
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點也不自覺,沒有上進心,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成績總也上不去。學習似乎不是在為他自己學,而是在為家長學,是家長要他學。
不愛學習、沒有學習動機和興趣的學生,絕對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那麼,造成學習動機缺乏、學習興趣薄弱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目的因素:
有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沒有把當前的學習與自己的前途、未來祖國的興旺聯系起來。缺乏遠大的抱負,學習的積極性就難以產生或維持。
2、智能與學習能力因素:
智能低或學習基礎差時,就難以理解學習內容,記不住學過的知識,學習興趣就無法產生;相反智能高,但學習內容太淺,也會產生厭倦心理,影響或喪失學習積極性。
3、性格因素
少進取心,有一點進步就沾沾自喜,易驕傲;學習上缺少毅力,怕苦、怕累、怕煩;學習依賴性強,離開父母便不能主動學習;性格任性,一看電視就把作業忘得一干二淨;有自卑感,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總想逃避學習。
4、家庭環境
如果父母對子女的學習無多大期望,平時漠不關心,任其隨波逐流,缺乏上進心的孩子就會輕視和放松學習。父母對子女的學習期望過高,干涉過多時,也會引起畏難與反感而影響其學習。父母缺乏必要的學習指導能力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家中無良好的學習環境,少書桌及參考書,室內外喧鬧聲大,或家庭不和睦,父母經常為小事爭吵不休,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將受到挫傷。
5、學校環境
不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師的關系不融洽;班級紀律差,學習氣氛不濃,同學間不和睦,長期缺乏成功的體驗等,都會削弱學習動機,影響學習積極性。
作為家長,當孩子對學習缺少熱情的時候,千萬不要責罵甚至鞭打孩子,應該先分析一下原因,看看是什麼因素導致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再對症下藥,采取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可以采用一些什麼方法呢?
1、用目標激發興趣。
曾有這樣一個語言故事:很久以前,天鵝和烏鴉是鄰居,他們都過著舒適的、閒散的日子。後來,天鵝聽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打算去看一看。於是,它決定開始學習游泳和飛翔。烏鴉知道後,就對天鵝說:“你這是何苦呢?學習游泳和飛翔,一不小心就會淹死或摔死的。現在我們的日子不是挺好的嗎,干嘛要去經受這些磨練?”天鵝沒有受烏鴉的影響,堅持每天練習游泳和飛翔,最後終於掌握了技能,並到外面去周游世界,增長了不少的見識。而烏鴉卻因為缺乏遠大志向而無所作為。
故事中所包含的寓意是非常明顯的。對學生而言,只有把當前學習與未來擔當祖國建設的重任結合起來,把社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變為自己內在的學習需求時,才能逐步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奮發的學習態度。以學習外語為例,倘若我們能認識到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國內外正開展雙向的人流、物流與信息流,外語人才奇缺,未來的公民沒有外語知識就很難適應生活的話,我們就會自覺地把學好外語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也就會自覺地激發出學習外語的興趣。
上述是大目標,就具體目標而言,每個人要結合自己的學習基礎,以及學期總目標,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但要適合自己的學習基礎、特點和能力,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用成功激勵興趣。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