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才20天,最近幾天睡覺不踏實老愛哭,腿和手還不時驚跳,缺鈣和天氣有關系嗎?請問是怎麼回事啊? 小孩缺鈣與天氣變化沒有關系。近幾天睡覺不踏實老愛哭,可以到兒童醫院去檢查,排除是否有缺鋅或者其他疾病。 寶寶睡覺不踏實、哭鬧的原因和對策 1、缺微量元素,血鈣降低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設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安穩,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如果缺鈣,寶寶的鹵門就閉合得不好;如果缺鋅,一般嘴角都會潰爛。
2、太熱、太冷
3、太干燥,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興奮,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免得寶寶因過於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蓋的東西要輕、軟、干燥。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
5、注意肛門外有無蛲蟲。
6、很多媽媽看到寶寶晚上哭醒會以為孩子餓了,然後就給孩子喂奶,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習慣。
7、積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飽也會導致睡眠不安。建議喂粥、面等固體食物應在臨睡前至少兩三小時喂,睡前再喝一點奶。
8、母乳寶寶的戀奶。(這個很多母乳寶寶都存在的情況)
9、晚上一定要喂奶的話,要注意: 盡量保持安靜的環境。當晚上喂奶或換尿布時,不要讓孩子醒透(最好處於半睡眠狀態)。這樣,當喂完奶會換完尿布後,會容易入睡。 逐漸減少喂奶的次數,不要讓孩子產生夜間吃奶的習慣。
10、如果寶寶因為夜裡想尿尿就醒,本人覺得應該給他用尿不濕,這樣不至於因為把尿影響寶寶睡覺。如果有用尿不濕的話,一定是尿不濕包得太緊。
11、發現孩子有睡意時,及時放到嬰兒床裡。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著或搖著他入睡。那麼每當晚上醒來時,他就會讓你抱起來或搖著他才能入睡。
12、不要讓嬰兒含著奶嘴入睡,奶嘴是讓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覺用的,若干孩子含著奶嘴睡著了,在放到床上前,請輕輕將奶嘴抽出。
13、寶寶哭鬧,不要及時做出反應,等待幾分鐘,因為多數小孩夜間醒來幾分鐘後又會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鬧,父母應過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燈,也不應逗孩子玩、抱起來或搖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兩分鐘再檢查一遍,並考慮是否餓了,尿了,有沒有發燒等病兆等。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不適的原因,夜裡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習慣了,如果他每次醒來你都立刻抱他或給他喂東西的話,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建議寶寶夜裡醒來時(應該都是迷迷糊糊的),不要立刻抱他,更不要逗他,應該立刻拍拍他,安撫著想辦法讓他睡去。一般如果處在迷糊狀態的寶寶都會慢慢睡去。 大了,有時候夜裡也醒,還哼哼唧唧的。一開始老要去抱他,然後他就完全醒了,要好久才重新入睡。後來想是不是做夢呢,於是就在旁邊看著他,不去驚擾他,果然,一會兒,沒聲了,繼續睡了。
14、被子或者睡覺姿勢不舒服
15、分離焦慮(大家常說的"怕生",英文叫separationanxiety).這個在寶寶9-18個月最嚴重,除了表現在依戀/不願分開父母和非常熟悉的人,怕見生人,在陌生環境中自我保護意識強 媽媽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從寶寶降生的第一日起你就擁有了一本新的詞典,也許剛開始詞典裡是一片空白,隨著寶寶的日漸成長,這本詞典就越寫越多,越寫越滿,也越來越細致,寫到最後你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育兒專家,這本字典就叫做《媽媽育兒詞典》。
這不,寶寶剛滿月就發現他的頭發有點問題,別人的寶寶都有滿頭烏發,可我家寶寶的腦袋卻長成了“地球儀”——有著可愛的眼睛、鼻子、嘴巴的小臉是“高山和湖泊”,長著成片頭發的地方是“森林”,這些都很正常,可偏偏在那烏黑黑的“森林”中,也就是後腦勺部位,有一圈環狀的不毛之地,就像科羅拉多大峽谷似的把腦袋分為了上下“兩半球”,頗為顯眼。面對這個奇怪的“地球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不由得憂心忡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生病還是其它什麼原因?自己的《育兒詞典》裡沒有答案,心急的我只得趕緊去查閱跟寶寶頭發有關的資料。
多汗是枕禿的主因
迅速查找數據後,有一個新名詞印入眼簾——枕禿。小嬰兒的枕部,也就是腦袋跟枕頭接觸的地方,出現一圈頭發稀少或沒有頭發的現象叫枕禿。究其原因是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床上,腦袋跟枕頭接觸的地方容易發熱出汗使頭部皮膚發癢,而因為新生兒還不能用手抓,也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不舒服,所以寶寶通常會通過左右搖晃頭部的動作,“對付”自己後腦杓因出汗而發癢的問題。經常摩擦後,枕部頭發就會被磨掉而發生枕禿。
據我觀察,我家寶寶經常喜歡把腦袋偏向右邊,所以右邊一側的頭發明顯比左邊少,因此如果寶寶經常一側睡覺,也容易發生單側枕禿。
求教醫生後知道,引起枕禿的原因是多方面,可能是媽媽孕期營養攝入不夠、也可能是枕頭太硬、甚至是缺鈣或者佝偻病的前兆,不過大部分的枕禿往往是因為生理性的多汗、頭部與枕頭經常摩擦而形成的。
仔細推敲這些原因,似乎不太嚴重,但是“缺鈣”和“佝偻病”這兩個名詞,卻又讓我對著寶寶那一圈少掉的頭發,越看越擔心。
維生素d是補鈣關鍵
其實“缺鈣”並不算真正的生詞,平常“缺鈣”、“補鈣”的各種說法聽得多了,但仔細研究後卻發現“鈣”的學問可大著呢。
首先,小嬰兒容易缺鈣。嬰兒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有的寶寶頭一兩個月能長高十幾厘米,因此如果從母乳或配方奶中攝取的鈣質不能滿足骨骼生長的需要就會缺鈣。
其次,鈣吸收不好。有的媽媽反映,即使每天給寶寶吃一包鈣粉,好像還是缺鈣。其實除了補鈣之外,更需要補充能促進鈣吸收的物質——維生素d。醫生的建議是,在天氣好的時候,每天讓寶寶到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因為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後,能夠使人體自身合成維生素d,而這也是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如果遇到冬春季節不能外出活動,就要考慮額外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以滿足身體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