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刻勞混懸劑7歲孩子咋吃 您的主訴太少了,輔助檢查也不是很全面,下面是關於痢疾的臨床症狀和治療,你可以對照一下。
細菌性痢疾(傳染科) 概述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志賀菌屬(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發冷、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排粘液膿血樣大便。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驟、突然高熱、反復驚厥、嗜睡、昏迷、迅速發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腸道症狀輕或缺如,病情凶險。菌痢常年散發,夏秋多見,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藥治療,治愈率高。療效欠佳或慢性變多是因為未經正規治療、未及時治療、使用藥物不當或耐藥菌株感染。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治愈的關鍵。 臨床表現 1.急性菌痢:急性腹瀉,伴有發冷、發熱、腹痛、裡急後重、排粘液膿血便;全腹壓痛、左下腹壓痛明顯。2.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見於2-7歲兒童):起病急驟,突然高熱,反復驚厥,嗜睡、昏迷,迅速發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腸道症狀輕或缺如。3.慢性菌痢:有持續輕重不等的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排粘液膿血便的痢疾症狀,病程超過兩個月。 診斷依據 (一)急性菌痢1.近周內有不潔的飲食史或與菌痢病人密切接觸史。2.急性腹瀉伴有發冷、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排粘液膿血便,左下腹有壓痛。3.血象: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加。4.糞便常規:粘液膿血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紅細胞與巨噬細胞;糞便細菌培養:分離到痢疾桿菌;糞便免疫檢測:痢疾桿菌抗原陽性。5.急性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驟,突然高熱,反復驚厥,嗜睡、昏迷、迅速發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腸道症狀輕或缺如。6.慢性菌痢:過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瀉兩個月以上。 治療原則 1.病原治療(選用氟啶酸、氨苄青霉素、復方新諾明、丁胺卡那霉素等)。2.中毒型菌痢治療原則:病原治療十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治療。3.慢性菌痢治療原則:病原治療+對症支持治療+並存症治療。4.中藥治療。5.對症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 1.急性菌痢:應用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為主。2.急性中毒型菌痢:抗生素聯用,積極治療高熱、驚厥、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3.慢性菌痢:抗菌藥聯用、加強支持治療和合並症治療的綜合治療。4.高熱和驚厥的治療:選用安定、苯巴比妥納、復方冬眠靈等。5.休克治療:選用654-2或阿托品、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氫納、多巴胺與阿拉明、西地蘭、地塞米松等。6.呼吸衰竭治療:選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可拉明或洛貝林等。7.dic治療:選用肝素治療。8.中藥治療:黃連、生大蒜、白頭翁湯 輔助檢查 1.急性菌痢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2.急性中毒型菌痢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和“b”;3.慢性菌痢和診斷不明確的疑難病人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b”或“c”。 療效評價 1.治愈:症狀體征消失,大便正常,大便培養連續3次痢疾桿菌陰性;2.好轉:症狀體征改善,大便不正常,大便培養痢疾桿菌陽性;3.未愈:症狀體征不改善,病情反復、大便不正常,大便培養痢疾桿菌陽性。 專家提示 菌痢主要是通過痢疾桿菌污染的水、食物經口進入人體感染,引起結腸化膿性炎症,發生全身中毒症狀。因此,預防菌痢的關鍵是注意飲食衛生,把住病從口入關。急性菌痢應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預防發展為慢性菌痢。中毒型菌痢急驟起病,病情發展快,病情凶險,菌痢症狀很不典型。因此,要高度警惕,及時進行搶救治療,切忽贻誤病情。是值得醫、患家屬切記。希刻勞藥勁兒太大了。不要上來就給孩子吃太好的消炎藥。容易抗藥。
如果還有症狀可以吃點斯密達。如果是痢疾,常有發熱、腹瀉。從你說的情況看,症狀不明顯,便常規檢查紅細胞又不多。所以不像是痢疾,也可能是一般的腸炎(沒見到病人,只能用可能了)。可以口服慶大霉素或者黃連素。按小兒的體重服藥,一般消炎藥的說明上都有劑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