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幼兒接種狂犬疫苗後劇烈運動導致嘔吐有何危害正文

幼兒接種狂犬疫苗後劇烈運動導致嘔吐有何危害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幼兒接種狂犬疫苗後劇烈運動導致嘔吐有何危害
 
孩子的健康對家長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給孩子的增加免疫力,防止傳染病,家長們都及時去防疫站給孩子打防疫針。但應注意,有些情況是不宜打防疫針的,否則事與願違,還會出現嚴重反應。

1、當孩子患有急性疾病時不宜接種,如:發燒、腹瀉、嘔吐時,暫時不打預防針。當孩子發燒,體溫超過37.5度時,應請醫生檢查發燒原因,待治愈後再接種,這是因為打防疫針會出現體溫升高的反應,加重發燒的病情。另外,發燒往往是流感、麻疹、腦膜炎、肝炎等急性傳染病的早期症狀,接種疫苗不僅會加快發病,還會加重病情,使病情復雜,給醫生診斷帶來困難。同時,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與致病的細菌互相干擾,會影響免疫力的生成。因此當孩子發燒時要及時告訴保健醫生,以便待孩子病好後,醫生再次根據情況預約合適的時間。

2、當孩子患有皮炎、牛皮癬、嚴重濕疹以及化膿性皮膚病時,也不宜進行預防注射,需等病情穩定好轉後再補種。

3、孩子患有肝炎、結核、嚴重心髒病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預防注射。因為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體質往往較差,對接種疫苗引起的輕度反應也承受不住。他們有病的器官不能增加額外的負擔,故接種後往往會發生較重反應。另外,接種疫苗後肝髒的解毒、腎髒的排洩等功能都要加強,影響有病器官的康復。

4、患腎炎的孩子服用激素期間或病愈停藥後三年之內均不宜注射疫苗。

5、過敏體質的孩子、患有哮喘、荨麻疹或接種疫苗有過敏史的孩子,不宜打預防針。因為疫苗中含有極其微量的過敏原,對一般兒童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對體質過敏的兒童來講,由於其敏感性極高,也會發生過敏反應,給兒童帶來危害。

6、患有白血病、惡性腫瘤者,不宜接種。

7、嚴重腹瀉或痢疾時,大便每天超過4次者不宜服用小兒麻痺糖丸活疫苗。因為腹瀉時會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洩掉,從而使疫苗失去作用。另外,腹瀉如為病毒感染所致,會干擾疫苗產生免疫力。

8、傳染病流行期間,接觸了病人的孩子,不宜馬上接種疫苗,必須觀察病情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接種。正在患急性傳染病或痊愈後不足2周,處於恢復期的兒童應緩期接種防疫針。

9、神經系統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腦發良不全等及血腦屏障作用差,也不宜接種疫苗。

10、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兒童不宜接種。這些兒童由於制造免疫力的原料缺乏或形成免疫力的器官功能不好,不能產生免疫力或反應嚴重,故不宜接種。

不宜接種疫苗的兒童有時會遇到意外必須接種,如被狂犬咬傷者必須接種狂犬疫苗,這時,一定要在醫生指導和密切觀察下方可接種。

在進行預防接種時,每種預防制劑均有一定的接種對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進行預防接種的。在有以下情況時均不易進行預防接種:
患傳染病後正處於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兒童不宜打預防針。若此時打預防針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種疾病引起發熱的小兒,若打預防針,會使體溫升高,誘發或加重疾病。
有哮喘、濕疹、荨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小兒,打預防針後易發生過敏反應,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更易產生過敏反應;對有癫痫和驚厥史的患兒打預防針,尤其是打乙腦或百白破混合制劑的,易使兒童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等;有嚴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兒麻痺糖丸疫苗。
患急慢性腎髒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髒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的小兒,打預防針後可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響病兒的康復。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兒如果患有先天性心髒病,只要心髒功能好,照樣可以打預防針。
預防接種期間,若小兒正處於不舒服,有嘔吐、腹瀉和咳嗽等症狀時,在征得醫生的同意後,可暫時不打預防針,待症狀好轉後再補打。
近一個月內注射丙種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種。待以上疾病恢復正常後,即可進行常規接種。如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時,不能進行任何預防接種。


兒童打疫苗後出現低熱、針孔處紅腫和硬結等現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預防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接種部位反應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結、淋已管發炎。注射部位腫大的硬結范圍又分為輕、中、重。輕的直徑小於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間,超過5厘米為重反應,這種反應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大。如果局部紅腫較重,可以熱敷(卡介苗接種後紅腫嚴禁熱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左右。並要勤換內衣,避免破潰後感染。如局部感染時可塗龍膽紫藥水。這些症狀可通過熱敷或自行在一天內消失。比如麻疹預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種者不會有特殊的反應,一部分的人會有1-2天的局部腫痛,約5%的兒童接種後1-2周,會產生紅疹,5-10%的兒童在接種4-10天後發燒,輕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兒可伴有“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顫,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以上反應一般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很少持續3天以上。如果重度發燒可服用退燒藥。一般體溫恢復正常後,其他症狀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燒不退或有其他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不可以的.孩子的健康對家長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給孩子的增加免疫力,防止傳染病,家長們都及時去防疫站給孩子打防疫針。但應注意,有些情況是不宜打防疫針的,否則事與願違,還會出現嚴重反應。 1、當孩子患有急性疾病時不宜接種,如:發燒、腹瀉、嘔吐時,暫時不打預防針。當孩子發燒,體溫超過37.5度時,應請醫生檢查發燒原因,待治愈後再接種,這是因為打防疫針會出現體溫升高的反應,加重發燒的病情。另外,發燒往往是流感、麻疹、腦膜炎、肝炎等急性傳染病的早期症狀,接種疫苗不僅會加快發病,還會加重病情,使病情復雜,給醫生診斷帶來困難。同時,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與致病的細菌互相干擾,會影響免疫力的生成。因此當孩子發燒時要及時告訴保健醫生,以便待孩子病好後,醫生再次根據情況預約合適的時間。 2、當孩子患有皮炎、牛皮癬、嚴重濕疹以及化膿性皮膚病時,也不宜進行預防注射,需等病情穩定好轉後再補種。 3、孩子患有肝炎、結核、嚴重心髒病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預防注射。因為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體質往往較差,對接種疫苗引起的輕度反應也承受不住。他們有病的器官不能增加額外的負擔,故接種後往往會發生較重反應。另外,接種疫苗後肝髒的解毒、腎髒的排洩等功能都要加強,影響有病器官的康復。 4、患腎炎的孩子服用激素期間或病愈停藥後三年之內均不宜注射疫苗。 5、過敏體質的孩子、患有哮喘、荨麻疹或接種疫苗有過敏史的孩子,不宜打預防針。因為疫苗中含有極其微量的過敏原,對一般兒童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對體質過敏的兒童來講,由於其敏感性極高,也會發生過敏反應,給兒童帶來危害。 6、患有白血病、惡性腫瘤者,不宜接種。 7、嚴重腹瀉或痢疾時,大便每天超過4次者不宜服用小兒麻痺糖丸活疫苗。因為腹瀉時會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洩掉,從而使疫苗失去作用。另外,腹瀉如為病毒感染所致,會干擾疫苗產生免疫力。 8、傳染病流行期間,接觸了病人的孩子,不宜馬上接種疫苗,必須觀察病情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接種。正在患急性傳染病或痊愈後不足2周,處於恢復期的兒童應緩期接種防疫針。 9、神經系統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腦發良不全等及血腦屏障作用差,也不宜接種疫苗。 10、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兒童不宜接種。這些兒童由於制造免疫力的原料缺乏或形成免疫力的器官功能不好,不能產生免疫力或反應嚴重,故不宜接種。 不宜接種疫苗的兒童有時會遇到意外必須接種,如被狂犬咬傷者必須接種狂犬疫苗,這時,一定要在醫生指導和密切觀察下方可接種。在進行預防接種時,每種預防制劑均有一定的接種對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進行預防接種的。在有以下情況時均不易進行預防接種:
患傳染病後正處於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兒童不宜打預防針。若此時打預防針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種疾病引起發熱的小兒,若打預防針,會使體溫升高,誘發或加重疾病。
有哮喘、濕疹、荨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小兒,打預防針後易發生過敏反應,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更易產生過敏反應;對有癫痫和驚厥史的患兒打預防針,尤其是打乙腦或百白破混合制劑的,易使兒童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等;有嚴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兒麻痺糖丸疫苗。
患急慢性腎髒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髒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的小兒,打預防針後可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響病兒的康復。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兒如果患有先天性心髒病,只要心髒功能好,照樣可以打預防針。
預防接種期間,若小兒正處於不舒服,有嘔吐、腹瀉和咳嗽等症狀時,在征得醫生的同意後,可暫時不打預防針,待症狀好轉後再補打。
近一個月內注射丙種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種。待以上疾病恢復正常後,即可進行常規接種。如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時,不能進行任何預防接種。
兒童打疫苗後出現低熱、針孔處紅腫和硬結等現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預防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接種部位反應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結、淋已管發炎。注射部位腫大的硬結范圍又分為輕、中、重。輕的直徑小於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間,超過5厘米為重反應,這種反應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大。如果局部紅腫較重,可以熱敷(卡介苗接種後紅腫嚴禁熱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左右。並要勤換內衣,避免破潰後感染。如局部感染時可塗龍膽紫藥水。這些症狀可通過熱敷或自行在一天內消失。比如麻疹預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種者不會有特殊的反應,一部分的人會有1-2天的局部腫痛,約5%的兒童接種後1-2周,會產生紅疹,5-10%的兒童在接種4-10天後發燒,輕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兒可伴有“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顫,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以上反應一般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很少持續3天以上。如果重度發燒可服用退燒藥。一般體溫恢復正常後,其他症狀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燒不退或有其他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碰到狗的皮毛,理論上是存在著感染狂犬病的可能的,但是幾率極低<因為狂犬病病毒對於外界條件的適應力很差>.至於你則沒有必要再去打針,因為你現在仍然處於之前注射的疫苗的有效保護期內<國產疫苗的為半年至一年>.另外,一般的正常人,只要注射了疫苗,就會產生抗體.當然如果只注射一針,它產生的抗體就會比較少.狂犬病毒存在於動物體液中,如血液,唾液等.所以你不會感染.不用注射疫苗.為了防止萬一,請還是去醫院注射狂犬疫苗!如果狗狗已經注射了狂犬疫苗的話,我估計可以不去注射了。不需要的!因為沒有體液的接觸是不會感染的。
【概述】



狂犬病(rabies)乃狂犬病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人畜共患,多見於犬、狼、貓等肉食動物,人多因病獸咬傷而感染。臨床表現為特有的恐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恐水症狀比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



【診斷】




早期易誤診,兒童及咬傷史不明確者尤然。已在發作階段的患者,根據被狗或貓咬傷史、咬人動物已確定有狂犬病、以及突出的臨床表現,如咬傷部位感覺異常、興奮躁動、恐水怕風、咽喉痙攣、流涎多汗、各種癱瘓等,即可作出診斷。免疫熒光試驗陽性則診斷確立無疑,必要時進行腦組織內基氏小體檢查或動物試驗。


【治療措施】




(一)單室嚴格隔離,專人護理,安靜

[1] [2] [3] 下一页

六歲能打甲流疫苗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