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的寶寶5天沒有拉大便正常嗎
純母乳喂養2個月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觀察嬰幼兒的大便性狀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
如果嬰兒大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喂食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另外,剛兩個月就喂米粉太早了,首先添加的輔食應是蛋黃。米粉要到4個月時才添加,且米粉也不宜睡前喂。
正確的米粉添加方法(4月齡始) 臨睡前不要給孩子添加輔食。我剛開始添加輔食時也是聽別人教的,睡前在奶裡加一些米粉,說是這樣會更飽,睡得會更久。但我發現寶寶並不能睡很久,夜裡還是起來幾次喂奶。
後來我咨詢了兒保醫生,醫生告訴我原來事實是奶比米粉更耐餓,因為奶裡的營養物質要遠勝於米粉。睡前(十點左右)應給孩子喂飽奶。
正確的添加輔食的方法應該是,初次添加建議在上午,醫生說即使吃了有什麼不適應的話,下午還能去看醫生。6個月內每日添加一頓輔食就夠了。6個月後,可以在傍晚6點左右(即6點多,一般晚飯的時間)再加一頓米粉或粥,到十點仍是一大瓶奶,這樣寶寶就很飽了,夜裡可以好好睡了。米粉就當作一頓主食,喂晚米粉後也是隔3~4小時再喂奶。第一次可以調得稀一點,放在奶瓶裡讓他吸,逐步加稠,兩個星期後一定要過渡到用勺喂,而不能再用奶瓶了。
隨著孩子腸胃功能的健全,在添加米粉的同時,還可增加雞、鴨、豬等的動物血以及瘦肉糜、魚泥、豬肝泥、雞肝泥等含鐵豐富又容易吸收的食物,可直接調入米粉。
輔食添加要點:從單一到多樣,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軟到稍硬。
有的嬰兒經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糞便並不干結,仍呈軟便或糊狀便,排便時要用力屏氣,臉漲得紅紅的好似排便困難,這其實並不屬於便秘。
寶寶幾天不拉,可能是寶寶根本沒吃飽,所以你首先要保證寶寶每天吃飽了。
你還要看他拉出來的是軟便還是硬便。 我的寶寶50天左右時也開始幾天一次大便,最長的一次四天才拉,但是他拉出來的仍是糊狀的軟便,我就知道他不是便秘。便秘是指拉出來硬硬的條狀或顆粒狀的大便。你不用著急,這麼小的寶寶是這樣的,她還沒養成每天定時拉大便的習慣,也就是說她還根本不會大便,這樣你就更不能用開塞露了,越用越依賴,大便反射越麻木,越用越不知道自己拉。
你需要每天幫寶寶按摩肚子,就是用你中間的三個手指,繞著寶寶的肚臍順時針按摩,一次5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幫助寶寶加快腸蠕動,使寶寶產生大便反射。
另外,從孩子兩個月起就應該訓練良好的排便習慣,使他按時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臨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則可使孩子夜裡睡得踏實。飯前大便可使孩子吃得好,但不要飯後大便。媽媽先觀察孩子排便的情況,然後根據孩子的情況,有意識的定時排便,排便時媽媽要和他一起發出“恩恩恩”的聲音。 不要著急,我在搖籃網上幫助您找到了一些資料,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鏈接中還有更多。祝您的寶寶健康成長!
http://www.yaolan.com/search/app/search.asp?q1=%b3%a4%d1%c0
我家寶寶怎麼還不長牙?(上)
當寶寶冒出第一顆牙時,父母們總是雀躍不已,仿佛那是上帝最完美的傑作了!但有些父母卻煩惱著寶貝為何還不長牙?太早長牙或太晚長牙是不是有問題?孩子是不是缺鈣才牙齒長得慢、長得少?長牙長得慢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別擔心,我們將一一為您解說。
潔白、方整又排列有序的牙齒,是構成每個人門面的重要分子,也與每個人的營養攝取及構音溝通能力的發展息息相關,更是人們頌贊、描摹與調侃的對象,如:“伶牙利齒”、“齒若編貝”、“牙白口清”、“齒牙余論”、“唇亡齒寒”,以及“龇牙咧嘴”、“發蒼蒼,齒牙動搖”、“無齒之徒”等等,以牙齒為比擬,敘述主角的例子,真是不勝枚舉。
然而對絕大多數家有小嬰兒的父母而言,最關心的事項莫過於孩子什麼時候會長牙?長牙的孩子是不是都會發燒、拉肚子?七坐、八爬、九發牙是不是絕對的標准?太早長牙或太晚長牙會不會有問題?孩子是不是缺鈣才牙齒長得慢、長得少?長牙長得慢是不是有什麼毛病?該不會是得了什麼奇怪的先天性疾病吧?真是讓家長們煩惱得要命。而所有關於孩子的牙齒問題當中,最被家長注意,同時也是醫師最常被問到的,便是“我家寶貝為何還不長牙”這個老問題了。
寶貝牙齒長得慢怎麼辦?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早生貴齒”,因為這象征著孩子重要的發育裡程碑,看到小寶貝又多長了點什麼,最讓家人高興又欣慰了。當孩子的牙床上冒出第一顆牙齒的時候,看起來就像盼到春天的第一株嫩芽一樣,真的會讓許多的爺爺、奶奶及爸爸、媽媽們高興莫名的。但是當盼了半天,小寶貝都已經六、七個月大了,或都已經九個多月大了,甚至滿周歲了卻還不長牙。人家隔壁小毛才不過五六個月大,已經長了三四顆牙了,咱家寶貝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可真急死人了,一大堆疑問不斷浮上心頭,三姑六婆的說法及建議更是火上添油,讓家長愈加心急如焚,生怕孩子是不是發育不良或得了怪病。猛加營養劑或鈣片的結果,也不見得有效果,這可怎麼辦才好?
了解牙齒的發育過程
要了解孩子的長牙問題,先要從認識人類牙齒的生長發育過程談起,才能逐一解開疑點。其實每個人早在胎兒時期便開始形成牙齒的雛型,並一路發展成具體的乳牙,包埋在牙龈之中,等待適當的時機萌發出來。遠在懷孕六個星期時,媽媽肚子裡的小小胎兒,其口腔及相關構造便快速發育成形,受到正確遺傳訊息的調控,在上、下颚的表面便出現了牙齒雛型——牙層(dentallamina),只有薄薄的一層細胞,到了胎兒八周大時便發育成齒芽(dentalbud),三個月大時已初具牙型,而到了胎兒六個月大時,所有的乳牙幾乎都已經發育完成,靜靜地埋藏在牙床裡,安逸地略做萌牙前的准備工作,只等另一個遺傳指令下達,便會一個個冒出頭來,服侍小主人。
長牙快慢與營養無關
不過長牙速度的快慢,以及萌牙的早晚,還是有個別的差異性;健康正常的孩子可能在新生兒時期便長出俗稱“鬼牙”的初生牙(nataltooth),也有人晚到十五個月大時才長出第一顆牙齒。其實只要孩子的營養攝取正常,生長發育及智能發展都在正常范圍內,外觀也無異常,基本上便不須擔心他長牙快慢的問題。君不見,報紙上報導的非洲難民兒童,以及媒體上屢見不鮮的戰亂、饑荒當中的兒童可憐的身影,瘦小、羸弱的個子,仍舊長了一口大白牙,顯得相當突兀,也不禁讓人油然而生同情之心。不過這也相當明白地顯示,長牙與營養狀況之間不必然有相關性,也就是長不長牙、何時會長牙是“天注定”,是由個人的遺傳特質在操控,其他的因素縱有影響,也是微不足道的。當您了解了這樣的實情之後,相信您會大為放心。
家寶寶怎麼還不長牙?(下)
寶寶不長牙之九大原因
當寶寶在一般認知的“六到八個月會長牙”的期間過了之後,仍然不長牙,做家長的還是會很擔心的。到底有哪些情況或病症會影響孩子而造成牙齒長得慢或不長牙呢?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進一步探討吧。
1個人體質
屬於正常的個別差異,是最常見的狀況,長牙的時間可以慢到一歲之後,甚至到一歲三個月左右才開始長牙;或是初始正常地長了幾顆牙,接著隔了好久都不見動靜,延緩了順序長牙的時程。但是整體檢查起來,孩子生長發育的狀況均稱良好,智能發展亦皆正常,故而可以判斷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些孩子的家人可能小時候有類似情形,屬於家族遺傳型體質。
2威廉斯氏綜合征(williamssyndrome)
是一種因七號染色體長臂7q11.23區段部分缺損的先天性疾病,患兒有典型的臉部外觀,身體瘦小,有輕、中度的智能發展遲緩,牙齒通常長得很慢且小而稀疏;友善而愛說話的個性也是他們的另一個特征。此症病兒常合並先天性心髒病,尤其是主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或肺動脈瓣狹窄。
3鎖骨顱骨發育異常症(cleidocranialdysostosis)
罹患此症的寶寶除了牙齒長得慢,甚至缺少某幾顆牙之外,身材通常較矮小,前額及後腦勺較突出,位於頸、胸部交界處的鎖骨發育不良或完全阙如,所以病兒的兩肩可以靠在一起。這是一種顯性遺傳病,其基因缺陷目前已知是位在六號染色體短臂6p21部位,可用分子生物學檢查證實。病人的智能完全正常。
4黏多糖儲積症
尤其是第二型及第六型的黏多糖症病兒,牙齒常長得比較慢。由於這是一種急性遺傳的先天代謝異常,造成黏多糖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尤其是骨骼、關節、毛發、皮膚、牙齒、內髒等處慢慢堆積,而形成極特殊的外貌及因骨關節變形所造成的爪狀手、脊椎異常和個子較矮,必須盡快尋醫求治。
5狄蘭氏綜合征 (comeliadelangesyndrome)
為罕見的先天性異常,患兒的生長發育狀況極為不佳,頭上、臉小、手腳小、身材也小,臉部多毛且有典型的特征,幾乎都有重度的生長發育遲緩及智能障礙,牙齒長得出奇的慢,且常會缺牙。此症預後不良,只能症狀治療加上復健,使其病情不致惡化過快。
6先天性顱骨過早愈合綜合征(craniosynostosissyndromes)
較典型的有柯魯松氏綜合征(crouzonsyndrome)及耶勃特氏綜合征(apertsyndrome)。除了因顱骨骨縫過早愈合所造成的特殊顏面及頭型表征之外,常合並牙齒發育異常、關節異常或聽覺障礙。大都屬於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多數是因新的突變而來。患者長大之後,若要生兒育女,則有50%的概率會生育同樣病症的孩子,故除了需接受特殊治療外,也應做遺傳咨詢,其基因缺陷以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2)的點突變為主。
7早老症及類早老症
此類疾病的特征是嬰幼兒期除生長發育可能較慢、牙齒可能萌發得較晚之外,其余大抵正常,但在兩歲左右便開始出現生長遲滯、智能發展障礙、生理狀態急速衰老、退化,而至早夭,其病因可能與基因修復系統的缺陷有關。
8先天性德國麻疹綜合征(congenitalrubella)
這是一種逐漸減少的胎兒先天性感染症,若母親在懷孕頭三個月內得了德國麻疹,便有相當高的概率會造成胎兒的感染,而對其牙齒、骨骼、眼睛、大腦、心髒、造血機能等產生不良影響。情況嚴重者常胎死腹中,僥幸存活者也都有並發症,需要長期追蹤治療與復健。
9其他較為罕見的先天性疾病
如外胚層發育不良症(ectodermaldysplasia)、耳颚指綜合症第一型(oto-palato-digitalsyndrometype1)、色素失調症(incontinentiapigmenti)、杜波威茲氏綜合症(dubowitzsyndrome)、高茲氏綜合症(goltzsyndrome)、x染色體過多綜合症(xxxxysyndrome)等,皆可能有長牙較慢或缺牙的問題,必須仔細查證。
結語
小小二十顆乳牙卻因目標顯著,而常成為家長注目、關心的焦點。當您了解了牙齒的發育和萌發過程,以及它們的控制機轉之後,必[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