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16個月了,會叫“爸爸”“媽媽”,喂飯時會說“不吃不吃”。按電視時會說“閉”。餓了會喊“咂”,這算會說話不?平時都是姥姥帶,但是還不會叫姥姥和姥爺。16個月會說這些了,是算早還是晚的? 不算早. 姥姥和姥爺不好叫,我家寶寶到快兩歲了才能叫好.尤其是姥爺,兩個字不一樣,更難了. 孩子說話有早晚的.我家小區裡有個寶寶只比我兒子小幾天,說話明顯比我兒子少,到現在(兩歲兩個月)還不怎麼會說句子,我兒子都會講一些簡單的故事了.我家也是姥姥在帶,但我家人都話多,在家總和寶寶說話,而且我們住一起,回家來總要聊天,所以寶寶也話多.小區裡的那個寶寶,和姥姥,姥爺住一起,爸媽周末才來,平時姥姥總有些活動,姥爺不怎麼愛說說話,我想這也是她學話晚的原因. 不用特著急,但也別不管,平時多和寶寶說說話,寶寶是要人教的,再就是我發現寶寶對於拿不准的事情,是有些保留的,有次我都寶寶說volvo,他的發音很古怪,其他人都笑他,他就再也不說了.後來過了一個多月,他突然自己說"沃爾沃",說得非常准,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練的.反正我教寶寶說話,不管他說得好不好,我都先鼓勵,如果他說得不對,你也別一遍遍糾正他,他就會知道自己沒說對,糾正幾次他就灰心不學了,他說得不對你也先給他鼓掌,這樣他會有興趣學. 怎麼不算會說話呢,小孩子應該多逗他,多和他交談,大人和他說話時應該多口語化,讓他慢慢說,多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讓他多和同齡的孩子玩,多給他買一些玩具,他的話就會多了。 孩子只要在兩歲前能說出簡單的詞匯和短語應該說都比較正常.說話早晚只是一個大概的衡量,每個孩子的生理發育都有細節上的區別如同有的生就好動有的好靜.稍晚開口的孩子很可能發音器官生理機能還不具被,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多和孩子說話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孩子的語言發育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孩子發出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哭叫,生後一個多月,由於口形的不同,可以分別發出不同的元音(ɑ、o等)和輔音(b、t等)。在6~7個月時,小孩會無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一歲時開始出現第一批可以被理解的語言,如燈燈、糖糖等簡單的詞;到了兩歲就可以說出約300~400個詞和一些簡單的短語,如吃飯、上班等。當然,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其個體差異,有的早有的晚,但如果孩子到了兩歲還不會說話,或沒有任何交流性的語言,就一定要帶他到醫院看了。也可以讓小孩喝點生命陽光牛初乳,能夠促進小孩的生長發育,提高免疫力,經常攝入牛初乳能促進孩子腦部發育,幫助骨骼及牙齒生長,預防貧血和生長遲緩,對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相當有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