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本書的一個突出特點。針對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本書安排了一系列專題,如2個月有關孩子補鈣的問題;4個月有關孩子斷奶的問題;在3-5歲和5-8歲,就幼兒的教育問題和入學前後孩子的教育問題分別安排了一組專題,對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提供了一些極具操作性和啟發性的建議。11個月的寶寶該怎麼教育 對於嬰兒來說,生活即游戲。他在游戲中成長,在游戲中增長智能水平。玩具在游戲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這兩個月裡,孩子的活動范圍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突飛猛進地擴大,游戲種類也越來越多。與前幾個月相比,父母會發現孩子的主動性大大提高;與孩子在一起時,互動的時間越來越長。
有趣的游戲:
(1)爬的游戲:在這個時期,孩子的爬行動作已經非常熟練,並喜歡爬高;家長可以准備干淨的樓梯,讓孩子練習爬上樓梯、爬下樓梯;從地上爬著上床,練習雙腿的力量;成人可以仰臥在床上做各種姿勢,讓孩子爬過你的身體。玩耍的同時,既鍛煉了孩子的平衡能力,又促進了親子交流。這時,應特別注意安全。
(2)拿蠟筆亂畫:給孩子准備一張干淨的紙和各種顏色的蠟筆。家長引導孩子拿起紅色的蠟筆,讓他模仿你在紙上隨意亂畫。你可以鼓勵他:“寶寶畫的是什麼?像紅色的太陽,真棒。”“寶寶拿紅色的蠟筆畫畫呢!”讓孩子拿筆亂塗,可以鍛煉他的小肌肉的力量及手、眼協調能力。
(3)推小車:如果沒有適合孩子推的小車,可以用比較沉重的椅子代替。當孩子能雙手扶物行走時,可以讓他扶住椅子的後背,推著椅子行走。家長在旁邊保護的同時,需要鼓勵他。父母會發現孩子玩這個游戲很上瘾。他會推著椅子滿屋溜達,不停地喊叫。這個游戲有助於孩子學習走路,掌握身體的平衡,並可以使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4)模仿動物叫:可以准備一本有各種動物的書或卡片,家長一邊指著一個動物,一邊說:“小羊。小羊怎樣叫?咩——咩。”通過多次玩這個游戲,孩子逐漸會模仿許多動物的叫聲,鍛煉了孩子的語言發音能力。
(5)滾球游戲:准備一個大小適中的皮球,可以在床上或地上玩。家長與孩子面對面地保持一定的距離(1米左右即可)。你將球滾向孩子,並說:“皮球找寶寶去了。”當孩子接到球時,你拍雙手說:“給媽媽扔過來。”在這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孩子知道了與人一起做游戲的樂趣。
(6)套碗:准備一個套碗,教會孩子怎樣將它逐個壘高或逐個套起來。最初,孩子可能只能壘好兩個碗,但是家長要鼓勵他,為他鼓掌。隨著玩的次數增多,孩子能夠逐漸了解物體之間的大小關系,放置正確的機會越來越多。這個游戲不僅鍛煉孩子的手的精細運動能力,而且還使孩子在認識大小的同時,認識了物體的位置及裡外的關系。
(7)逗你玩:當孩子拿著一件東西時,你伸出手向他要,並說:“寶寶,給媽媽吧。”孩子會伸出拿東西的手,做給你的動作。當你快接到時,他會把手移開,似乎在逗你玩。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家長都會開懷大笑。經常這樣逗引孩子,會增加孩子與人交往的興趣。
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雖然家長在引導孩子,但是父母會覺察到孩子是每一件事情的主導者,孩子會表明他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你的幫助。因此,做游戲時,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狀態調適自己,不能帶有強迫性 愛你的孩子,首選應學習怎樣去愛! 溺愛孩子不僅會傷害孩子,還會傷害到做父母的自己。 買一些有關書籍看看不失為良策!但一定要結合實際,因為理論與現實是有差距的! 你可以找幾家家教優秀的家庭去學習,你會獲得許多難得的寶貴經驗,但請別忘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言傳身教很重要,孩子是一張美麗的白紙,一份付出一份收獲! 祝你們好運!對十一個月的寶寶貝貝而言,一切的一切都是新鮮和有趣的,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空前“壯大”。兩位媽媽意識到寶寶貝貝旺盛的求知欲,在專家的指導下,將可愛的童話書引入了他們的視野。第一次閱讀,寶寶貝貝如何表現,媽媽們又是怎樣引導的?本期我們把整個過程記錄在冊,也許能給您和您的寶寶參考和借鑒
行為智能發育
鏡頭一:
這個月的寶寶對盒子、水果、皮球等特別感興趣,常常一個人能拿在手上把玩很長時間。一次他翻到了放化妝棉的紙盒,把紙盒的外觀仔細研究後,聰明的寶寶將盒中的化妝棉抽了出來,看看手中的化妝棉又瞧瞧盒子的開口,他發現了它們的內在聯系,又將手中的東西塞進了盒子裡。 寶寶會自己“找樂子”了,大人打牌,他卻發現了新大陸------抽屜,將桌上的麻將牌一一放入抽屜,再從抽屜裡放上桌,成了寶寶又一項樂此不疲的游戲。 手扶著茶幾繞著走,是貝貝發明的鍛煉和玩耍相結合的“運動”,但凡茶幾上的東西,如水果、杯子、紙盒等,她總要拿起放到地上,一圈兜過,又將地上的撿起來放在桌上,雖然是蠻復雜的動作,貝貝可不會讓自己摔著,因為她的另一只手始終牢牢地抓著茶幾呢。 貝貝變得特“愛勞動”,凡是布一類的東西,抓起就擦家裡的桌子、椅子......如果誰無意間提到什麼東西髒了,她就會拿塊布仔仔細細、十分認真地擦將起來。
專家評點
寶寶和貝貝在這個月的情況出現較以往強的探索性行為。與此有關的是兩個方面的變化,或者說是進步:
第一,由於生理上的發育造成肢體動作的控制越來越自如,使得探索行為成為可能。比如當他們想彎腰取物時,能較好地控制身體,不太容易摔倒,雙手的操作也比較協調。
第二,由於以往經驗的積累,他們在發現、操作中的行為更加“合理”:把以往經驗過的事情組合起來。以寶寶為例,盒子中的化裝棉可以拉動,這是觀察來的經驗。容器裡有東西,自然就要拿出來看看。放東西在容器裡對這個月齡的小寶寶來說是非常容易的動作。在出現抽屜時,就把玩化裝盒的動作遷移過去。這樣又積累了經驗。 寶寶、貝貝的新發展告訴我們,對於嬰兒來說,怎麼讓他們玩,比玩什麼更重要。因為不同的月齡對同樣的事物表現是會完全不同的,幾個月前給他一只化裝盒,可能寶寶就不會打開。
鏡頭二:
寶寶的小腦袋已經有了空間概念。家中的茶幾是寶寶愛玩的領地,他常爬到茶幾下玩。不用擔心他腦袋會撞在玻璃台面上,待要爬出來時,他先將手抬起放在頭頂的玻璃板上,然後撐起身體,慢慢起來,同時頭往後一點一點繞開玻璃,直到完全站穩。
專家評點
寶寶從茶幾下爬起的動作具有普遍性。如果嬰兒的家裡有茶幾,而且嬰兒有在周圍爬行的經驗,都會出現這種情況。這裡嬰兒需要練習的是如何避免頭部和茶幾的接觸。而頭部控制的難點在於嬰兒無法用視覺調整,完全靠大腦(內部的空間方位)在調整。嬰兒在不斷的練習中,調整了身體與茶幾的關系,控制好頭部動作。因此,與其說是嬰兒空間能力的提高幫助了嬰兒,不如說爬行、特別是有障礙的爬行幫助嬰兒發展了空間能力。
性格心理發育
鏡頭一:
這個月寶寶有了顯著的進步:見到陌生人,不再咧開嘴巴哭了,別人對他笑,他總是以笑臉相迎,雖然不主動伸手要別人抱,但也不拒絕別人抱他的願望。 無獨有偶,貝貝也不再怕見陌生人了。陌生人來家做客,貝貝不再以哭示人。而且貝貝似乎特別喜歡異性,無論對來家的男客人還是在外吃飯的男服務員,她都樂意讓他們抱,而同性客人就沒這樣的“好運”了。
專家評點
兩個孩子均出現由怕到不怕陌生人的變化,反映了他們對與人交往興趣的發展超過了因陌生人帶來的不安全感引起的恐懼情緒。反映出孩子對家人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安全的依戀。這種依戀將有助於幫助孩子發展社會交往和探索活動。但通常在這個年齡段,他們對陌生人不怕的前提是仍有熟悉的家人在場,或家人只是短暫離開。這一行為的表現也反映出前一階段成人在處理孩子"怕生"的問題上,給予了孩子足夠的安全信任,使孩子親身體驗了"陌生人"並不可怕。 在這個年齡段,如果孩子對家人和陌生人一樣的態度,一點也不怕生,也不是一種好的狀態,很可能孩子沒有與家人建立起一種相互依戀的感情聯系,也許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智能和個性發展。 貝貝喜歡男性成人抱,主要的原因可能與以往男性在和孩子相處時更能提供新奇、刺激有關,也可能與和父親在一起愉快的情緒體驗的經驗有關。
鏡頭二:
寶寶對外出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以前出外一坐車,寶寶就會在車子的搖晃中睡著,現在可不同了,上車後寶寶對一切都非常好奇,東摸摸、西瞧瞧,還特別愛看車窗外移動的風景,尤其是夜晚車外的燈火,興奮得簡直像要爬出窗外。 女孩子貝貝則表現出她的溫柔,保姆阿姨邊揉著眼睛邊說,阿姨哭了,阿姨在揉眼睛了,貝貝便撲過去親阿姨,外婆說自己腰酸背痛,貝貝則會掄起小拳頭替外婆敲背。貝貝也非常喜歡長毛絨玩具,主動親吻它們,媽媽有點妒嫉,因為她可從來沒有主動親吻過媽媽呀。
專家評點
兩組鏡頭頗能反映出不同性別的寶寶貝貝的性格特征,寶寶喜歡汽車體現了男孩子的共性,而貝貝的“同情心”表現了女孩子的細膩。同時可以看出成人有意無意地以他們的性別特點加以對待和引導。 喜歡外出乘車,反映嬰兒在安全感建立的基礎上,對外界探究行為的發展,乘車提供寶寶的是一種動態的刺激,更加符合嬰兒喜歡新奇變化的視聽覺感知特性。 貝貝和阿姨在一起的表現反映出她已能對他人的活動情形和語言表述,從自我體驗的角度去理解,但這時的理解還是膚淺的、表面的,所做出的反應也是模仿性的。如果出現孩子未見過或體驗過的情景,他(她)可能就很難做出恰當的反應。 在嬰兒眼中,玩具是和自己完全一樣的。因此,貝貝親玩具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想法的一種體現。是一種動作化了的語言,也許是她希望得到別人的親吻,也許是對親吻的一種回憶和敘說。
借一本警犬訓練教材,保證有效!我家寶寶也快十一個月了,就是愛新玩具,舊玩具一拿就扔。天天在家追貓貓,前幾天他居然能抓住貓,所幸貓沒有咬他!放音樂給他聽! 11個月的孩子學說單字玩球和看動物圖片,如果他對圖片不感興趣,應變換方法,玩其它玩具,過一段時間再教。
寶寶從7-12個月是和爸爸媽媽建立親子關系的關鍵時期 7-12個月的寶寶是處於嬰兒晚期他的肢體動作:應該會自己會坐,獨立站立,進而能扶物走路,並能在站著時坐下來,在後來開始學步 精細動作:回雙手交叉,能放取物品,並堆積2-3個物體 視覺:有空間關系感,視覺記憶提高,而後能發現隱藏物品,後來可以准確夠著物品 聽覺/語言:對熟悉的聲音,自己的名字及爸爸媽媽有反映,而後回用身體語言表示“再見”,後來可以發出意義相關的幾個字 情緒/社交:希望被擁抱,不喜歡媽媽離開,有同情心,能意識需要,高興時會拍手 智力/邏輯:能根據大小給玩具分類,對重量有初步了解,能判斷危險,學習了解上下的概念 自立:扶杯喝水,配合穿衣洗澡,能自己滾皮球,後來可以自己脫部分衣服 創新/創造力:開始認圖片假裝打電話 以上都是寶寶在這個年齡段因該會的看看是否對你有幫助我媽說有些小孩子不爬的,直接就走,我姐就這樣,不用太擔心愉快的情緒是健康的一半!為什麼總是要讓她哭?順其自然吧!不要擔心這樣子會使她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相反她會在你們的理解與愛護中健康成長,成為一個獨立、自信、熱情、善良的天使。英國哲學家羅素曾談到:我是個小孩時,特別喜歡翻跟頭。但是現在我從不翻了,盡管我認為這麼做沒有什麼邪惡之處。同樣的,喜歡扮演黑胡子的孩子也將會改變口味,而學習以其他方式尋求權力的。他勸告家長,不要害怕孩子將總是保持在這一水平上,因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