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寶寶肌張力高表現是什麼 肌張力就是靜止狀態下肌肉的緊張程度,你可以根據以下幾點來判斷你家孩子的情況。1、觀察仰臥姿勢,3個月以上的嬰兒會自然躺著,伴有不斷的抗拒重力,但可保持一定的體位和姿勢。肌張力如果過高會產生異常姿勢,越高異常姿勢越嚴重。2、觸按上下體肌肉(比如肱二頭肌、股四頭機),如果肌張力高,則肌肉組織按的時候反抗感大。 3、被動屈伸觀察,屈伸孩子的四肢,如果肌張力高,那麼他的反抗力比較強。4、最後一個比較簡單,直接觀察抱孩子時手臂,如果僵直,那孩子的肌張力也是比較高的。
以上這些是肌張力高的表現,我沒說低的,也不知道你是否能明白。其實對你而言,通俗一點就是“僵硬”、“反抗”是代表代表肌張力高的程度。
如果自己把握不住的話,還是建議你去醫院由醫生來判 概述 在一定容積的循環血液內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以及紅細胞壓積均低於正常標准者稱為貧血。其中以血紅蛋白最為重要,成年男性低於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於110g/l(11.0/dl),一般可認為貧血。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或有時是較復雜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一旦發現貧血,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
病因 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或有時是較復雜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一旦發現貧血,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
症狀 貧血症狀的有無或輕重,取決於貧血的程度、貧血發生的速度、循環血量有無改變、病人的年齡以及心血管系統的代償能力等。貧血發生緩慢,機體能逐漸適應,即使貧血較重,尚可維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內發生貧血,即使貧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現明顯症狀。年老體弱或心、肺功能減退者,症狀較明顯。 貧血的一般症狀,體征如下: 一、軟弱無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為最常見和最早出現的症狀。 二、皮膚、粘膜蒼白:皮膚、粘膜、結膜以及皮膚毛細血管的分布和舒縮狀態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睑結合膜、手掌大小魚際及甲床的顏色比較可靠。 三、心血管系統:心悸為最突出的症狀之一,有心動過速,在心尖或肺動脈瓣區可聽到柔和的收縮期雜音,稱為貧血性雜音,嚴重貧血可聽到舒張期雜音。嚴重貧血或原有冠心病,可引起心絞痛、心髒擴大、心力衰竭。 四、呼吸系統::氣急或呼吸困難,大都是由於呼吸中樞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 五、中樞神經系統: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為常見症狀。暈厥甚至神志模糊可出現於貧血嚴重或發生急驟者,特別是老年患者。 六、消化系統:食欲減退、腹部脹氣、惡心、便秘等為最多見的症狀。 七、生殖系統:婦女患者中常有月經失調,如閉經或月經過多。在男女兩性中性欲減退均多見。 八、泌尿系統:貧血嚴重者可有輕度蛋白尿及尿濃縮功能減低。
檢查 除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外,最基本的血液學檢查應包括: (一)網積紅細胞計數,校正網織紅細胞計數=患者的紅細胞壓積/0.45/l×網織紅細胞(%)。 (二)mcv及mchc的測定。 (三)外周血塗片,觀察紅細胞有無異形紅細胞,如球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裂殖細胞,有無紅細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紅細胞,嗜硷性點彩、卡伯特氏球、豪一周氏小體等。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和形態學方面的改變,有無異常細胞。 (四)骨髓穿刺作骨髓塗片檢查,對診斷不可缺乏,必要時應作骨髓活檢。骨髓檢查必須包括染色,以確診或排除缺鐵性貧血和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尿常規、大便隱血及寄生蟲卵、血液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肺部x線檢查等均不容忽視。
治療 一、病因治療: 治療貧血的原則著重采取適當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時候,原發病比貧血本身的危害嚴重得多(例如胃腸道癌腫),其治療也比貧血更為重要。在病因診斷未明確時,不應亂投藥物使情況復雜,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二、藥物治療: 切忌濫用補血藥,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症。例如維生素b12及葉酸適用於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於缺鐵性貧血,不能用於非缺鐵性貧血,因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維生素b6用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皮質類固醇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睾丸酮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三、輸血: 輸血主要的優點是能迅速減輕或糾正貧血。因此必須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症,如需大量輸血,為了減輕心血管系統的負荷過和減少輸血反應,可輸注濃縮紅細胞。 四、脾切除: 脾髒是破壞血細胞的重要器官,與抗體的產生也有關。 五、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來一種新的醫療技術,目前仍在研究試用階段,主要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之早期未經輸血或極少輸過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獲得治愈。
聲明:能為您提供健康服務,我們感到非常榮幸。但這些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生的指導。
參考文獻資料:
http://act1.health.sohu.com/mc/jibing3.php?diseaseid=115
什麼是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又名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幼兒、尤其是2歲以內。
什麼原因引起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主要因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所致 (一)攝入不足。 (二)吸收和利用障礙。 (三)需要量增加。 (四)先天貯存不足。
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有什麼症狀 起病緩慢,多見於嬰幼兒、尤其是2歲以內小兒。葉酸缺乏者4~7個月發病、而維生素b12缺乏者則在6個月以後發病。其中單純用母乳喂養又不加輔食者占絕大多數。 主要臨床表現如下: (一)一般表現:多呈虛胖體型或輕度浮腫,毛發稀疏、發黃,偶見皮膚出血點。 (二)貧血表現:輕度或中度貧血占大多數,面色臘黃、疲乏無力。因貧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應,且呈三系減少現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結腫大。 (三)精神神經症狀:表情呆滯、嗜睡、對外界反應遲鈍、少哭或不哭、智力發育和動作發育落後、甚至倒退,如原來已會認人、會爬等,病後又都不會,此外尚有不協調和不自主的動作,肢體、頭、舌甚至全身震顫、肌張力增強,腱反射亢進,踝陣攣陽性,淺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四)消化系統症狀: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潰瘍、腹瀉等
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常規。 紅細胞較少,中央淡染區不明顯、染色較深、輕度大小不均,偶見幼紅細胞,可見嗜多色性及嗜鹼性點彩紅細胞,也可見豪一周氏小體及卡波氏環。白細胞數稍低。 (二)骨髓像。 骨髓增生活躍,以紅細胞增生為主,粒、紅比例正常或倒置。紅細胞系體積均大。 (三)血生化檢查。 1、血清維生素b12含量測定,正常值為200-800pg/ml。如〈100pg/ml提示維生素b12缺乏。 2、血清葉酸含量測定,正常值為5-6ng/ml。<3ng/ml提示葉酸缺乏。
如何治療 (一)一般治療及改善飲食:如系母乳喂養兒,應改善乳母的膳食營養,嬰兒還須添加輔食,按時斷奶,糾正偏食習慣。積極予防和治療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二)藥物治療。 主要應用維生素b12,100μg/次每周肌注2次,連續2-4周,直至網織紅細胞正常、且能配合添加輔食為止。 對葉酸缺乏者。口服葉酸5mg每日3次,連用2周後,可改每日1次。維生素c能促進葉酸的利用,可同時口服,以提高療效。 目前主張維生素b12和葉酸聯合應用,再加服維生素c,可提高療效。
什麼是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又名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幼兒、尤其是2歲以內。
什麼原因引起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主要因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所致 (一)攝入不足。 (二)吸收和利用障礙。 (三)需要量增加。 (四)先天貯存不足。
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有什麼症狀 起病緩慢,多見於嬰幼兒、尤其是2歲以內小兒。葉酸缺乏者4~7個月發病、而維生素b12缺乏者則在6個月以後發病。其中單純用母乳喂養又不加輔食者占絕大多數。 主要臨床表現如下: (一)一般表現:多呈虛胖體型或輕度浮腫,毛發稀疏、發黃,偶見皮膚出血點。 (二)貧血表現:輕度或中度貧血占大多數,面色臘黃、疲乏無力。因貧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應,且呈三系減少現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結腫大。 (三)精神神經症狀:表情呆滯、嗜睡、對外界反應遲鈍、少哭或不哭、智力發育和動作發育落後、甚至倒退,如原來已會認人、會爬等,病後又都不會,此外尚有不協調和不自主的動作,肢體、頭、舌甚至全身震顫、肌張力增強,腱反射亢進,踝陣攣陽性,淺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四)消化系統症狀: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潰瘍、腹瀉等
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常規。 紅細胞較少,中央淡染區不明顯、染色較深、輕度大小不均,偶見幼紅細胞,可見嗜多色性及嗜鹼性點彩紅細胞,也可見豪一周氏小體及卡波氏環。白細胞數稍低。 (二)骨髓像。 骨髓增生活躍,以紅細胞增生為主,粒、紅比例正常或倒置。紅細胞系體積均大。 (三)血生化檢查。 1、血清維生素b12含量測定,正常值為200-800pg/ml。如〈100pg/ml提示維生素b12缺乏。 2、血清葉酸含量測定,正常值為5-6ng/ml。<3ng/ml提示葉酸缺乏。
如何治療 (一)一般治療及改善飲食:如系母乳喂養兒,應改善乳母的膳食營養,嬰兒還須添加輔食,按時斷奶,糾正偏食習慣。積極予防和治療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二)藥物治療。 主要應用維生素b12,100μg/次每周肌注2次,連續2-4周,直至網織紅細胞正常、且能配合添加輔食為止。 對葉酸缺乏者。口服葉酸5mg每日3次,連用2周後,可改每日1次。維生素c能促進葉酸的利用,可同時口服,以提高療效。 目前主張維生素b12和葉酸聯合應用,再加服維生素c,可提高療效。
大細胞性貧血 紅細胞mcv>95fi。此類貧血大多為正常色素型,如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於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礙所致的貧血,主要是因體內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 本病好發於妊娠期婦女和嬰兒期.病情較輕,由偏食、挑食、烹調不當和嬰兒喂養不合理引起者,改變偏食、挑食習慣,正確烹調和合理喂養嬰兒,可自愈. 臨床觀察表明,許多貧血患者,血紅蛋白低下是由於身體內某一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只要根據不同類型的貧血,補充相應的造血原料,貧血就能糾正。而補充原料,大部分患者只要注意飲食就能辦到。
(1)缺鐵性貧血.需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這類食物有:豬肝、牛肝、雞鴨肝、豬腰、豬肚、牛腰、牛肺、牛肉汁、蛋黃粉、銀魚干、黃魚干、鱿魚、海蟄、蝦米與蝦仁等葷菜;菠菜、油菜、荠菜、金針菜、韭菜、芹菜、豆腐皮、豆腐干,以及桃、橘、棗等。以上食物以豬肝、牛肝、雞鴨肝最佳。
(2)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性貧血,應補充動物肝及腎、瘦肉、綠葉蔬菜等。
(3)蛋白質供應不足引起的貧血,應補充瘦肉、雞、鴨、牛羊肉,以及豆類制品。
需要[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