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18歲小孩在家不想上學,什麼都不想干,沉迷網絡怎麼辦?正文

18歲小孩在家不想上學,什麼都不想干,沉迷網絡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18歲小孩在家不想上學,什麼都不想干,沉迷網絡怎麼辦?
 
估計說服教育已經晚了,慢慢的讓他認識到壞處吧
 
            送到專門的網絡戒隱所
 
人以群分,要不叫他和一起很陽光的孩子呆一段時間。  或者找心理醫生
 
那只有好好的開導一下,
用自己的真心去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小孩子都有叛逆期,都有不想上學的時候,這時候不要和她談太多,要不效果會更差,不想上學是因為她覺得在家什麼都不用做,很好很享受,而上學又累壓力又大,估計她休學會有點掉課。小孩子教育要慢慢來,不要急於求成。你可以多和老師勾通,老師的經驗比較豐富
 
不可忽視情感對學業的影響

多數孩子由於學習壓力過大都產生過厭學的情緒,但通過主觀努力能不斷提高承受能力。有的孩子厭學心理比較嚴重,上課聽不進去,下課不做作業,進而發展到借故曠課逃學,甚至辍學。有多種因素導致厭學,但情感對學業的影響往往容易被家長和老師忽視。

娜娜因為是花錢進的一所重點學校,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輕視,整日一個人孤單獨處,考試連續不及格,心情越來越糟糕;智亮剛剛經歷了父母的離異,表面上看不出什麼變化,內心卻十分壓抑,煩惱和苦悶無人傾訴。他書包裡裝的多是故事書和電腦游戲雜志,上課時也沉浸其中;毛傑在上學路上又和外班同學打了一架,以前他因打架斗毆多次被老師批評甚至停過課,對學習毫無興趣,用他的話說,“辍學是早晚的事。”

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十分焦慮,采取多種方式補習效果甚微。其實這些孩子學習差主要是由於在情感上受到忽視或壓抑的結果。

關注厭學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是生活在感覺和情緒中的,情感壓抑的孩子有的刻意隱藏著心中的感受,有的則已不堪重負。還有一些成績很好的“優秀生”,內心也有不為人知的苦悶,在學習中感受不到樂趣。他們很需要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的沮喪、厭煩的心情表達出來,非常希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注和理解。

娜娜父母在和她溝通後尊重她的意願,轉到了一所普通學校。他們買了一塊小黑板,每晚都作為學生,讓娜娜像老師一樣給父母“上課”。漸漸地,父母發現女兒越來越自信了,學習成績逐步提高。智亮的父母開始思考如何給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他們決定每周都要擠出和孩子在一起共處的時間。爸爸還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自從智亮被老師指定擔任計算機課助手,他的精神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學習的主動性很強。毛傑的作文第一次取得了好成績,他興奮的同時更由衷敬佩和感謝語文老師。那天和同學打架後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沒有像往常那樣批評他,而是給他布置一項作業:將打架過程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寫成一篇作文。毛傑的作文幾乎是一氣呵成,事件的起因、過程,自己的憤怒、報復心情描述得生動真實,結尾處的感悟更是受到老師的高度評價。媽媽說,“兒子像變了一個人!”

創造表達情感的機會

豐富的情感活動伴隨著孩子成長,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學習的動力或阻力。孩子需要從正面和負面的情感活動中獲得體驗,為今後的情感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幫助孩子面對學習壓力,必須理解情感在他們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要關注孩子的真情實感,為他們創造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家長應配合學校和老師,引導孩子的情感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孩子在情感上獲得滋補,潛能得到發掘並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成績就會自然提高。
 

小孩不肯學習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