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也相當重要。乙肝病情穩定期不宜繼續抗病毒,而當以調養為主,選用中藥比較理想。以乙肝寧為例,方由茵陳、丹參、丹皮、黨參、白術等組成,能健脾化濕、活血散結。它一方面可清除殘余炎症,另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受損肝髒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恢復,防止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發生。總之,只有調治結合,綜合調理,方可全面保護肝髒。 1.飲食調理知多少:飲食宜多樣化。肝炎患者不必強調忌口,飲食原則是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物質基礎,是免疫物質的"原料",適當吃一些禽蛋、牛奶、豆漿、瘦肉、魚湯,有利於受損的肝細胞修復、生長、更新,可縮短病程,減少肝炎慢性化概率;同時要多吃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注意保持體重,防止因過胖而並發脂肪肝。肝炎患者還要特別注意不要吃糖過多,因為人體三大代謝主要依靠肝髒,如果患肝病後還服食大量糖分,必然會增加肝髒的負擔,誘發糖尿病。此外得了肝炎以後,平時應該禁酒,也不要喝含酒精的飲料,忌服損害肝髒的藥物,對一些常見病,如感冒、咳嗽等,服用中草藥或中成藥為宜。 2.控制情緒亦重要:肝炎患者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中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的不同情緒反應,只要調節正常,就不會導致疾病。若存在強烈或者長期的七情刺激,就會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使髒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導致疾病的產生或者加重。因為"肝主怒",所以肝病患者多急躁易怒,而慢性乙肝患者因長期患病,精神壓力大,情緒很不穩定,這就特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過分顧慮疾病本身的危害,否則整天悶悶不樂,會影響睡眠和食欲,甚至加重病情。總之,良好的心情對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3.運動適量應牢記:一般來講,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病人,治愈半年以上者可以參加劇烈活動。而乙型肝炎病人,自覺症狀消失,肝功能正常,也不能認為已經痊愈,必須要使乙肝表面抗原轉陰後,才是完全治愈。這時亦應注意活動量,劇烈的活動如打球、參加體育比賽等,應盡量避免,在隨訪兩年以上無變化者,才可如正常人一樣活動。而在肝炎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活動期,減少體力消耗,降低肝髒負荷,增加肝髒血流量是治療的關鍵。進入恢復期,休息原則是:動靜結合,適當運動。如進行戶外散步、日光浴、太極拳等。運動量應逐漸增加,以不疲勞為度。患者應每天保持10小時以上的休息,餐後原則上應臥床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 總之,堅持以上幾點原則,對於乙肝患者的生活質量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乙肝病毒感染在社會上有家族聚集的傾向,家庭內的傳播危險性與接觸時間、密切程度、社會風俗、生活習慣甚至文化教養程度有關。 由於乙肝病毒可以通過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污染周圍環境,傳染健康人,因此在家庭中應盡量避免並阻斷上述傳播途徑,注意對上述分泌物進行適當消毒和隔離。其實最積極主動的辦法,也是最有效的預防辦法是給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員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產生對乙肝的抵抗力,這時即便接觸到乙肝病毒也不會被傳染了。
家中每個人都要注意個人衛生,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它盥洗用品要分開。多人一起就餐時,要使用公筷公勺,將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采用分食制,每人1份。家庭用具和食具要經常消毒。人們大多只注意飯前便後要洗手(這是應該的),卻忽略了摸過錢票的手是髒的,或將錢票等與花生、瓜子等零食置於同一衣袋中,食入後有可能被感染 1、疲倦乏力:重者兩條腿有沉重感,稍作活動就感到疲乏,輕者工作不能持久,工作效率低,懶動。 2、食欲不振,厭油膩食物,勉強進食後腹部出現飽脹感,有的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體重減輕。 3、發熱:一般為低熱,表現怕冷,頭暈頭痛等類似感冒症狀。 4、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是肝炎的常見。患者自覺右上腹及肝區疼痛,有時向背部放射;疼痛以夜間為主,臥床休息可緩解,咳嗽高聲談笑時加重。個別人可有脾大,並伴有脾區疼痛。 5、黃疸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而引起鞏膜,皮膚,黏膜黃染。最先發現於鞏膜,繼而周身皮膚發黃,尿呈深黃色,外觀象濃茶,大便色淺,如陶土狀。黃疸較深時可以出現皮膚瘙癢。 6、肝掌:肝掌出現在患者的手掌,表現為紅色斑塊,特別是手掌大小魚際及指根部更明顯。用手按壓紅色即消失。
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仔細尋找原因,及時去醫院做下列四項檢查:
1、肝功能檢查 2、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學檢查,如甲肝抗體,乙肝感染指標(hbvm,hbv—dna),丙肝抗體,戊肝抗體及ebv,cmv抗體等。 3、腹部b超檢查:查肝,膽,脾,胰的大小,形態,回聲情況及門,脾靜脈管徑等。 4、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應查甲胎蛋白。 通過上述四項檢查,結合臨床症狀可以作出明確的診斷,切忌單憑肝功能的正常,不能作出肝髒健康的判斷,因為有些肝硬化患者的 肝炎(學名:hepatitis)是肝髒的炎症。肝炎的原因可能不同,最常見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還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導致肝炎。
肝炎分急性和慢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為甲至庚型共七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髒細胞腫脹,是世界上流傳廣泛,危害很大的傳染病之一。
1908年,才發現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將原來的傳染性肝炎(infectioushepatitis)稱為甲型肝炎(hepatitisa,ha);血清性肝炎(serumhepatitis)稱為乙型肝炎(hepatitisb,hb)。1965年人類首次檢測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
此外,病毒性肝炎還有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過去被定為己型肝炎病毒的病毒現在被確定為乙型肝炎病毒的一個屬型,因此己型肝炎不存在。
在病毒肝炎的疫苗,a型、b型、d型的疫苗已研發成功;c型、e型、f型的目前無疫苗。 臨床表現: 醫學上肝炎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種類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髒炎性損害,本病遍及全球,臨床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發熱、黃疸,約有半數患者起病隱匿,在檢查中發現。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廣泛存在於血液、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處,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密切接觸等傳播,所以乙肝發病具有家族性。
但並不是每個感染病毒的人都會成為乙肝患者,這與患者感染的病毒數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免疫反應狀態,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轉歸上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後可能出現下面結果:不發病且產生保護性乙肝表面抗體、長期慢性無症狀帶毒者、輕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乙肝的預防和治療 乙肝難以根治,治療上目前沒有特效藥。所以乙肝應該從多方面綜合治療:1、要有克敵制勝的堅強意志,“怒則傷肝”,要保持愉快心情;2、病毒活動期患者必須臥床休息,等到病情穩定,轉氨酶不升高時才能適當活動;3、乙肝用藥如用兵,多則有害,少則無效,針對自己的病情,在專家指導下選擇服用抗病毒藥、調整免疫藥、活血化瘀藥、抗纖維化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的藥物,切勿有病亂投醫濫用藥;4、保持生活有規律,合理安排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
乙肝難治,但是不難防。如果我們大家把好預防這一關,乙肝就並不可怕,乙肝的預防包括:1、廣泛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種工作;2、保持積極的心態與樂觀的情緒,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3、了解和掌握乙肝病的一些防治知識,養成並堅持良好、科學的生活規律;4、合理調配營養與食療,忌煙酒,少食油膩之物,避免便秘;5、注意起居和個人衛生,根據氣溫增減衣服,積極預防各種感染;6、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定期復查肝功能。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如果身體抵抗力強,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療及時,那麼乙肝病毒會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沒能及時清除,乙肝會轉為慢性,病毒會長期攜帶,檢查表現為乙肝抗原陽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復制繁殖,則可以出現臨床症狀,常見症狀有:感覺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減退、感到惡心、厭油、腹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延誤治療,少數病人會發展成為重症肝炎,表現為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同時伴有腎功能衰竭等多髒器功能損害,病人會出現持續加重的黃疸,少尿、無尿、腹水、意識模糊、谵妄、昏迷。慢性乙肝患病日久,會沿著“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後應采取治療措施,並定期檢查身體。 hbv進入血液的主要途徑與預防措施: 一.傳播途徑:
①母嬰垂直傳播:我國現有hbsag陽性者約1.4億人,其中85%通過母嬰傳播。垂直傳播是我國乙型肝炎蔓延和高發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為父嬰傳播者。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產道感染或宮內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傳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輸給受血者,多數會發生輸血後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腎透析時也會感染hbv。
③醫源性傳播:被hbv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手術刀、牙鑽、內窺鏡、腹腔鏡等)均可傳播hbv。
④家庭內密切接觸:主要指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如同用一個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過破損粘膜進入密切接觸者的體內。
⑤公共場所、理發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傳染hbv。
二.預防措施
首先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國內十分重視,自80年代起hbsag陽性孕婦出生的嬰兒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過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嬰兒hbsag攜帶者從9.8%降至0.5%。因而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中國不久將來hbsag攜帶者將會明顯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預防。其次嚴格篩選獻血員,確保醫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最後要加強對乙肝病人的治療,慢性活動性乙肝首選α-干擾素抗病毒治療。應加強衛生常識普及宣傳,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通過上述各種措施,相信不久的將來,乙肝病人將大大大減少。
消滅乙肝關鍵在於預防,乙肝病毒傳播的途徑概括起來有二個方面:
經血傳染:如輸入全血、血漿、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在熱帶、副熱帶的蚊蟲以及各種吸血昆蟲,可能會傳播乙肝病毒。
母嬰傳播:孕婦是乙肝帶原者,通過產道直接傳染給新生兒。
體液傳播:如醫療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後消毒不徹底或處理不當引起傳染。性接觸的傳播。與乙肝患者或帶原者長期密切接觸如:唾液、尿液、血液、膽汁及乳汁均會造成污染而傳染乙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髒疾病。hbv本身對肝髒無明顯損傷,主要通過人體的免疫應答造成肝細胞損傷,hbv感染人體後可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如果機體免疫反應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應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續存在,成為慢性乙肝。 家中有乙肝攜帶者應注意什麼 乙肝病毒感染在社會上有家族聚集的傾向,家庭內的傳播危險性與接觸時間、密切程度、社會風俗、生活習慣甚至文化教養程度有關。
由於乙肝病毒可以通過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污染周圍環境,傳染健康人,因此在家庭中應盡量避免並阻斷上述傳播途徑,注意對上述分泌物進行適當消毒和隔離。其實最積極主動的辦法,也是最有效的預防辦法是給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員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產生對乙肝的抵抗力,這時即便接觸到乙肝病毒也不會被傳染了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