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建議 1、目前國內外專家都認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定期復查,監測乙肝病毒和肝功能各項指標,一般是半年(6個月)到醫院復查一次 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吸煙和喝酒,喝酒會加重肝髒負擔。 3、保持愉快的心情,要少生氣。其實保持愉快的心情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的,不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六、乙肝病毒攜帶者可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 正常戀愛、結婚並生下健康的小孩 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占45%,這意味著大部分乙肝病毒攜帶者在嬰幼兒時期就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他們照樣可以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正常戀愛、結婚並生下健康的小孩。 如果男女雙方都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那就無所謂再預防感染。如果男女中一方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那麼另一方只要接種乙肝疫苗就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注意接種乙肝疫苗需要6個月的時間,因為接種乙肝疫苗是在開始時打一針,1個月後再打一針,6個月後再打一針,總共打3針。 要使“小三陽”抗原全部轉陰,目前可能還有困難。有些人說的所謂轉陰只是通過治療後體內病毒含量減少,dna轉陰。“小三陽”也須治大多數乙肝“小三陽”患者有這樣的經歷:有的專家告訴他“小三陽”不需要治療,有的專家則告訴他“小三陽”應該治療,而且“小三陽”的危害更大,更容易轉化為肝硬化、肝癌。因而,患者往往陷入困惑,到底該聽誰的呢?要明確乙肝“小三陽”是否需要治療,首先要明確“小三陽”的人是不是屬於健康的人。應該說“小三陽”的人不是健康人,因而應該根據患者的感染類型、肝髒的炎症活動情況、肝功能的變化、乙肝病毒dna陰性還是陽性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認為不需要治療的專家是基於以前沒有一種對“小三陽”非常有效的藥物,尤其是干擾素對於“小三陽”的患者治療效果不佳,而做出的一種無奈選擇。如果“小三陽”且乙肝病毒dna陽性,肝功能檢查反復波動,臨床上常稱為異型肝炎,主要是由於乙肝病毒變異引起的,因而必須進行抗病毒治療。但由於干擾素療效欠佳,而且干擾素本身會引起病毒變異,所以一般不能用於“小三陽”患者的治療。如果是“小三陽”,而乙肝病毒dna陰性,肝功能正常,很多醫生認為不需要治療,但通過肝穿發現90%的患者的肝髒有炎症活動,而且有纖維化傾向,甚至部分患者已經出現了早期的肝硬化,因而這部分患者應該考慮進行抗纖維化治療。40歲以上、病程達到10年的“小三陽”患者大多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肝纖維化,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對預防肝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改善患者的預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三陽患者的情況並不比大三陽簡單;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乙肝小三陽應檢查hbv-dan及肝功能,如果hbv-dan(+)且肝功能異常,說明病毒復制,傳染性強,應該采取以抗病毒為主的綜合治療。如果乙肝兩對半為小三陽,hbv-dan(應采用pcr及斑點法同時檢測;最好經肝活檢證實))為(—)且肝功能、b超及afp等均長期正常,則說明病毒已清除,無傳染性,所以已無需隔離與治療;因為目前尚無可在此類小三陽基礎上進一步治療乙肝的公認的而有效的藥物;一味追求轉陰而服用大量治療性中西藥物只會增加肝髒負擔甚或招致不良後果。如果肝髒持續炎症活動,發生肝硬化的幾率就大;枸杞泡酒不能喝。我國乙肝“小三陽”患者非常多,約占乙肝總人數的30%左右,過去認為:“大三陽”轉成“小三陽”表示病毒復制減弱,傳染性小,病情向好的方面轉化。這種認識是片面和有缺陷的。對於“小三陽”的患者一定要區別對待,該不該治療視具體情況而定。從理論上講,所有“小三陽”患者都該得到治療。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卻應區別對待,有的需要及時治療,有的卻不需治療。乙肝“小三陽”的存在無論是怎樣一種形式,對人體健康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及時徹底地清除它們不容置疑。多年以來,醫務工作者一直致力於這項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小三陽”肝功長期穩定,並無明顯不適,卻急於轉陰治療,花了不少冤枉錢也沒有轉過來,有的反而越治越壞;有些“小三陽”患者肝功長期波動,卻得不到正確的治療,致使病情逐漸發展,最終演變為肝硬化。遇到如下情況時,“小三陽”患者需要及時治療。1.有明顯的症狀,如疲倦、食欲不振、腹脹、肝區不適等。2.肝功能反復波動,轉氨酶、血清膽紅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3.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檢查呈陽性者。治療原則是:恢復肝功、抗病毒、阻止肝纖維化三結合。治療方法是:1.口服拉米呋啶(抗病毒),每日一片(100毫克),6至12個月為一療程;2.口服復方鱉甲軟肝片(阻止肝纖維化),每日兩次,每次4至5片,6至12個月為一療程;3.口服肝得寧,每日兩次,每次2丸,6至12月為一療程。上述三藥聯合使用,療效更佳。遇到下面情況時,“小三陽”患者可暫時不予治療。1.身體沒有明顯不適,體力、食欲各方面和正常人一樣。2.肝功能系列檢查長期保持正常。3.定期復查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始終為陰性。這些人可不用藥治療,但非藥物療法值得一試,如體育休閒療法、心理康復療法等等。目的在於保持良好的心態,自我調整好生活規律,調動自身的潛力,清除病魔。.. 乙型肝炎疫苗由經過特殊處理過的乙型肝炎病毒制成,進入人體後可生成相應的抗乙型肝炎的病毒抗體,這些抗體會在人體內保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使以後侵入的乙肝病毒無法生存和繁殖,從而起到預防乙型肝炎的作用.所以乙肝疫苗能預防乙型病毒肝炎 治療肝病要找正規的醫院.效果才好重慶長城醫院,是專業治療肝病的醫院,還是“中國肝炎研究中心臨床基地”,地址:重慶市高新區歇台子渝州路79號 乙肝病毒攜帶 者,多指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asc),就是指血液檢測單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也有說指乙肝抗原、抗體檢測陽性各種模式者(表面抗體單項陽性除外),但無肝炎症狀和體征,各項肝功能檢查正常,經半年觀察無變化者。一般認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可照常工作和學習。 據統計,我國約十分之一人可能攜帶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嬰傳播及免疫功能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觸乙肝病毒。 無症狀hbsag攜帶者分為3類:1.患過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臨床症狀和肝髒損害輕微且很快痊愈,僅表現為病後的hbsag攜帶狀態。2.健康攜帶者,經多次反復化驗肝功能均屬正常,無任何症狀體征,甚至作肝活檢時亦未見病理損害,肝組織結構完整。3.經肝活檢病理診斷為慢性遷延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 第一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應進行醫學跟蹤,每3個月復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時了解有無肝損害,若有肝損則應及時治療。 第二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可以照工作、學習和勞動,大部分人預後良好,經過一段時間後,隨著機體自身免疫狀態的改善可以自然轉陰。 第三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經證實肝髒有病理損害後,應按現症病人對待,及時進行治療。 無症狀hbsag攜帶者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這些人體內有病毒存在,而且有進行復制或傳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應從事飲食服務行業及保育工作。hbsag攜帶者要注意個人衛生及公共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實行分餐制;不與他人混用洗漱用品。女性還要注意經期衛生,防止經血污染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對無症狀hbsag攜帶者的醫學處理原則主要有三條:1.保護肝髒:絕對戒酒,避免過勞,保持心情舒暢,合理營養,定期復查乙肝病毒標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時可服用抗壞血酸、保甘維養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加強肝髒營養,忌盲目用藥。2.抗乙肝病毒治療: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如選用干擾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藥等。3.家庭個人衛生處理:家庭其他成員可注射乙肝疫苗預防感染。無症狀hbsag攜帶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分鐘),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鐘的辦法消毒或分離使用。 總之,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般轉歸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轉陰;大部分為持續穩定的終身乙肝病毒攜帶狀態(其中約有半數出現肝髒輕微的病理變化,這種變化是相對穩定的一種乙肝病毒持續感染的低反應狀態,需要治療。);但大約3%可發生肝炎,且發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較非攜帶者大得多。 乙肝病毒攜帶者要加強免疫調整和肝髒營養,請參考肝髒針對性高營養新方法:肝病的營養康復:乙肝康復希望。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過血液與體液傳播,具有慢性攜帶狀態的傳染病,臨床表現多樣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膽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數病例可轉變為原發性肝細胞癌。本病在我國廣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達60%,hbsag陽性率約為10-15%。是當前危害人民健康最嚴重的傳染病。
乙肝的傳播途徑
1.血源性傳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2.母嬰傳播:乙肝病毒能通過胎盤傳播(宮內傳播),或在孕婦分娩時從產道傳播(圍產期傳播)。3.醫源性傳播:如醫療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經消毒或處理不當可造成傳播。4.性接觸傳播:性亂交、同性戀性接觸及夫妻之間性生活未采取防護措施。5.密切接觸傳播:乙肝患者或攜帶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傳染性。
乙肝二對半檢查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由於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測到,目前試劑盒也不過關,所以還剩二對半抗原抗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乙肝"二對半"檢查,或稱"乙肝五項"檢查。乙肝五項臨床意義如下: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個月~6個月、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周~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它的出現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攜帶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表面抗原可持續陽性。2.乙肝表面抗體:是對乙肝病毒免疫和保護性抗體。它的陽性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但已經排除病毒,或者接種過乙肝疫苗,產生了保護性抗體。血清中乙肝表面抗體滴度越高,保護力越強。但也有少數人乙肝表面抗體陽性而又發生了乙型肝炎,可能為不同亞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發生了變異。3.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體內可查出e抗原,它的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傳染性強。4.e抗體:它的陽性表明患者的傳染性降低,病毒復制降低或緩解。也有個別人e抗體陽性,病情遷延不愈,多為感染了變異的乙肝病毒所致。5.核心抗體: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復制,有傳染性,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體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
如何看化驗單(乙肝三系檢查、肝功能檢查)
(一)乙肝三系檢查(代表體內病毒情況)1.hbsag(表面抗原)2.hbsab(表面抗體)3.hbeag(e抗原)4.hbeab(e抗體)5.hbcab(核心抗體)a1、3、5項陽性說明感染的是大三陽,病毒復制快,有傳染性。b1、4、5陽性說明感染的是小三陽,病毒復制相對較慢,傳染性相對較小。c單獨2項陽性說明原來感染過乙肝,或者注射過乙肝疫苗。d1、5或者4、5陽性說明正在感染其間,或者正在康復之中。具體分析看病情而定。e1、3陽性說明正在感染之中,應該及時治療。(二)肝功能檢查(代表肝髒本身的變化)項目單位參考范圍總蛋白:g/l60-83白蛋白g/l35-53球蛋白:g/l25-33谷丙轉氨酶u/l0-40谷草轉氨酶u/l0-50總膽紅素umo/l0-20直接膽紅素umo/l0.0-6.0肝功各項化驗指標的臨床意義:通常醫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驗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轉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