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屍體解剖證實系窒息而死。原來這是由於疲憊不堪的媽媽在熟睡中將胳膊壓在了幼兒的口鼻部,而過度疲乏又使她無法感知幼兒拼命的掙扎,從而導致幼兒的死亡。 另外,有些母親喜歡躺著給小兒喂奶,尤其是夜間喂奶時,她們感到既省力又舒服,其實這種哺乳的姿勢有時會給小兒帶來危險。因為哺乳期的婦女普遍感到較疲乏,晚間躺著給孩子喂奶時自己很容易入睡。當小兒吮足乳汁,含著乳頭甜甜入睡後,其鼻孔就很可能被乳房堵住而造成窒息死亡。我的鄰居小張,有一個8個月男嬰,一天晚上在哺乳時,媽媽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兒子卻含著乳頭離開了人世。 小兒獨睡一床,也應防止意外。有的床沒有欄柵或欄柵不夠高,睡前孩子在床上玩耍時不慎跌下易於傷及頭部,有的則把腳不慎伸入床圍的欄柵中,導致腳外傷。有些父母為了防止小兒墜床,在小床邊拉上繩子、衣服、毛巾等。豈不知,小兒在玩耍這些繩子、衣服等時,有被纏繞頸項或堵塞口、鼻孔而致死亡的危險。如有一個周歲半胖男孩,因曾經幾次從床上跌下,其母便在小床邊拉上了一根尼龍繩,以防止胖小子再次跌下。半月後的一個晚上,當母親回臥室去看早已睡下的孩子時,發現孩子身體俯臥著,頸部正好卡在尼龍繩上,已經死亡。經法醫鑒定,屬意外缢死。針對上述情況,應給小兒選擇四邊有欄柵的小床,欄柵之間寬度以3~5厘米為宜,高度應達小兒肩部,以防小兒站立時從床內跌出。 幼兒在睡眠中有可能發生的意外,遠不止以上講的這幾點,每位孩子的家長應周密細致地考慮和安排好孩子的睡眠設施與環境,以防不虞。
睡覺前給小兒加餐好嗎? 有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長得過於瘦小或食欲不振時,心裡就會非常著急,總是要想方設法的多讓孩子吃點東西,但是有時急不擇法,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有的家長聽別人說睡覺前給孩子再加一頓飯,就能使孩子長得胖,長得高,於是就仿效此法,結果反而打亂了小兒的全部生活規律,妨礙了小兒的睡眠,使孩子的身體發育受到影響。許多家長可能還不理解這是為什麼,其實很簡單。 睡眠能夠滿足孩子生理上的需要,同時和孩子的智力發育密切相關。因而,充足的睡眠是使小兒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臨睡前,人的腦神經處於疲勞狀態,胃腸的消化液分泌減少,這時吃東西,會增加胃腸的負擔,刺激消化液分泌,從而打亂消化液的正常分泌,使胃不停地蠕動,加上小兒消化系統的發育還很不完善,所以常常感到肚子脹,“撐”得難受,使孩子睡覺時不踏實,而影響睡眠質量。 滿一周歲的小兒,大都已經開始斷奶了,家長在保證滿足小兒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外,特別要注意做到飲食有規律。這個年齡的小兒適合一日三餐兩點(早、中、晚三餐,上、下午兩次點心),除此以外,不要隨意給小兒增減食物,以保證小兒養成飲食有規律的好習慣。
怎樣觀察小兒的睡眠? 不同月齡的小兒睡眠時間的長短不一樣,下面介紹一下不同月齡小兒應睡眠時間及如何觀察小兒睡眠。 (1)新生兒:一晝夜要有20小時為睡眠時間,睡眠時要觀察小兒的姿勢是否正確。 (2)2~3個月:每天除吃奶、大小便外均為睡眠時間,約18小時,觀察同上。 (3)4~6個月:白天要睡眠3次,每次約需2小時,共約6小時,觀察同上。 (4)7~12個月:白天睡眠2次,每次也在2小時左右,共約4小時,觀察同上。 (5)13~18個月:白天睡眠2次,每次約1.5~2小時,共約3~4小時,觀察同上。 (6)19~24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2~2.5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是否正確外,還要觀察是否閉眼,睡得是否安靜,是否睡夠應睡的時間等。 (7)25~30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2.5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正確與否,還需看安靜入睡否及醒後經成人提醒能否安靜躺著,不影響別人,是否睡夠應睡的時間及醒後精神是否飽滿愉快等。 (8)31~36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2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是否正確,還要看是否主動躺好,是否安靜入睡,醒後能否靜臥、不哭不鬧等。 (9)4歲以上:白天睡眠一次,約2小時,觀察內容同上,同時成人應經常注意是否有不良習慣,如吃手,吃被子角、蒙頭睡等,對睡眠不安的要仔細進行觀察,找出原因,及時給予治療處理。 通過仔細地觀察嬰幼兒睡眠狀態,可以了解嬰幼兒身體是否健康,或者是否已患疾痛,正常嬰幼兒的睡眠是入睡後安靜,呼吸輕而勻,頭部略有微汗,面目舒展,時而有微笑的表情。如果出現下列睡眠異常現象,則往往是病患潛伏或發病的征兆: (1)睡眠不實,時而哭鬧亂動,睡眠不沉。 (2)全身皮膚干燥發燙,呼吸急促,脈搏加快超過正常次數。 (3)入睡後不安寧,頭部多汗(濕了枕頭),時常哭鬧不安,搖頭抓耳,睡眠易醒。睡後時有出現痛苦難受的表情或哭的表情。這些嬰兒應去醫院請醫生檢查一下並給予治療。 有些小兒睡眠的異常現象是由於白天興奮過度或飲食過量所致。有的異常如突然滾動或哭鬧,則是排尿的表示。對這些現象可有針對性地處理。每個小孩有其獨自的睡眠規律和睡眠表現,應該視具體情況而靈活處理。
為什麼孩子睡得好才能長得快呢? 在實際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睡得好的孩子多數長得就比較快,而那些長得瘦小的孩子,除去吃飯不好外,多數睡覺也不好。這是為什麼呢? 平時人們常常會說:“孩子是在睡覺的時候長個子”。這話很有道理。原來孩子是在睡覺的時候才分泌多量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顧名思義是與生長發育有密切關系的一種激素,由腦垂體的生長素細胞所分泌,該激素對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參與機體內糖、脂肪的代謝,但最主要的是促進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核酸是合成蛋白質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種物質。蛋白質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來講極為重要。孩子的生長發育離不開蛋白質,學習記憶的基礎物質也是蛋白質,機體各種代謝所需的酶也是蛋白質。總之,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如果孩子睡眠不好,不能分泌出足量的生長激素,他的蛋白質合成就會受到影響,當然也就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育。為了使孩子長得更好、更快,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安排好睡眠。
如何安排幼兒白天睡覺? 寶寶長到1周歲以後,會對周圍的環境興趣增加,學說話,還會做許多簡單地動作,如“再見”、“謝謝”等,確實討人喜歡。但隨著一天天長大,寶寶越來越貪玩,白天難以入睡,有的一定要讓奶奶抱著、拍著才能入睡。 大家都知道,充足的睡眠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生後1個月的小兒除吃奶外,其余時間都是睡眠,隨著小兒月齡的增長,睡眠時間逐漸縮短。1歲之內白天睡2~3次,1~2歲白天睡1~2次,2歲以後睡1次即可。如果小兒的睡眠不足,就會出現食欲下降、煩躁不安、容易發脾氣,還會影響小兒的 參考資料: http://www.baidu.com
睡眠前玩得太興奮,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免得寶寶因過於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蓋的東西要輕、軟、干燥。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
要睡好,就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白天要定時喂奶,睡前的一次奶可以稠一些、晚一點喂(21:00-22:00)。吃飽後夜裡盡量不要再喂,不吃,一般不尿也就不要換尿布,任其熟睡至天亮。孩子要單獨睡,不要和母親合睡,這樣空氣新鮮,孩子也不致因為母親離去而睡不著(熟),母子都能休息好。母親睡得過沉,合睡有時會把孩子壓著,甚至壓死,單獨睡就不會發生這種意外。 孩子蓋的被要輕軟、溫暖、舒適,不宜太多。 睡前不要逗鬧孩子或隨便嚇唬孩子,以免過於興奮影響睡眠。也不要養成抱在懷中抖動,拍背或含著奶頭才入睡的壞習慣,應該放在床上讓孩子自己睡。
怎樣哄嬰幼兒睡覺? 夜間嬰幼兒入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睡前玩個不停,想睡時,一躺到媽媽懷裡就睡著了。有的睡前要吃奶,臨睡時還要吮著空奶瓶。有的小兒按規定的時間上床入睡。有的孩子上床後則折騰好久才可入睡。那麼,如何讓嬰幼兒按時入睡呢? (1)若小兒在睡前精力充沛,不願早睡,那麼白天家長應有意識地增加他的活動量,讓他玩得有點疲勞,但在入睡前則應讓他靜下來,不要過分興奮,這樣就有利於入睡。 (2)睡前不給嬰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免因胃腸不適或饑餓而影響睡眠。也不要過分逗引小孩,使小兒睡前保持情緒安定,防止過度興奮。上床後,不應給予玩具,以免小兒因貪玩而不肯入睡。 (3)對於半夜醒來的小兒,如果吃母奶能睡著,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靜入睡。這不必擔心會養成不良習慣。因隨著幼兒的長大,半夜醒來吃奶的習慣會漸漸消失。 (4)幼兒多數喜歡媽媽陪他一起上床入睡。這樣孩子會十分安心、愉快;在媽媽甜美的催眠曲下,安安穩穩地睡去。但要注意,不要養成從小抱著入睡的習慣。要培養成1歲時願意自己躺下入睡,2歲時能按時上床入睡,且不需父母陪伴,3歲後能自己上床蓋被,醒後下床穿上拖鞋。
小兒與成人同睡一被窩好嗎? 有的家長習慣讓自己的小孩與成人同睡一個被窩,認為這樣可以對孩子照顧得好一點。其實這是很不衛生的。 成人在社會上的活動范圍比兒童廣而多,傳染和攜帶各種病菌的機會也多,但是成人抵抗力較強,感染上或攜帶上病菌後不一定都發病。但如果成人和小孩同睡一被窩,就容易將身上的病菌傳染給小孩,小孩的抵抗力弱,就容易患這樣或那樣的疾病了。 另外,孩子和大人同睡一被窩,會使孩子吸收氧氣不足。人腦組織的需氧量很大,年齡越小,需氧量越多。如果大人摟著孩子睡覺,大人的呼氣會使周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睡眠中的孩子常常會因為腦供氧不足,而導致睡眠不穩,易做惡夢和半夜哭鬧,睡在父母中間的孩子會更嚴重。嬰兒長期在這樣的缺氧環境中睡眠,就會影響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嚴重者可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 此外,新生兒與成人同睡,因大人熟睡,有可能將手和被褥捂住小兒口鼻,導致窒息甚至死亡等不幸事故發生。 最好的辦法,是讓嬰幼兒單獨睡在可以靈活搬動的小床上。在大人不睡覺時,把小床放在潔靜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單獨放在一室;大人睡覺時,把小床搬到大床的一邊,以便夜裡照顧孩子。
嬰幼兒睡覺易醒是怎麼回事? 年輕的父母都對寶寶的睡眠十分關心,希望孩子有香甜的睡眠。可有些嬰幼兒特別容易於睡眠中醒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生理因素:由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神經的興奮與抑制功能不夠協調,易興奮,稍有外來的刺激則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嬰兒驚醒,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嬰兒的漸漸長大,神經系統的功能一步步完善,這種生理現象會自然消失。 (2)進食過飽:常言道:“胃不合,臥不安”。有的媽媽不管孩子餓不餓,睡前總要給加餐點心,致使小孩感到不舒服,影響睡眠質量;尤其是吃奶的嬰兒,有些媽媽習慣於喂著母乳伴寶寶入睡,結果導致孩子睡時食奶過量,腹脹易醒,醒後年輕的母親卻又立即用奶去安撫,結果形成惡性循環。 (3)疾病因素:小孩腸寄生蟲病是幼兒睡覺不穩的最常見的原因。如患寄生蟲病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足,出現貧血、易驚等症狀,早期佝偻病的小孩也常睡覺易醒。 (4)環境因素:小孩在睡覺時,室內光線過強,家人在看電視及大聲談話說笑均會干擾幼兒的正常睡眠,易於驚醒;小兒夜間易踢被子,或被子蓋得太厚太重,這都會造成孩子睡覺時過冷或過熱,引起幼兒煩躁不安、手腳亂動,這亦是睡覺易醒的常見原因。 (5)興奮過度:有的幼兒白天或睡前游戲玩耍過度,或聽了、看了驚險故事、電視。常可造成幼兒入睡困難;即使睡著了,智力發育較好較快的孩子也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常可在夢中驚醒。
夏季,孩子吹電風扇入睡好嗎? 盛夏,赤日炎炎,多數人使用電風扇來散熱、通風,以達到涼爽、舒適的目的。特別是小兒有時熱得哇哇直哭,為了使孩子能安靜入睡,有的家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