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現在,有不少孩子厭學,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甚至優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而追求快樂又暗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因為求知而被剝奪了快樂,在苦學的狀態下學習,缺乏認知的需要,那麼,他們便會產生厭學情緒。 要改變孩子厭學的情緒,首先要弄清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讓孩子快樂學習。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為了孩子,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大增加。 (2)父母陪讀,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他們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3)家長對孩子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去修地球,去掃大街。”功利性過於強烈。這樣,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孩子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事。 (4)孩子不會學習。不會學習的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這些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有關重要的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由於孩子不會學習,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還有幾種原因就是: 1、不喜歡呆板課程和枯燥講課方式,找不到學習的興趣。 2、在開始學的時候沒入門,對於學習這門課覺得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 3、因為不自信,“反正別人說我笨,學什麼我都有學不好”,於是對於學習有一種自然的反抗,學起來有一搭沒一搭的。 4、學習習慣的問題,,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馬虎、下課不完成作業等。 5、也有的孩子在中間環節沒跟上,或者是老師的批評,或者是周圍同學的影響等。 面對孩子的厭學,在弄清主要原因之後,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呢? 家長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和了解孩子,善於發現孩子在生活中對哪些方面感興趣,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比如鼓勵他參加興趣小組,參加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集體活動,參加比賽或是星期天帶他去博物館看一些展覽等等,每個孩子都不希望比別人差,相信他“哼哼唧唧,去是去啦,心思沒在”是因為他沒有動力,不想也不知道從哪入手,找不到學習的入口。 (1)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2)鼓勵孩子自我激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采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3)指導孩子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要的內容,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每周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他把長文章縮寫成短文章,縮寫的過程既體現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孩子的創造性。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 第一,要深信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是聰明的,他們有甚至比成人強得多的“適應性學習”能力。嬰幼兒期獲得的知識,絕大部分是無意識自學所得的。凡是能學會一國語言的孩子,也都是學習其他任何方面知識的天才。
第二,必須了解孩子初步的學習特點。剛入學或嬰幼的學習是一種“濡染式”學習,或叫“滲透性”學習,要經過反反復復的接觸和領悟,才能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千萬不能因為他們的學習不能在短時間內見成效而貶低他們的學習熱情,也不要錯誤地認為他們“愚鈍”而大驚失色;而要充分估計他們“濡染”學習的長期效應,這種效應將奠定整個智慧結構的基礎。
美希提醒家長:切不可責怪嬰幼兒的學習能力,說他們“時記時忘”“死記硬背”“東扯西拉”,也決不可恥笑和羞辱孩子。相反,不管學習的短期效果如何,只要能激發起他們的積極性和好勝心,就會產生比金子更寶貴的教育效應。
第三,對孩子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萬萬不可當面議論,說孩子“笨”“記不住”“靜不下來”“忘得快”“聽不懂”“不喜歡學”等等。議論孩子的不足無疑是對他好勝心的最大打擊。孩子的學習也決不可常常用考試、排列名次來分高低優劣,更不得用一個孩子的弱點與別的孩子的長處比,進行數落,這是教育的大忌。
美希特別提示:父母和老師絲毫不要流露出忐忑不安的心情,不要議論“他就是不會回答”“不會畫”“不會做”“我們真擔心”之類的話。假如孩子經過幾番折騰,意識到父母的憂慮,看到人們都用緊張害怕的眼光盯著他,他就不但思想僵化,甚至還會哭起來,結果只會走向好勝、自信的反面———自卑,而自卑、膽怯將是兒童發展最嚴重的心理障礙。
當孩子出現學習困難等狀況,家長老師應留意孩子是學習接受知識能力低還是好奇心、好勝心等興趣問題、還是心理障礙原因,有需要可及時來電來信或帶孩子來深圳美希兒童教育中心咨詢,以便早發現早糾正,不要錯過10歲以前最好的學習能力、習慣糾正提升關健期;關於小孩子教育,請查閱美希兒童教育工作室博客: http://blog.163.com/w12661266@126/
孩子不喜歡讀書怎麼辦 ---百日學通課題組 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常常“揠苗助長”,不管學習過程,只關心考試結果。這些家長往往花很多錢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學習班,犧牲孩子的休息與娛樂的時間強迫孩子長時間地學習,再加上課業負擔較重,比賽較多,面對如此大的壓力,他們在心理上承受不起,自信心喪失,就產生逃避心理,進而拒學、厭學。從而導致學生厭學問題。 厭學的主要特征是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造成厭學的原因很多。 作為家長,我們該做些什麼呢?我們建議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厭學的表現大同小異,而厭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家長必須找到其症結所在,采取相應的對策才能解決問題。 2.適當地降低對孩子的期望。要知道“第一”只有一個,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了解孩子的困難所在,幫助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並為此而努力。多與孩子在學習方法、正確處理挫折方面進行溝通與探討,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3.多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探討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鼓勵孩子多與老師交流,幫助孩子化解與老師間的誤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配合教師做好孩子的工作,敦促其學習。 4.適當地運用獎勵與懲罰,注重孩子的學習過程。只要孩子努力學習就要給與獎勵,一個親吻,一個輕拍,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使其感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無論孩子考試成績多不好,只要努力了就不追究,但要幫助孩子認真分析試卷,找做錯題的原因,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 5.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最好能為孩子提供相對獨立、安靜的環境,避免電視機以及其他娛樂項目對孩子學習的干擾。盡量不要在孩子學習的地方看電視、聊天。不要在孩子學習時打斷他們或詢問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問題,也不要在他們學習時表示過分的“關心”,去送水果或問寒問暖,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久而久之會使孩子養成注意力渙散的毛病。 6.創造“學習型家庭”的氛圍。家長是最好的榜樣,家長愛學習,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所以,即使你不能學習深奧的東西,讀讀報紙、看看雜志也會給家庭帶來些學習的氣氛。 7.針對孩子注意力或其他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學習障礙應該找有關機構進行輔導與訓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