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為什麼小兒不咽食?正文

為什麼小兒不咽食?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小孩已差不多3歲,喂飯時經常含在嘴裡不咀嚼不下咽,該怎麼辦?
 
寶寶吃飯不乖,怎麼辦?許多父母常會發現,一頓飯下來孩子沒吃幾口、吃飯時不專心,盡管爸媽們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威脅利誘,寶寶還是一口飯也不肯吞進嘴裡,看在父母的眼中除了生氣之外,更多了一些憐惜。

關乎“權利之爭”的問題

家中的寶寶不肯在吃飯的時間裡乖乖地吃飯,與父母本身的態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肚子餓了,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因此,寶寶“拒絕吃飯”的理由多數來自想與父母做“權利之爭”。由於父母對孩子不肯吃飯的行為不了解及不放心,聰明的孩子們便會抓住父母的弱點,以不吃飯的行為做為與父母交換條件的籌碼,歐姿秀老師表示,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具有: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為能力,如此才能正確的因應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的問題。

父母應該避免的態度

父母除了不要讓孩子察覺自己對他不肯吃飯的行為產生擔心及焦慮的心態之外,也應該避免出現以下的態度:

1、家中存放過多的零食:

如果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吃零食,一到應該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飯,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2、放任孩子邊吃邊玩:

孩子邊吃邊玩的結果,便會延長吃飯的時間,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刻到了,寶寶卻因此而還不餓,當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來吃飯了。

3、不愉快地吃飯時刻:

許多的職業父母在自己趕著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要求寶寶吃快一點,如此便會使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排斥吃飯。

4、以利誘的方式對待:

父母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成就的價值觀。

讓孩子喜歡吃飯的秘訣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

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進孩子的食欲

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動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

孩子都喜歡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東西,替孩子買一些圖案可愛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

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父母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面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

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您一起做飯,孩子不但能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

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

在喂孩子吃飯時,加入一些輕松、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將吃飯時刻與方式變成有趣的事情。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解決,不要隨意的根據自己或寶寶的需要而改變什麼.
 
你孩子的情況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內火較旺,心火上炎!小兒舌尖鮮紅,胎較厚,面紅,手心腳心具熱,小便黃赤,是為五心煩熱,小兒體質一般都是純陽偏熱型的,應善用"牛黃清心丸[北京同仁堂],祛除心火,體溫自然而然的就降下來了!(小兒髒腑嬌嫩,一般不主張使用瀉藥通理胃腸)平時燈草加冰糖泡水經常引用.

第二種可能:如果孩子發熱時飲水量大,但是身上呈現少汗或無汗,午後熱起,小便次多清長,孩子可能為上感後的熱症--小兒夏季熱
對於此症,最好的方法是食用荷葉粥,祛除小兒體內因季節變化造成的郁熱,做法是:鮮荷葉一張洗淨放鍋中加水熬,水開5分鐘加入大米30克,熬制成米粥,然後撈出荷葉,此粥味清香口感好,涼溫,喂食小兒,主要是喝米湯.(粥需要每日新熬,不可服用隔夜的)

如果對症,當天小兒體溫即可呈下降至平穩正常,但是要服用2--3天,一天2-3次,安全有效,省去了打針喂藥的煩惱!

以上個人淺見僅供參考,如有病毒性的上感,可同時吃抗病毒藥.不過你為孩子抽血化驗,一切正常。所以,我還是傾向與以上的分析!你可查看孩子的體征,辨證施治!

1歲半小孩連續幾天不定時發熱38度~40度,醫生說是病毒性的。請問該如何醫治,這樣的發熱情況對小孩有何影響,謝謝指教!

合理選用小兒退熱藥

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是病毒、細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見症狀。國外有研究證實,父母對兒童發熱普遍存在著恐懼心理,容易不恰當地使用退熱藥物,這樣反而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體溫高低不一定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有些專家認為,如果兒童體溫達到38.8℃,但精力旺盛,無不適感覺,則無需進行退熱治療。當孩子體溫超過38.3℃,但精神萎靡不振,煩躁和呈現痛苦時應予治療。體溫39℃以上的高熱容易引起兒童驚厥,6個月以下兒童在發熱時因病情變化快,都應及時治療。3個月內的嬰幼兒應慎用藥物退熱,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熱。藥物退熱效果不好或用藥退熱後不到兩小時體溫又超過39℃時也應采用物理方法降溫。藥物退熱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在孩子體溫突然超過40℃時應先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熱。
兒童使用退熱藥需根據年齡、病情和健康情況選用恰當的品種、劑型和劑量。退熱藥大多屬於常用的非處方藥,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較好,但兒童不宜使用成人劑型。專門供兒童使用的兒童退熱滴劑、混懸劑和顆粒劑有分散性好,起效快,劑量准確和口感好等特點。並且藥物使用說明書內容詳細,用藥劑量和每日用藥次數對應於不同年齡段和相應體重列出,注意事項明晰。兒童服用成人的藥片往往要拆分,劑量欠准還容易出錯。藥片黏附在小兒胃腸道某些部位上還可使稚嫩的組織受到刺激性損害。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楊酸,是一種使用歷史很長的解熱鎮痛藥物。常用的阿苯片為阿司匹林與苯巴比妥的復方制劑,用於小兒退熱一直受到臨床的好評。用於退熱一般是小劑量短時使用,較為安全。但該藥可引起新生兒青紫症、肚臍出血、嘔血和便血等不良反應,嬰幼兒應禁止使用。匹賴氨酸(來比林)是阿司匹林與賴氨酸結合的產物,毒性有所降低,可注射給藥,見效快,3歲以上兒童可以使用。
在一些西方國家,小兒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綜合征的現象屢有報道。該征是以急性腦病合並肝脂肪變性為特點的一種嚴重病變,但病因並未完全闡明。國內罕有阿司匹林引起兒童瑞氏綜合征的報道。其個案多與患兒用阿司匹林治療風濕熱等疾病的長期用藥史有關。因此,除川崎病以外,許多國家已不再將阿司匹林用於兒童,國內並無嚴格要求,但要慎用。阿司匹林尤其應避免作為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時的退熱劑,因此時更易使兒童招致瑞氏綜合征。
布洛芬即異丁苯丙酸,退熱快而平穩,退熱持續時間可達8小時。該藥雖為阿司匹林類似藥物,但胃腸道刺激等不良反應明顯低於阿司匹林,且易耐受,認為是安全可靠的解熱鎮痛藥物。兒童的用藥劑量可依病情而定。一般每次每公斤體重劑量為5毫克,高於39℃時可用10毫克,需再次用藥時應間隔6~8小時。加大劑量可增加持續退熱時間,必要時每次每公斤體重劑量可達40毫克。布洛芬可單用,也常與其他一些藥物配伍以增強療效。常用的復方鋅布顆粒劑含有葡萄糖酸鋅,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活力;馬來酸氯苯那敏則可減輕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流涕和噴嚏等症狀。
對乙酰氨基酚即撲熱息痛,該藥主要在中樞神經系統部位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產生調節體溫和鎮痛的作用,很少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因具有起效快、作用強和安全的特點,是世界各國廣泛推薦與使用的退熱藥物。兩個月以上兒童可首選該藥,劑量為每次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每日不超過4次,用於退熱一般不超過3天。兩個月以下嬰兒應遵醫囑使用。
安乃近可引起粒細胞缺乏、腎損傷和過敏反應等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藥典仍然收載該藥,但說明僅在急性高熱且病情急重,又無其他有效解熱藥可用的情況下,用於緊急退熱。口服給藥已較少采用,多用於滴鼻。應使用20%溶液,嬰兒每次每側鼻孔1~2滴,兩歲以上小兒每次每側鼻孔2~3滴。用於10個月以下嬰兒,作用確切。5~6歲以上兒童一般不滴鼻給藥。6個月以上的高熱兒童可按每次每公斤體重10~20毫克劑量肌肉注射給藥,一般只用一次,以保證安全。基層醫療單位因用藥經驗和處置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的條件相對缺乏,較少使用安乃近退熱。
皮質激素有些基層醫療單位的醫生視皮質激素為“萬能藥物”,習慣使用地塞米松退熱,這是一種不正確的用藥方案。糖皮質激素除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主要用於休克、嚴重感染或炎症的應急治療。糖皮質激素用於兒童退熱容易掩蓋病情,可造成誤診。該類藥物無抗菌、抗病毒作用,卻有顯著的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當反而可促進細菌或病毒感染擴散而加重病情,也可能使趨於好轉的感染死灰復燃。糖皮質激素還有加重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物不良反應的作用。因此,使用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藥物退熱可能釀成小病變大病的不良後果,此法不能輕易使用。
小兒發熱以感冒為多,病因又多為病毒性感染,以中藥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如小兒感冒口服液、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小兒清咽顆粒劑、抗病毒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這些藥物使用方便,具有退熱、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等綜合治療效果。病情較輕時可首選使用。但這些藥物一次用藥量較大,不方便幼兒使用。中藥退熱比較安全,但兒童用藥也要按說明書使用。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可為感冒、扁桃體炎;也可能是肺炎、麻疹和腦膜炎等嚴重疾病。退熱藥物只能改善症狀,無抗菌、抗病毒能力。因此,在使用退熱藥物之前應找出病因,以免影響診斷,耽誤治療。退熱藥品種很多,有單一成分的,也有形形色色的復方制劑,但主要有效成分卻相同或相似,故不宜幾種藥品同時使用。有些家長一聽某種藥物安全性好,就喜歡給孩子加大劑量,希望增加療效,這種認識應當改變。退熱藥劑量過大容易出現胃腸道症狀,甚至引起肝腎功能損害。退熱作用過強會引起出汗過多,體溫突然下降可致虛脫。尤其是嬰幼兒發熱,須依有經驗的兒科醫生處方用藥,不可大意。曾有報道,應給予嬰兒幾滴對乙酰氨基酚滴劑退熱,父母卻按兒童用量給予了一小勺,結果引起了嬰兒嚴重的肝髒損害。使用退熱藥後要適當多飲水,這既是兒童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也有助於藥物的代謝與排洩,以避免和減輕藥物不良反應。
要一定在醫生的叮囑下吃藥!
 

為什麼我拉尿拉不出來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