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醫院專為10—19歲年齡段青少年而設的青春期門診,近期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青少年性發育提前再次引起社會的關注。
一份全國性的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還顯示,19歲以下的青少年中,平均5%—10%的男孩和3%~8%的女孩有過性經歷或者性體驗。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桂永浩為此呼吁:“一切以預防為主,不要輕視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許多人錯誤地把性發育提前等同於性早熟,桂永浩告訴記者:“女孩子8歲以前,男孩子9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征發育,醫學上才認定為性早熟。性早熟是不正常的,而性發育提前並不是不正常的現象。”性早熟需要進行病理檢查,看內分泌是否紊亂,腦垂體調節方面是否有疾病。但是目前性早熟發病率不是很高,還有一些病例是假性性早熟。桂永浩認為,性早熟和性發育提前都是需要引起社會關注並協調解決的問題。
桂永浩提出,青少年性發育提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社會各方面的信息爆炸性增長,使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含有感官刺激的影視產品。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結構和西化的生活習慣,也可能使體內過早地分泌出性激素。
從臨床上看,青少年性發育提前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青春期門診經常發現,性發育提前的青少年往往心理壓力增大,人際關系緊張,孤獨和焦慮感揮之不去。而有過性行為的孩子,會產生思維能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出現厭學情緒等現象。有的孩子會覺得壓抑自卑,從而產生交往的困難,還有的甚至會產生暴力傾向。不健康的性行為,還會導致性傳播疾病,如淋病、梅毒等。
“不論性發育提前還是性早熟,其實關鍵都是性的問題。性是無法回避的,它對每個青少年的成長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桂永浩指出,過早的性行為是青少年、家長和老師都必須做好思想准備面對的一個問題。這在國外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相當嚴重,而現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需要通過各種預防措施,避免這一問題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在一年半之前建立了青春醫學科,組織專門力量針對特定年齡的青少年,進行科學研究和臨床服務。青春醫學科綜合了學科優勢,把內分泌醫生、心理醫生、保健醫生組合在一起,針對青少年性發育和心理健康等多種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和指導。
“青春期醫學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需要共同協作,但在國內還未成氣候。”桂永浩院長呼吁,隨著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青春期醫學亟待成為一個快速發展的學科。
兒科醫院目前正在新院址上設計規劃一種適合青少年居住和治療的病房。“我們將更尊重青少年的隱私。”桂永浩向記者描繪了青少年專用病房的藍圖。到時,男女混住,進出病房沒遮沒蓋的情況都不會出現。而房間的安排,環境的布置,都要適合青少年的生活習慣和特點。護士和醫生將不再把青少年治療對象當成無知的幼兒,而是把他們還原成具有豐富思維和敏感情緒的人。建立這樣的醫療新模式,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了解他們真正的問題,從而提供有效的治療。
在醫院以外,社會、家長、教師也要給予早熟青少年更多關注,這種關注必須是符合科學的。桂永浩院長建議,要把青少年放在朋友的位置上,用正確的引導的方法,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東西,啟迪他們面對必須面對的問題,而簡單的壓制、訓斥和懲罰只能加大問題的嚴重性。
“性教育應該走陽關大道,不要躲躲閃閃。”桂永浩說。
男孩在14~16歲也出現首次遺精。性器官也迅速發育接近成人程度
所以你這種現象只是正常的性發育,而不是什麼性早熟,這兩點要分清除 票數:5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