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半女兒服用羧甲澱粉鈉溶液每日2次,每次10ml,已經服用20天,是不是過量了,怎麼辦,急!! 乳酸就是典型的羟基羧酸,學名α羟基乙酸,也就是一種物質有羟基和羧基。 鋁酸鈉可以和羟基反應,碳酸鈣可以和羟基反應,由於兩個都是過量的,所以羟基羧酸會完全反應,由於不知道具體是那個羟基羧酸,產物自己推一下吧。 很多食品。由於它個體小,蛀害性常常被人們所忽視。書虱喜歡陰濕,一年發生3~4代,成蟲或幼蟲常在碎屑、塵芥或縫隙中過冬,在干燥的環境中它就不能生存。它們很怕光,有群集特性。主要嚙食粉屑及澱粉糊,凡裱糊的古字畫,特別是一般不常翻動的書畫,很容易招引它生存和繁殖。<br><br> (2)衣魚。也常見於書畫中。家衣魚的樣子與毛衣魚很相像,但個體稍小。幼蟲在蛻皮8~9次後才能見到尾須,成為成蟲,至第10齡時才開始產卵。它的習性與毛衣魚類似,特別喜歡潮濕,最適宜濕度是95%,喜歡嚼食含有澱粉或膠質的物品:如上過漿的書畫,或裱糊的箱、盒等都是蛀害的對象,嚴重的可將字畫全部蛀毀。<br><br> (3)防治措施。做好書架的清潔,要經常清理和保持書的整潔,防止害蟲藏匿繁殖。有收藏價值的字畫,要經常檢查及翻動它。此外,要經常保持居室的干燥,還可用2%甲醛 過敏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又稱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症,是一種較常見的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
病。病因有感染、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花粉、昆蟲咬傷等所致的過敏等,但過敏原
因往往難以確定。兒童及青少年較多見。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
現為皮膚瘀點,多出現於下肢關節周圍及臀部,紫癜呈對稱分布、分批出現、大小不
等、顏色深淺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數日內逐漸消退,但可反復發作;病人可有
胃腸道症狀,如腹部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鈍痛等;可有關節疼痛;腎髒症狀,如蛋白
尿、血尿等,多見於兒童。治療包括盡力找出過敏原因並加以避免;使用抗組胺藥物
如苯海拉明、異丙嗪、安其敏、撲爾敏等及糖皮質激素等。
過敏性紫癜患者極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好以下工作。 ①去除可能的過敏原 ②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③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④避免情緒波動,防止昆蟲叮咬。 ⑤避免服用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 ⑥控制和預防感染,在有明確的感染或感染灶時選用敏感的抗生素,但應避免盲目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⑦注意飲食,禁食生蔥、生蒜、辣椒、酒類等刺激性食品;肉類、海鮮、雞蛋、牛奶等高動物蛋白食品;飲料、小食品等方便食品。
過敏性紫癜食療原則及方劑 (1)過敏源若是食物,應盡量設法確定是哪種食物並嚴格禁食該種食物。
(2)高蛋白膳食,瘦肉、動物肝髒、蛋及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質應充分保證。
(3)高維生素食品,尤其是含維生素c的食物對於維持血管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4)對有消化道症狀的患者,可根據病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對有腎髒損害者,應限鹽限水。
●過敏性紫癜食物選擇
(1)魚、蝦、蟹、蛋、奶等動物性食品,以及蠶豆、菠蘿、花粉等植物性食物有可能成為過敏源,這些食物引起的過敏性紫癜發病率可占10~15%,應逐一加以排除。
(2)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主要有新鮮蔬菜、水果,特別是綠葉蔬菜、青椒、柑橘、鮮棗、猕猴桃、刺梨等。冬季蔬菜淡季時綠豆芽也是很好的維生素c來源。
(3)調劑食用動物性優質蛋白質和豆制品。
●過敏性紫癜食療方
(1)花生皮炖紅棗:花生米皮20克,紅棗50克,白糖適量。將上2味加水適量,煮至棗肉爛即可,加白糖適量調味。吃棗喝湯。
(2)紅棗炖兔肉:兔肉150克,紅棗15枚,鹽、味精適量。將兔肉洗淨,切塊,與紅棗同放瓦鍋內,隔水炖熟,加入鹽、味精調味。吃肉喝湯,每天1次。適用於過敏性紫癜。
(3)藕棗:藕節250克,大棗500克。將藕節洗淨,切碎;大棗洗淨與藕節同放鍋內加水燒開,改用文火煮至汁水將盡時去藕節。
(4)綠豆紅棗湯:綠豆、紅棗各50克,紅糖適量。將綠豆、紅棗洗干淨後加水適量,煮至綠豆開花、紅棗漲圓時,加紅糖適量即成。
(5)蕹菜雞蛋湯:雞蛋2個,連根蕹菜250克,鹽適量。將雞蛋用油煎熟;取蕹菜用水煮熟後撈起,再換水和煎蛋一同煮沸即成,酌加鹽調味食用。
(6)荞麥葉藕節湯:荞麥葉100克,藕節4個,冰糖適量,水煎服。每日服2次。
(7)羊骨糯米粥:新鮮羊骨500克,糯米50-100克,生姜3-5片,蔥白2節,鹽適量。將羊骨洗淨,打碎,加水適量煎湯,取汁代水,入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精鹽、生姜、蔥白稍煮即可。 過敏性紫癜是以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炎症為病理基礎的結締組織病,臨床上以皮膚紫癜、關節腫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為特征。 過敏性紫癜病因不清,目前認為本病為一種免疫反應性疾病。其發病可能與感染、食物、(牛奶、蛋、魚蝦蟹類)、藥物(安乃近、鏈霉素、異煙肼)、疫苗接種,昆蟲丁咬等有關。 過敏性紫癜患者極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臥床休息,以利於皮膚紫癜消退和減少其復發。 2)飲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海鮮、過敏原不明者不吃過去未吃過的食物。 3)腹痛較重或大便潛血陽性者進食半流食、消化道有明顯出血者應禁食。 4)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5)防止昆蟲叮咬。 6)皮疹有癢感,應保持皮膚清潔,修剪指甲、防止擦傷和抓傷。 7)除去可能存在的致敏原。 小兒過敏性紫癜的預防
1、注意避免與致病原接觸,如花粉、化學物品、油漆、汽油、塵螨等。
2、過敏體質的兒童不要養寵物,盡量減少與動物皮毛的接觸,特別是已經明確致敏原的患兒更應當注意。
3、注意飲食衛生,勤洗手,不吃不潔瓜果及水生植物,以杜絕腸道寄生蟲感染的機會。
4、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各種感染的免疫力,避免過敏性紫癜的發生誘因。
5、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預防感冒,房間內定時通風換氣以保持居室內空氣清新。
6、在病情未痊愈之前,不要接種各種預防疫苗,必須是痊愈3~6月後,才能進行預防接種,否則可能導致此病的復發。 復制一篇文章,比較全面,供你參考:
過敏性紫癜 (allergicpurpura,anaphylactoidpurpura)
病因及流行病學 現代醫學病理 中醫學病因病機分析 臨床表現 診斷 鑒別診斷 現代醫學療法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療效及預後 預防
過敏性紫癜是一類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的血管性紫癜。也稱schonlein-henoch紫癜。本病由於機體對一些物質產生變態反應,引起小血管炎。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及脆性增高而引起出血。臨床除有特征的下肢對稱性皮膚出血外,常有關節炎、腹痛及腎炎等並發症。
病因及流行病學:
可能導致本病發生的物質比較多,但真正能確定為直接致病因素較難。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細菌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最常見原因,以β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見。在病程中或痊愈後,再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常使病情加重或導致復發。此外,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傷寒桿菌亦可導致本病發生。有學者給過敏性紫癜患者注射內源性或外源性細菌濾出液,注射局部或其他部位有出血發生,證實本病發生與機體對細菌過敏有關。病毒感染常見為流感、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肝炎病毒等。 2.寄生蟲感染是本病較常見的致病因素。主要機理是機體對寄生蟲的代謝產物和幼蟲死後釋放的異體蛋白等過敏所致。以蛔蟲最多見,其次為鉤蟲、絲蟲、血吸蟲、鞭蟲、瘧原蟲及陰道滴蟲等。 3.食物因素主要有牛奶、蛋類、魚、蝦、蛤、雞肉及羊肉等。為特異體質對動物蛋白過敏所致。此外,巧克力及蠶豆也可引起本病。 4.藥物因素如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紅霉素、磺胺類、解熱鎮痛藥類、碘化物、對氨柳酸、雷米封、苯巴比妥類、水合氯醛、安寧、阿托品、麻黃素、洋地黃制劑、奎尼丁、雙氫克脲塞、d860、硫氧嘧啶、奎寧、人工合成的雌激素、丙酸睾丸酮、胰島素、海群生以及金、汞、砷、铋制劑等。 5.其他誘發因素如寒冷刺激、花粉吸入、外傷、昆蟲叮咬、結核桿菌試驗、預防接種、更年期以及精神因素等。 春秋兩季發病者居多。本病以兒童及青少年為多見。
現代醫學病理:
發病機制為變態反應,可有兩類情況:①速發型變態反應:由致敏原與體內蛋白質結合,形成抗原。產生的ige抗體吸附在肥大細胞上,釋放出組胺及慢反應物質(srs-a)。這類物質引起小動脈及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②免疫反應:是由於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形成所致。這類可溶性、小分子的復合物可刺激嗜鹼粒細胞釋放組胺及5-羟色胺,也可沉著於血管壁及腎小球的基底膜上激活補體,引起組織損傷。 病理變化是毛細血管及小動脈血管壁的纖維樣壞死血管周圍有漿液滲出及炎性細胞浸潤。以上病變主要發生於皮膚,但也可發生於心、肺、肝、頭顱內的血管,引起器官損害及出血。腎髒病變是本病病理變化的�個重要方面,輕型的病例表現為腎內局灶性病變,僅有蛋白尿;病變進展時,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有廣泛的增殖性病變,反覆發作時,腎小球基底膜及粘合質上有大量纖維蛋白、igg、iga及c3等沉著,出現腎功能不全;嚴重者腎小球毛細血管有灶性壞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管腔堵塞。
中醫學病因病機分析:
1.外感風熱本病皮膚紫癜變化莫測,關節腫痛發無定處,並有皮膚搔癢,符合“風者”,善行而數變”及“無風不作癢”的風性特點。李用粹雲:“熱極沸騰發為斑”。疹多由風熱郁滯所致。葡萄疫是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郁於皮膚不散而成。 2.飲食失節飲食不節或食入不適之品,常導致脾胃運化失司,內熱聚生,外發於膚,迫血外溢而發為斑。正如《諸病源候論》中雲:“斑毒之病,是熱氣入胃”。這與現代醫學認為某些特異體質食入異體蛋白後會導致本病發生的觀點相一致。 3.瘀血阻滯瘀血阻絡,血不循經是常見的血證病理機制。《金匮要略》中雲:“風傷皮毛,熱傷血脈,……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另外,離經之血未能速散,亦可形成瘀血,《血證論》中有“然既是離經之血,雖清血、鮮血,亦是瘀血”,“瘀血在經絡髒腑之間,則周身作痛,以其阻塞氣之往來,故滯礙而痛,所謂痛則不通也”。 4.氣虛血虧久病不愈,失血過多則血虛,血為氣之母,血虧日久則氣生化乏源,終致氣虛血少。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及分型如下。 1.單純皮膚型以皮膚紫癜為首發症狀最為多見。皮膚紫癜對稱分布,分批出現,反復發作於四肢及臀部,尤以雙下肢伸側為甚,少數累及面及軀干部。紫癜出現前可有皮膚瘙癢,隨後出現小型荨麻疹或紅色圓型丘疹,高出皮面,顏色逐漸增深,呈紫紅色,壓之不退色。重者可發生水疱、潰瘍及局部壞死。個別病例可伴有荨麻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後者多發生於頭面部。 2.關節型除皮膚紫癜外,尚有關節腫痛,有時局部有壓痛。多發生在膝、踝和腕[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