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6個月寶寶為什麼愛干嚎正文

6個月寶寶為什麼愛干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6個月寶寶為什麼愛干嚎
 
新生寶寶除了每天大約睡17—20小時,還有大約一個小時的啼哭時間。啼哭,是寶寶獨特的語言,寶寶用以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通過哭和媽媽交流;啼哭,是寶寶獨特的運動,寶寶用以增加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生長發育,啼哭,還是寶寶鬧病的信號,寶寶在告訴媽媽,他這裡或那裡不舒服。遺憾的是,對寶寶的啼哭,尤其哭鬧不止時,許多年輕的父母會不知所措,使盡渾身解數地哄、抱,有時尿布換了,奶也吃了,可寶寶還是哭,那麼寶寶到底為什麼啼哭呢?記者采訪了北京天安中醫院的兒科專家王氰主任。軀體因素引起的啼哭1、平緩而斷斷續續的哭聲,有時伴有小嘴作覓食或尋找奶頭的動作,常常是寶寶在說:“媽媽,我餓了!”這種情況喂奶後即止。2、情緒煩躁,有些不耐煩的哭聲,是寶寶告訴你:“我尿濕了!”換尿布後,哭聲停止。3、爆發性高而尖的哭聲,往往是說:“媽媽,我痛呀!”這種疼痛常因突發的打擊,針刺或燒灼等外部強刺激引起。4、營養不良的小兒常煩躁好哭,但哭聲無力,缺乏生氣。心理因素引起的啼哭1、試探式的啼哭,時高時低,常為干嚎無淚,多是撒嬌,想讓媽媽來抱抱。這時你可不能寶寶一哭就抱,因為孩子的任性可能由此開始。2、有節律的安詳而洪亮的哭聲,面色紅潤,精神飽滿,常表示寶寶感覺良好,正在鍛煉身體。此時確實沒有引起啼哭的異常情況,可以放心讓寶寶享受啼哭。3、有些寶寶愛大聲哭鬧,也有個性上的原因,人的氣質類型是先天遺傳的,尤其膽汗質或多血質的類型特征較明顯,抑郁質類型的愛大聲哭鬧。疾病因素引起的啼哭1、哭聲短促,單聲而低調,伴有咳嗽氣促,鼻翼扇動、發熱等常為支氣管炎或肺炎所致。2、寶寶吮吸乳頭時突然把乳頭吐出並放聲大哭,這樣的情況需注意檢查口腔是否有炎症或鵝口瘡等。3、平緩而持續的哭聲或煩躁而經常的哭鬧,則可能是由身體某些部位的炎症引起的疼痛或不適所致。例如,嬰兒因耳咽管呈水平位,感冒時易並發中耳炎,此時寶寶除持續性啼哭外,患耳會拒絕撫摸,或搖頭抓耳後哭聲更高。檢查耳部可見耳內紅腫和潮濕。4、陣發性劇烈的哭聲,常常是各種腸道急性感染消化不良導致腸痙攣的外部表現,如伴有缺水則哭聲無力或嘶啞。5、聲調高而尖,發聲急,驟起驟止,往往是由顱內出血或腦水腫引導起的所謂“腦性尖叫”,小嬰兒因骨縫未閉,顱內壓力增高的體征往往不明顯,這種尖叫聲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信號,如有頭部碰撞史或發熱伴囟門隆起,應及時找醫生進一步檢查。特別要注意的是,新生兒患重病時也常有不哭不鬧的表現。這個時候,其實是寶寶連說話的氣力也沒有了,情況比大哭大鬧還可能更重要。喜歡在夜間啼哭的寶寶寶寶總在夜間哭也是有原因的,通常有下列幾種情況:1、護理不當吃得過飽或吃得過少,蓋被過厚或蓋被過薄,尿布濕了,蚊蟲叮咬,褥子不平整,睡眠姿勢不舒服,睡前玩得過於興奮等。由於父母缺乏經驗往往發現不了啼哭原因,常以哺乳或抱起來哄解決,這些方法會形成習慣,造成孩子經常夜間哭鬧,要求哺乳或抱。2、不良習慣獨生子女,家長特別嬌寵,這個抱那個抱,即使寶寶睡了,也不放在床上,日久天長寶寶養成被人抱著睡的習慣,一旦被放在床上睡,就哭鬧不休。有些家長為了照看孩子,夜間總開著燈,時間一長,寶寶養成開著燈睡覺的習慣,一旦關燈,寶寶就哭起來,有時有噙著媽媽乳頭睡覺的習慣。母親一旦撤出乳頭,寶寶就哭,當然改變這些不良習慣,應該慢慢來。3、皮膚瘙癢嬰兒濕疹,俗稱奶癬。寶寶的額部,兩頰周圍和四肢,有成堆的紅色斑疹和丘疹,有的有滲水。本病可引起劇烈的瘙癢,特別是在夜間,如果蓋被多,被窩暖和,就更癢。蛲蟲病:寶寶腸道裡面有小蟲,白天這種蟲子不出來,夜間睡覺時,蛲蟲就從腸子裡面爬到肛門外產卵,引起寶寶肛周劇癢。如果家長在寶寶睡覺時,輕輕地扒開寶寶的肛門常能發現有蛲蟲活動。疥瘡:疥蟲是一種很小的蟲子,人的眼睛看不見,白天在皮膚裡面活動,所以在寶寶的頭、面、腋窩、肘窩裡面、指縫間、臍部周圍和外陰部,有針頭大小到米粒大的疹子和水泡。由於夜間雄蟲和雌蟲爬到皮膚表面交配。所以夜間特別癢,這種病傳染性很大,多是由父母傳染的,所以是家庭病。夜啼症:這種孩子白天沒事,一到夜晚就哭起來,往往是維生素b1缺乏症的表現,中醫認為與心熱、脾寒、驚恐有關。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堅決不能斷奶啊.孩子大便後要及時洗屁股,輕輕擦干後塗點爽身粉.

怎樣才算腹瀉?

  腹瀉的定義是指大便的‘量’、‘次數’及其中的‘含水量’增加。其實嬰兒每天排便的次數,隨個人體質及喂養方式而有差別。一般說來,從三天一次到一天三次都可以是正常的。喂母奶的嬰兒每天排便的次數會比喂配方奶粉的嬰兒多;較小嬰兒的排便次數會比較大嬰兒多。所以,與其強制規定排幾次便以上算是腹瀉,不如與各個嬰兒平日的排便‘習慣’作比較,只要排便的次數及量明顯的比平日多,或含水量大增成為稀便或水便就可算是腹瀉。

那些原因會引起嬰兒腹瀉?
可以依腹瀉期間的長短,將之分為二周以內的急性腹瀉及超過二周的慢性腹瀉。因為兩者的造成原因,及醫師的處理原則並不相同。

  急性腹瀉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和食物過敏。感染性的腹瀉可以是病毒感染〈如:輪狀病毒,腺病毒,腸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沙門氏菌,志賀氏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過敏性腹瀉則導因於嬰兒的特殊體質,或因副食品添加不當而造成。有時服用某些抗生素也可能因改變腸道正常菌種的生態,而引起腹瀉。

  慢性腹瀉則常見於對牛奶蛋白過敏,或醣類耐受性不良的嬰兒。有時嬰兒在急性腸炎之後,因腸粘膜受損,也會引起暫時性的果醣或蔗糖耐受性不良,導致較長時間的腹瀉。另有少數的嬰兒因為消化道較敏感,容易在每次進食後不久排便,這種情形通常每次排的量不多,且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沒有影響。

  嬰兒腹瀉會不會造成什麼後遺症?

  嚴重的急性腹瀉時,由於大量的水份及電解質的流失,容易造成脫水及電解質失衡。這兩個問題若不能即時加以改善,可能進一步造成體溫調節失常,心肺功能失常,休克,及腎衰竭。而慢性腹瀉的主要問題在於長時間的腸道吸收不良,導致營養不足,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

  嬰兒腹瀉時應該如何照顧?

  急性腹瀉時,最重要的是避免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的發生。嚴重時,醫師會適時適情的處方止瀉劑及輸液治療的目的就在這裡。止瀉劑,輸液治療,甚至抗生素的使用與否,自有醫師的專業判斷。家長在信任醫師的處置之余,可以透過醫師的建議,作一些配合性的處置。如,暫時停止添加新的副食品;喂食配方奶粉的小孩子,若腹瀉較嚴害,父母可依其嚴重程度,暫停或減半配方奶粉的喂食,待腹瀉慢慢緩解後,再逐漸調整回去。這當中可讓嬰兒服用醫用口服電解質液,以補充水份及電解質的流失。一般市售的運動飲料,電解質量不足且含糖量太高,不適合取代醫用口服電解質液,用於嬰兒。

  但,當嬰兒嘔吐厲害,無法進食,或是腹瀉嚴重,已有脫水現象,使用口服電解質液已緩不濟急,就須要以點滴注射的方式來補充大量流失的水份和電解質了,否則,休克、腎衰竭很快就會跟著來臨。當嬰兒出現以下症狀時,表示以已有脫水現象,須趕快送醫處理:

  1.嘗睡。

  2.嘴唇及皮膚干癟,失去彈性。

  3.尿量明顯減少或甚至無尿。

  4.干嚎,哭的時候流不出眼淚。

  5.囪門凹陷。〈一歲半以下的小兒,囪門尚未關閉,脫水嚴重時會出現囪門凹陷的情形,但須以直立姿勢來判斷。〉

  對於慢性腹瀉的小兒,腹瀉已不如急性期的來勢凶凶,脫水、休克、腎衰竭的機會已較不高。此時家長需要注意的重點是,避免因長期吸收不良而引起的生長發育遲滯。對於因牛奶蛋白過敏或醣類耐受性不良而引起慢性腹瀉的小兒來講,如果可能的話,改回以母奶喂食是最好的方法。如果這樣作已不可能的話,可以和醫師討論,看看是不是該選用較特殊配方的奶粉。如: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不含乳糖的止瀉奶粉……等。

  如何才能減少嬰兒腹瀉的機會?

  預防勝於治療,與其讓寶貝嬰兒發生腹瀉之後再來亡羊補牢,不如事先多作防范。為減少小寶貝拉肚子的機會,父母在撫育幼兒時可參考以下的建議:
1.母奶是嬰兒營養供給的最佳配方:人喝人奶,牛喝牛奶,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今大多數的嬰兒,卻不由自主的喪失了這個權力。事實上,所有奶粉廠商無不竭盡心力想加減配方他們的牛奶粉,以求逼近人奶而不可得。天成的母奶,含有嬰兒成長必須的所有營養成份,嬰兒攝食後的吸收率最高,含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永遠保持適當溫度。喝母奶的嬰兒,體內會有來自母親的抗體,同時提供腸道適當的酸鹼環境,最有益於腸道內正常益菌的生長,因而抑制致病體的繁殖,自然減少了感染性腸炎的機會。同時母奶也不會有過敏或耐受性不良的問題。

2.因種種因素而不得不使用配方奶粉時,應使用新鮮,且成份及制造日期標示清楚的奶粉。除腹瀉較厲害時須稀釋沖泡以外,平常應按奶粉罐上指示的濃度沖泡。喂奶器具應注意清潔消毒。嬰兒若有慢性腹瀉的情形時,應和醫師討論是否該選用特殊配方的奶粉。

3.不論吃母奶或奶粉的嬰兒,到四到六個月大時皆須添加副食品,才能滿足嬰兒成長所須。而副食品的添加不當也是嬰兒腹瀉常見的原因之一。副食品的添加以一次加一樣為原則。同時每一新添加物都必須從少量及低濃度開始加起。如此才能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一旦發生過敏反應也比較容易猜出是那一種食物引起的過敏。

4.在各種病毒的流行季節裡〈如:輪狀病毒在秋冬季節流行〉,應避免讓嬰兒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埸合。父母下班後,須先更衣,洗手甚至沐浴後才可親近自己的小寶貝,以免把病源由外面帶回給嬰兒。

  生兒容易,育兒難。這是大多數年輕父母的心聲,但是,只要多一份知識,多一份細心,撫育幼兒的歲月會是一生中最甜美的回憶!   


媽媽在哺乳期時飲食要注意些什麼

母乳對於寶寶來說,是任何食物都不能比擬的最佳食品。很多太太都面臨母乳不足的情況,新爸爸們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最好的辦法是給母乳添加催化劑。但添加什麼,如何添加又讓新爸爸們無從下手。其實解決方案並不是惟一的,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加強寶寶的吮吸。實驗證明,寶寶吃奶後,媽媽血液中的催乳素會成倍增長。這是因為寶寶吮吸乳頭,可促進媽媽腦下垂體分泌催乳激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2)避免服藥。哺乳期內,你一定要提醒太太不能亂服藥。有些藥物和食物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如抗甲狀腺藥物、山楂等。遇到太太生病,最好在醫生的囑咐下服藥。

(3)補充營養。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都來源於媽媽的體內,如果媽媽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自然會影響正常的乳汁分泌。你一定要把大廚的職位擔當好,為太太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等。同時,多准備一點湯水,對太太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4)保持乳母良好的情緒。分娩後的媽媽,在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緒波動較大,常常會出現情緒低迷的狀態,這會制約母乳分泌。醫學實驗表明,乳母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乳汁分泌會急劇減少。因此,你有義務為太太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並隨時關注其心理健康。

(5)食療。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礎上,再結合催乳食物,效果會更明顯。如豬蹄、花生米等食物,對乳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均衡飲食,是哺乳媽媽的重要法則。
哺乳媽媽

[1] [2] 下一页

三個月的寶寶吃什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