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4歲半偶發頭暈怎麼回事正文

小孩4歲半偶發頭暈怎麼回事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等全面檢查,此外還應進行頸椎影像學檢查、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椎動脈彩超、必要時可做頭顱ct或mri等檢查。
 
在醫院門診中,時常可見到有些家長詢問醫生,孩子在早晨起床時經常會出現頭暈、臉色蒼白及惡心、嘔吐的現象,平時也容易疲乏,稍微活動

後即感到心慌等,不知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種現象在少年兒童中是較為普遍的,醫學上稱為“直立性調節障礙”。該病多見於7~12歲的中小學生,它在學齡兒童中的發病率為

10%~15%左右。該病患兒除有晨起頭暈的現象外,還表現為不願起床,起床動作緩慢,且伴有臉色蒼白和惡心、嘔吐等。患有該病的小孩在上

體育課時,站立稍久或由蹲位起立時,會感到頭暈、眼花、胸悶、心慌;有的稍微活動即心慌氣短而不願活動;有的患兒容易暈車,對兒童游樂

場的轉盤、飛船、秋千、轉馬等特別不喜愛等等。少數嚴重的患兒,在起床的一瞬間,甚至會發生暈厥,跌倒在地,自述“眼前一片漆黑,以後

就什麼也不知道了”,但平臥休息一下後,一切又恢復正常。因此,不少家長就誤以為孩子是有意“賴床”,不願學習,常常訓斥和批評他們,

這說明家長對孩子的生理特點缺乏了解。


一般來說,人體處在不同的體位狀態時,全身各處的血液分布是不相同的。正常人由臥位或坐位、蹲位起立時,通過植物神經的調節,可引起下

肢肌肉緊張,血管收縮,使滯留在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到心髒,讓心髒有足夠的血液作重新分配,以保證大腦和心髒等重要器官對血液的需


求,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小孩由於植物神經尚未發育成熟,功能也不穩定,當體位發生變化時,就不能迅速地支配心髒和血管的舒張與收

縮。這樣,就導致了上半身的器官暫時性的供血不足,因而出現了直立性調節障礙的症狀。直立性調節障礙的病情輕重程度可以相差很大,但其

特點主要表現為體位變換或直立稍久時發生,而且僅僅是暫時性的供血不足,一旦體位固定或神經調節作用發揮正常後,症狀即可自行消失。


當孩子患有直立性調節障礙時,家長不必過分地緊張,因為該病不是心、腦、胃腸等器官本身的病變,而是植物神經功能不健全、不穩定,是孩

子生長發育過程中某一階段的暫時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好轉或痊愈。有部分小孩病情會持續數年,家長就要幫助孩子解除思想顧慮,

每天起床時提前叫醒小孩;囑咐孩子先在床上活動一下肢體後再起床,起床動作不要太快、過猛。平時,鼓勵孩子經常用冷水洗臉,擦四肢,以

鍛煉和改善血管的舒縮功能,提高機體的耐受性。必要時,可適當服用一些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如谷維素20毫克,每日3次,1~3個月為

一療程,直至痊愈。眩暈的分類:真性眩暈、假性眩暈1、真性眩暈是指由於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

旋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眩暈多數症狀較重,如美尼爾綜合征、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塞等,常反復發作。眼性眩暈可以是生理現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車上長時間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

出現眩暈及鐵路性眼震;在高橋上俯視腳下急逝的流水,會感到自身反向移動和眩暈。這些都是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的生理性眩暈,脫離環境症

狀就會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痺可以出現復視和眩暈。本體感覺障礙引起的眩暈稱為姿勢感覺性眩暈,見於脊髓空洞症、梅毒患

者因深感覺障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2、假性眩暈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

毒症、藥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蕩蕩”沒有明確的轉動感。△病史和臨床

症狀體征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2、眩暈發作情況(1)夜間還是晨

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

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3、眩暈伴發症狀(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2)耳部症狀:耳聾,耳

鳴,耳悶;(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5)中樞

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前庭功能檢查:(1)診室或床旁前

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2)眼球震顫(3)眼震電圖(4)平衡姿勢圖△聽功能檢

查: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占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

聾,而神志清晰。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

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

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復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臥時的變

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鐘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

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4、眼源性眩

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

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

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窦綜合征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

頸、低頭、衣領過緊等。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饑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鐘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

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

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

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征鑒別。


治療方法方法一:雞蛋紅糖治頭暈豆油適量放鍋內燒熱,將2個雞蛋、30克紅糖(放一點水攪拌)倒入鍋內煎熟,空腹服用,連服10天。為

鞏固療效,也可多服幾天。


方法二:籬欄藥膳治頭暈用中草藥籬欄25克,帶殼雞蛋一個,大米50克,煮成稀粥,可加適量油、鹽、味精調味。煮熟後,去籬欄渣和蛋

殼,一天分2次食用藥粥和雞蛋,可治療頭暈頭痛,還具有輔助降壓作用。
 

上一页  [1] [2] 

8歲兒童連續幾次頭暈怎麼回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