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母乳期吃天麻小孩啦子怎麼辦正文

母乳期吃天麻小孩啦子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母乳期吃天麻小孩啦子怎麼辦
 
.小兒嘔吐是怎麼一回事?

小兒嘔吐是小兒常見的症狀,見於不同年齡的多種疾病。嘔吐是由於食管、胃或腸道呈逆蠕動,並伴有腹肌強力痙攣性收縮,迫使食管或胃內容物從口、鼻腔湧出,嚴重嘔吐甚至使病兒呈呼吸暫停的窒息狀態。

嘔吐可以是單獨存在的症狀,但往往伴有其他症狀,隨其原發病而異。

應當指出有些家長對於小嬰兒漾奶就認為是嘔吐是不正確的。嚴格地說,漾奶往往是由於小嬰兒噴門松弛,喂奶方法不當(喂奶時有氣體吸入胃內),以至有時在喂奶後少量奶汁倒流口腔。改進喂奶方法或隨年齡增長可以糾正或自愈。

需要強調的是嘔吐涉及范圍甚廣,其症狀可以發生在內科、外科各種疾病之中。是需要家長特別隨時注意的一個症狀。

2.小兒嘔吐是怎麼產生的?

嘔吐發生的原因是多種的,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①消化道器質性梗阻:食管、胃或腸內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至嘔吐。如,先天性消化道發育畸形,(不同部位閉鎖或狹窄);較大小兒則多為後天性腸扭轉、套疊、梗阻(如常見的蛔蟲梗阻);嘔吐同時伴有其他消化道梗阻症狀(如腹脹、便血、無大便)。

②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由於炎症對於胃、腸刺激可呈反射性嘔吐,常伴有腹痛、嘔心、腹瀉、腹脹(如腸炎、胃炎、闌尾炎)。

③消化道功能異常:是很常見的嘔吐原因。如發生在各種全身性感染和代謝障礙等情況時,常伴有發熱、食欲減退、嘔心、腹脹等其他感染中毒症狀。

④腦神經系疾病:不同病因發生顱內高壓症狀,腦膜刺激症或顱內占位性病變,則引起中樞性噴射性嘔吐,嘔吐前多不伴惡心,而有其他神經性症狀(如頭痛、嗜睡、昏迷、驚厥)。

⑤各種中毒:包括毒物對胃腸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於中樞神經系而致吐。

3.小兒一般的嘔吐多是哪些原因?

中醫認為小兒嘔吐的原因主要為:

①飲食不節,喂養不當:如乳食過量,恣食肥甘、生冷及難以消化之食物,乳食積滯胃中,引起嘔吐。

②胃有積熱:由於乳母喜嗜油煎、辛辣食品,乳汁蘊熱,兒食母乳,以至積熱於胃;較大兒童過食辛熱之品,熱積胃中;感受夏秋濕熱,蘊於中焦,皆可致脾胃升降失職,導致胃氣上逆而發生嘔吐。

③脾胃虛寒:若乳母平時喜食寒涼生冷之品,乳汁寒薄,兒食其乳,脾胃受寒;亦可因先天禀賦不足,脾胃虛寒,易受客寒;或小兒過食瓜果生冷,因冷生寒;或病程中過服苦寒攻伐之劑;或感受風寒之邪,。。均可使寒凝中脘,中陽不運,胃失和降,寒邪上逆,發為嘔吐。

④肝氣犯胃:小兒亦有情志活動,如環境不適或所欲不遂,或遭受打罵等,均可產生情志怫郁,導致肝氣不暢,橫逆犯胃,氣隨上逆而致嘔吐。

⑤跌僕驚恐:小兒發育未臻完善,神氣怯弱,易受感觸,如目睹異物,耳聞異聲,突然跌僕,卒受驚恐,驚則氣亂,恐則氣下,以致氣機逆亂,擾動肝氣,肝膽不寧,致肝氣橫逆犯胃,氣隨上逆,肝胃不和,而致嘔吐。

4.症狀

嘔吐方式“①溢乳。②一般嘔吐:此種嘔吐常伴有惡心,嘔吐物量多少不定。③噴射狀嘔吐。

嘔吐的同時伴有發熱,頭痛,神經系統體征陽性則提示顱內感染。嘔吐伴有發熱,惡心,上腹部不適者需注意病毒性肝炎。嘔吐伴有發熱,腹痛,腹瀉者應想到消化道感染。嘔吐伴有血便,可能為痢疾、腸套疊、壞死性腸炎、美克氏憩室炎、過敏性紫癜等。

5.對於愛嘔吐的孩子應該如何預防和護理?

①注意飲食,宜定時定量,不宜太飽;食物宜新鮮、清潔;不要過食辛辣、炙烤和肥膩的食物。

②哺乳不宜過急,以防吞進空氣;哺乳後可抱正身體輕拍背部,使吸入空氣得以排出。

③嘔吐較輕者,可以進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宜少量多次進食;嘔吐較重者,暫予禁食。

④嘔吐時宜令患兒側臥,以防嘔吐時嗆入氣管。

⑤給藥時藥液不要太熱,服藥宜緩,可采用少量多次服法,必要時可服一口,停一息,然後再服。

6.常用的治療小兒嘔吐的中成藥有那些?

①小兒生後肚腹脹滿,嘔吐頻繁,可用“一捻金”。

②小兒生後感受寒邪而嘔吐,可用“藿香正氣膠囊”。

③小兒脾胃虛弱而嘔吐,可用“附子理中丸”。


治療小兒嘔吐的按摩手法


 1.寒吐:喜熱惡寒,神疲肢冷,面色蒼白,食入不化,吐次多而吐出物少,無酸臭氣,朝食暮吐。

 (1)推前臂(推三關)

 (2)揉足三裡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手法:以拇指端作按、揉法。

 主治:腹脹腹痛,嘔吐洩瀉,下肢萎軟乏力等。

 (3)摩中脘

 位置: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臍上約4寸)。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稱推胃脘。

 主治:腹脹,嘔吐,洩瀉,食欲不振,嗳氣,腹痛等。

 (4)掐右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兩側赤白肉際處,桡側稱左端正,尺側稱為右端正。

 手法:以左手固定患兒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

 主治:驚風,嘔吐,洩瀉,痢疾等。

 2.熱吐:面赤唇紅,發熱煩躁,口渴飲冷,吐次少而吐出物多,並有酸馊氣味,小便色赤,大便干。

 (1)推六腑

 (2)清板門:其中從板門推向腕橫紋能止瀉;從橫紋推向板門能止嘔。

 (3)運手掌心

 (4)推天柱骨

 位置:頸後發際正中至大椎穴(第七頸椎下方的空隙處)成一直線。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20次。

 主治:嘔吐,項強(脖子發硬),發熱、驚風等。

 (5)揉湧泉

 位置: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

 手法:以左手托住患兒足跟,再以右手拇指向足趾方向推,或用食、中指端揉。

 主治:發熱,嘔吐,腹瀉,五心(指兩手心,兩足心與心胸處)煩熱。

 (6)分推腹陰陽

 位置:腹部。

 手法:以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惡心,嘔吐。

 3.傷食吐:嗳(打嗝)氣吞酸,厭食,脘腹脹滿,煩躁不安,嘔吐之物有酸馊之氣味,吐後得安。

 (1)分手陰陽

 位置:腕背橫紋近小指端為陽池,靠拇指端稱陰池。

 手法:以兩手食指固定患兒掌根之兩側,中指托住患兒手,用兩拇指自腕背橫紋中間,向兩旁分推到陽池、陰池穴,為分手陰陽;自兩旁(陽池、陰池)向中間合推到掌橫紋處,稱合推陰陽。

 主治:寒熱往來,嘔吐食積,腹瀉腹脹,痢疾等。

 (2)清板門

 (3)揉中脘

 (4)分推腹陰陽

 (5)按揉足三裡


小兒嘔吐食療方法


[方一>

鮮白蘿卜500克,蜂蜜150克。將蘿卜洗淨,切成丁,放在沸水內煮沸即撈出,把水控干,晾曬半日,再放入鍋內,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調勻,待冷,裝瓶備用。一般飯後食用。

本方適用於傷食嘔吐。

[方二>

神曲15克,丁香1.5克。同人藥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

本方適用於傷食之嘔吐。

[方三>

生姜、醋、紅糖各適量。將生姜洗淨切片,用醋浸腌24小時,同時取3片姜,加紅糖適量以沸水沖泡片刻,待茶飲。

本方適用於小兒嘔吐。

[方四>

橘皮3--5克,粳米50克。將橘皮曬干,碾炒細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鍋內,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復溫熱服食,5天為1療程。

[方五>

小米100克,鮮嫩黃瓜300克,生姜10克,精鹽2克。將黃瓜去皮去瓤,洗淨切薄片,大米洗淨,姜洗淨拍破,砂鍋加清水1000毫升,下大米,大火燒開,小火慢煮至米爛時下瓜片。再煮至湯稠,表面浮有粥油時人鹽調味,作餐食。

本方適用於暑熱吐瀉。

[方六>

枇杷葉10--15克(鮮者30---60克),粳米100克,鮮蘆根60克,冰糖少許。先將枇杷葉用布包與鮮蘆根(洗淨切段)同煎汁。去渣,再與糯米煮粥,粥成後人冰糖,煮片刻即可。

本方對胃熱嘔吐有效。

[方七>

竹茹、蘆根各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代茶飲。

本方適用於胃熱呢逆,嘔吐諸症。

[方八>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

先煎良姜,去渣取汁,後下米煮粥,空腹食。

本方適用於胃寒所致嘔吐。

[方九>

瘦羊肉500克,大蒜30克,蔥、姜各5克,精鹽、白糖各3克,料酒5毫升,醬油3毫升,面醬5克,味精2克,芝麻10克,核桃2個,香油10克,菜油500克(實耗25克),奶湯適量。將羊肉洗淨,切2--3個整齊的塊,蔥洗淨切段,姜切塊,芝麻炒熟,大蒜去皮搗成泥,核桃打破取仁下鍋燒開,放人姜、蔥、羊肉焯透起鍋晾涼,再加鹽料酒腌1小時,上籠旺火蒸耙。取出焯涼切成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條。鍋內加菜油燒沸,入羊肉條炸干水分撈出,鍋內留油少許,下蔥、姜煸出香味,倒人醬油、料酒、白糖、奶湯、蒜泥,並將面醬調成汁放人,傾人羊肉,大火收汁,揀去蔥、姜不用,入味精,撒上芝麻、香油、翻勻、作餐食。

本方適用於脾胃虛寒,反胃嘔吐。

[方十>

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適量。前2味水煎取汁,調入白紗糖溫服。

本方適用於脾胃氣滯所致之嘔吐。

[方十一>

鮮土豆100克,生姜10克,鮮橘汁30毫升,佛手20克。將土豆、生姜、佛手搾汁,兌入鮮橘汁調勻,燙溫服用,互日1次。

本方適用於肝氣犯胃之嘔吐。

[方十二>

天麻9克,鉤籐12克,石決明15克,藕粉如克,白糖適量。將天麻、鉤籐、石決明布包煎水去渣,趁熱沖熟藕粉,白糖調味,頓服。日1劑,連服4——5劑。

本方適用於小兒驚恐氣逆之所致嘔吐者
 

成年人的門牙生長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