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發熱下半身發熱怎麼辦?正文

小孩發熱下半身發熱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作為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藥,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盜汗病人應怎樣自我養護?


中醫認為,“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心陰耗傷十分嚴重,應積極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自我養護。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


(2)在飲食方面,要摸索出與自己病證有利或有弊的飲食宜忌規律,進行最適合自己食療調養。如屬陰虛、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食一些育陰清熱的新鮮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恢復。


(3)在條件允許時,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如陰虛血熱者的居住環境就應稍偏涼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涼曬,以保持干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5)重症盜汗且長期臥床的病人,家屬應特別注意加強護理,避免發生褥瘡。還要注意觀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變要及時向醫生報告。



自汗、盜汗

病因症狀

超乎正常生理性出汗(即氣溫高或高溫作業、劇烈勞動或運動、衣被過厚、情緒激

動時汗出較多,氣溫低時汗出較少)的異常排汗或汗閉,稱為汗出異常。根據汗出

時間、汗量多少及排汗特點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白天不因勞動、日曬、厚衣

或發熱而汗自出的,稱為“自汗”;夜間入睡後不自覺的汗出,醒後汗止的,稱為

“盜汗”;汗出而伴有畏寒、肢冷的,稱為“冷汗”;病情危重,汗出淋漓不止,

如珠如油的,稱為“脫汗”,又稱“絕汗”;汗出而伴有發熱,稱為“熱汗”;僅

頭額部出汗而身無汗的,稱為“額汗”;手掌、腳掌局部經常汗出而身無汗的,稱

“手足心汗”;半側身體出汗,或左側、或右側、或上半身、或下半身的,稱為“

半身汗出”;正常應汗出而反無汗的稱汗閉。

汗出異常與陽氣蒸騰津液及衛陽司汗孔開合的功能失常有關。邪熱入侵、陽氣偏亢

或陰虛內熱,迫津外洩;或衛陽不固,氣虎不斂津液,均可導致病理性的汗出過多。

反之,邪氣外襲,衛陽被阻遏,或衛陽虛弱,汗孔開合失司而閉合;或陽氣虛弱,

蒸津無力,均可使津液不得外洩而發生病理性的汗閉。

常見汗出異常的中西醫疾病與發熱基本一致。

“熱汗”,可見於風寒表虛症、風溫(熱)表證、暑溫表證、暑溫氣分證,陽明經證、

陽明腑症、熱邪壅肺症、脾胃濕熱證、大腸濕熱,小腸濕熱、膀胱濕熱症、肝膽

濕熱症、濕熱伏募原症、瘧伏募原症、疫毒內陷症等症候中,具體的辨證診治參見

發熱一節的有關部分。

“自汗”,主要見於氣虛證,此外,還可見於氣虛感冒症、氣虛發熱症、心氣虛症

脾氣虛症、肺氣虛症、腎氣虛症等症候,偏見於陰虛症。

自療注意事項

(1)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勞累過度。

(2)注意運動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3)注意飲食調理,古人說“藥補不如食補”。自汗者宜吃雞、鴨、魚、蛋、山

藥、扁豆、羊肉、桂圓、狗肉等;盜汗者宜吃魚、甲魚、烏龜、蛤士蟆、豬肝、白

木耳、菠菜、白菜等。

(4)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涼拌的菜肴;盜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盡

量少飲或不飲酒。

(5)節制房事。

(6)多飲水,保持體內的正常液體量。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生脈飲口服液,每次服10毫升(1支),每日3次。用於自汗。

(2)補中益氣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用於自汗。

(3)六味地黃丸,每次服8粒(6克),每日3次。用於盜汗。

(4)大補陰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用於盜汗。

2.驗方自療法

(1)生曬參6克,泡水代茶,徐徐飲之。用於自汗。

(2)黃芪30克、白術15克、防風10克、五味子10克,用水煎服,每日2

次。用於自汗。

(3)西洋參6克,泡水代茶,徐徐飲之。用於盜汗。

(4)浮小麥30克,炒熟,用水煎服,每日2次。用於盜汗。

3.飲食自療法

(1)羊肉50克、生姜10克、大棗7枚。羊肉洗淨切塊,加入姜棗煨湯,熟後

吃肉喝湯,每日1劑。用於自汗。

(2)瘦豬肉50克、浮小麥30克、黑豆30克。瘦豬肉洗淨切塊,加入浮小麥

與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湯,每日1劑。用於自汗。

(3)粳米50克、白木耳15克、冰糖10克,共同煮粥吃,每日1次。用於盜

汗。

(4)紅棗50克(去核)、浮小麥30克,煎湯,吃棗喝湯,每日一劑。用於盜

汗。

(5)大蒜1頭、瓜蒌1個,先將大蒜搗爛,再與瓜蒌同煎,每日1-2次。本方

可治療陰虛盜汗,滋陰清虛熱。

4.外治自療法

(1)每日早晚用拇指用力按壓足三裡穴(外膝眼下直下四橫指,胫骨外緣一橫指

處)5-10分鐘。用於自汗。

(2)郁金30克、五倍子9克,研成細末。取10克細末,用適量蜂蜜調成兩

塊藥餅,置於兩乳頭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1次。用於自汗。

(3)取等量五倍子、煅龍骨粉,用冷開水調成糊狀,敷臍部,外用紗布固定,每

日1次。用於盜汗。

(4)黃柏10克,研成細末,用冷開水調成兩塊藥餅,置於兩乳頭上,外用紗布

固定,每日1次。用於盜汗。

5.其他自療法

每天打太極拳1-2次。

避免誤診

自汗與盜汗僅僅是一種外在表現的症狀,它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甲狀腺功能亢進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結核病、風濕病以及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所以在治療汗

證的同時,更要注意治療原發病灶。

自汗除已見於虛證外,尚可見於濕熱內蒸、津液外洩者,並可伴見發熱口渴、脘腹

脹悶、納谷不馨、大小便欠利、舌苔黃膩等。此時宜清熱利濕為主.
 

上一页  [1] [2] 

兒子1歲拉肚子幾天了住院控制住了就回家又復發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