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每天應該補充不少於一克的鈣,並要適量補充維生素d。補充足量的鈣也有利於胰腺細胞分泌胰島素,調整糖的代謝。
補充鈣質過度會引起高鈣血症嗎?
人體是具有自動調節平衡能力的,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上升時,降鈣素就會促進鈣離子進入骨中儲存起來,使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保持正常的水平;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下降時,甲狀分腺激素就會支援骨中的鈣進入血液中,以升高血鈣的濃度。另外,人體的腸道、腎髒、皮膚等器官也可以調節鈣的平衡,例如當血鈣水平升高時,腎髒排出的尿鈣量就會增加,反之就會減少,所以說補鈣多一些不會引起高鈣血症。
胃酸缺乏補鈣應注意什麼
胃酸缺乏的人在服用某些鈣制劑時會感到胃部不適。這是因為鈣制劑進入人體後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分離成為鈣離子,由於食物進入胃中可刺激胃分泌大量的胃酸來消化食物,所以胃酸缺乏的人應在飯後服用補鈣制劑,以減少胃部的不適感。也可以選用經檸檬酸、蘋果酸調整過口味的補鈣品,或用一杯酸性的果汁飲料來送服鈣制劑。 每一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營養補充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規則;沒有放到每家寶寶身上都合適的選擇。
鈣、鐵、鋅、硒、碘……樣樣都有缺的可能,我家的寶寶到底需要補哪種?
醫生、專家、長輩、老師、朋友……一人一個說法,
媽媽到底應該聽取誰的意見?
還有,該不該補?補多少?如何補?
——媽媽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也許我們都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一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規則;沒有放到每家寶寶身上都合適的選擇。
所以在這裡,我們和媽媽們一起來尋找方法。我們相信最合適寶寶的,就是對寶寶最好的。在這過程中,也許道理、建議和勸告都不能夠解決的疑惑,方法可以。
微量元素的誤區
誤區一:微量元素在人體內含量少好吸收
同樣是“富含鐵”的食品,有的容易被人體吸收,有的就不容易;有的食品可以經常吃,大量吃,有的卻不容易吃到,或者只能吃一點點;補鐵藥品吃多了會中毒,天然食品不會造成中毒,但吃多了吸收率就會下降。
誤區二:微量元素可以隨便補充
微量元素在身體裡有一定的需求量,如果吸收太多,遠遠超過身體的需要,就會產生毒性。所以每個國家的營養學家都給不同年齡的人推薦了一個合適的數量范圍。父母們如果要給孩子服用營養素補劑,最好能先請教一下保健醫生,是否需要補充。購買營養品後認真看一下劑量,保證服用量處在安全范圍內。例如父母給孩子買了補鋅藥,然後又給孩子每天吃好多含鋅很高的牡蛎等食品,算下來總量超過太多,容易導致孩子發生鋅中毒。
誤區三:微量元素與維生素一樣會受熱損失
維生素是一些小分子的化學物質,它們常常在食品加工烹調中不穩定,比如維生素c怕熱,維生素b2怕光,維生素a怕氧氣等等。可是微量元素不會受熱損失。不過假如把皮削掉、把外面的葉子扔掉,把大米白面弄得非常精白,都會損失很多微量元素,因為越是靠中心的地方,營養素含量越低。
中國寶寶微量元素缺乏排行榜
no.1fe鐵
鐵劑,不是寶寶解饞的糖果
“如果你家中有放藥的抽屜,切記要加鎖,否則喜歡翻箱倒櫃的寶寶很有可能拿糖衣藥片當糖果吃,並可能因此中毒。”在所有補充微量元素的藥片中,鐵劑是最容易中毒的。為了防氧化,補鐵藥片通常都做得如同彩色糖果,而補鐵口服液都做得像“草莓汁”或“橘子汁”,如果你不小心把鐵劑放在寶寶夠得著的地方,讓不懂事的寶寶當糖吃、當果汁喝,寶寶會腹痛、嘔吐,嚴重的會造成胃穿孔,危及生命(鐵劑對胃腸黏膜的刺激性頗大)。更嚴重的是,即使得到救治,孩子未來色素沉著(寶寶皮膚變黑)和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只有少數罹患缺鐵性貧血的寶寶,才需要服用鐵劑。一般孩子,媽媽用鐵鍋炒菜、煲湯,並適量放一點醋,讓鐵鍋溶出微量的鐵元素,就可以滿足孩子的正常需要。
正確補鐵abc
△因為維生素c是著名的還原劑,可使三價鐵還原成易吸收的二價鐵,所以在寶寶服用鐵劑的時候,加服維生素c或多吃富含維c的蔬菜水果,如西紅柿、柑橘、猕猴桃等,都有利於鐵元素的吸收。
△鹼性食物如黃瓜、胡蘿卜、蘇打餅干等,可中和胃酸,降低胃內酸度,不利於鐵的吸收;乳制品、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醬、蛋黃、動物肝髒等食物中,含鈣、磷較多,因這兩種元素易與鐵形成不溶於水的化合物,也會影響鐵的吸收。因此進食這些食物最好與服用鐵劑錯開1~2個小時。
△各種可樂、雪碧類碳酸汽水中,常含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鋁等鹼性藥物,都可中和胃酸,降低胃內酸度,一樣不利於鐵劑吸收,所以在服用鐵劑的同時,別給寶寶喝汽水。
△肉類是鐵質的寶庫。肉類當中含有血紅素鐵,這可是最容易吸收的鐵,可以直接用來合成人體的血紅蛋白!肉的顏色越紅,所含血紅素越多,肝髒、心髒、腎髒、紅色瘦肉都是補血的好東西。其實肉類並不一定脂肪很高,比如說,醬牛肉的脂肪含量就很低,含鐵卻很多;烏骨雞更是微量元素豐富而脂肪特低的食品。
安心補鐵別擔心
孩子服用鐵劑時,令父母驚慌失措的變化包括:“我家寶寶吃藥後惡心、嘔吐!”“我家寶寶連大便也變黑了,是否消化道出血?”
口服鐵劑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為減少鐵劑對胃腸道的刺激,可安排孩子在飯後立刻服用鐵劑;如果寶寶的腸胃反應實在嚴重,不妨選用刺激性較小的葡萄糖酸亞鐵,從小劑量開始,讓腸胃逐漸適應。等不良反應消失後,再恢復到應服量。
此外,由於鐵劑可與腸道中的硫化氫結合,而形成黑色的硫化鐵,孩子服食鐵劑後,大便顏色會變黑,這是正常現象,停藥後自然會消失,媽媽不必緊張。
no.2zn鋅
補鋅能使孩子更聰明?
在數種最常見的微量元素中,父母最擔心孩子缺什麼?缺鋅!易女士的兒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一天下午,她去接孩子時,跟帶班的老師聊了幾句,老師說,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好像長不高,還有就是上課回答問題總比其他小朋友慢一拍。易女士聽了心裡就犯嘀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夠聰明呀?老師的回答很婉轉:“我看你家孩子的症狀有一點像缺鋅,因為他比別的小朋友愛出汗,我們的保健老師說過,出汗多的孩子,鋅元素通過流汗流失的也多。缺鋅的孩子,容易有學習障礙、發育慢、長不高,你看要不要給他補點鋅?”
易女士接了兒子回家,一路如百爪撓心一般難受,上網一查,缺鋅的症狀12條,兒子倒可能有10條相符,還猶豫啥?馬上去買了市場上最貴的補鋅劑給兒子吃,還滿懷信心地對先生說:“我就不信咱補不出一個神童來!”易女士給兒子挑選的補鋅口服液,是一個穿白大褂的老外“專家”推薦的產品,說是被4300萬歐洲兒童選擇的補鋅劑,是名副其實的“智慧補腦液”。易女士丈夫告訴她,在發達國家,科研人員是不准做廣告的,因此,這些“國外專家”一般都不可信。易女士堅持說:“先補起來總沒錯。”易女士丈夫則堅持要帶孩子去做一個全面的微量元素檢測,以確定孩子是不是缺鋅,因為“我聽說對不缺鋅的孩子來說,補鋅對智力的影響微乎其微;而補多了鋅,反而可能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還影響鐵元素的吸收,這不是得不償失麼?”
誰說得更有道理?
單從孩子的表現症狀上來看,缺鋅的孩子最有可能出牙慢,長蛀牙;容易口腔潰瘍;視力差,怕光;皮膚無光澤;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記憶力差;多動;厭食、偏食;發育慢,長不高;免疫力差;易感冒發燒……然而光憑這些症狀並不能判定孩子缺鋅,需要到醫院做檢查。如很多兒童出牙慢,長蛀牙,是因為缺鈣;容易口腔潰瘍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視力差是因為缺維生素a;免疫力差,易感冒發燒也可能是缺鐵、缺維生素a……因此,判定微量元素是否真的缺乏,必須通過頭發檢測或血液檢測。
寶寶多汗當心缺鋅
有一類孩子俗稱“蒸籠頭”,即使在寒涼天氣,稍一奔跑活動,就渾身濕透,鼻尖、額頭、頭發滿是汗珠,掀開衣帽,水汽蒸騰而上。而人體中多種微量元素都通過汗液排洩,鋅便是其中之一。鋅是促成孩子生長發育、免疫功能完善、視覺系統及性發育的重要元素,多汗兒童的缺鋅可能明顯高於正常兒童。因此一旦發現您的小孩是“蒸籠頭”,就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魚蝦、動物內髒如豬肝、雞心等,在小麥胚芽、芝麻、南瓜子、楓糖漿裡,鋅的含量也比較豐富;一旦確診孩子缺鋅,也可適當補充一些鋅劑,如葡萄糖酸鋅,還可服用一些中藥,如黃芪、大棗等,令孩子補氣斂汗。
哪些誤區誘發孩子缺鋅
媽媽們也許會感到奇怪:現在的寶寶營養這麼好,想吃啥就有啥,怎麼還會缺鋅呢?營養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太精致的、過度加工的飲食,本身就是兒童缺鋅的罪魁禍首,如小麥經過精加工,鋅含量下降92%,粗紅糖加工成精制白糖,鋅含量下降90%。專家們都認為,補鋅最關鍵是要糾正孩子偏食、挑食以及愛吃精米白面的毛病。
要補鋅,首先要保證均衡,攝入多樣化。比如動物內髒、瘦肉、魚蝦,以及貝殼類的海產品都是富鋅食物,應充分保證。另外,蛋黃、堅果類食物特別是甜杏仁和榛子,都含有豐富的鋅,應讓孩子多食。有些父母會認為動物肝髒是進行解毒的器官,所以一定帶有毒性,於是不讓孩子吃,這也影響了鋅元素的攝入。
當然,從食物中攝入足量的鋅以後,還要盡量保證多吸收,對此,柴博士建議,應多吃面包、饅頭等發酵性的主食,部分替代未發酵的米飯和面條。這是因為,米面中存在一種叫植酸的物質,它能與鋅元素結合,形成化合物,使得人體無法正常吸收食物中的鋅元素;同時,還應該增加奶制品的攝入,因為奶制品中不含植酸,又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柴博士特別建議要斷奶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捨棄粥類喂養,而改用牛奶泡面包喂孩子。
如果孩子已有缺鋅的表象,可去醫院給孩子查一查微量元素,一旦發現孩子缺鋅,不要自己去購買市場上所謂的“補鋅保健品”來吃,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按孩子的體重折算出應當服用的鋅劑的量。鋅劑不要在飯後立即服用,否則可能又被化合掉,從而失去了補充的目的。
no.3ca鈣
補鈣,需補得明明白白
“你家寶寶補鈣了嗎?”
“醫生說兩歲以下的孩子都要補鈣,還要選擇含維生素d的產品,有沒有道理?”
“選擇高鈣牛奶是不是補鈣效果更好?在熱好的牛奶裡加鈣粉行不行呢?”
“哪種鈣劑顆粒越細,我就選哪種,貴不貴先不論了,因為普通鈣劑只有30%的吸收率,顆粒細的寶寶吸收好。”
“市場上有400多種鈣劑,哪種適合8歲以下的孩子?”
“都說補鈣過量也不好,可究竟不好在哪裡,誰知道?”
通過傾聽媽媽們的對話,我們發現,兒童補鈣方面的誤區還真不少,值得一一糾偏。
誤區一:補鈣過頭無害處
其實,嬰幼兒加服鈣劑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過量對生長發育會造成極大危害。
△補鈣過多可使1歲以內嬰兒囟門過早閉合,頭顱不能隨著腦部發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頭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腦部發育;
△骨頭中鈣質過多,骨骼變脆,易發生骨折;
△骨骼過早鈣化閉合,使身高受到限制;
△吃太多的鈣還會使孩子腸胃不適、食欲不振,也影響腸道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
△維生素d和鈣過量都會導致兒童高鈣血症,血液中的鈣含量過高,孩子成年後罹患各種結石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會影響到心髒功能;
△極少數孩子長期補鈣過量,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症”: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這類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