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什麼時候開始補鈣最好?正文

小孩什麼時候開始補鈣最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髒雜音等疾病。補鈣補成這模樣,是否令人後悔不迭?

誤區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都補鈣

事實上,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兩歲以內的小孩子,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較單調,戶外活動也比較少,最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降低腸道內的鹼性,促進鈣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

誤區三:補鈣劑越細越佳

基本上,這種觀念是受廣告的誤導,無論鈣粉的顆粒有多麼細(甚至有些廣告上說,他們的鈣劑已經“納米化”),鈣的吸收率也只在30%到40%之間,根本不存在所謂“95%”的吸收率。吃下鈣劑後,鈣首先進入血液中,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補鈣劑的顆粒大小只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因此貴的不一定就好。考慮到兒童的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鹼性較強的補鈣劑,如碳酸鈣、活性鈣等。0~2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600毫克的鈣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從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補200毫克的鈣劑。父母可通過鈣劑中的含鈣量來換算控制,葡萄糖酸鈣、鈣爾奇d、龍牡壯骨沖劑都可以。

誤區四:所有的鈣劑都需要維生素d幫忙吸收,所以要給寶寶買“二合一”鈣劑

父母應慎給孩子服用大量添加維生素d的補鈣劑,尤其是同時在服用魚肝油的寶寶。因為服用維生素d過量,會產生積蓄中毒現象,使寶寶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心率不齊,還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傷。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既缺鈣又缺維生素d,寶寶皮下脂肪內的活性物質在陽光作用下也能轉換成維生素d,這種“自我合成”是最沒有副作用的。因此,就算寶寶有缺乏維生素d的症狀,醫生也建議間斷口服一定量的維生素d,同時多讓孩子曬太陽。之所以選擇“間斷補充”,是不想讓攝入的維生素d抑制孩子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合成。

目前,也有新生代的鈣劑,如氨基酸鈣、蘇糖酸鈣、維生素c鈣等,可以達到30%以上的吸收率,不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父母可為孩子選擇一些。

誤區五:牛奶加鈣,會產生“倍添效應”

“我們喝普通牛奶,我們給寶寶喝高鈣奶。”這種選奶方式對不對呢?專家們認為,以牛奶本身100mg/100ml左右的鈣含量汁,它本身已是種“高鈣飲品”,在牛奶中再添加鈣,實無必要。考慮到鈣的安全使用量,從今年初開始,上海已不再批准新的高鈣兒童營養牛奶面市。

在牛奶中添加鈣粉,也是“愛子心切”的行為誤區。因為牛奶與鈣一起服用,會產生酪化反應,不能被人體吸收。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兩餐之間給孩子服用鈣劑。

區六:復合鈣劑多多益善

市場上口碑響亮的鈣鎂合劑、鈣磷合劑,真的可以達到補充微量元素“雙管齊下”的作用?no,恰恰相反,磷的攝入量過多,將與鈣化合成不溶於水的磷酸鈣排出體外,而鎂過量不僅影響到鈣的吸收利用,還會引起運動機能障礙。而因為食物與水源的問題,我國北方地區的寶寶攝入的磷和鎂都已超標,因此,媽媽們需小心,千萬別給寶寶服用含磷或含鎂的鈣劑。

no.4碘

碘少碘多都有害

在不少媽媽看來,補碘食品多多益善,孩子平時吃的零食有紫菜飯團(壽司)、海苔薄片、海苔餅干,吃的奶粉中補充強化了碘元素,甚至平時吃的食鹽,也是高碘鹽。媽媽們都知道,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微量元素,缺碘兒童甲狀腺腫大,會通過內分泌影響到孩子的身高、體重、骨骼、肌肉的增長,還可能影響到嬰幼兒的腦發育和神經系統發育。因此,媽媽們覺得經常給孩子吃海帶冬瓜湯還不夠,薯片、餅干、蛋糕、糖果,凡是想得到的零食,都要買海苔味的。食物補碘果然越多越好嗎?

其實,長期過量攝入碘元素,甲狀腺一樣容易腫大。一般兒童攝入碘的最高限量為每日800微克,城市裡營養條件比較好的兒童,常常超量攝入碘元素,這種蓄積到了孩子10歲以後,其“威力”就顯現出來:皮膚科醫生認為,很多10~12歲的兒童(包括女孩子),在例假和遺精尚未到來時,就長了滿臉的青春痘,近乎“毀容”,原因就是碘補多了,打破了正常的內分泌平衡,導致孩子體內雄性激素水平過高。

no.5硒

硒元素,用量最少,見效最早

“你家孩子吃富硒蛋了嗎?”最近,一種人體需求甚少,但作用不小的微量元素逐漸進入父母們的視線,因為很多專家正告說:缺硒是青少年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0~7孩子反復罹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人體對硒的要求甚少,如中國營養學1998年修訂的標准中,提出每天膳食中硒的供給量為:1~3歲20微克。4~6歲40微克,7歲以上50微克。補硒,很難用單純的藥物供給。用各種安全的做法在食物中加強硒元素的供給,是可行的,如給蛋雞喂的飼料中添加硒元素後,產下的雞蛋更有利於兒童安全補硒。

補硒對孩子眼睛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酷愛閱讀、上網及讀譜練琴的孩子,普通存在過度用眼的問題,補硒對他們而言,尤為重要。近視、弱視等眼疾的生成,主要是眼內自由基攻擊晶狀體,使蛋白質凝固,蛋白質在晶狀體內堆積沉澱,最終導致晶狀體混濁,引發各種眼疾。硒是“抗氧化營養劑”,能清除晶狀體內的自由基,使晶狀體保持透明狀態。

此外,血硒指標偏低還可能使兒童反復感染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說明補硒能大大提高兒童的免疫力。補硒不可過量,食補最為安全可靠。硒在身體中的作用主要是抗氧化,它在一種消滅人體內自由基的酶當中擔當重要任務。缺乏它的時候可能導致心髒疾病和癌症高發,不過如果吃得過多也會導致毒性。現在有加硒的食鹽出售,很多種食品中也含有硒,不需要特別補充。

tips

保存鈣的小招數

1.平時吃一些小魚干。

2.烹煮骨頭湯時,加點醋,有利於鈣的溶出。

3.燒菜時,加入乳酪或豆腐,後者鈣的含量很高。

4.避免讓寶寶被動吸煙。

tips

丟失鈣的陋習

a.牛奶過度加熱,破壞了其中的酵素,妨礙鈣的吸收。

b.在吃肉的同時喝牛奶,過多的動物性蛋白會使尿中鈣質的排洩增加。

c.貪吃快餐食品。可樂類的飲料及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通常會添加磷酸鹽,而過量的磷會影響鈣質的吸收。

d.飲食太鹹。過量攝取納鹽會使鈣通過尿液流失。因此吃輔食的寶寶一天喂食1~2次稍鹹的食物即可。e.骨頭湯裡放菠菜、竹筍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一旦蔬菜中
 
補鈣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母親孕期的情況而定。如果母親在孕期有腿抽筋、營養素攝入不全面的情況,或小兒是人工喂養、出生後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在孩子兩個月時就需要補鈣,同時要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如果孩子生長發育良好,沒有以上列舉的引起缺鈣的因素,則不要急著補鈣。預防缺鈣要從孕期做起,孕母要多吃牛奶、蛋類、瘦肉、動物肝髒、海產品、豆類、蔬菜、水果等富含鈣的食品。母乳中含有較多的易於吸收的維生素d、鈣和磷,所以盡量鼓勵母乳喂養。正常小兒出生後要加強日光照射,如果是夏季,滿一月後即可開始戶外活動,每天1—2次,每次由10分鐘逐漸增加至1小時;即使在冬季,只要沒有風,早晨9點鐘以後也可到室外曬太陽。如果在室內曬太陽,一定要把窗子打開,讓陽光直射在孩子的身上,因為玻璃可以阻擋住紫外線的穿透。可適當地正確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如每日滴服魚肝油,也可在冬季肌注維生素d針劑。隨著小兒漸大,飲食要注意多樣化,糾正偏食的壞習慣,多吃一些含鈣及維生素全面的食物,如蝦皮、黑木耳、排骨、牛奶、動物肝髒等。經常在戶外活動和玩耍,從小培養外出鍛煉的習慣,不要怕曬黑或擔心著涼而讓孩子憋在房內。
不缺鈣就不用補,補鈣多了也不好的鈣是人體內含量多的礦物質之一,約占體重的1.5%——2%。人體對鈣的需要量很大,體內的鈣不斷地流失又要不斷地補充以達到平衡。嬰幼兒在出生第一年生長最迅速,1周體重增長3倍,身長增長o.5倍,這就需要大量的鈣鹽沉積在骨組織內促進新骨的形成和骨的生長。體內鈣量從出生時25克左右增至75克,除正常代謝需要外,平均每天還需沉積鈣140毫克。當人體鈣吸收不足的時候,就要動員骨鈣來保持血鈣的正常,用以維持正常生理活動及神經功能。嬰幼兒只有保持骨鈣的正平衡,即每日平均骨鈣沉積超過140毫克,才能達到正常骨骼發育需要量。骨鈣的沉積大大超出骨鹽的溶解才能迅速地生長發育。如果骨鹽沉積速度過侵,沒有達到骨的溶解速度就會引起骨骼變形,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停滯,引起佝偻病。
在寶寶生長發育迅速期,需要補充魚肝油,以保證食物中鈣有效地吸收。寶寶從出生後2~4周就要加服維生素d,預防“缺鈣”了。每天需要維生素d的劑量推薦是400~800國際單位,一直持續到2歲左右,如果2歲時正值冬天,則延長到冬天結束。
詳情請點擊下鏈接

引用:
[1]小孩什麼時候開始補鈣最好(網頁)

ask.ci123.com

由於小兒生長迅速,並且戶外活動少,曬太陽少,常引起鈣的吸收不足而導致各種缺鈣表現。小兒是否缺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①常表現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擦枕頭,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

②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

③夜驚,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④1歲以後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

⑤前額高突,形成方顱。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髒,使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小兒缺鈣嚴重時,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腸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現駝背。1歲以後小兒學走路,如果缺鈣,可使骨質軟化,站立時身體重量使下肢彎曲,有的表現為"x"形腿,有的表現為"o"形腿,並且容易發生骨折。

缺鈣的表現各種各樣,家長應學會根據表現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缺鈣,以便在缺鈣時及時給孩子提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魚、蝦皮、海帶、排骨湯,同時多吃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如豬肝、羊肝、牛肝,來促進鈣的吸收。一般情況下,缺鈣較輕的患兒在食補後即可改善缺鈣症狀。如果症狀較重,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小兒生長發育,需要合理的補充營養素。要各種無機鹽中,最容易缺乏的是鐵、鋅和鈣。因此一些家長常買鈣粉、鈣片給孩子吃。那麼小兒是否都需用要補鈣呢?

乳類和海產品中含鈣較多,每100克牛奶中含鈣102毫克,500毫升奶便可滿足3歲以下孩子一天的需用要量。母乳中的鈣吸收率優於生乳,因此母乳喂養的孩子較少發生缺鈣。水產品中的蝦皮、海帶、魚骨粉等都是良好的鈣質來源,每100克蝦皮含鈣多達成1760毫克。大豆含鈣也不少,但其表皮中含有較多的植酸,會妨礙鈣質的吸收,去皮後食用吸收率大大增加。有些蔬菜如菠菜含鈣也很多,如能先焯後炒,去掉部分草酸後再吃,也不失為鈣質的良好來源。

維生素d能大大促進鈣的吸收。如果單純補鈣而不補充維生素d,仍然無法避免佝偻病的發生。一般說來,兩歲以上孩子戶外活動較多,皮膚受陽光照射後會合成維生素d供人體利用,而且此時食物品種增多,鈣和維生素d的來源較豐富,同時生長速度較以前減慢,故佝偻病十分少見,一般不需要再額外補鈣。

同位素研究表明,腸道中過多的鈣將隨大便排出,不僅造成浪費,還會妨礙鐵和鋅的吸收,引起貧血和食欲不振。這是由於鐵、鋅和鈣都是二價陽離子,在腸道吸收時會互相拮抗的緣故,因此不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小孩多汗是怎麼回事?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