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我兒子四個月為什麼兩側小腦萎小?能治好嗎?有後遺證?正文

我兒子四個月為什麼兩側小腦萎小?能治好嗎?有後遺證?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於人體的病理經絡,在人體內形成強電流回路,促使機體內病理經絡的導電量(即生物電子運動情況)由不平衡向平衡轉化,激活生物電子,恢復經絡和神經傳導,從而使患者運動模式發生改變,最終使病員恢復肢體運動功能。經絡導平儀中的各種感覺性刺激可增加有關腦皮層、皮層下灰質結構的腦血流量,同時腦局部病灶產生電位活動,使處於抑制或半抑制、麻痺或半麻痺狀態的腦組織復活,從而促進大腦功能的恢復。另外還有電水浴療法,主要是運用正極水平衡療法以增強肌力從而達到改善患者平衡的功能。
czt-8a電腦超聲·中頻治療機具有電腦中頻和電腦超聲的多種功能變換,可以實現超聲波療法,超聲中頻同步疊加療法,音頻,直流電離子導入,低頻調制中頻超強度穴位刺激等十幾種物理療法,一切由電腦程序化自動控制。具有十組電腦預置儲存程序處方和五組變換調節鍵,可以根據要求換出幾百種以上不同頻率和波形的治療處方(強度可變)。可實現中頻和超聲治療領域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鋸齒波、梯形波、尖鋒波、隨意波等多種波形的等調、連調、間調、斷調、變調、交調、不飽和調等功能,臨床應用於腦萎縮療效較好。
以上均由理療治療技師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定最佳穴位,制定優選治療方案,進行施治。每次治療30分鐘,每周治療6次,休息1天。
小腦萎縮患者的注意事項:
(一)生活起居方面:1、生活須規律,早睡早起,不熬夜。2、不要固定在相同的姿勢太久,應該常變換姿勢及活動方式。3、整個白天活動太累的話,中午盡量臥床休息一會兒。但如果晚上睡眠不太好,則切忌午睡太長。4、每天安排一些例行的事情做,讓自己必須用心力去完成任務,有點困難更好,如娛樂、工作等,可以提高士氣,制造生活樂趣或成就感。5、春夏季節早睡早起,秋冬季節晚睡晚起,以順應自然界的四時氣候變化。
(二)健康飲食方面:1、飲食不要太講究,最好是自然食物形態。不要過度加工,食物添加劑越少越好。2、各種蔬菜水果輪換著吃,以吸收不同的營養成分。每天1個雞蛋、2大杯牛奶。多食魚類與海產,適量肉類與豆制品。不吃油炸、油酥、辛辣、腌漬、罐頭湯、奶油、番茄漿、香腸、臘肉、熱狗、蛋糕、洋芋片。咖啡、煙、酒、茶也要少用。最好的是純水和鮮果汁。3、飲食要低鹽、低糖、低脂肪。4、營養要均衡,不要暴飲暴食。
中醫對小腦萎縮病因的看法:
中醫學認為小腦萎縮屬於先天禀賦不足,腎元虧虛或疾病遷延日久,氣血不足,腦髓不充,筋脈失養所致;或因情志失調,氣機不暢,氣滯血瘀致使五髒功能失調使然。其中以腎元虧虛為本。因為腎受五髒六腑之精而藏之,且生髓並上注於腦,使髓海充養,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
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胫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即腎精虧虛可出現頭暈耳鳴眼花,四肢乏力,精神疲憊,走路不穩,甚則臥床不起。此外,本病與肝、脾二髒功能失調,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肝腎兩虧,骨無所主,筋脈無所榮養,則足痿脈攣。腎元不足,腎陽虛損,封藏失職,亦可致脾氣虛弱,故見腰膝酸軟,陽痿遺精,月經量少或閉經,耳鳴耳聾,精神委靡,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動則益甚,面色蒼白,便溏納呆,小便頻數,余瀝不盡,脈虛沉遲。亦可見陰虛火旺,虛陽外越之候。
《內經》雲:“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只有腎髒作強功能正常,人體動作方能協調自如。雖然本組證候殃及肝、脾、腎諸髒,但以腎虛為其根本。腎元虛衰,不能上充髓海,作強無權,伎巧不出,故而動作笨拙,步履蹒跚;腎虛而精血不足,不能制約亢陽,陰虧於下,陽浮於上,虛風內生,而致肢體顫振,軀體搖晃;腦失所養,故思維遲鈍,表情呆板,智能低下,精神委靡。

治療小腦萎縮的偏方、中醫驗方如下:

1)胡桃首烏炖豬腦:胡桃仁、何首烏各15克,天麻6克,豬腦1副,調味品適量。將天麻切片,首烏布包,豬腦去筋膜備用,鍋中放清水,天麻,胡桃,首烏,文火炖沸後,下豬腦,煮至腦熟,去藥包,調味服食。可以髒補髒,以形活形,養血補腎,育陰填精,適用於老年人五髒虧虛,髓海不充所引起的心悸,失眠,記憶下降,癡呆、健忘等。
2)魚頭炖冬菇:鲢魚頭1個,冬菇、肥肉,調味品各適量,人參粉3克。將魚頭切為兩半,放入蔥、姜、料酒腌2小時把肥肉片,魚頭,冬菇同放盆中,加清水,食鹽適量,上籠蒸至30分鐘左右,再放入黃瓜絲,蔥花,香菜,味精姜末,香油參粉即成。可聰腦明目益智,適用於腎陰不足,髓海不充所致心悸,失眠,步態不穩,視物模糊,癡呆等。
3)豬脊髓甲魚湯:豬脊髓200克,甲魚1只,調味品適量。將甲魚用沸水燙死,去甲殼,內髒,頭、爪,豬脊髓洗淨備用,將甲魚肉與蔥,姜同放鍋中,武火燒沸後,改文火煮至甲魚肉待熟時,下豬脊髓、煮沸、再下胡椒,味精、精鹽、料酒等,煮熟服食。可補氣血,填腎精,強腰脊,聰腦目,對老年性癡呆,腦動脈硬化,腦萎縮等,有良好的補益食療作用。[1]
長期吃素食易導致腦萎縮
科學家最新發現,吃素可能對大腦不利,那些不吃肉的人患腦萎縮的概率是吃肉的人的6倍。
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使用記憶測試、體檢和大腦掃描等方法,檢測了61歲到87歲之間的107人。5年後,再次對這些志願者進行檢查後,科學家發現,維生素b12水平最低的人最可能患上腦萎縮。
而吃素的人最有可能出現維生素b12攝入不足,因為維生素b12的最佳來源是肉類。維生素b12缺乏還可能導致貧血和神經系統炎症。
 
又稱脊髓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ataxia,簡寫為sca,是一種家族顯性遺傳神經系統疾病,只要親代其中一人為此疾病患者,其子女將有50%的機率遺傳此症並發病。這類患者發病後,行走的動作搖搖晃晃,有如企鵝,因此被稱為企鵝家族。

患者發病後的症狀有四肢動作不協調,無法進行細微的動作,例如舉箸吃飯、穿針引線,並有發抖顫栗、過度反射等症狀,同一家族每個人的症狀不一,發病年齡也不盡相同。

這種疾病是因為染色體上核苷酸cag異常大量重覆,且由於cag重覆序列多存在於表現序列(exon)上,因此在其基因表現的蛋白質中便存在長鏈的麸胺酸(glutamine),此種異狀的蛋白質會導致細胞衰亡。依cag重覆所位的染色體又可細分為不同型的小腦萎縮症。sca3占在台灣的中國人中所有顯性脊髓小腦萎縮症的45%

在台灣主要針對小腦萎縮症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第六型、第七型和depla型,利用pcr的分子生物技術進行作篩檢。(以下數據為華人族群的統計數據)

sca1:第6對染色體6p23,正常人cag重覆6-36,患者39-83
sca2:第12對染色體(12q24.1);正常人cag重覆16-30,患者34-49
sca3(mjd):第14對染色體14q21;正常人cag重覆13-44,患者63-85
sca6:第19對染色體19p13.1-13.2,正常人cag重覆4-16,患者21-27
sca7:第3對染色體3p21.1-p12,正常人cag重覆7-35,患者37-130
depla:第12對染色體(12p13),正常人cag重覆6-35,患者49-88
如家族中有這類病史,家族成員懷孕時,應做胎兒絨毛(12-16周)或羊水(16周以上)檢查,可分析sca基因之cag重復次數。
腦萎縮是一種腦組織細胞相應減少而引起腦神經功能失調的疾病,腦萎縮在臨床最主要的症狀是癡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癡呆症。
腦萎縮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腦組織體積縮小的一種精神衰退性疾病,多由遺傳、腦外傷、腦梗塞、腦炎、腦缺血、缺氧、腦動脈硬化、煤氣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腦實質破壞和神經細胞的萎縮、變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腦血管長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
腦萎縮的治療原則是:1.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容易取得較好的療效。
2.促進正常發育、抑制和改善異常運動和姿勢。
3.綜合治療: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對患者進行全面、多樣化的綜合治療、除針對運動障礙進行治療外,對合並的語言障礙、智力低下,行為異常、癫痫也要進行治療。
4.家庭訓練和醫生指導相結合。
5.針對病因,辨證辨病、標本同治、調節五髒六腑、營養腦細胞、促進腦組織發育。

位一體療法治療腦萎縮的具體方法:1.針灸推拿
針灸推拿主要是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中醫辨證理論,進行中醫臨床分型,一般將腦萎縮分為腎精不足型、氣血虧虛型、痰蒙腦竅型、瘀阻腦絡型四型。然後依據臨床分型,再選擇穴位和治法,確立治療方案。
(1)針灸
針灸是通過在選定的穴位進行針刺或艾灸,同時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理論采用恰當的補瀉手法,以達到調節患者的機體的陰陽平衡,疏通經絡,開通腦竅,促進腦萎縮患者康復的目的。
①腎精不足型以補益腎氣、益精填髓為主要治法。
針灸選穴:主穴--百會(或四神聰)、太溪、命門、腎俞
配穴--關元、脾俞、復溜、陰陵泉
針刺方法:百會平刺,勿提插,多捻針、留針;關元可用灸補法;余穴均用補法。
②氣血虧虛型以補益氣血、養血健腦為主要治法。
針灸選穴:主穴--足三裡、三陰交、血海、脾俞
配穴--腎俞、胃俞、關元
針刺方法:關元可用灸法或溫針灸,余穴以補法為主。
③痰蒙腦竅型以健脾化痰、益腦開竅為主要治法。
針灸選穴:主穴--豐隆、脾俞、神門
配穴--曲池、百會、陰陵泉、風池
針刺方法:脾俞用補法;百會只捻轉,不提插;其余穴位用瀉法。
④瘀阻腦絡型以活血化瘀、通絡開竅為主要治法。
針灸選穴:主穴--風池、太沖、血海
配穴--百會、神門、足三裡、三陰交
針刺方法:神門、足三裡、三陰交用補法;百會只捻轉,不提插;其余穴位用瀉法。
上述針灸選穴是臨床選穴的基本指導原則,在實際施治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堅持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靈活選用,以達最佳治療效果。另外,可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選用頭針治療,如有運動功能障礙的選用運動區;共濟失調者可選用平衡區;語言障礙者可根據語言障礙的類型分選語言區(語言ⅰ區、語言ⅱ區、語言ⅲ區);有感覺障礙者,可根據感覺障礙的部位選擇相對應的頭針感覺區;有震顫者,還可選用舞蹈震顫區。當然還可運用時間針灸,定時開穴施治,采用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定時開穴進行針灸將可在選穴少的情況下,取得較為突出的療效。針灸治療,每天1次,每周治療6次,休息1天,病人身體有其他發熱、感染、血液病、軟組織損傷等不宜針灸者可暫停針灸。
(2)推拿
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對肢體或穴位和按摩,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使腦萎縮的肢體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礙得以恢復。
對於腦萎縮的患者來說,如果沒有肢體功能障礙,推拿部位則以頭面部為主。頭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開天門,推坎宮,分推額陰陽,揉運太陽,雙揪鈴铛,分推面頰,掐人中,點揉神庭、百會、前頂、後頂、腦空、腦戶、風池等穴,五指拿頭頂,三指拿頸項,掃散法,干洗頭等。
若患者伴有肢體功能障礙,則同時要求做肢體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滾上肢內外側面,點揉曲池、手三裡、內關、外關等穴,搖上肢肩、肘、腕、指關節,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滾下肢內外側面,拿下肢,點揉血海、足三裡、陽陵泉、三陰交、太沖等穴,拔伸下肢,搖下肢髋、膝、踝關節,抖下肢等。腰背部可選用滾法,擦法,拍法,點揉背俞穴、華佗夾脊穴等手法。另外,對於小兒患者還可采用捏脊,推上三關,退下六腑,根據症候的虛實,選用脾經、腎經、心經、肝經、肺經的補瀉手法進行對證施治。
推拿手法每天治療1次,每次30分鐘,每周治療6次,休息1天,由推拿醫師直接給患者操作。注意有骨質關節結核、骨髓炎症、按摩部位局部皮膚破損、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傳染病及膿毒血症等推拿禁忌症者禁用推拿手法。
2.康復
(1)運動功能康復
對腦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為什麼寶寶額頭不燙體溫卻高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