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寶額頭不燙體溫卻高 你好。我是一個兒科醫生 首先,小兒體溫調節能力不象大人那麼完善,所以在夏季體溫略高是經常發生的 體溫升高主要有幾個原因: 1,炎症感染:體溫一般高於38℃,有伴隨其他症狀:如。咳嗽,流鼻涕,頭痛,咽 痛,腹瀉,納食減少,……必須到醫院就診 2,脫水熱:多為腹瀉或飲水過少,汗出過多引起,若為腹瀉,必到醫院就診。若為 飲水過少,汗出過多,必須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可以適量給小孩飲用ors口服補液 鹽。(小提示:在家中的可以熬一些稀粥,去米取湯,放一點點鹽,成分與口服 補液鹽相近) 3,夏季熱:無特殊處理方法,主要還是注意防暑降溫
小兒腋下體溫為36-37為正常,高於37就必須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36-37℃正常體溫 2,37-38℃多飲水,注意通風散熱 3,38-39℃多飲水,注意通風散熱,口服退熱藥(如:美林,臣功再欣,泰諾林, 一滴清,護彤等)或者使用小兒退熱栓,降溫貼——注意,退熱藥使用一種,請 不要2種以上聯用 4。39℃以上 除以上必須做好外,可以給小孩用溫水洗浴,用冰塊包成枕頭使用, 以保護腦細胞,並及時送醫院
首先,不要著急. 小孩子調節體溫的能力是差一些,所以體溫不穩定是正常的,隨著長大,會好起來,不要擔心. 一般情況下,不要給孩子穿太多,和大人一樣就可以了. 炎症可引起發熱,所以要檢查孩子的嗓子,舌頭,大小便等等. 小孩不可以連續高燒,適合物理降溫. 當然,咨詢醫生非常重要. 祝寶寶健康.其實大人有時候體溫的變化也是滿快的,只是你沒測那麼經常罷了。這倒不是大問題。 但若你的寶寶經常發燒,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了。小寶貝低燒其實很傷身體,自身的免疫力會遭到破壞。見議及時就醫。 等小寶貝身體情況有所好轉,可吃轉移因子中口服液一試。你的寶寶多大了? 一般的,半歲以內的小兒經常發熱,考慮的是疾病。 半歲以上的才考慮是免疫力低下的問題。 還有,小孩子的腋窩溫度在37.8度以內很正常的。 再者,發熱是人體對於疾病的反映,不能一發熱就用藥。 咨詢醫師是很關鍵的。 祝福寶寶健康。小兒發熱是小兒疾病中很常見的。如果你的寶寶還很小那他的體溫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該穿的時候要給他穿,如果真的頻繁發熱,那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不妨給他吃合生元試一試可以提高寶寶的抵抗裡我也是為人父母,帶小孩要多細心觀察,多與他人交流,多分析。一般兩歲內的小孩是不太容易感冒的。因為他自身的抗體是很好的。我的心得是1、小孩感冒生理降溫比藥物好(比如酒精降溫),藥多了有損小孩子的抗體。是藥三分毒。2、對症下藥,小孩子有時候發熱是有炎症,要吃消炎藥,或請醫生看看,這種情況光降溫是不夠的。所以你要把這一、二分清楚。祝你家寶寶身體早點好我家寶寶體溫也經常上下浮動,沒有關系的,有時候是孩子折騰的太厲害了,等他安靜下來再試體溫就下來了,不用吃藥。小孩子體溫不超過38度一般不要用降溫藥物,可采取物理降溫.小孩體溫多在晚上升高,所以家庭還應配備一些必需的藥物.另外,要加強對小孩鍛煉,老人言:小孩要安,受饑受寒.不過,最好還是多聽聽醫生的意見.祝寶寶安康!最簡易的方法,不要老是測體溫,如果他精神狀態很好,能吃能跑,狀態很佳,就不用擔憂,小孩子的體溫本來就是偏高的,不用太緊張的,多給他喝點水,出點汗,把體內的毒素排出來,就不易感冒了,體溫也會慢慢正常了。過分的擔憂反而令自己的心理負擔加重。如果他的精神狀態不佳,食欲也不好,也不愛活動,那就要注意了,可能真是健康出了問題,那就找醫生好好檢查看看,反之就不用擔心。 祝你的小寶貝早日恢復健康!寶寶的正常體溫比成人高,不過腋溫容易受外部干擾,所以量肛門溫度比較准確,正常為37.5度以下。如果肛門溫度高於37.5度說明發燒了,但你也不要著急你可以給他多喝水已降溫。如果高於38度,你就要察看孩子是否和平常有異常,比如平時愛動的變得很安靜,不哭的變得吵鬧等,說明你的孩子已經生病了,你看看孩子的咽喉是否發炎,大便是否異常,這時你最好到醫院讓醫生檢查一下,不要隨便給孩子吃藥。腋溫不准,建議用肛表,肛表要減0.5度。寶寶的正常體溫是比成人高,但如果持續低熱應該去醫院,特別是驗個血常規。每一個寶寶都有他自己的體溫正常值。在寶寶健康時應多次測量體溫,對其平常體溫值有大致估算。
◆范圍約36-37℃
◆體溫≥37.7℃,表示發燒,但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或者體力運動後這個值會有所改變。
選擇合適的體溫計
測體溫的方法多種多樣,從簡單的觸摸額頭到精密的數字體溫計(當體溫抵達最高值時會發出尖銳的報警聲)或者耳部的紅外線體溫計(僅幾秒鐘就能得出精確值)。體溫計的選擇取決於媽媽們的喜好,當然也可以詢問醫生的意見。三歲以下的寶寶禁用水銀口溫計。
規律監測體溫
寶寶的體溫有時會上升,通常這是炎症出現的征兆。此時要求媽媽們約每小時一次有規律地監測體溫並注意可能提示疾病的其他症狀,比如咳嗽或流鼻涕往往提示受涼或感冒,而耳部牽拉痛可能意味著耳朵感染。
何時需要幫助
發燒持續時間不應該超過24小時,一旦超過必須征詢醫生意見,當體溫高達40℃時需迅速去醫院看病。
可在不同部位測量體溫
這取決於你選用的體溫計,你可以在前額、舌下、腋下、肛門或者耳部測量體溫。不同部位的體溫正常范圍有輕微差別。
如何降溫
降溫措施可以讓寶寶稍感舒適並且可以減少熱驚厥(一種由高溫引起的癫痫)發作的風險。
常見的降溫措施:◆除去寶寶的衣物直到只剩尿布;
◆給寶寶服用撲熱息痛等;
◆用溫水(而不是冷水)海綿擦浴。
感覺腹部溫度
幼兒的體溫調節功能還沒完善,所以你必須特別留意寶寶的體溫變化。手和腳並不是體溫的良好反映部位,因為正常情況下小孩的手腳往往感覺較冷。因此,你最好觸摸寶寶的腹部和頸後部,如果這些部位發燙,你可以嘗試除去寶寶的毯子和衣物。
不要給寶寶包裹過多
過熱,是一歲以內寶寶在襁褓中夭折的高危因素。所以,當寶寶仰臥於嬰兒床上時,你要特別注意選擇適當的被褥和衣物。
建議:
◆如果嬰兒房溫度在18℃上下,給寶寶包上尿布,穿上一件背心或嬰兒睡袍,然後再覆蓋一條床單或棉質多孔羊毛毯就已夠了。
◆決不允許讓寶寶睡在暖氣管、加熱器或火爐旁邊。
◆帶寶寶外出回家時,一進房間就應除去寶寶的帽子、手套或任何其他的額外包裹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baby.sina.com.cn/health/2004-11-16/47_67248.shtml 會不是是有炎證沒消 不知道你家寶寶多大了?如果是新生寶寶,體溫一般是37度上下。洗澡或授乳後,以及哭完以後和傍晚會上升到37.5度上下。如果去醫院檢查的話,一般是37.5度以上。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我的原則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燒藥,打退燒針,要給寶寶多喝水。注意環境溫度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後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若高燒38.5度以上,請立即讓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的,還是細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細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頭孢類),不要急於退燒,燒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來。注意是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情況存在。 主要的症狀及原因有以下: 發燒的同時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續發燒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熱 在高溫場所發高燒的同時,筋疲力盡——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腫脹——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緒不穩——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過氣來、呼吸困難——肺炎 牙床發紅、唾液多——口腔炎 嘔吐、抽筋、前囟門凸起——腦膜炎 嘔吐、抽筋、意識不清——肺炎、急性腦病 尿的次數多、血尿——尿道感染 發燒的同時,抽風——熱性抽筋我的孩子有一回發燒,也是的,退燒藥才吃下去,不一會就退下去了,過了幾個小時又燒起來,如此反復。送去醫院看了,驗了個血,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發燒,病毒性感染的一個特征就是反復發燒。醫生並沒有開退熱針,也沒吊瓶,只是開了3針抗病毒針,打了3天果然就沒再高起來過。寶寶發燒了嗎? 寶寶到底有沒有發燒,粗略來說,使用耳溫槍測量後的體溫,高於攝氏37.5度時,就表示寶寶身體不適了,此時家長們必須注意寶寶是否有什麼症狀;若體溫到達38度以上,就表示寶寶真的發燒了。寶寶如果只是38度左右的微燒,但精神狀況還是很好,則不用急著馬上帶寶寶就醫,可以在家先行照顧,不需給寶寶吃退燒藥,只需提供流質的食物與水份,依寶寶所出現的症狀判斷發燒的原因,若仍不清楚,可以打電話谘詢相關單位。若寶寶向家長們抱怨自己很不舒服,或是體溫高於39度時,再考慮給寶寶吃退燒藥,但吃完退燒藥後,不論是否有效,一定要再就醫治療,否則一般38度左右的發燒,建議不用采取退燒措施,讓寶寶自然痊愈,反而可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孩子發燒,別急著降溫 首先別忙著退燒,而是要搞清楚孩子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一種疾病,它就像是身體的一個警鐘,提醒你身體內部出現異常情況。同時,發燒也是我們身體對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種防御措施,從某種程度來講,適當的發燒有利於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有利於病原體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燒,就不要急於馬上退燒,否則會掩藏真正的病因。引起孩子發燒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傳染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另外,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腸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現發燒的情形。許多情況必須經由醫師判斷,才能知道發燒的真正原因。寶寶發燒,藥別混著吃是否給孩子吃退燒藥,需要權衡一番利弊。藥物當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讓寶寶舒服點兒;但也很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藥品。在一般情況下,藥物退熱治療應該只用於高燒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劑量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去做。我們建議:在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再給孩子吃退燒藥。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熱驚厥史,不妨在38攝氏度時就給孩子吃退燒藥。透視發燒3階段一般嬰幼兒發燒會有下述的順序,但不一定每個狀況都會發生,有時寶寶不會經過發冷階段,會直接發熱,但發燒時有發冷症狀的寶寶,大多會燒到39度左右,也會比較難受,當然有時候發燒也會發生排不出汗的情況,因此三階段的過程家長可作為參考,但不能概括每個寶寶的發燒過程喔!1.發冷原因&症狀當寶寶受到感染時,體溫調節中樞會自己調高,以保護自己,但是當體溫還沒上來前,身體會有產熱機轉,主動把熱帶到身體中心部位,這時四肢循環會變差,產生手腳冰冷的狀況。發冷是發燒的前期,測量體溫時可能還不到38度,但寶寶會全身打冷顫,甚至有畏寒的情形。處理為寶寶添[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