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心跳速度很快是什麼原因正文

小孩心跳速度很快是什麼原因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小孩心跳速度很快是什麼原因?
 
一般說有兩種原因,第一,小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之中生長發育較快的時期,年齡越小,生長發育越快,新陳代謝也越旺盛,所以身體組織所需要的血液供應也越多,而心髒每次搏出的血量有限,所以只有增加心髒跳動的次數,使血流加快以補償其不足。第二,心髒的跳動是由兩種作用不同的神經來支配的,即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交感神經是使心跳加快,而迷走神經是使心髒跳動減慢,年齡越小的孩子,交感神經越占優勢,而迷走神經發育越不完善,一直要到5-6歲後,迷走神經才逐漸發育成熟,10歲左右接近成人水平,所以年齡越小,心跳就越快了。各年齡的正常小幾心跳次數不一樣,
 
我幫你問了專業醫師了,醫師的答復是這樣的:
貧血不會影響生育,只是生育時大人身體比較吃虧。某一次的情況對以後生育的影響會不會有,有多大,沒有人能說的清的。不孕的患者是一個一個小問題累積到一起共同造成不孕的。
根據你描述的血常規情況,你是有明顯的感染,給予抗炎治療是對的。偶然一次出現月經紊亂不用太緊張,可能跟你異地旅游有關系和受涼還是有關系。如果服用幫助子宮收縮的藥物後還是有流血,建議.........
不用擔心,我認為你可能就是排卵後腹部受了涼,加上地域的改變,造成輕度的月經紊亂,基本1-2個月自己就可以調整過來。

快去問問詳情吧!<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bbs.alyisheng.com/dispbbs.asp?boardid=10&id=8119&page
一般較輕度的貧血是不會影響生育的,不過要想生一個健康的寶寶,你就應該盡力治好你的貧血,這不但是對大人還是小孩都有利。這是因為1.懷孕後大人小孩都需要營養,由於你的貧血就會使胎兒供血不足,發育受影響,甚至造成缺氧,而成無法彌補遺憾;2.大人在分娩時要流失較多的血和養份,如果你本來就貧血,就很難過這一關,嚴重的就會留下後遺症。你現在就應在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的同時,多運動和吃些紅棗桂圓赤豆並有良好的睡眠…現在不是考慮貧血能否生育問題,而是應該重視目前陰道流出大量的血性分泌物,建議立即去三級醫院婦科就診,查清病因,及時治療.
如不弄清病因,任其自流,不但引起貧血,本身疾病亦未得到治療,當然會影響受孕過程,受孕不能,何談懷孕?不是太嚴重的話應該不會的.但你一定要注意身體,多吃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髒.貧血有什麼危害?
貧血是我國婦女兒童的常見病,其中又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妊娠婦女體內的鐵儲備不僅要滿足本身血紅蛋白的合成,還要滿足胎兒發育的需要,這使孕婦成為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群。且隨著孕周的增長,孕婦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逐漸增高。貧血對孕婦和胎兒都不好,對孕婦來說,危害主要表現在:一是由於貧血,孕婦的血漿蛋白濃度低,所產生的抗體少,巨噬細胞作用減弱,而使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易發生感染。血紅蛋白含量越低的產婦,產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孕婦貧血時,血液攜帶氧的能力低,在慢性輕度貧血時不會有什麼不適症狀,但在嚴重貧血或急性失血過多時,就會心跳加快,輸出量增多,血流加快,加重心髒負擔。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就會發生心肌缺氧,導致貧血性心髒病,甚至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當血紅蛋白<50g/l時,孕婦就會出現心肌損害。三是對失血的耐受性下降。分娩時,貧血孕婦的出血量即使在正常范圍,也可能因耐受性下降而導致休克和死亡。
對胎兒來說,由於胎兒是鐵的主要受體組織,在競爭攝取母體血清鐵的過程中,胎兒組織占優勢,而鐵通過胎盤是單向運轉,不會由胎兒向母體逆向運輸,故一般胎兒缺鐵程度不會太嚴重。但當母體嚴重缺鐵時,則由於血紅蛋白低,攝氧少,可造成胎兒慢性缺氧,引起胎兒發育遲緩、早產、死胎,並可引起新生兒貧血。這種嬰兒面色蒼白,全身各器官的生長發育均較差,智力亦較正常嬰兒差,反應遲緩。
妊娠貧血,一是要預防,妊娠前即應積極治療失血性疾病,如月經過多、鉤蟲病等,以增加鐵儲備。加強計劃生育,避免生育過多。妊娠期注意營養,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蛋類、瘦肉、白菜等,每日攝入鐵約21~28mg才行。妊娠4個月起應補充鐵劑,每日給硫酸亞鐵0.3g,並最好同時補給維生素c,有利於鐵的吸收。二是要對患貧血的孕婦給予積極治療,可按貧血的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劑量,對血紅蛋白值<60g/l,接近預產期或短期內需行剖宮產的孕婦,可予輸血糾正貧血。貧血有什麼危害?
貧血是我國婦女兒童的常見病,其中又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妊娠婦女體內的鐵儲備不僅要滿足本身血紅蛋白的合成,還要滿足胎兒發育的需要,這使孕婦成為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群。且隨著孕周的增長,孕婦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逐漸增高。貧血對孕婦和胎兒都不好,對孕婦來說,危害主要表現在:一是由於貧血,孕婦的血漿蛋白濃度低,所產生的抗體少,巨噬細胞作用減弱,而使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易發生感染。血紅蛋白含量越低的產婦,產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孕婦貧血時,血液攜帶氧的能力低,在慢性輕度貧血時不會有什麼不適症狀,但在嚴重貧血或急性失血過多時,就會心跳加快,輸出量增多,血流加快,加重心髒負擔。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就會發生心肌缺氧,導致貧血性心髒病,甚至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當血紅蛋白<50g/l時,孕婦就會出現心肌損害。三是對失血的耐受性下降。分娩時,貧血孕婦的出血量即使在正常范圍,也可能因耐受性下降而導致休克和死亡。
對胎兒來說,由於胎兒是鐵的主要受體組織,在競爭攝取母體血清鐵的過程中,胎兒組織占優勢,而鐵通過胎盤是單向運轉,不會由胎兒向母體逆向運輸,故一般胎兒缺鐵程度不會太嚴重。但當母體嚴重缺鐵時,則由於血紅蛋白低,攝氧少,可造成胎兒慢性缺氧,引起胎兒發育遲緩、早產、死胎,並可引起新生兒貧血。這種嬰兒面色蒼白,全身各器官的生長發育均較差,智力亦較正常嬰兒差,反應遲緩。
妊娠貧血,一是要預防,妊娠前即應積極治療失血性疾病,如月經過多、鉤蟲病等,以增加鐵儲備。加強計劃生育,避免生育過多。妊娠期注意營養,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蛋類、瘦肉、白菜等,每日攝入鐵約21~28mg才行。妊娠4個月起應補充鐵劑,每日給硫酸亞鐵0.3g,並最好同時補給維生素c,有利於鐵的吸收。二是要對患貧血的孕婦給予積極治療,可按貧血的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劑量,對血紅蛋白值<60g/l,接近預產期或短期內需行剖宮產的孕婦,可予輸血糾正貧血。

孕婦貧血應注意什麼
育齡婦女由於月經、妊娠、分娩、哺乳、避孕等多種原因,成為貧血高發的特殊人群。缺鐵性貧血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孕婦貧血易發生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母親貧血,其胎兒肝髒貯存的鐵量少,嬰兒出生易發生貧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孕婦血紅蛋白&lt;11克/分升為貧血,未孕婦女血紅蛋白&lt;12克/分升為貧血。

資料表明我國約1/3的未孕未哺乳婦女貧血,而哺乳及孕婦近一半貧血。我國育齡婦女的貧血情況是比較突出的,哺乳母親及孕婦的貧血情況較未孕未哺乳婦女更為嚴重。孕婦貧血患病率與孕周關系密切。城市孕婦13周前貧血患病率為16.4%,孕28-37周為高峰,貧血患病率41.4%,但孕37周下降為32%。資料提示,孕婦妊娠13周後,尤28周後要增加鐵劑的補充,矯治孕婦貧血。

孕婦貧血隨孕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隨孕周增加,血液容量增加,血液相對稀釋;

(2)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對鐵的需要量增加,母親鐵營養相對不足,而致貧血。鐵缺乏是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

如何預防缺鐵性貧血呢?

(1)對於鐵缺乏造成的貧血,工業化國家長期以來采用食物強化鐵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推行食物強化鐵劑解決婦女及兒童貧血,常用與強化鐵劑的食物有面粉、玉米粉、醬油、糖、鹽等。我國現正實施醬油中強化鐵劑預防貧血。

(2)改善飲食,吃富含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中肝髒、血豆腐及肉類中鐵的含量高、吸收好。蛋黃中也含有鐵,蔬菜中鐵的含量較低,吸收差,但新鮮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紅血球的生成,葉酸缺乏造成大細胞貧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貧血。因此飲食中既要食入一定量的肉類、肝髒、血豆腐;也要食用新鮮蔬菜。肝髒中既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a,也有較豐富的葉酸,維生素a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也有幫助。每周吃一次肝對預防貧血是十分有好處的。

(3)對於中度以上貧血,口服鐵劑治療也是十分必要的。孕期貧血除服鐵劑以外,服用小劑量的葉酸(每日400ug)。孕婦服用小劑量葉酸不僅有利於預防貧血,還有利於預防先天性神經管畸形和先天性心髒病。但葉酸劑量不要大。

婦女貧血除鐵營養不足外,月經過多、功能性子宮內膜出血、子宮內置節育器、多次妊娠、多次流產等因素有關;慢性腸炎及消化吸收不良、瘧疾、腸寄生蟲感染(蛔蟲、鉤蟲、絛蟲)及包括艾滋病在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造成貧血的原因,以上疾病除營養補充外,必須要到醫院診治。
家庭生活中往往是這樣,父母竭盡所能來為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卻很少意識到,孩子的生長發育與母親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令人憂慮的是,據最新調查表明,我國育齡婦女缺鐵性貧血狀況嚴重,其中約1/3未孕未哺乳婦女貧血,近一半孕婦及哺乳婦女貧血,她們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嬰幼兒的生長發育。

缺鐵性貧血是常見的營養性缺乏病。育齡婦女貧血率是反映婦女營養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育齡婦女由於月經、妊娠、分娩、哺乳、避孕等多種原因,成為貧血高發的特殊人群。育齡婦女,尤其孕婦貧血將影響自身健康,如易疲勞,體力下降,嚴重時還會發生貧血性心髒病等。研究證實,缺鐵性貧血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發展中國家孕產婦的死亡40%與貧血有關。

孕婦貧血易導致早產及新生兒低出生體重,母體貧血還可直接導致其胎兒肝髒貯存的鐵量不足,使嬰兒易發生貧血,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和健康。因此,育齡婦女貧血,尤其孕婦貧血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及《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均將增加婦女營養、減少孕婦貧血作為發展戰略目標之一。

1998年以前,我國一直未進行過育齡婦女的全國性調查。為了解中國育齡婦女及孕婦貧血情況,1998年,衛生部委托首都兒科研究所與11省婦幼保健院開展了育齡婦女貧血情況調查,共抽取11個省44個市縣,用統一配置的血紅蛋白分析儀及試劑進行檢測。共調查15~49歲育齡婦女19185人,其中未孕未哺乳婦女12535人,哺乳婦女1474人,孕婦5176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孕婦血紅蛋白<11克/公升為貧血,未孕婦女血紅蛋白<12克/公升為貧血。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育齡婦女貧血患病率如下:未孕未哺乳婦女為35.6%(城市26.6%,農村37.7%);哺乳婦女47.6%(城市43.9%,農村484%);孕婦42.1%(城市35.5%,農村43.6%)。全國育齡婦女血紅蛋白平均值如下:未孕未哺乳婦女為12.5克/分升(城市12.7克,農村12.2克),哺乳婦女12.1克/公升(城市12.5克,農村115),孕婦11.4克/分升(城市11.6克,農村11.1克)。

以上資料表明,全國約有1/3的未孕未哺乳婦女貧血,而哺乳婦女及孕婦近一半貧血,我國育齡婦女的貧血狀況比較嚴重;哺乳母親及孕婦貧血情況更為嚴重;農村育齡婦女貧血情況較城市婦女重,血紅蛋白均值表明,農村育齡婦女基本處在貧血狀況下。

國際資料表明,工業化國家孕婦貧血患病率為13%,美國為17%;發展中國家孕婦貧血患病率為40%~80%。我國孕婦貧血患病率42.1%,相當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為工業化國家孕婦貧血率的3倍多。我國四類縣(貧困縣)未孕未哺乳婦女,哺乳婦女及孕婦貧血率均為

[1] [2] 下一页

寶寶大便多少天左右能成塊狀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