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以上,尤其哺乳婦女貧血率高達75.9%,說明貧困地區婦女貧血情況十分嚴重,必須加以解決。
育齡婦女貧血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全國輕中重度貧血構成情況是:未孕未哺乳婦女分別為56.1%、41.8%、2.1%;孕婦分別為56.4%、41.7%、1.9%。哺乳婦女分別為38.3%、56.4%、5.3%。未孕未哺乳婦女及孕婦貧血中,中重度占近一半,而哺乳婦女占近2/3。中重度貧血是必須予以治療的。
孕婦貧血患病率與孕期關系密切。此次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孕婦貧血率妊娠13周前為26%,隨著孕期的增加,貧血患病率上升,懷孕37周後高達54.4%;城市孕婦13周前貧血率為16.4%,懷孕28~37周時達高峰,貧血率為41.4%,但懷孕37周時降為32%,與農村有所不同。
據分析,孕婦貧血率隨孕周增加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1)隨著懷孕天數的增加,血液容量擴大,血液相對稀釋;
(2)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對鐵的需要量增加,母體鐵營養相對不足而致貧血。
此外,懷孕37周後城鄉孕婦貧血率的不同變化,可能與城市孕婦後期或產前及時發現貧血並給予積極治療,使貧血狀況改善有關。但農村孕婦得到治療的機會少,妊娠晚期貧血患病率便繼續上升。因此說明,孕婦妊娠13周後,尤其28周後要增加鐵劑的補充,農村孕婦一定要注意妊娠晚期的營養補充和鐵劑治療。
如何解除育齡婦女貧血威脅
據有關資料顯示,發展中國家幾乎所有孕婦都存在體內鐵貯存低下現象。鐵缺乏是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如何預防缺鐵性貧血,有必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食物強化鐵劑對於鐵缺乏造成的貧血,工業化國家長期以來采用食物強化鐵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推行食物強化鐵劑,以解決婦女及兒童貧血。常用於強化鐵劑的食物有面粉、玉米粉、醬油、糖、鹽等。
改善飲食,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中肝髒、血豆腐及肉類中鐵的含量高,吸收好;蛋黃中也含有鐵;蔬菜中鐵的含量較低,吸收差,但新鮮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紅血球的生成,葉酸缺乏會造成細胞貧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貧血。因此飲食中既要食入一定量的肉類、肝髒、血豆腐,也要食用新鮮蔬菜。肝髒中既有豐富的鐵、維生素a,也有較豐富的葉酸,維生素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也有幫助,每周吃一次肝對預防貧血十分有好處。
鐵劑治療對於中度以上貧血的育齡婦女,除改善營養外,口服鐵劑也是十分重要的。常用鐵劑有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富馬酸亞鐵及維血沖劑等。孕期貧血除服鐵劑以外,可服用小劑量葉酸。孕婦服用小劑量葉酸不僅有利於預防貧血,還有利於預防嬰兒先天性神經管畸形和先天性心髒病。但葉酸劑量不要大。
育齡婦女貧血除鐵營養不足外,也與月經過多、功能性子宮內膜出血、子宮內置節育器及多次妊娠、多次流產等因素有關,慢性腸炎及消化吸收不良,瘧疾、腸寄生蟲感染(蛔蟲、鉤蟲、絛蟲)甚至包括艾滋病在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會造成貧血。育齡婦女如果有以上非營養性疾病,必須要到醫院診治,以解除貧血的威脅。
有不少婦女在懷孕期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其中多數屬於缺鐵性貧血.孕婦貧血雖不是什麼凶症惡疾,但對母嬰健康的危害卻不能忽視,應及早發現與糾正.下面介紹幾種貧血的食療方:
花生枸杞蛋:花生100克,雞蛋2個,枸杞子10克,紅糖50克,大棗10枚.先將花生仁,枸札子煮熟,然後放入紅糖,大棗,雞蛋,再煮片刻食用.每天一次,連服10~15天.
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生姜各15克,羊肉250克,山藥30克.先將羊肉洗淨切塊,當歸用紗布包好,再將山藥,姜片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炖湯,炖好後放入調味品,飲湯食用.每周3~4次,連服30天.
首烏芝麻雞:何首烏130克,黑芝麻50克,未下蛋的烏骨雞1只.先將雞剖洗後,去頭足,將何首烏,黑芝麻置於雞胸內,用白棉線縫合,放入沙鍋內煲湯至雞爛即可食用.每日3次,連服3周.
枸杞大棗粥:取大棗5枚,枸杞子10克,與大米共熬為粥。每天3~4次,連服30天。
阿膠瘦肉湯:瘦豬肉100克,阿膠10克。先將豬肉放入沙鍋內,如水適量,用文火炖熟後加入阿膠炖化,調味後飲湯食肉。隔日1次,連服20天。
桂圓桑套汁:取桂圓1份,桑茸2份,加水煮至桑茸爛熟,去渣留汁,再加入適量冰糖熬至稍粘稠後食作。每日3次,每次服2~3匙,連服30天。
貧血是婦女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貧血的婦女如懷孕,貧血症狀往往加重,甚至影響第二代的發育,這是因為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其中血漿增加比紅細胞增加得多,血液被稀釋,使正常孕婦的血色素下降至10克,則為生理性貧血,一般分娩後,血色素可逐漸上升至正常水平。如果血色素下降到10克以下,紅細胞在330萬/立方米以下者,則為病理性貧血。輕度貧血對妊娠無多大影響,嚴重貧血者由於血液攜氧能力降低,使胎盤缺氧,以致引起胎盤絨毛發生退行性變、出血壞死、梗塞而導致胎兒宮內室息,嚴重者還可引起早產或死產。由於胎盤的血、氧供應不足,也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即使能夠足月妊娠,孩子生下來也會個子小、重量輕、智力差,貧血產婦所生的新生兒由於體內鐵質貯備量低,即使出生時無顯著病變,血色素在正常范圍,但因鐵的貯備不足,往往出生後不久便會出現貧血現象。
除妊娠造成的貧血以外,嘔血、便血、創傷性出血、月經過多、鉤蟲病、營養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貧血。輕度貧血者,除皮膚粘膜蒼白外,很少有其它明顯症狀。病情較重者,則常有口腔炎、舌炎、皮膚及毛發干燥、脫發、面黃、水腫、全身乏力、頭暈、心悸、胃納不佳、呼吸短促等症狀。當血色素下降至5~6克%時,心髒明顯增大。嚴重貧血者,由於心肌缺氧,可發生貧血性心髒病,在妊娠或分娩期易發生心力衰竭。
對於貧血的孕婦,應進富含鐵質的食物,如豬肝、瘦肉以及新鮮蔬菜等。還要及時糾正胃腸道疾病。如若是寄生蟲病引起的貧血,應進行驅蟲治療。即使非貧血的婦女懷孕,也易產生貧血症狀,那麼孕前即患貧血症的婦女,懷孕後其貧血症狀將會更加嚴重,所以當已婚婦女決心承擔做母親的神聖使命時,應檢查自己是否患有貧血疾病,及早發現和治療是保護母嬰健康的重要措施。
我在補充一點:輕度貧血對妊娠影響不大,但是重度貧血(如紅細胞小於1.5*1012/s升 紅蛋白小於50克/升)則對嬰兒和產婦有不利影響,可能引起孕婦貧血性心髒病,或引起早產或死胎。小心出怪胎!!只要你把100分給我我就願你生個健康的寶寶,不給我我就詛咒出怪胎.對不起明咒很靈的哦 小兒的心跳次數在一天24小時內可有一定變化。一般說來在呼氣時較快,吸氣時較慢,臥位時較坐位時慢,運動時較安靜時快,情緒激動時、啼哭時比心平氣和和安靜時快,年齡愈小心跳愈快。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平均為120~140次/分,1歲120次/分,3歲110次/分,5歲100次/分,7歲90次/分,8歲後可減少到70次/分。小兒發燒時常常引起心率增快,體溫每升高1℃,心率可增快10~15次/分。如果心率顯著增快,在安靜或睡眠時不能恢復到正常范圍,常常提示可能患有心髒疾病,尤其是當小兒表現有面色蒼白、拒食、盜汗或煩躁不安時,或大孩子感到發憋、胸悶,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綜上所述,僅就心率來說,您的孩子應該是健康的。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