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腳生水泡抓破後流水後再生怎麼辦正文

腳生水泡抓破後流水後再生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腳生水泡抓破後流水後再生怎麼辦
 
療凍瘡找“根治凍瘡網”,在百度裡面輸入“根治凍瘡網”就能找到了。
治凍瘡的良方
體育鍛煉法
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或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皮膚,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微循環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溫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攝氏度的水和一盆45攝氏度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如此每天重復3次,可以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服、擦藥物法
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食入,可口服煙酰胺片0.1克,日3次,鈣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機體耐寒力。也可在凍瘡好發部位塗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閉浸泡於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後可用),每日擦2~3次。中藥治療可內服“人參養榮湯”:當歸12克肉桂10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生姜皮10克(無此藥時可用干姜8克代替)黨參18克黃芪18克雞血籐30克,煎水內服。
外治法:桑枝10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川芎20克(如創面有潰爛者可再加鴉膽子25克或黃連25克),水煎,等待溫度適宜(溫度為35~40攝氏度),溫洗或浸泡。每天2次凍瘡夏治方
凍瘡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若能在夏季提前預防,冬季就可免卻凍瘡之苦,現介紹幾則凍瘡夏治方,供選用。1.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2.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3.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4.生姜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5.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日1劑,連續1周。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其他
辣椒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後,塗凍瘡患處能消炎、鎮痛、去癢。生姜用新鮮的生姜片塗搽常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姜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後塗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塗三天,就會見效。蘿卜將蘿卜切片,用電爐或
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烘烤,距離與熱度感覺舒適為度,過不了幾分鐘凍瘡處有發癢的感覺直至腫消失。白菜白菜、茄子根等量洗淨後煎濃湯,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山楂將山楂1枚置於火爐上燒熟變軟,稍冷後搓成泥狀塗患處,同時將患肢置於火爐上方烘烤,邊塗邊輕揉患處皮膚,直到楂泥變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療3~5次。1.用熱鹽水浸泡患處15分鐘,連續1周。2.“十滴水”外擦凍瘡局部,每天6~10次,對於凍瘡未潰者療效較好;若局部皮膚破潰糜爛,可先用紅霉素軟膏塗擦,待炎症消散後再使用十滴水。3.凍瘡剛剛開始時,每天晚上用電吹風邊吹邊揉,幾天後就沒有了。4.用傷濕止痛膏貼敷局部治療皮膚紅腫、自覺熱癢或灼痛的一度凍瘡,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溫水將患處洗淨,擦干後將藥膏緊貼在患處皮膚上,一般貼24小時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換貼幾次。皮膚破潰或過敏則不宜貼敷。5.治凍瘡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時間長,見效慢,而用雲南白藥治療有良效。其方法是:凍瘡未潰破者,用白酒將雲南白藥藥粉調成糊狀外敷,並注意保溫。凍瘡已潰破者,將患處洗淨後,直接撒雲南白藥藥粉於創面,用消毒紗布包扎,數日內可愈。6.傷濕止痛膏的妙用治凍瘡:傷濕止痛膏可用於未破潰的凍瘡引起的皮膚紅腫、癢痛,先用熱水洗淨局部擦干,然後貼上膏藥,每天1次,2~3次即奏效。7.正骨水還有它的新用途,對凍瘡有特效,每天擦3~4次,擦了三次能把出現的疱塊消除了,半月有余治好了凍瘡。凍瘡患者不妨一試。8.風油精治療凍瘡:將患處洗淨,取本品少許塗搽患處,接著用手輕輕地揉搓,直至局部發熱,每日3次,連續3周,適用於凍瘡初起,局部紅腫硬痛者,但凍瘡破潰者不宜使用。在冬季來臨時,每日取本品少許外搽患處,可預防凍瘡。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9.夏秋吃黃瓜時,用瓜蒂反復擦常發生凍瘡的部位,只要堅持經常,保證不再復發。10.香蕉:每晚用熱水洗患處後,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塗皲裂處,塗擦後不要洗患處,每日1~2次,數天即愈。11.凍瘡初起時,用熱醋塗抹,醋干後,再行塗抹,一日數次,可見效。12.冬季如有人生凍瘡、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鐘,即可馬上緩解凍瘡帶來的痛苦。這是因為啤酒中維生b1、b6有抗神經炎、皮膚炎和促進肌肉生長的功效。冬天堅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療凍瘡、腳氣等。蘿卜法:將蘿卜切厚片,煮熟趁熱貼敷患處,涼後更換。連敷3-4天可愈。
生姜法:生姜火上烤熱,切片擦塗患處,可消腫止癢;或生姜切碎,浸泡於70%的酒精中,20天後用酒精擦塗患部,日數次。
蘋果法:蘋果去皮絞碎熬膏,加入少許樟腦粉調勻塗患處,每日3次。
辣椒法:辣椒面撒於傷濕止痛膏上,貼患處;或辣椒5個,入白酒100克浸泡一夜,用此酒擦塗患處,日2-3次;或干辣椒25克,水煎,趁熱洗患處15分鐘,可消腫止癢。
茄根法:用茄子根、干辣椒煎水,洗患處;或茄桿連根煮水,趁熱燙洗患處,日1~2次。
蔥須法:蔥須、茄根各100克,煎水洗患處,日1-2次。
桔皮法:鮮桔皮3~4個,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鐘,水涼再加熱。  山楂法:山楂120克,水2500毫升,煎30分鐘去渣,熱洗患處,日一次。
 以上方法均適宜治療未潰爛凍瘡。針灸
  體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周圍經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區(下同)。
  (二)治法
  先將穴區充分消毒,在凍瘡周圍穴位淺刺,再從凍瘡周圍皮膚(約距凍瘡邊緣0.2厘米之健康皮膚)開始,圍繞凍瘡用28號1寸毫針緩慢刺入皮內,急出針,不宜出血。然後,在凍瘡邊緣,每隔0.2~0.5厘米刺1針,淺刺成一圈,再在距0.25~0.5厘米的病灶上,復刺一圈,刺點要錯開,勿平行。如此逐漸向凍瘡中心圍刺,刺點也逐漸減少,最後在中心用粗毫針點刺1針出血。隔日1次,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述方法共治295例患者,結果全部獲愈[1]。  艾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艾卷點燃後,以雀啄灸法,直接將燃著端接觸阿是穴,以每秒鐘快速點灸2~3次為宜,患處有輕度灼痛或灼熱感,但不會留下疤痕。每次5~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79例,結果臨床治愈92例,占91.1%[2]。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選取紅、腫、脹、痛最顯著的部位,常規消毒,用三稜針迅速點刺,放血3~5滴。每次根據症情,取3~5處放血,每日或隔日1次,6次為一療程,一般只需治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50例,均在3~6次內獲愈,總痊愈率為100%[3]。  體針加穴位紫外線照射
  (一)取穴
  主穴:陽池、陽溪、外關、合谷。
  (二)治法
  上穴均取,以1.5寸毫針進針後提捻轉,得氣後留針20分鐘,行針3~4次。用u型管功率為500瓦紫外線治療燈,以平均生物劑量(med)照射雙手30秒,燈距50厘米,首次劑量5med,以後每次遞增2med,每日1次,6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65例,痊愈48例,顯效17例,總有效率達100%[4]。  艾灸(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視凍瘡大小,將生姜切成約2毫米薄片,置於瘡面上。再將艾絨作成小指腹大的艾炷,安放於姜片上施灸,當患者感到灼痛時,醫者可略略來回移動姜片(注意不可離開瘡面)。每處灸3~5壯,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58例,痊愈52例,有效4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6.6%。經觀察其療效不受年齡、病程及病損范圍的影響[5]。
 
腳趾間有小水泡是腳癬的緣故。腳癬欲稱“腳氣”,中醫學稱為“腳濕氣”,是一種淺部霉菌感染的皮膚病,它可分為干性和濕性兩種類型:干性主要表現是腳底皮膚干燥、粗糙、變厚、脫皮、冬季易皲裂;濕性主要表現是腳趾間有小水泡、糜爛、皮膚濕潤、發白、擦破老皮後見潮紅,滲出黃水。兩者都具有奇癢,也可兩者同時存在,反復發作,春夏加重,秋冬減輕。

治療原則:
1.皮損局限者以外用療法為主,常用抗真菌制劑有咪唑類霜劑或軟膏,亦可聯合其他抗真菌制劑交替使用;2.皮疹泛發頑固者,可選用系統抗真菌藥治療,目前多用斯皮仁諾或療酶舒;3.對同時患有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病者要一並治療。


自療注意事項

(1)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勤洗腳,勤換鞋襪。

(2)對腳部多汗經常穿長筒靴,膠鞋者,可在鞋襪內撒足癬粉。

(3)不可用手抓腳,以免染上手癬。

(4)選用外用藥宜兩藥交替使用,同一種藥不宜久用。

(5)痊愈後,每周塗藥1次,天熱更宜堅持。

本病以外治為主。



自治療法

1、驗方自療法

(1)風油精塗於患處,每日1次。

(2)將雙足用溫水洗淨後擦干,塗藿香正氣水於患處,每日2次。

(3)冰硼散3支、六一散30克、拌勻,取適量睡前塗於患處。

(4)樟樹葉子適量,擦患處,每日2次。

(5)將患足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淨,後用消毒棉球蘸醋精塗於患處,

每日2次,連用1周可見奇效。

2、飲食自療法

(1)生大蒜頭20瓣、生花生仁250克、雞腳爪3對。蒜瓣去皮,與另2味合

煮服之,腫消便愈,花生仁含有腦磷脂,可治腸塞等病,亦能疏導腳氣。

(2)大蒜頭5只、龜1只。龜洗淨切塊,蒜頭微搗爛,放入鍋中,清炖烏龜,每

天服1次。本方對腳氣病引起的腫脹有消退作用,對老年人更為適宜。

(3)花生仁、赤小豆、大蒜頭去皮及紅糖各200克。上藥煮爛食之,每天服1次,

不可加鹽,否則無效。本方可治療腳氣病之足背浮腫,延至腳踝,甚則小腿也微感

不適者。如腫過膝至股部,則生命垂危,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4)干姜、木香、陳酒各4克、李子2克。上藥加水400毫升,煎至半量,此煮

汁為1日份,3次服飲。本方可

[1] [2] [3] 下一页

兒子總是和我做對,咋個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