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皮膚黑母乳喂養會不會影響孩子皮膚 1、營養/生長:母乳是嬰兒必須的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最適合嬰兒的消化吸收,且具有最高的生物利用率。6個月後添加副食嬰兒將繼續生長良好。
2、免疫:母乳含有豐富的抗感染物質,因此能保證嬰兒少得疾病。嬰兒發生腹瀉、呼吸道及皮膚感染得幾率少,且能預防過敏。
3、牙齒的發育與保護:吸吮肌肉運動有助於面部正常發育,且可預防由奶瓶喂養引起的齲齒。
4、有益於嬰兒大腦發育:母乳中含有嬰兒大腦發育所必須的氨基酸。此外,哺乳過程中,母親聲音、心音、氣味和肌膚的接觸能刺激嬰兒的大腦,促進嬰兒早期智力開發。
5、社會心理問題.
(1)嬰兒頻繁地與母親皮膚接觸,受照料,有利於促進心理與社會適應性的發育。
(2)最近有研究證明母乳喂養與高智商相關(lucas1992)。
6、其他
1.減少壞死性結腸炎的危險
2.減少嬰兒猝死綜合征發生
3.與降低嬰兒糖尿病及兒童淋巴腺癌的發生率可能有關 多喝甜飲料影響孩子皮膚,母乳不會 很多孩子都喜歡喝甜飲料,當孩子在甜飲料中吸入了過多的糖分時,會影響到孩子的皮膚。這是因為,當人體血糖超過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以下兩種不利情況:1、促使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細菌生長繁殖,從而引發疔瘡、痱子等。2、當糖在體內分解產生熱量時,會產生大量丙酮酸、乳酸等酸性代謝物,使機體呈酸性體質。這種情況下的皮膚,就很容易感染而發炎,發生膿疱瘡。再加上盛夏天氣炎熱,兒童出汗多、身上污垢多因素,很容易誘發出一種叫膿疱瘡的接觸傳染性、化膿性的皮膚病。 母乳是嬰兒(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最適宜的食物,應大力提倡母乳喂養,宣傳母乳喂養的優點。
母乳喂養
1.母乳成分及量
母乳成分隨產後不同時期而有所改變,可分為初乳、過渡乳、成熟乳和晚乳。初乳一般指產後5~7天內的乳汁,質略稠而帶黃色,含脂肪較少而球蛋白較多,微量元素鋅、白細胞、s1ga等免疫物質及生長因子、牛磺酸等都比較多,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量較少,每次喂哺量僅18~45m1,每天250~300ml;過渡乳指產後7天到滿月時乳汁,含脂肪最高,蛋白質與礦物質逐漸減少,量增多至每天平均590mi;成熟乳為第2—9個月的乳汁,其成分見表4—3,每日乳量增至700~1000ml:晚乳指10個月以後的乳汁,量和營養成分都漸減少。每次哺乳時最初分泌的乳汁及最後分泌的乳汁,成份也相差甚多,初分泌時蛋白高而脂肪低(11.8g/l和17.1g/l),而最後分泌的乳汁則蛋白質低而脂肪高(7.1g/l,和55g/l)。
2.母乳喂養的特點
(1)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適當。①蛋白質總量雖較少,但其中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母乳蛋白35%為酪蛋白;牛乳為80%),故在胃內形成凝塊小,易被消化吸收。且母乳蛋白質含量少,對腎髒負擔也較牛乳為小;②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肪較多,供給豐富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顆粒小,又含較多解脂酶,有利於消化吸收;②乳糖量多,又以乙型乳糖為主,促進腸道乳酸桿菌生長;④含微量元素如鋅、銅、碘較多,尤其在初乳中,鐵含量雖與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卻高於牛乳5倍,故母乳喂養者貧血發生率低;⑤鈣磷比例適宜(2:1),易於吸收,較少發生低血鈣症,且礦物質總量低,對腎髒負擔小;⑥含較多的消化酶如澱粉酶、乳脂酶等,有助於消化。
(2)母乳緩沖力小,對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於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較牛奶為短。
(3)母乳含優質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較多,有利於嬰兒腦的發育。人乳中的卵磷脂可作為乙酰膽鹼前體;鞘磷脂可促進神經髓鞘形成;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大腦細胞增殖;乳糖有利於合成腦苷脂和糖蛋白,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此外人乳中尚有較多的生長調節因子,如牛磺酸等。這些都是促進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因素。
(4)母乳具有增進嬰兒免疫力的作用:1含有siga,尤以初乳中為高,在胃腸道內不受酸鹼度影響,不被消化,可結合腸道內細節力、病毒等病原體和過敏原,阻止其侵入腸粘膜,有抗感染和抗過敏的作用。此外母乳尚有少量igg和igm抗體、b及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也有一定免疫作用;2含有比牛乳較多的乳鐵蛋白可抑制大腸桿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長,有抗感染作用;3其他如雙岐因子可促進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生長,抑制大腸桿菌,減少腸道感染,溶酶菌、乳酸過氧化氫酶、抗葡萄球菌因子、補體等在預防小兒腸道或全身感染中起一定作用等。
(5)乳量隨小兒生長而增加,溫度及泌乳速度也較合宜,幾乎為無菌食品,直接喂哺手續簡便,又十分經濟。
(6)母親自己喂哺,有利於促進母子感情,密切觀察小兒變化,隨時照顧護理。
(7)產後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促使母親早日恢復;哺乳期推遲月經復潮,不易懷孕,有利於計劃生育;哺乳母親也較少發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3.喂養方法
(1)時間目前主張越早開奶越好。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半小時內就可讓母親喂奶,既可防止新生兒低血糖又可促進母乳分泌。母乳腺分泌乳汁是一個復雜的神經內分泌調節過程,嬰兒反復多次有力吸吮,可反射性地使乳母血中催乳素的濃度保持較高水平,一般哺乳後30分鐘達高峰,尤以夜間哺乳為高,有利促進乳汁分泌。母親哺乳時嬰兒的吸吮刺激引起感覺沖動傳至大腦垂體後葉,促使催乳素分泌經血循環達到乳房,使泌乳細胞周圍的肌細胞收縮,將乳汁擠至乳腺導管及乳暈下的乳突,並排出體外,母親感到乳房脹滿,有乳汁從乳頭流出,這就是射乳反射。建立了射乳反射才能將乳房中的乳汁擠出乳房,便於嬰兒吸入。因此在最初幾日母乳分泌量較少時,要堅持按需喂哺母乳,最好產後母嬰同室,乳量會逐漸增多,不宜過早加喂牛奶或乳制品。第一二個月不需定時喂哺,可按嬰兒需要隨時喂。此後根據小兒睡眠規律可每2~3小時喂1次,逐漸延長到3—4小時1次,夜間逐漸停1次,一晝夜共6—7次。4~5個月後可減至5次。每次哺乳約15~20分鐘。根據吸吮能力及生活能力的不同,適當延長或縮短每次哺乳時間,以吃飽為准。但每次哺乳應將乳房吸空,否則多量乳汁存留在乳房內,可使母乳中的抑制因子(一種多肽)產生抑制泌乳細胞作用,使乳量逐漸減少。
(2)方法為了使乳房盡量排空,以刺激乳汁分泌,每次喂哺時應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下次喂哺則從未吸空的一側開始,這樣就能使每側乳房輪流吸空。哺乳前乳母先為小兒換尿布,清洗雙手,用溫開水拭淨乳頭,將小兒抱於懷中,取坐位哺乳最為適宜。哺乳時應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送入嬰兒口中,嬰兒下唇略外翻,母乳暈下方幾乎全部進入嬰兒口中,而乳暈上方暴露稍多,使嬰兒舌頭從下向上裹住母乳頭與乳暈,吸吮時舌頭由前向後呈波浪運動,與硬腭相對,擠壓拉長乳頭,將乳暈下乳窦中乳汁擠入口中咽下。嬰兒口與乳房含接良好,吸吮才有效,並可預防乳頭皲裂。哺乳完畢後將小兒輕輕抱直,頭靠母肩,輕拍其背,使吸乳時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防發生溢乳。
4.母乳喂養注意點
(1)母親在孕期就應樹立自己喂孩子的信心,並作好具體准備,如孕晚期每日用溫開水擦洗乳頭,向外輕拉幾次,使乳頭皮膚堅實及防止乳頭內陷,以利小兒吸吮。
(2)乳母應注意營養,睡眠充足,心情愉快,生活有規律,不隨便服藥,每日應較平時增加能量3-4mj(700—1000kcal)和水份1—1.5l。
(3)母乳量不足時,常有哺乳前乳房不脹,哺乳時小兒吞咽聲少,哺乳後小兒睡眠短而不安;常哭鬧,體重不增或增加緩慢。需找尋原因加以糾正,或服催乳藥。經各種措施而仍乳汁不足時可考慮混合或人工喂養。
(4)母患急、慢性傳染病、活動性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或重症心、腎病等均不宜或暫停母乳喂哺。暫時不能直接喂哺時,可定時將乳汁擠出,以免乳量減少。
(5)注意防止母乳頭、乳房疾病,母乳頭應經常保持清潔,如發生乳頭裂傷,應暫停直接喂乳,可用手或吸乳器將乳汁吸出消毒後喂哺,並以魚肝油軟膏擦塗乳頭,防止感染,促使痊愈。經常排乳不暢或每次喂哺未將乳汁吸空,引起乳汁淤積於乳房,可發生乳房腫脹有小硬塊(乳核),有脹痛。初起時應及早進行局部濕熱敷及輕輕揉摩將其軟化,嬰兒頻繁有力的吸吮將乳汁吸空或於喂乳後用吸乳器將乳汁吸盡,以防乳腺炎。患乳腺炎時應暫停患側喂乳。
(6)不應讓嬰兒口含乳頭(或橡皮乳頭)睡覺,不僅不衛生,且易引起窒息、嘔吐。
5.斷奶隨小兒年齡增長,母乳的量和質逐漸不能滿足小兒肪需。而小兒的消化吸收功能也漸臻成熟,乳牙萌出,咀嚼能力增強.已可適應半固體和固體食物,自4—5個月起可添加一些輔助食品,以補充小兒營養所需,又為斷奶作准備。在增加輔食同時逐漸減少哺乳次數,一般小兒於10-12個月可逐漸完全斷奶,母乳量仍多者也可延至1.5—2歲,但切忌驟然斷奶,以免因小兒不適應其他食品而引起攝食量突然減少,甚至發生營養不良。斷奶後應注意調配易消化的、適宜於年幼兒食用的膳食,不宜與成人膳食混同。 我們對於母乳喂養給小寶寶帶來的好處耳熟能詳,但是有多少人能夠數出母乳喂養帶給媽媽的巨大好處呢?有些新手媽媽在度過母乳喂養最初的難關時,往往會感到精疲力竭,好像乳汁和耐心都快被懷裡的小人兒搾干了。個別媽媽甚至會對母乳喂養產生厭煩情緒,感到喂母乳似乎就是要永無盡止地付出;自己作為母親,不僅一點點好處沒有得到,反而還要承受諸多艱難,又聽說今後還會造成乳房下垂等體型方面的改變,不禁要打退堂鼓。
其實,哺喂母乳是母子雙方之間的共同付出、相互饋贈。西爾斯醫生說,媽媽贈送給寶寶乳汁、營養和愛;而寶寶的吸吮反過來刺激媽媽乳頭的神經,將信息傳送到腦下垂體,促進泌乳素的分泌。泌乳素是激發母性本能的激素之一,這種神奇的物質在媽媽身體裡的高速公路上暢游,告訴她該在哪一處轉彎,激發她作為母親的感受。
讓我們來更加仔細地看一看母乳喂養帶給母親的好處吧:
1、哺乳有助於產婦子宮復原。
分娩後幾分鐘之內讓新生兒吸吮乳頭會引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寶寶的吸吮動作刺激催產素的分泌,促進子宮恢復到孕前的大小。哺乳產婦的子宮復原比不哺乳的產婦更加迅速、徹底。
2、哺乳有助於產婦的體型恢復。
懷孕期間母親身體積蓄的脂肪,就是大自然為產後哺乳而儲存的“燃料”。哺乳消耗母親體內額外的卡路裡,喂奶的母親的新陳代謝會改變,不用節食就能達到減肥目的。正如母乳讓寶寶有一個健康正常的體型,寶寶也同時幫助媽媽恢復體型。而且,哺乳並不會改變乳房的形狀,那些改變是懷孕造成的。更何況,即使不喂奶,到了一定的年齡,乳房依然要下垂的。
3、哺乳保護母親不受一些疾病的侵擾。
多種研究表明,哪怕僅僅哺乳幾個月,患乳腺癌的幾率會大大少於從未哺乳的婦女。與從未哺乳的婦女相比,哺乳期超過25個月的媽媽們患乳腺癌的幾率要減少三分之一。而且,母乳喂養的女嬰今後患乳腺癌的幾率也少於沒有吃到母乳的女嬰。哺乳還可預防卵巢癌、尿路感染和骨質疏松。
4、哺乳是一種自然的計劃生育。
多年大量的研究表明,采取一定方式的純母乳喂養,至少在寶寶出生後頭6個月裡,是天然而有效的避孕手段。一項對哺乳起碼一年以上的美國母親的調查發現,有些母親在6個月左右開始來月經,有些母親卻在兩年[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