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喂奶後能不能喝水 對於1個月的寶寶應該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一般不定時、不定量,兩次喂奶的時間間隔也不要嚴格規定,只要寶寶要吃就應該滿足他的需求,每天的哺乳次數可達8--10次,甚至更多。 如果孩子吃奶有連續的吞咽聲,吃完後很快入睡,睡醒後精神愉快,體重穩步增加,則表示奶量充足;如果孩子吃了20分鐘奶還不願意離開乳頭,則應該考慮母乳不足;如果嘗試各種方法也不見奶量增多,那就應該考慮給孩子添加配方奶粉,在孩子半個月大以候,可以給孩子補充魚肝油,以防佝偻病 。 我們倡導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含有大量抵抗病毒和細菌感染的免疫物質,促進大腦迅速發育的優質蛋白(dha、aa等)必需脂肪酸和乳酸等,完全符合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易消化、吸收。 母乳喂養應采取不定時,多吸吮的方式。 采用不定時按需喂奶法,既能及時滿足嬰兒的營養需要,又使母親經常得到嬰兒吸吮乳頭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體內催乳素的產生,而增加乳汁的分泌。吸吮次數越多,越有利於乳汁的分泌。 但是,對於不適宜給寶寶授乳的媽媽來說,比如媽媽患病,乳房條件不佳,媽媽要和寶寶分離等;或者,媽媽存在奶水分泌不足的情況,這時候,配方奶粉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了,如貝因美高品位嬰兒專用奶粉。 因為這時候的寶寶還很嬌嫩,所以媽媽選擇配方奶粉必須謹慎: 1、要注意配方是否最接近母乳,並且是否含有母乳中特有的營養物質,如dha、aa等。 2、中國寶寶有自己獨特的生理特點,應該選擇專為中國寶寶設計,營養配比全面合理的奶粉。 3、確保奶源安全衛生無污染,沒有可能遭受“二惡英”、“瘋牛病”的污染。 4、好奶粉必須是嬰幼兒專業公司生產,產品質量才有全面保證。 在確定了奶粉之後,我們可以著手喂哺寶寶了。注意事項: 1)、奶具消毒。 在消毒用的鍋裡盛滿水,待水開後,將奶瓶放進去,煮5-6分鐘即可。 奶具消毒必須在每次喂奶後立即進行,在3個月內應該嚴格執行。 2)、奶水溫度。 哺乳前將乳汁滴二三滴於手腕內側試溫度,以不燙手為宜。 3)、混合喂養。 母乳量不足,需要吃奶粉補充時,叫做混合喂養。每次哺乳時,先喂5-10分鐘母乳,然後再用配方奶粉來補充喂養。 寶寶喂奶後要適量補充水分。給寶寶喂水的時間應在2次喂奶之間。可以喂溫開水,也可喂菜汁,果汁和蜂蜜水。但不要太甜,最好不加糖。嬰兒期正是寶寶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盡管奶汁的主要成分是水,但僅靠吃奶是不能完全滿足寶寶身體對水的需求的,此時水的需要量比成人多3-5倍,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水100-150毫升,因此,仍需額外補充一些水,以滿足身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喂奶後一小時還吐,對於此我就不太清楚了,一般孩子吐奶屬生理現象(一般吐出的奶呈豆腐腦狀,就是有一些乳塊了),不必太擔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不斷發育會自緩解的,我兒子差不多到六個月才不吐奶了偶爾也會出現你所說的情況。如果吐奶頻繁呈噴射狀,吐出的除了乳塊還伴有黃綠色液體及其他東西,就一定不能忽視,要及時就醫呀。至於大便稀嘛,如果是母乳喂養那就是正確的,我兒子以前也是這樣,有時候拉出來的大便就只是一點黃色的便水,而且一天的次數蠻多。 祝寶寶健康成長。寶寶溢奶、吐奶是一個令父母和家人非常頭痛的問題。這裡我們給出解決之道,相信對母親們會有極大幫助喔!
可能出現吐奶的病理性情況:
幽門狹窄
人的消化道從嘴巴、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到肛門,如果當中有某一段阻塞了,那麼從阻塞的那一段開始,就會慢慢累積食物,累積到一定分量,人體已無法承受,就會吐出來。幽門是指胃與十二指腸相連的部分,是胃下端的口兒,幽門狹窄症就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而出現的。
幽門狹窄有這麼幾個特征:
第一、它比較常見於剛出生3個星期到2個月之間的小寶寶,通常在1個月時,症狀開始明顯。這種情況的寶寶往往是邊喂邊吐,可能每每吃個兩三餐就吐一次,吐完之後因饑餓又吵嚷著想要再吃,偏偏吃完後又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整個喂奶過程不知要吐多少回。
第二、因為牛奶無法順利進入消化道系統加以吸收,所以,小寶寶總呈現出一種干干扁扁、越來越瘦的樣子,嚴重了可能還會出現營養不良或黃疸等狀況。
治療方法
目前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盡早借助腹部超音波診斷,並施行幽門整形根治手術。
幽門狹窄的患兒,他們幽門的厚度要比正常寶寶的厚一些,致使食物無法順利地通過,所以,必須用手術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手術時,只要將幽門過厚的肌肉劃一刀,壓力就會使空間膨出,然後食物就可以順利通過了。而且通常手術4~6個小時後,就可以給寶寶喂食了,所以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手術的危險性。手術後,爸爸媽媽會慢慢地發現,小寶寶能順利地喝奶了,並且開始變得白胖起來。
感冒
寶寶感冒時,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時,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或是感冒病毒,由於咳嗽的緣故,會使得腹壓升高,也常常合並嘔吐的症狀。
注意問題:此時喂食應特別小心。感冒咳嗽會致使呼吸頻率加快,進而導致吐奶、溢奶現象,所以要注意呼吸和喂奶吞咽時的協調,並盡量“少量多餐”。
非病理性因素的溢奶或吐奶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可能原因 處理方法 喝母奶時,寶寶的嘴與乳房沒有緊貼,造成過多的空氣吸入。寶寶喝完奶後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余的空氣。 以奶瓶喂食時,奶嘴的洞口過大,造成奶汁流出過快,來不及吞咽。更換奶嘴。寶寶喝完奶後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余的空氣。 奶量過多或兩餐間隔時間太短。少量多餐。 剛喝完奶後哭、咳嗽、動得太厲害。剛喝完奶,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或運動 剛喝完奶就馬上躺下喂完奶,寶寶躺下時稍微抬高寶寶的頭部約30~40度角左右,維持約三十分鐘。
防止溢奶、吐奶的喂養要點
1.適合喂奶的時間 一般來說,洗過澡和換過尿布後,是最適合喂奶的時間。
2.喂奶時應注意事項
父母泡奶前,必須洗淨雙手,在奶瓶中先加入適量、適溫的開水(約攝氏37度至40度),再加入正確數量平匙奶粉(每家奶粉廠牌沖泡的濃度均不相同,須按照罐上的說明來沖調),套緊奶嘴蓋,搖混均勻。喂奶前先測試奶水的溫度和奶洞的大小(將牛奶滴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將奶瓶倒立,標准時可一滴一滴的滴下來)。
3.喂奶的姿勢
抱起嬰兒放在胞前斜躺四十五度,以一只手臂支撐嬰兒的頭頸部,另一只手持奶瓶,將奶嘴放入嬰兒的嘴巴內,須將奶嘴整個放在舌頭上面,喂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嘴處,才不會吸入太多的空氣。
4.喂奶的份量及頻次
每次喂奶量不可超過240cc,一方面怕嘔吐,一方面是怕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喂奶時,如果嬰兒停止吸吮,可以再試幾次,假如仍然不吃,就不要再強喂,下一次他自然會多吃的。
嬰兒喂奶,原則上最好有一定規律。喂奶的次數和年齡及體重有關。兩個月以下的嬰兒,約每四小時喂一次,一天共喂六次;二到四個月,也是每四小時喂一次,但因為大部分嬰兒都會一覺到天亮,所以將半夜那一次省略,變成一天喂五次;四到六個月,一般每天喂四次就夠了。有時體重特別小的嬰兒需要每三小時喂一次。倘若牛奶泡得太稀,小寶寶肚子很快就會餓了,這樣無法按時喂奶了。
如何判斷小寶寶是不是有吃飽呢?可以觀察他們吃奶後的反應,如果吃完後就睡著了或自己開始玩,那就表示吃得很好,否則就代表喝奶不順暢。如果喂食情況良好,小寶寶體重會呈穩定。
5.吐奶、溢奶的處理
剛出生的小嬰兒由於胃容量小、食道短、且食道與胃連接的贲門也尚未成熟,因此特別容易溢奶和吐奶。由於吸奶時,難免吸入空氣,所以吃奶時,打嗝是正常的現象。有的嬰兒會自己打嗝,有的則需大人幫忙。可以在吃奶一半時或全部吃完後,把小孩抱起放在肩膀上,輕拍背部排氣。容易吐奶的小孩在吃飽後,可以用枕頭墊在左側,使小兒右側躺。同時喂完奶後,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此外,也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只是奶量減少,寶寶常因吃不飽而號啕大,哭家長常不忍心。
目前市面上開發了一種“低溢奶”的嬰兒奶粉,它裡面添加了一些“糊化澱粉”使得牛奶變得比較黏稠而不易被吐出,可以嘗試使用。
大便稀的厲害嗎?是什麼顏色,還有就是拉了幾次了,如果拉的次數多的話先給寶寶吃點媽咪愛。我的寶寶六個月了,也是這樣過來的.有的寶寶胃口比較淺,吃的過急或者胃中壓住氣,打不上咯來就容易溢奶.而且吃母乳的寶寶比較容易拉稀,這都是正常的.四個月的寶寶該加輔食了,你可以慢慢給寶寶加點輔食,可能大便會好一些.如果沒有其他病理上的原因,你可以試著喂些維生素b族,我的朋友就是這樣做的,而且很有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