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的心熱重拉也會舌頭深紅嗎正文

寶寶的心熱重拉也會舌頭深紅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寶寶的心熱重拉也會舌頭深紅嗎
 
僅供參考
----------------------------------------------------------
21-三體綜合征(又稱先天愚型或down綜合征)屬常染色體畸變,是小兒染色體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活嬰中發生率約1/(600~800),母親年齡愈大,本病的發病率愈高。60%患兒在胎兒早期即夭折流產。

 【臨床表現】

21-三體綜合征患兒的主要特征為智能低下、體格發育遲緩和特殊面容。患兒眼距寬,鼻梁低平,眼裂小,眼外側上斜,有內毗贅皮,外耳小,硬腭窄小,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頭圍小於正常,骨齡常落後於年齡,出牙延遲且常錯位;頭發細軟而較少;四肢短,由於韌帶松弛,關節可過度彎曲,手指粗短,小指向內彎曲。

  皮膚紋理特征有:通貫手,aid角增大;第4,5指箕撓增多;腳拇指球胫側弓形紋和第5指只有一條指褶紋等。

  患兒在出生時即已有明顯的特殊面容,且常呈現嗜題和喂養困難。隨著年齡增長,其智能低下表現逐漸明顯,動作發育和性發育部延遲。約30%患兒伴有先天性心髒病等其他畸形。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種感染,白血病的發生率也增高10~30倍。如存活至成人期,則常在30歲以後出現老年性癡呆症狀。

 【細胞遺傳學】

按照核型分析可將21-三體綜合症患兒分為三型,其中標准型和易位型在臨床上不易區別,嵌合型的臨床表現差異懸殊,視正常細胞株所占的百分比而定,可以從接近正常到典型表型。

  (一)標准型患兒體細胞染色體為47條,有一條額外的21號染色體,核型為47。xx(或xy),+21,此型占全部病例的95%。其發生機制系因親代(多數為母方)的生殖細胞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不分離所致。雙親外周血淋巴細胞核型都正常。

  (二)易位型約占2.5%~5%。多為羅伯遜易位(robertsoniantranslocation),是只發生在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的一種相互易位,亦稱著絲粒融合,其額外的21號染色體長臂易位到另一近端著絲粒染色體上。其中,d/g易位最常見,d組中以14號染色體為主,即核型為46,xx(或xy)-14,+t(14q21q);少數為15號。這種易位型患兒約半數為遺傳性,即親代中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攜帶者,核型為45,xx(或xy),-14,-21,+t(14q21q)。另一種為g/g易位,是由於g組中兩個21號染色體發生著絲粒融合,形成等
臂染色體t(21q21q),或一個21號易位到一個22號染色體上,t(21q22q),較少見。

  (三)嵌合體型約占本征的2%~4%患兒體內有兩種以上細胞株(以兩種為多見),一株正常,另一株為21-三體細胞,本型是因受精卵在早期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不分離所引起,臨床表現隨正常細胞所占百分比而定。
  
 【遺傳咨詢】

標准型21-三體綜合征的再發生風險率為1%,母親年齡愈大,風險率愈高。易位型患兒的雙親應進行核型分析,以便發現平衡易位攜帶者:如母方為d/g易位,則每一胎都有10%的風險率;如父方d/g易位,則風險率為4%;絕大多數g/g易位病例均為散發,父母親核型大多正常,但亦有發現21/21易位攜帶者,其下一代100%患本病。

【治療】

目前尚無有效治療
--------------------------------------------------------
寶寶愛伸舌頭,愛吃手,愛舔嘴唇,如果生長發育尚可,此動作可能正常,或者缺乏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要注意地圖舌,口腔霉菌感染等情況,你講的弄舌是發育有問題,這是遺傳性疾病一種叫先天愚形,此病合並許多症狀1、智力低下2、表現伸舌癡呆狀,平臉,扁頭,枕平,眼裂外斜,鼻梁低平,鼻短小,小颌,耳小,頸短,貫通掌,40%有先天性心痛。
---------------------------------------------------------
吐弄舌病狀名。吐舌,指舌體伸長弛緩,出口外而不收。弄舌,指舌體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內,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多見於小兒,屬心脾熱盛重症。
----------------------------------------------------
辨證治療小兒吐弄舌18例

舌伸出口外者稱為吐舌;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上下搖動不停,叫做弄舌,兩者在兒科臨床中並不少見,多見於1~3歲小兒。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8例患兒中,男10例,女8例;1~3歲15例,3~5歲3例;病程最長2個月,最短5天。臨床上應排除先天性智能發育不全。
1.2中醫辨證:心脾積熱型10例,多見於病程較短的患者,除見吐弄舌外,可見發熱,驚悸,哭鬧不安,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質深紅或伴潰瘍,舌苔黃厚,脈洪大。肝風內動型5例,除主症外,兼見虛煩疲憊,面色潮紅,或嗜睡露睛,偶見發熱,時作抽搐,舌質淡,苔白,脈沉弱。氣陰兩虛型3例,多見於病程較長,或大病後期,氣陰兩傷。除主症外,可見倦怠,乏力,嗜睡,口渴欲飲,手足心熱,舌淡少苔或光剝,脈細數。

2治療方法

心脾積熱型,治以清熱瀉火,定驚安神,方用瀉黃散加減:黃芩5g,黃連3g,栀子5g,石膏10g,防風5g,僵蠶3g,鉤籐5g,薄荷5g,燈芯1g,琥珀(沖)1g,竹葉6g,通草2g,生甘草3g;肝風內動型,治以滋陰熄風,鎮驚安神,方用鎮肝熄風湯加減:白芍6g,玄參4g,僵蠶3g,生龍牡各9g,石決明5g,鉤籐5g,薄荷5g,菊花5g,炙遠志3g,甘草3g;氣陰兩虛型,治以益氣養陰,安神除煩,方用地黃飲子加減:生地5g,麥冬5g,石斛5g,五味子3g,花粉5g,益智仁6g,山萸肉6g,鉤籐5g,薄荷5g,炙遠志3g,柏子仁5g,甘草3g。

3結果

3.1療效標准:服藥10劑以內,吐弄舌消失,兼症消失為痊愈;服藥10劑後,吐弄舌明顯減少,但仍有時發生,兼症消失為好轉;服藥10~20劑後,症狀無改善為無效。
3.2結果:18例中痊愈15例,占83.3%;好轉2例,占11.1%;無效1例,疑其先天性智能低下,轉上級醫院就診。

4討論

小兒吐弄舌,臨床上作為一種症狀並不少見,但作為一種病來就診者並不多。本病的發生與心肝脾三髒關系密切。手少陰心經之別絡系舌本,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且舌為心竅,心主神明,故心脾二經積熱,可動風耗津,循經上行,以致筋脈緊縮,頻頻動搖;足厥陰肝經絡舌本,風陽無制,竄擾絡脈,筋脈失養,可致本病。我們認為本病的病機總屬風熱上擾,筋脈失養,故治療應以熄風鎮驚安神為主,也要詳細辨證,分清虛實,更要重視本病的治療,以期標本同治。傳統上把本病分為心脾積熱、肝風內動兩型,筆者認為氣陰兩虛也是其發展的一個階段。小兒髒腑嬌嫩,形氣未充,中藥平和,無毒副作用,治療本病,可取良效。

----------------------------------------------------
玩舌習慣常發生在兒童乳恆牙交替時期,此時常因乳牙松動、恆牙萌出,或殘根存留,使兒童產生異樣感覺,就經常用舌頭去舔弄這些部位,時間久了就可形成~種玩舌習慣,影響牙齒排列。主要表現有:①伸舌習慣,舌前部置於上下前牙之間,同時帶動下颌前伸運動,形成下颌有向前伸出和上下前牙咬不攏之趨勢。②舔舌習慣,舌尖舔到的部位,牙齒受到一種向外的推力,使牙齒錯位,出現牙齒排列不齊。
----------------------------------------------------------
應該沒什麼的!只要寶寶其他一切都正常!剛開始也這樣的,後來就好了!給寶寶換個新玩具轉移注意力
---------------------------------------------------------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證,以臨床出現抽搐、昏迷為主要特征。又稱“驚厥”,俗名“抽風”。任何季節均可發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為多見,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其證情往往比較凶險,變化迅速,威脅小兒生命。所以,古代醫家認為驚風是一種惡候。如《東醫寶鑒·小兒》說:“小兒疾之最危者,無越驚風之證”。《幼科釋謎·驚風》也說:“小兒之病,最重惟驚”。

驚風的症狀,臨床上可歸納為八候。所謂八候,即搐、搦、顫、掣、反、引、竄、視。八候的出現,表示驚風已在發作。但驚風發作時,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現。由於驚風的發病有急有緩,證候表現有虛有實.,有寒有熱,故臨證常將驚風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凡起病急暴,屬陽屬實者,統稱急驚風;凡病勢緩慢,屬陰屬虛者,統稱慢驚風。

本病西醫學稱小兒驚厥。其中伴有發熱者,多為感染性疾病所致,顱內感染性疾病常見有腦膜炎、腦膿腫、腦炎、腦寄生蟲病等;顱外感染性疾病常見有高熱驚厥、各種嚴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敗血症等)。不伴有發熱者,多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見的癫痫外,還有水及電解質紊亂、低血糖、藥物中毒、食物中毒、遺傳代謝性疾病、腦外傷、腦瘤等。臨證要詳細詢問病史,細致體格檢查,並作相應實驗室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

急驚風

[病因病機]

急驚風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為主,偶有暴受驚恐所致。

外感六淫,皆能致痙。尤以風邪、暑邪、濕熱疫疠之氣為主。小兒肌膚薄弱,腠理不密,極易感受時邪,由表入裡,邪氣枭張而壯熱,熱極化火,火盛生痰,甚則人營人血,內陷心包,引動肝風,出現高熱神昏、抽風驚厥、發斑吐衄,或見正不勝邪,內閉外脫。若因飲食不節,或誤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結腸胃,痰熱內伏,壅塞不消,氣機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濕濁,蒙蔽心包,引動肝風,則可見高熱昏厥,抽風不止,嘔吐腹痛,痢下穢臭。

小兒神氣怯弱,元氣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觸異物,耳聞巨聲,或不慎跌僕,暴受驚恐,使神明受擾,肝風內動,出現驚叫驚跳,抽搐神昏。

總之,急驚風的主要病機是熱、痰、驚、風的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兩經。小兒外感時邪,易從熱化,熱盛生痰,熱極生風,痰盛發驚,驚盛生風,則發為急驚風。

[臨床診斷]

1.突然發病,出現高熱、神昏、驚厥、喉間痰鳴、兩眼上翻、凝視,或斜視,可持續幾秒至數分鐘。嚴重者可反復發作甚至呈持續狀態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觸傳染病人或飲食不潔的病史。

3.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兒,腦脊液檢查有異常改變,神經系統檢查出現病理性反射。

4.細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常增高。

5.必要時可作大便常規及大便細菌培養、血培養、攝胸片、腦脊液等有關檢查。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表熱、裡熱昏迷、抽搐為一過性,熱退後抽搐自止為表熱;高熱持續,反復抽搐、昏迷為裡熱。

2.辨痰熱、痰火、痰濁神志昏迷,高熱痰鳴,為痰熱上蒙清竅;妄言谵語,狂躁不寧,為痰火上擾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不動,為痰濁內蒙心包,阻蔽心神。

3.辨外風、內風外風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見高熱驚厥,為一過性證候,熱退驚風可止;內風病在心肝,熱、痰、驚、風四證俱全,反復抽搐,神志不清,病情嚴重。

4.辨外感驚風,區別時令、季節與原發疾病六淫致病,春季以春溫伏氣為主,

[1] [2] [3] 下一页

正常寶寶在媽媽肚子幾周出生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