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孩好動症的正確判斷 患有注意力不全過動症的兒童,即俗稱的過動兒,往往是班級中的頭痛人物,不受老師和同學喜歡;一般而言,透過行為管理與鼓勵溝通,病情都會改善,有些過動兒的問題特別嚴重,遠超出家長及老師所能控制時,醫師會開立藥物謀求改善,而中藥的藥性較西藥緩和,較適合長期服用。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合作醫療中心主治醫師林聖興表示,近年來因為國人醫療知識和就醫觀念成熟,各醫院的小兒神經科或兒童心智科門診中,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帶著有注意力不全過動症的兒童前來尋求幫助。 林聖興指出,一般的過動症狀可透過行為管理與鼓勵溝通,病情都會改善,少數病童須服西藥控制;目前西藥處方常用「利他能」,一般建議假日停藥,只有上學日吃藥,不適宜長期連續服用;若是碰到不適合使用西藥或者問題還沒解決的病例,林聖興建議家長,可考慮以中藥調理。 由甘草、浮小麥及大棗組成的甘麥大棗湯,由六味地黃丸配上知母與黃柏組成的知柏八味丸,可以穩定情緒、緩和躁動,雖然無法像西藥般呈現立即的效果,但服用期可長達數個月;另外,有些患童合並鼻過敏或便秘的困擾,也能在中藥調理的過程中,添加輔助藥材,順便改善。 注意力不全過動症分為三種亞型,即注意力不全型、過動/沖動型,以及注意力不全合並過動沖動的混合型;學齡兒童的發生率約為3%到9%,男生比較多,大約是女生的四倍;目前醫界設立的診斷標准,是在家庭、學校等兩種以上不同場合,出現九項行為中的六項,且持續六個月或更久。 以「注意力不全」來說,異常行為計有粗心大意、無法維持專注、經常聽而不聞、無法依照指示完成家事或作業、不能組織管理自己的東西、不喜歡動腦的事、常遺失重要物品、很容易受外界干擾而分心、須由大人提醒每日行程。 至於「過動/沖動」的九大特徵,包括在座位上身體動個不停、在課堂中經常離席、在不適宜的場合跑跳或爬高、難以配合靜態活動、時時忙碌不已、常常話講不完、急著搶答、無法輪流等待、常擾亂別人的談話或游戲;若是家長或老師懷疑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應盡早尋求專業谘詢。 1,西醫:目前西醫治療本病均為控制症狀,進行病因治療的尚無報道.神經阻滯多巴胺受體,從而控制抽搐等症狀,其中最常用的藥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但其 相應副作用較明顯,如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動作緩慢,肌張力增強,張口困難等,嚴重者可影響繼續治療,同時服用安坦可減少副作用.吩噻嗪類藥物如奮乃靜療效 亦可,有人認為症狀控制及病情穩定方面不如前兩藥.抑制多巴胺合成及消耗多巴胺作用的藥物四苯嗪在部分病人亦有較好效果,但副作用也很明顯. 總之,西藥作用於神經遞質及受體,控制症狀較快,因藥理作用無選擇性,在控制症狀的同時亦有明顯控制正常肌群的副作用.部分病人因副作用突出或無法抵消,只好中斷治療,影響了本病的治療和預後. 2,中醫:中醫按整體觀及辯證論原則對本病進行病因,病理及症候分型,參照陰陽五行,營衛氣血,舌脈象等制定治療原則,有目的地選擇中藥湯劑,中成藥針 灸,推拿,耳穴,經絡療法等.在控制症狀的同時,改善患兒體質,祛除病因,如憂郁所致的患兒應輔以舒肝解郁法,使患兒的性格變得開朗,做到治療方案因人而 異,治療過程當中根據病情變化隨變化隨時調整藥物,症狀控制後可用扶正因本法以鞏固療效,減少復發,但中藥湯劑口感較差,孩子無法長時間接受,影響治療效 果.一般中成藥為治療本病較為理想的口服劑型.也可選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推廣的單味中藥有效萬分濃縮提純顆粒之新型配方進行臨症加減. 總之,中醫治療抽動症無毒副作用,要充分發揮中醫整體優勢,通過調整陰陽,增強體質,標本兼治,減少復發,學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明天.
引用: [1]我小孩患有抽動症,請問如何治療.(網頁)
ask.39.net
少兒抽動症——論治病必求於本 (摘自少兒抽動症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xr0577 )
抽動症,西醫都以神經抑制藥如泰必利等治療,認為肯定是神經出毛病了。中醫絕大多數人認為“肝風”、“肝熱”。結果西醫治療是抑制而已,甚至有時連抑制一下症狀都不行。中醫從“肝風、肝熱”論治,初用甚有效,過後則復發,令家長頭痛不已。 “一陰一陽謂之道”,如果治療不著眼於本,那都只看到表象。中醫也有從另外一個角度入手的,譬如:“脾虛、痰、瘀血、陰虛”等等,但總沒切合到要點上。《黃帝內經》告訴我們,看病一定要先辯陰陽,從本源入手,所以我治療少兒抽動症首先分析陰陽。所治療的少兒抽動症效果立顯。 四年前,一友介紹他同事的林姓男孩子來我這裡治抽動症,孩子10歲,家長訴:抽動現象已二年,主要症狀是嘴巴不停地張合,一分鐘張合好幾次。在某中醫院服中藥一年,針灸半年,又到北京看過專家門診,但都不得愈。以前所用藥物都離不開僵蠶、蟬蛻、鉤籐、羚羊角等,都乃治標之藥,所以不能痊愈。來我處用藥後,五天顯效,嘴巴張合次數減少,二月後痊愈,至今沒復發。 王友侄兒,11歲,臉部肌肉抽動甚頻,同樣服10天藥後,愈。 周姓男孩,12歲,抽動症多年。眨眼頻,喉發“咕咕”響聲。自訴“該去的地方都去了,北京、上海都去了。”有的無效,有的初有效,後則復發。我還是調其陰陽機制,半月後有效,三個月後愈。其家長大喜,訴說:“這幾年因孩子病,受心理壓力太大了,跑了很多地方,想不到還能治愈。” 治療少兒抽動症,很多治療方法都著眼於標。故易復發。從陰陽著手,從本源調治,是治療少兒抽動症的根本所在。 《黃帝內經》說:“陰陽者……治病必求於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