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來的大便是黃色的,軟硬也正常,不過前幾天有點咳嗽, 首先,1歲以內的寶寶不能吃蜂蜜,因為蜂蜜中含有肉毒桿菌毒素,吃了以後孩子有時候會吐、瀉甚至抽筋。
有的嬰兒經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糞便並不干結,仍呈軟便或糊狀便,排便時要用力屏氣,臉漲得紅紅的好似排便困難,這其實並不屬於便秘。
寶寶幾天不拉,可能是寶寶根本沒吃飽,所以你首先要保證寶寶每天吃飽了。
你還要看他拉出來的是軟便還是硬便。 我的寶寶50天左右時也開始幾天一次大便,最長的一次四天才拉,但是他拉出來的仍是糊狀的軟便,我就知道他不是便秘。便秘是指拉出來硬硬的條狀或顆粒狀的大便。你不用著急,這麼小的寶寶是這樣的,她還沒養成每天定時拉大便的習慣,也就是說她還根本不會大便,這樣你就更不能用開塞露了,越用越依賴,大便反射越麻木,越用越不知道自己拉。
你需要每天幫寶寶按摩肚子,就是用你中間的三個手指,繞著寶寶的肚臍順時針按摩,一次5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幫助寶寶加快腸蠕動,使寶寶產生大便反射。
另外,從孩子兩個月起就應該訓練良好的排便習慣,使他按時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臨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則可使孩子夜裡睡得踏實。飯前大便可使孩子吃得好,但不要飯後大便。媽媽先觀察孩子排便的情況,然後根據孩子的情況,有意識的定時排便,排便時媽媽要和他一起發出“恩恩恩”的聲音。
新生兒胃腸功能不完善,有的到7、8個月了大便還不一定正常。平時可以給孩子補充些胃腸道有益菌,媽咪愛與合生元都是有益菌,是調理胃腸道系統的,拉稀的調到不稀,便秘的調到不干。媽咪愛價格適中,合生元價格偏貴。 嬰兒腸管的長度約為身長的6倍(成人為4倍),有利於營養的吸收。但嬰兒的腸道的神經支配功能尚未完善,腸壁肌肉不發達,腸管內容易充氣,調節功能和消化功能都較差。因此,一般嬰兒大便次數也就比較多。但隨著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也就逐漸減少。1個月的嬰兒每天大便可多達7~8次,而到了3個月末時大便次數可減少到每天1~2次。吃母乳的嬰兒比吃牛奶的嬰兒大便次數要多些,且大便也稀些,這與母乳的成分有關,但並不影響嬰兒對營養的吸收,因此,家長不必有所顧慮。也有的嬰兒在進入2個月後,會出現便秘,每2~3天大便1次,甚至間隔的時間還要長些,多見於吃牛奶的小兒,但吃母乳的小兒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對母乳喂養兒首先應考慮是否為母乳不足;對用牛乳喂養兒則要考慮是否每天吃進的水分太少了。如果嬰兒排便很困難、排便時哭鬧疼痛,可先給予服用濃縮魚肝油每天3~4滴,也可口服蜂蜜,對吃鮮牛乳或奶粉者同時應多喝一些水。經過這些處理,大多數小兒大便可恢復正常。如經上述處理大便仍未好轉,就需要請醫生治療了。如果大便不硬,排便順利,小兒無腹脹等不適,精神食欲均好,盡管2~3天排便一次,一般也不用去管它。
也有用母乳喂養的小兒,在進入2個月後,大便次數反而增多。出現種種情況,首先應想到是否是母乳分泌量增加了,使嬰兒的進食量增加所致。這時可觀察小兒的體重增長情況,如果現在平均每周體重增長值較以前增加了(如以前體重每周增重150克而現在卻每周增長200克),就不必多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