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嬰兒倒奶怎麼防治正文

嬰兒倒奶怎麼防治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嬰兒倒奶怎麼防治
 
吐奶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症狀。吐奶包括嘔吐和溢奶。如一兩口奶水返流口腔屬於溢奶,不屬於嘔吐,不影響生長發育,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出生後6個月左右消失。

新生兒胃容量小,呈水平位,食管較松弛,而與食管連接的贲門括約肌發育較差,腸蠕動的神經調節功能,分泌胃酸及蛋白酶的功能也較差,使新生兒尤其早產兒很容易發生嘔吐。

最常見的嘔吐發生於喂養不當,約占新生兒嘔吐的1/4。主要是由於喂奶過多,濃度不當,奶溫不合適,奶頭孔過小,喂奶後馬上平臥,過多過早地翻動小兒,劇烈哭鬧等也可引起嘔吐。

輕微的嘔吐和溢奶對機體影響不大,反復嘔吐導致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表現為脫水、驚厥、昏迷。劇烈的嘔吐可使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堵塞體弱兒和早產兒的氣道,造成窒息死亡。

患兒嘔吐,父母首先應該檢查喂養方法,發現不當及時糾正。喂奶或喂水時,應將小兒豎起,讓其趴在母親肩上,輕拍背部,將胃內空氣排出打嗝後再放下。奶後半小時盡量少翻動新生兒,換尿布等操作要輕柔,右側臥位或抬高床頭有助於胃內食物進入腸道,也可減少嘔吐物被吸入氣管的危險。調整喂養方法的同時,應注意觀察小兒嘔吐的方式,嘔吐次數,嘔吐量,氣味和嘔吐時伴有其它的症狀,服藥史等。凡經調整喂養方法無效的患兒和全身狀況較差的患兒,都應及時請醫生診治。市第一醫院兒科門診,急診24小時開放。有些先天畸形,如胃扭轉,胃食管返流,小兒食道裂孔疝等,如能早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體位療法,有些患兒能夠免除手術的痛苦。
 
小嬰兒吃奶後容易吐幾口奶,這在醫學上叫溢乳。一般屬生理現象,並不是病態。小嬰兒溢乳與其消化道和生理特點有關。兒童和成人的胃一般呈垂直位,像一個略傾斜的倒葫蘆形。它的底部可以存留氣體,不致因為氣體溢出胃部而帶出食物,造成嘔吐。小嬰兒的胃呈水平狀,胃底平直,缺乏突出部分。當胃內有氣體存在時,由於氣體較輕,上升到胃底部,再從贲門溢出,同時帶一些奶,這就是溢乳。嬰兒胃部贲門肌內發育不如幽門處完善,表明胃的出口緊而入口松,這是容易造成溢乳的重要原因。同時,嬰兒胃容納量小、胃的肌肉和神經發育不成熟、肌肉張力較低等,均造成小嬰兒容易溢乳。喂養不當、奶前哭鬧、吸空奶瓶、吮手指、喂奶時奶頭內未充滿奶汁,都可以造成大量空氣吞入嬰兒胃內,引起奶後溢乳。奶後體位變動可使嬰兒溢乳。遇到溢乳的嬰兒,應該區別是生理性溢乳還是病理性嘔吐。許多疾病,如飲變質牛奶、胃腸炎、潰瘍病、腦膜炎、幽門先天性狹窄等,均可造成病理性嘔吐。這種嘔吐量較多,較頻繁,伴有奶塊,甚至有綠色膽汁或血性物,有時呈噴射性。這就應到醫院及早診治。對生理性溢乳嬰兒,喂奶後要輕輕抱起,使之伏在母親肩上。輕拍背部,讓胃內氣體排出,。再輕輕放下,取右側臥位,頭部稍抬高,這樣可以減少溢乳的發生。一般到3個月以後就較少發生了
 

寶寶六個月母乳快回去了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