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小孩流口水正文

小孩流口水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的健全,流涎便較少發生。到小兒2-3歲時,吞咽功能及中樞神經進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

如果孩子長大了還流口水,則可能是病理性流涎而非生理性的了。這可能是神經或內分泌方面發育不好,或口腔內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必須進行診治。例如:口腔粘膜發炎時,刺激唾液腺分泌,口水也會增多,有的還帶有黃色或淡紅色粘液,有臭味,這時應到口腔科診治;孩子患感冒、傷風,呼吸不暢時,常用口呼吸,也會導致流口水。還有個別孩子,因大腦智力發育不全或有內分泌系統病變,也可表現為流口水,這時應到小兒科就診。

嬰兒出生6個月以後,可將小粒冰糖放入口內,使其逐漸養成吞咽唾液的習慣。合理喂養,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增強抗病能力。改變用力親吻和手捏小兒頰部的不良慣。

對於流涎的孩子,特別要注意個人衛生:應該用干淨柔軟的手帕或紙巾擦掉口水。衣領、衣襟要勤換、勤洗。保護下颏、前胸皮膚,可墊干淨沙布或用圍嘴等。如果唇周、下颌及頸部皮膚已呈潮紅,糜爛甚至脫皮者,應常用溫水洗淨局部,再塗上少許軟膏或油劑。
 
睡覺時流汗多就是人們常說的“盜汗”,還是身體虛的一種表現,應該找兒科中醫專家好好調理一下才行,否則對孩子身體很不好的,但兒童比成人易出汗主要是孩子皮膚的調節功能不好這也是正常的,但過多流汗就有點病因了!
 
寶寶流口水是令父母親們十分頭痛的問題,常常一天經換幾次衣服,用幾條手帕,那麼寶寶為什麼流口水腫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談談口水的產生及其生理功能。

口水,醫學上稱之為“唾液”,是由唾液腺產生,口腔內有3對大唾液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無數個分布在唇、頰、腭、口底粘膜的小唾液腺。唾液中大部分為水分,還含有一些澱粉酶和粘蛋白,唾液主要有濕潤口腔、便於吞咽、幫助消化的作用。據測定,正常成年人一晝夜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正常情況下,人們自主或不自主地把口水吞咽了。

初生的嬰兒由於唾液腺分泌功能不夠完善,唾液分泌量少,所以一般不會流口水。4個月後,由於開始添加輔食,唾液分泌增加,6月後乳牙開始萌出,可以刺激牙龈上神經,使唾液腺分泌反射性地增加,而此時小兒吞咽口水的能力尚未形成,過多的唾液就會不自主地從口角邊流出,即習慣上所說的“流口水”,尤以1~2歲的幼兒多見,這個時期的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不必為此擔心,2歲以後的小兒,小兒吞咽口水的功能逐漸健全起來,這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由於唾液偏酸性,且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對經常流口水的幼兒,父母應當經常為他們擦去嘴邊的口水,並常用溫水洗淨,然後塗上油脂,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防止口水弄髒衣服。給小兒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質地柔軟,以棉布質地為宜,應經常洗燙,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

病態的流口水稱為“流涎症”,多由神經系統疾患引起,如腦炎後遺症、延髓麻痺、腦癱、面神經麻痺等,由於患兒吞咽功能障礙所致,此時應治療原發病。另當小兒患口腔炎、牙龈炎時,由於炎症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導致流口水,而且可以有臭味;當小兒患咽峽疱疹、扁桃體炎時,由於吞咽疼痛致患兒不敢吞咽,也會使患兒暫時性流涎,但隨著原發疾病的恢復,流涎即會停止


引用:
 

上一页  [1] [2] 

小孩2歲了,從5個月出牙起到現在一直流口水,誰知道原因和辦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