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二周歲五個月的小孩一直流口水怎麼辦?正文

二周歲五個月的小孩一直流口水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二周歲五個月的小孩一直流口水怎麼辦?
 
孩流口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絕大多數是生理發現象。當小孩出生不久,涎腺細胞還不發

達,唾液分泌很少,到了四、五個月以後,小兒開始吃輔食,增加了咀嚼。同時乳牙也開始萌出,牙龈受到刺激,引起神經反射作用。這些都會刺激唾液分泌而使口水增多。可是小兒的口腔淺,又不會把多余的口水及時吞咽下去,過多的口水就會順著嘴角流出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等到兩歲半以後,滿口乳牙長齊了,流口水的現象就會改善。但是,同樣在長乳牙的時期,為什麼有的小兒不流口水呢?這是因為一種生理現象,在每個人身上的反應不一定都相同的緣故。


但是有些小孩流口水是屬於病態現象,例如得了口腔炎,包括舌炎、牙龈炎等。在這種情況下流出的口水帶有黃色或者淡紅色,並且有點臭味,小孩還會有輕微發熱,不願意吃東西、煩躁不安等症狀。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請醫生診治。另外,如果小孩有經常啃手或者啃橡皮奶頭等不良習慣,也會使口腔受到刺激,形成流口水。


對於愛流口水的孩子,要注意局部清潔,擦口水的時候,要用干淨,柔軟的毛巾,動作也要輕一些,可以給孩子圍上軟布做的圍嘴,經常換洗,保持干燥。如果有潰瘍出現,可用硼酸水洗淨,塗抹些收斂的藥膏,像氧化鋅油、鞣酸軟膏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352078.html

 
<divclass="fs_14ask_more_left">小兒流口水,書面語稱為流涎,大多屬正常生理現象。嬰兒在4個月左右時,從吃母乳漸漸過渡到吃一些輔食,由於食物對神經、唾液腺的刺激會使口水分泌增多。至6至7個月時,嬰兒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經也會增加口水分泌。加上小兒口腔容量小,不會吞咽、調節口腔內的口水,於是積儲後會自然流出。隨著月齡的增大及牙齒的逐漸萌出,流涎會自行中止,一般不需要治療。

如果孩子長大了還流口水,則有可能是神經或內分泌方面發育不好,或口腔內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必須進行診治。中醫對小兒流涎症有獨到的經驗,這裡介紹二則簡便驗方:

(1)淡菜20克,西瓜皮50克,放入鍋內加清水400毫升,煮至150毫升,去渣,加入冰糖24克溶化,涼後即可隨意服用。每日1至2劑,連服7至10日。

(2)青果10克,石斛15克,燈心草2克,生地15克,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與雪梨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連用7至10天。
 
寶寶流口水是令父母親們十分頭痛的問題,常常一天經換幾次衣服,用幾條手帕,那麼寶寶為什麼流口水腫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談談口水的產生及其生理功能。

口水,醫學上稱之為“唾液”,是由唾液腺產生,口腔內有3對大唾液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無數個分布在唇、頰、腭、口底粘膜的小唾液腺。唾液中大部分為水分,還含有一些澱粉酶和粘蛋白,唾液主要有濕潤口腔、便於吞咽、幫助消化的作用。據測定,正常成年人一晝夜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正常情況下,人們自主或不自主地把口水吞咽了。

初生的嬰兒由於唾液腺分泌功能不夠完善,唾液分泌量少,所以一般不會流口水。4個月後,由於開始添加輔食,唾液分泌增加,6月後乳牙開始萌出,可以刺激牙龈上神經,使唾液腺分泌反射性地增加,而此時小兒吞咽口水的能力尚未形成,過多的唾液就會不自主地從口角邊流出,即習慣上所說的“流口水”,尤以1~2歲的幼兒多見,這個時期的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不必為此擔心,2歲以後的小兒,小兒吞咽口水的功能逐漸健全起來,這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由於唾液偏酸性,且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對經常流口水的幼兒,父母應當經常為他們擦去嘴邊的口水,並常用溫水洗淨,然後塗上油脂,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防止口水弄髒衣服。給小兒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質地柔軟,以棉布質地為宜,應經常洗燙,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

病態的流口水稱為“流涎症”,多由神經系統疾患引起,如腦炎後遺症、延髓麻痺、腦癱、面神經麻痺等,由於患兒吞咽功能障礙所致,此時應治療原發病。另當小兒患口腔炎、牙龈炎時,由於炎症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導致流口水,而且可以有臭味;當小兒患咽峽疱疹、扁桃體炎時,由於吞咽疼痛致患兒不敢吞咽,也會使患兒暫時性流涎,但隨著原發疾病的恢復,流涎即會停止


引用:
 
寶寶流口水是令父母親們十分頭痛的問題,常常一天經換幾次衣服,用幾條手帕,那麼寶寶為什麼流口水腫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談談口水的產生及其生理功能。

口水,醫學上稱之為“唾液”,是由唾液腺產生,口腔內有3對大唾液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無數個分布在唇、頰、腭、口底粘膜的小唾液腺。唾液中大部分為水分,還含有一些澱粉酶和粘蛋白,唾液主要有濕潤口腔、便於吞咽、幫助消化的作用。據測定,正常成年人一晝夜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正常情況下,人們自主或不自主地把口水吞咽了。

初生的嬰兒由於唾液腺分泌功能不夠完善,唾液分泌量少,所以一般不會流口水。4個月後,由於開始添加輔食,唾液分泌增加,6月後乳牙開始萌出,可以刺激牙龈上神經,使唾液腺分泌反射性地增加,而此時小兒吞咽口水的能力尚未形成,過多的唾液就會不自主地從口角邊流出,即習慣上所說的“流口水”,尤以1~2歲的幼兒多見,這個時期的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不必為此擔心,2歲以後的小兒,小兒吞咽口水的功能逐漸健全起來,這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由於唾液偏酸性,且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對經常流口水的幼兒,父母應當經常為他們擦去嘴邊的口水,並常用溫水洗淨,然後塗上油脂,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防止口水弄髒衣服。給小兒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質地柔軟,以棉布質地為宜,應經常洗燙,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

病態的流口水稱為“流涎症”,多由神經系統疾患引起,如腦炎後遺症、延髓麻痺、腦癱、面神經麻痺等,由於患兒吞咽功能障礙所致,此時應治療原發病。另當小兒患口腔炎、牙龈炎時,由於炎症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加,導致流口水,而且可以有臭味;當小兒患咽峽疱疹、扁桃體炎時,由於吞咽疼痛致患兒不敢吞咽,也會使患兒暫時性流涎,但隨著原發疾病的恢復,流涎即會停止
 
最好去正規醫院看看兒科或口腔科
 
a、小兒流口水,書面語稱為流涎,大多屬正常生理現象。

唾液分泌的調節一是靠口腔內局部刺激;二是靠神經中樞的反射。剛出生的新生兒,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和唾液腺的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唾液很少。至3月時唾液分泌漸增,而個別嬰兒分泌能力較強,會流口水。至6至7個月時,嬰兒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經也會增加口水分泌,加上小兒口腔容量小,不會吞咽、調節口腔內的口水,於是積儲後會自然流出。唾液分泌也受神經支配,幼兒也可因腦發育尚未完善,對唾液分泌的抑制能力及吞咽功能稍差,致使常流口水。

1歲後隨著腦發育的健全,流涎便較少發生。到小兒2-3歲時,吞咽功能及中樞神經進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

如果孩子長大了還流口水,則可能是病理性流涎而非生理性的了。這可能是神經或內分泌方面發育不好,或口腔內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必須進行診治。例如:口腔粘膜發炎時,刺激唾液腺分泌,口水也會增多,有的還帶有黃色或淡紅色粘液,有臭味,這時應到口腔科診治;孩子患感冒、傷風,呼吸不暢時,常用口呼吸,也會導致流口水。還有個別孩子,因大腦智力發育不全或有內分泌系統病變,也可表現為流口水,這時應到小兒科就診。

嬰兒出生6個月以後,可將小粒冰糖放入口內,使其逐漸養成吞咽唾液的習慣。合理喂養,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增強抗病能力。改變用力親吻和手捏小兒頰部的不良慣。

對於流涎的孩子,特別要注意個人衛生:應該用干淨柔軟的手帕或紙巾擦掉口水。衣領、衣襟要勤換、勤洗。保護下颏、前胸皮膚,可墊干淨沙布或用圍嘴等。如果唇周、下颌及頸部皮膚已呈潮紅,糜爛甚至脫皮者,應常用溫水洗淨局部,再塗上少許軟膏或油劑。

b、
口水就是唾液,它是由口腔粘膜中的三對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無數小唾液腺分泌出來的。唾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夠幫助食物消化,並能中和口腔中細菌產生的酸。如果唾液缺乏即易發生口瘡、齲齒等疾病。正常成人一晝夜大約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這樣大量的口水,幾乎全被不自覺地吞咽下去,所以不會有口水流出,並能保持口腔衛生。

新生兒的唾液腺不太發達,口水分泌得較少,小兒到5個月後,唾液分泌開始增多。由於嬰兒口底較淺,又不會節制口腔內的口水,加之小兒吞咽功能較差,所以常常有口水流出口腔;當嬰兒從臥位轉換成坐位或站立位時,口水也容易流出來;另外,嬰兒5~6個月以後,開始出牙時對三叉神經的刺激,或食物的刺激等均可使口水容易流出口腔。這些都屬生理性的,隨著孩子的長大,這些現象會慢慢消除,一般無需治,切忌亂投醫。

但是,如果孩子平時很少流口水,突然口水增多,應去醫院檢查治療

c、
寶寶流口水有個過程。新生兒時期的寶寶是不會流口水的,因為他們的唾液腺不發達,分泌的唾液較少,寶寶嘴裡沒有多余的唾液流出;加上此時寶寶的主食是奶或流質食品,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寶寶長牙期是口水流得最頻繁的時期,乳牙萌出時,小牙頂出牙龈向外長,會引起牙龈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龈上的神經,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口水。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發育較快的孩子一歲半時就會停止流口水,而大部分孩子在兩歲之前,也會因為肌肉運動功能的成熟,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

因此,小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現象。但是,由於唾液偏酸性,裡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因口腔內有黏膜保護,不致侵犯到深層。但當口水外流到皮膚時,則易腐蝕皮膚最外的角質層,導致皮膚發炎,引發濕疹等小兒皮膚病。所以寶寶流口水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隨時為他擦去口水,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

2、常用溫水洗淨口水流到處,然後塗上油脂,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以防止口水弄髒衣服。

3、給寶寶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質地柔軟,以棉布質地為宜,要經常洗燙。

4、如果寶寶口水流得特別嚴重,就要去醫院檢查,看看寶寶口腔內有無異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另外,孩子趴著睡覺,流口水時不會給他帶來什麼影響,只是枕頭要勤洗勤曬,以免裡面滋生細菌。
 
新生兒時期的寶寶是不會流口水的,因為他們的唾液腺不發達,分泌的唾液較少,寶寶嘴裡沒有多余的唾液流出;加上此時寶寶的主食是奶或流質食品,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寶寶長牙期是口水流得最頻繁的時期,乳牙萌出時,小牙頂出牙龈向外長,會引起牙龈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龈上的神經,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口水。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發育較快的孩子一歲半時就會停止流口水,而大部分孩子在兩歲之前,也會因為肌肉運動功能的成熟,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

因此,小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現象。但是,由於唾液偏酸性,裡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因口腔內有黏膜保護,不致侵犯到深層。但當口水外流到皮膚時,則易腐蝕皮膚最外的角質層,導致皮膚發炎,引發濕疹等小兒皮膚病。所以寶寶流口水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隨時為他擦去口水,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

2、常用溫水洗淨口水流到

[1] [2] 下一页

10個月孩子右手不愛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