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今年六歲了,不管白天如何累,晚上總是很難入睡,是什麼原因?急切地盼望知道原因! 小兒入睡困難常使家長十分煩惱,這與小兒自幼未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有關。如家長抱著嬰兒邊拍、邊搖、邊走地催其入睡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小兒往往在媽媽懷裡睡得很熟,放在小床上就睜開眼睛哭鬧。與父母同床睡,吸吮著母親的乳頭或橡皮乳頭,邊哺乳邊入睡更有造成嬰兒窒息的危險,也是使幼兒形成睡前一定要吸吮手指、毛巾或被角方能入睡這種壞習慣的主要原因。為保證孩子有充分的睡眠,首先,要為小兒安排一個光線柔和、空氣清新、溫度(22.c-24℃)濕度(60%-65%)適宜、安靜溫馨、避免各種聲光色強剌激的臥室,還應為孩子准備一個舒適暖和有圍欄的小床。床墊不可太軟,被褥清潔柔軟,厚薄隨季節增減,冬季可給小兒睡睡袋,以免身軀四肢外露受涼。其次,重視從小培養小兒良好的睡眠習慣也十分重要,如從小培養小兒獨睡自己的小床,當其有睡意時,輕輕將小兒放在小床上,任其自然入睡。另外,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睡眠習慣是促使小兒容易入睡的好辦法,每天固定時間讓孩子上床睡覺,睡前停止游玩活動,做好一切准備工作,孩子睡在自己小床上,蓋好被子後,父母可在床旁陪伴片刻,輕輕唱個兒歌或講個小故事,然後可以離開,讓小兒自行入睡,床上不應放任何玩具、圖畫書或能使小兒興奮的東西,以避免影響小兒入睡。每天堅持如此做,就能幫助小兒逐漸養成良好的入睡習慣。小兒偶有入睡困難,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不安,或哭鬧不息,不肯睡下,則首先要認真仔細查清原因,如有無發熱、鼻塞、呼氣不暢或腹部不適等患病情況,是否衣服過緊、被子太厚太重、臥室空氣混濁、肚子餓了或吃得過飽、尿布濕了、要排尿等等,也可能白天活動過度興奮,如看恐怖電視、聽鬼怪故事,精神緊張,或白天受老師、家長責備懲罰,心情抑郁、焦慮、思想壓力大,都能誘發睡眠障礙。查清了入睡困難的原因後就應針對原因加以矯正,有病要加以治療,要盡量避免白天,尤其是晚飯後激烈活動、過度興奮,晚飯後應安排輕松寧靜的活動,如畫畫、做手工、玩積木等,晚飯及臨睡前不宜吃得太飽。父母自己也不應過分焦慮緊張,要心平氣和地耐心對待孩子的睡眠障礙,切勿急躁粗暴,既要嚴格正確地給孩子立規矩,又要使他愉快地克服不良睡眠習慣。 寶寶晚上不睡覺,哭鬧要大人抱,多為心理因素,是成長階段的必然現象,隨著寶貝的心智發展,他日漸需有人刺激玩耍,只是寶寶選擇的時間對大人不適合而已。半夜吵鬧對父母而言的確很傷神的。
因此,為了寶寶及父母雙方的利益,一定要將寶寶夜晚不睡覺的習慣盡早改過來。
但是寶寶的生理時鐘是無法在短時間內調整過來,父母可以利用下列的方法逐步進行:
1、白天盡量不要讓寶寶睡覺
可與之玩耍、刺激或放置到光線充足的地方,使之不易入睡;而到了晚上就盡量把光線調暗,環境安靜,使其舒適而能安睡。
2、可以借助一些安眠的藥劑
與兒科醫師溝通,使用無瘾性的鎮靜劑,在夜晚需要讓寶寶安睡時適量給予,促使其安睡;大約只要一周左有的時間,寶寶的睡眠習慣就可以調整過來了。(但這種方法一般不建議使用)
2、置之不理
寶寶夜晚哭鬧不停,只要確定無病痛,屬於情緒性的哭鬧,要人撫慰時,父母可置之不理,但要不動聲色地在旁觀察,待其哭鬧累了,自然就會安睡。經過一段時間後,寶寶的心理會意識(學習)到,當睜開黑漆漆的時候,再怎麼哭鬧也不會有吃或有抱的。父母只要持之以恆,一定可以改變寶寶夜晚不睡的習慣。 小孩兒不睡覺原因盤點 常有新生兒父母存在這樣的困惑,寶寶幾個月了,其他的方面都挺好的,就是睡覺問題。要麼就是醒了就閉著眼睛哭,抱起來就好了,再接著睡,要麼就是睡得特別少,別人哄著才睡覺,睡了一會兒就醒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真應了那句歇後語,小孩不睡覺,欠悠嗎?認識小孩兒的睡眠 事實上,孩子越小,大腦發育越快,需要睡眠時間就越多。睡眠一般小孩睡眠有深睡、淺睡的分別,一般小的時候,相對來說,淺睡的時間比較多。比如剛生下來的新生兒,一個睡眠周期差不多45分鐘左右,有一半的時間在淺睡,有一半的時間是深睡。淺睡的時候,小孩表現為,比如他有一些微笑,或者噘噘嘴、做一些鬼臉,呼吸不均勻,胳膊腿動一動,有時哼哼有點聲音,這屬於一種正常的現象。 特別是到晚上的時候,因為一個睡眠周期接著一個睡眠周期,晚上的時候應該讓他多睡一會兒,淺睡的時候不要打擾他。他可以從一個睡眠周期進入到另外一個睡眠周期,時間慢慢延長了。白天不用弄醒他,跟他玩,因為生下來的時候,小孩沒有日夜的節律,白天晚上都一樣,就靠大人慢慢培養他。白天多叫醒他,逗他玩,說話呀,聽聽音樂,抱抱玩玩,晚上少打擾他,除了餓了要吃奶,剩下的時間多睡睡。差不多到二個月的時候就有晝夜節律了。 有44%的孩子,二個月晚上能睡五六個小時,要注意培養的話就是這樣。到六個月的時候,大多數的孩子都能睡長覺,睡六個小時左右。白天可以睡二三個小覺。睡眠時間大概齊是這樣的,大概生下來一天總的睡眠時間是16小時左右,一到三個月是15個小時,六個月的孩子大概是14小時,到1歲就是13小時,2歲12小時,3歲11小時,4歲以後大概10小時一天。一般三四歲以後,白天可以不睡覺了。平常小的孩子白天一歲以內可能睡二三次,二三歲中午睡一個午覺就可以了。總的小孩睡眠情況就是這樣。 可能是神經衰弱的跡象
建議你帶他到醫院作個檢查,聽聽醫生的建議 小孩夜裡經常大哭,一般都是在午夜時分,一哭起來,周圍的鄰居都無法睡覺。這種情況通常稱“夜啼郎”。 家有“夜啼郎”怎麼辦? 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可以說晝夜不分,醒了就吃,吃飽了就睡,一直到4~5個月才逐漸形成晚上睡得多一些、白天醒的時間長一些,到7~8個月時,80%的嬰兒已養成白天醒(偶睡一下),晚上睡覺,到1歲時接近成人的生活規律。所謂“夜啼郎”是指白天睡,晚上醒而啼哭的孩子。夜啼郎不僅給家長的休息帶來了困擾,哭得厲害的嬰兒還會影響鄰居。 對嬰兒本身來說,生長激素在晚上熟睡時分泌量較多,促使孩子身高的增長,夜啼時間一久,身長增加的速度就會顯得緩慢。 除了上面介紹的生物時鐘尚未轉向成人化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環境的溫度與濕度或太冷、太熱,太悶均使小兒不適而哭鬧。 還有一些嬰兒半夜一定要喂一次奶,如果不喂就哭鬧不止。有的嬰兒尿布濕了,如果不及時更換也要哭鬧(一次性尿布可以避免這種現象)。 其他如某些疾病(佝樓病、尿布皮炎等)也可引起夜間啼哭。對待小兒生物時鐘日夜顛倒的現象要逐步糾正,妥善安排生活制度,白天不要讓孩子的睡眠次數過多、時間過長,孩子醒時要充分利用聲、光、語言等刺激,逗引他,延長清醒時間;晚上則要避免其過度興奮而不入睡或產生夜驚。還有可能是孩子缺鈣,或肚子裡有蛔蟲。如有疾病應及時治療。 祝願你的寶貝早日不再是“夜啼郎”。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00/50/35/1159005035.2231325.gif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00/50/35/1159005035.2231325.gif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