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7個月寶寶熱疹怎樣去根正文

7個月寶寶熱疹怎樣去根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7個月寶寶熱疹怎樣去根
 
熱疹是孩子當身體周圍的溫度過高時,皮膚上出現淡紅色皮疹的一種症狀,這種皮疹在孩子的肌膚涼爽後不久就會消失。熱疹一般出現在孩子的顏面、頸部、肩部、肘窩、腹股溝、腋窩等部位。嬰幼兒所以會患熱疹,是因為他們的汗腺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當周圍環境的溫度過高時,皮膚通過汗腺分泌調節身體的溫度,但是調節功能不全就會引起熱疹。

如果孩子出現的皮疹,確實是在周圍環境溫度較高的情況下發生的,家長一般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

·解開孩子的衣服,看看孩子是不是確實太悶熱了。
·用溫水給孩子好好洗一個澡。不必將孩子身上的水擦得很干,以借助留在皮膚上的水分的蒸發過程,可以使孩子的皮膚順利降溫。
·一定要給孩子穿全棉的內衣,這樣透氣性較好,也易於吸汗。給孩子穿的衣服一定要適量,不能以為穿得越多越好。
·要注意嬰幼兒房間的通風,溫度不能太高。
·如果在對孩子作了以上處理12小時以後,孩子的熱疹還不見消退,就應當帶孩子去醫院醫治。
 
嬰兒濕疹又稱“奶癬”,是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多在生後2-3個月發病,1歲以後逐漸好轉。濕疹多呈對稱性分布,好發於前額、臉頰、下颌、耳後等處,嚴重時會擴展到頭皮、頸、手足背、四肢關節、陰囊等處。濕疹的特點為不規則型皮疹,先表現為針頭至粟粒大的紅斑點和紅丘疹,進一步發展為小水疱、水疱破裂後流黃色滲液,水干後形成黃色痂皮。濕疹急性期有劇烈瘙癢,尤其在晚上,寶寶常常因此煩躁哭鬧而影響睡眠和進食。如果繼發感染,寶寶還會出現全身症狀。
嬰兒濕疹應與嬰兒脂溢性皮炎鑒別,後者多為生後第3~4周開始發病,好發於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頭皮、耳後、眉間、鼻翼等處,表現為暗紅色斑上附著油膩性灰黃色鱗屑,其病因可能是受母親雄激素的影響,使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所致。
嬰兒濕疹的發生與過敏性體質有關,患濕疹的嬰兒往往對奶類制品過敏,或對魚、蝦、蟹、雞蛋清等異種蛋白過敏。食物過敏原也可通過母乳汁致敏患兒。此外,家長喂養不當導致嬰兒消化不良、食物含糖分過多造成腸內異常發酵、以及預防接種和精神因素等也是濕疹的重要誘因。

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如果發現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風險,那麼用普通牛奶配方奶粉喂養的時候,就會出現過敏症狀。建議這種情況下可以用部分水解蛋白配制的配方奶粉,進行預防。

過敏預防七大寶典
延長母乳哺育的時間,至少能有6個月,但母親於哺乳期間避免食用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牛奶、蛋等,並且每天服用1500mg的鈣元素,以補充牛奶的攝取。
出生第一年的飲食也要以低過敏的食物為主,並延緩副食品的添加,6個月以後每周逐步增加一種新的食物,由蔬菜、米飯、榖類食品、水果開始;蛋和魚在18個月大以後才添加。
使用特殊的配方奶,如水解蛋白嬰兒奶粉、豆奶嬰兒奶粉、基本氨基酸衍生的嬰兒奶粉等低敏配方奶粉。
小朋友愛吃的糖或豆類的蛋白,甚至米食也會引起過敏的現象,給寶寶吃的時候,最好先拿少量來測試一下。
避開花生、巧克力、奶油、魚、堅果、有殼海鮮等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蔬菜中的白蘿卜、紅蘿卜、蕃茄等較不易引起過敏,可以作為常用的副食品;芥菜、豆類容易引起過敏,最好少讓寶寶吃。
添加固體食物時,量要少,品種以單項為宜,觀察無過敏反應時再多喂或加入新的輔食。切忌多種新食物同時添加,分辯不清過敏源。
一旦發現哪些食物有過敏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對於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尤其過敏反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的食物,一般建議每半年左右試著添加一次,量由少到多,看看病征是否減輕或消失。
通過對食品進行深加工,去除、破壞或者減少食物中過敏原的含量

嬰兒濕疹輕者不需治療,但要注意寶寶的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必要時可適當使用復合維生素等藥物,如果皮炎比較嚴重,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消炎、止癢、脫過敏藥物,切勿自己使用任何激素勒藥膏,因為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給寶寶身體帶來副作用。
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嬰兒大便通暢,急性期應避免預防接種,尤其是卡介苗和流腦疫苗,稍大孩子忌食葷腥發物,如蛋、奶、海味食品等。母乳喂養的嬰兒如患濕疹,乳母也應暫停吃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通過合理的治療和護理,患有濕疹的寶寶一般都能很快治愈。
預防濕疹應提倡母乳喂養,有資料表明,人工喂養的寶寶濕疹濕疹發生率遠遠高於母乳喂養者。如果不能進行母乳喂養,可以參考醫生的意見選用部分水解蛋白配制的配方奶粉進行預防。近來的研究發現,過敏性疾病與身體特應性體質以及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紊亂有關,已有證明選用含有益生元的低敏配方奶有助於調整嬰兒的免疫系統和降低嬰兒濕疹以及其它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
 
嬰兒要及時斷奶
  及時斷奶,就是嬰兒長到周歲左右要斷奶。這時,母奶不僅量減少,質也下降,已變為稀薄的奶水,不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如果斷奶過晚,孩子營養不足,逐漸消瘦,多病,最常見的是營養不良性貧血。因貧血小兒食欲不佳,甚至拒食,於是喂養困難。長期哺乳對母親自身也十分不利,會引起內分泌的紊亂,如全身無力、食欲不振、消瘦、以致閉經、子宮萎縮等。如果斷奶過早,嬰兒消化功能尚不健全,過多地增加輔食,會引起消化不良、腹瀉或營養不良等後果。因此及時斷奶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斷奶的最好時候

  對嬰兒來講,母乳是最佳的營養食品,隨著嬰兒逐漸長大,對營養素的需要也相應增加,母乳的量及母乳中的成分就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了。這時,就要給孩子增加飯、粥等輔食,最後斷奶。
  斷奶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一般來講,嬰兒4-5個月之後增添了粥、面、飯等輔食,吃奶的次數隨之減少,到10-12個月就可以完全斷奶了。斷奶的時間不宜選擇在夏季。如恰遇夏季,可以把斷奶時間推遲到秋季。有些家長不顧孩子的生長需要,一味地延長哺乳期,甚至孩子2、3歲了,還在吃母乳。這樣做的後果,既使孩子戀乳,不願吃粥、飽及其它輔食,再又易造成孩子消瘦、營養不良、平時多病,甚至影響生長發育。所以,應當斷奶時就要斷奶。

給孩子斷奶的講究

  年輕的父母大多懂得一些合理喂養小寶寶的知識,孩子一過10個月,就嘗試著給孩子斷奶。有些孩子一斷奶,就不好好吃飯,甚至拒絕吃飯,又哭又鬧要吃母乳。使年輕的父母很苦惱。追究原因,主要是斷奶與喂養不得法。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逐漸斷奶。嬰幼兒從吃母乳到吃飯,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俗稱“換肚子”。一般從嬰兒3個月開始就可以加一些米湯、米粉糊;嬰兒消化能力好的還可加爛米粥;4-5個月可逐漸加喂蛋黃和菜泥等;6-8個月可減少1次喂奶,以食物代替,如蛋黃羹、肉末、肝末、豆腐、魚肉泥等,經後逐漸減少母乳,增加食物,10-12個月就可以斷奶了;
要根據嬰兒生長發育的特點選擇食物。斷奶期的嬰兒消化器官很嬌嫩,添加食品要由少到多,每次加一種,適應後再加另一種。食物要軟而爛,便於消化。還可以做一些有助於嬰兒消化器官和消化功能的食物,如6-7個月的孩子,可以啃啃面包干、餅干、烤饅頭片等,讓他磨磨牙床,使出牙整齊,並鍛煉其咀嚼能力。另外,嬰幼兒味覺和嗅覺發展也很快,7-8個月時,就能分辯樟腦和香水的氣味,對酸、甜、苦、辣、鹹味也很敏感,應給孩子吃一些清淡或保持自然香味的食品,切忌喂一些刺激性大或有異味的食品,以免引起嬰兒拒食的條件反射。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興奮多於抑制,吃飯時易受干擾。家長應給孩子創造一個整潔、安靜、愉快的吃飯環境和氣氛,使孩子集中精力,把飯吃完吃好。
此外,有些疾病如缺鐵性貧血、缺鋅、營養不良等也會引起孩子厭食或拒食。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診治,飲食上應注意補充一些含鐵、含鋅較豐富的,食品以輔助治療。
嬰兒體內儲存的鐵只能滿足生後4個月以內生長發育的需要,而4-6個月的嬰兒體重和身高仍在迅猛增長,血容量增加很快。這個時期嬰兒活動量增加,對營養素的需求也相對增加,尤其是鐵的需要量也相對增加,如不能及時供應足量的鐵,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鐵是制造血色素的原料,但由於嬰兒是以含鐵量較低的乳類食品為主,如不能及時添加含鐵高的輔助食品,嬰兒將攝取不到充足的鐵質,造成體內缺鐵。7個月的嬰兒,免疫功能未發育成熟,抵抗力差,容易引發感染,特別是消化系統感染,引起腹瀉、嘔吐,會影響鐵和其他營養成分的吸收,也會導致體內鐵量不足。因此,這個月齡的嬰兒,隨著消化能力逐漸增強,乳牙的萌出,應繼續增加含鐵豐富的輔食,以補充機體內所需的鐵,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含鐵較豐富的食物有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兩大類。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易於吸收,如動物血(豬血、雞血)、豬肝、羊肝、牛肉等不僅含鐵量高,而且吸收率可高達20%以上,家長應給孩子補充動物血、肝泥、魚泥、蛋黃等食品,每周2-3次。植物性食物中綠葉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有助於鐵的吸收的,因此,家長也應給孩子補充含鐵量較高的蔬菜和水果。

斷奶食譜

http://www.519eat.com/caipumore.asp?lanmu=006005

·菠菜面
·蔬菜濃湯
·絲瓜豆簽羹
·蘿卜盅蒸蛋
·味噌湯
·翡翠炒瓜
·百花豆腐
·法國土司
·馬鈴薯湯
·蒸蛋
·魔鬼蛋
·八寶粥
·潮鲷魚稀飯
·排骨粥
·排骨菠菜粥
·冰魚稀飯
·紅蘿卜蛋粥
·磨牙饅頭
·蔬菜粥
·雞肝粥
對於新生的寶寶,母乳無疑是最適宜的食糧。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他們對營養的需求也逐漸增大,母乳的質與量漸漸不足,改變寶寶飲食結構及斷奶勢在必行。

最佳身體狀況
必須選擇寶寶身體狀況良好時斷奶,否則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因為斷母乳,改吃牛奶和輔食後,寶寶的消化功能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此時寶寶的抵抗力有可能略有下降,因此斷奶要考慮寶寶的身體狀況,生病期間更不宜斷奶。

合適的月齡
通常情況下,在寶寶10--12個月時斷奶最合適。此時,寶寶的消化器官發育漸趨完善,咀嚼及消化功能在增強,能適應斷奶。在母親患重病的情況下應立即給寶寶斷奶。體弱的寶寶可適當推遲斷奶的時間,以免降低寶寶身體的抵抗能力。

最佳的季節
斷奶意味著寶寶生活習慣的改變,因此,斷奶季節的選擇要慎重。夏天寶寶出汗多,胃腸消化能力弱,食物容易腐敗變質,從而導致寶寶腹瀉、消化不良;冬季氣候寒冷,寶寶容易著涼、感冒甚至罹患肺炎。斷奶最好選擇在春暖或秋涼的季節。

斷奶技巧
給寶寶斷奶的技巧在於有一個准備期與適應期,讓寶寶隨著輔食的增加,漸漸淡忘母乳,直至不想吃為止,達到自然斷奶的目的。這樣做,對母、嬰雙方均有利。

斷奶要循序漸進,具體做法是:從寶寶出生2個月開始,加喂蛋黃、菜泥、果汁;4--5個月加喂肝泥、魚泥、粥、面條等食物。自寶寶6--8個月起,逐漸減少哺乳的次數。可先減去1次,由奶粉、豆漿或雞蛋羹代替。以後再根據寶寶的適應情況減少喂奶的次數,同時將寶寶的口味由單一逐漸變為多樣。1歲左右的寶寶絕大多數長出部分乳牙,進食的食物可以從流質逐步過度到半固體、固體,由泥、粥、羹狀變為末、丁、小碎塊,慢慢適應後,寶寶能進食了,斷奶也就好了。

奶制品的選擇

配方奶粉,使寶寶營養更均衡
配方奶粉在營養結構方面優於普通鮮奶及全脂奶粉,且強化了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各種營養素配比均衡,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同時有些配方奶粉在營養全面的基礎上,使營養素配比接近

[1] [2] 下一页

不大便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