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扭,拳頭握緊,臉色發紅 嬰幼兒疾病初起症狀常不典型,且變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應嚴密觀察。因此,對嬰幼兒常見症狀應有所了解:
1.鼻塞、呼吸困難 2.眼睛癢、總流淚 3.長牙時疼痛難忍 4.耳朵癢並引起發燒 5.扁桃體腫脹不舒服 6.哮喘、持續咳嗽 7.腹部絞痛、哭鬧 8.濕疹,奇癢難忍 9.鵝口瘡影響喂養 10.小便系統感染
鼻塞、呼吸困難 感冒是由病毒傳染引起的,大部分寶寶的感冒症狀3至7天就可以消失。 常見的症狀有:寶寶常有像吸鼻涕似的動作且喂奶困難(寶寶沒法邊吸吮邊呼吸),發燒,沒有食欲,打噴嚏等。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1、為了防止寶寶脫水,要在兩次喂奶間喂大量的開水,尤其是牛乳喂養的寶寶。 2、為了寶寶呼吸順暢,冬天在暖氣散熱片上懸掛一條濕毛巾以使空氣潮濕;使用空調的家庭,可以用拖地板的方法來增加濕度。 3、讓寶寶多休息,常常抱抱他。
眼睛癢、總流淚 結膜炎經常在感冒後產生,它多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 通常有下面的症狀:寶寶白眼球泛紅;眼裡常是濕潤的,這多半是病毒引起的結膜炎;眼裡常有白色或黃色異物,這多半是由細菌引起的;早晨,寶寶的眼皮常粘在一起;寶寶因為癢常揉眼睛。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1、將寶寶的眼睛擦干淨。 方法是:每天擦洗寶寶的眼睛2次,可以用浸水的棉球擠干淨後,從寶寶的內眼角向外輕輕地擦拭,換另一支棉球擦另一只眼睛。 2、將寶寶的毛巾與家人的分開。 3、寶寶揉了眼睛後要洗淨寶寶的手,媽媽也別忘了忙完之後要洗淨自己的手。 偏方:在干淨的棉球上滴幾滴母乳,輕敷寶寶的眼睛。母乳有天然的抗菌效果,能幫助寶寶早日康復。長牙時疼痛難忍 一些寶寶長乳牙時並不很痛,而另一些卻恰恰相反。6~9個月間,寶寶開始長出第一顆牙齒,至3歲時20顆乳牙才會全部長齊。 寶寶長乳牙時會有較多的口水;有時雙頰漲紅,還用力地拉自己的耳朵;經常哭哭啼啼。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1、給寶寶些硬的東西去咬。讓寶寶咬著大塊的涼蘋果或胡蘿卜以減輕他的牙床腫痛。 2、多給寶寶喝涼開水。
耳朵癢並引起發燒 中耳炎是寶寶常見的疾病,寶寶看上去不開心也不想吃奶,耳道裡有粘粘的液體,發燒,上吐下瀉。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1、用浸過熱水的棉球輕輕地將寶寶耳垂上的異物清理干淨,注意不要擦到耳朵裡。 2、給寶寶洗頭或洗澡時注意不要讓耳朵進水。 偏方:讓寶寶感染了的耳朵枕在暖和柔軟的布上以減輕他的疼痛。
扁桃體腫脹不舒服 寶寶患了扁桃體炎,主要症狀有:嗓子不舒服,發燒,扁桃體變紅變大。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1、多給寶寶喝開水。 2、給寶寶喂質軟易吞食的食物。
哮喘、持續咳嗽 哮喘是由肺部發炎引起的。 症狀是:寶寶持續咳嗽,在夜晚尤其嚴重;感冒的時候、劇烈運動後或者受動物皮毛或煙塵的影響時,寶寶呼吸時常有聲音;呼吸困難。 支氣管炎會使不滿一周歲的寶寶出現嚴重的呼吸問題:寶寶呼吸有聲音,咳嗽,急促費力地呼吸,呼吸困難,嘴周圍變藍,不吃飯。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1、做好寶寶保暖措施,讓他平靜下來。 2、給寶寶喝水。 3、讓寶寶枕著枕頭睡覺能幫助他順暢地呼吸。腹部絞痛、哭鬧 腹部絞痛常在寶寶幾星期大時產生,要持續到他3個月大的時候。主要在晚上發作,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明顯的症狀有:寶寶常在某一固定時間長時間地哭鬧,寶寶總是把膝蓋貼在肚子上。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1、每次喂奶間和結束時輕輕地搖晃寶寶。 2、帶寶寶出去走走。
濕疹,奇癢難忍 患了濕疹,寶寶的臉上總是先出現症狀。當他開始長乳牙會吸手指的時候,寶寶的嘴巴周圍就會有斑點。平時不安靜,睡眠效率低,皮膚上有細細的抓痕,皮膚變得干燥粗糙;臉上的斑點可能會擴散到寶寶手腕、肘關節或是膝關節的褶皺的皮膚上。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1、寶寶衣服和被褥應為換成全棉的以防皮膚過敏。 2、不要讓寶寶太冷或太熱。 3、不要讓寶寶有長指甲。也可以經常給寶寶戴棉布的手套以防止他抓傷皮膚。 4、不要給寶寶用添加香料的肥皂或嬰兒浴液。
鵝口瘡影響喂養 鵝口瘡是由真菌引起的,常出現在有一定濕度和溫度的地方,像嘴巴,但有時也出現在寶寶的屁股和大腿上。 明顯的症狀:舌頭上有乳白色的突起,用紙巾輕輕按在這種乳白色的突起上會看到下面紅色的斑點,這種白點由屁股擴散到大腿內側,寶寶不吃飯。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1、如果寶寶吸吮有疼痛感就改用勺子喂奶。 2、給寶寶喂奶前或換尿布後,媽媽都要洗手。 3、母乳喂養寶寶的媽媽要保持乳頭清潔干燥防止自己受到傳染,可以去醫生那裡開些抗菌的藥膏。小便系統感染 小便系統感染可導致長期的腎病,它是由腸道寄生的病毒進入寶寶的泌尿系統引起的。 症狀有:新生寶寶有持續兩周以上的黃疸症狀,一歲以下的寶寶沒有原因地高燒,不吃奶,體重增加緩慢,嘔吐腹瀉。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1、讓寶寶多喝水來沖洗泌尿系統。 2、換尿布時確保擦干淨寶寶,以防止交叉感染。 父母還應該注意寶寶的哪些症狀呢? 從症狀中初步識別孩子疾病確定嬰兒病情緊盯七大症狀 醫院肯定會讓你化驗血的,看看有沒有炎症
醫院的步驟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不如自己在家給寶寶吃點退燒藥,然後再給寶寶多喝點水
再吃點消炎藥,一定要多喝水,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況,讓他多活動活動
如果情況嚴重的話就去醫院吧,別耽誤了 寶寶睡覺搖頭是缺鈣的表現,可以給寶寶吃些補鈣的藥劑.像"龍牡壯骨顆粒"、"三精葡萄糖酸鈣"都是用來補鈣的.吃"龍牡壯骨顆粒"不用另外添加魚肝油,因為其成份裡就有vd,吃"葡萄糖酸鈣"要添加魚肝油,目的是促進鈣吸收,此外平時要注意給寶寶曬太陽,也能促進鈣吸收的. 你也可以帶寶寶去醫院做個"微量元素"檢查,這樣就做到缺啥補啥了. 祝:寶寶健康!我們可以看到,嬰幼兒的睡眠遠遠比成人要多。 新生兒除了吃奶或尿布潮濕的時候醒著以外,幾乎都在睡眠。 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健全,大腦容易疲勞,多睡眠正是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嬰幼兒的睡眠時間大體如下(小時):初生20九個月14-15二歲12.5七歲11 兩個月16-18十二個月13-14三歲12七歲以上9-10 四個月15-16十五個月13五歲11.5
要睡好,就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白天要定時喂奶,睡前的一次奶可以稠一些、晚一點喂(21:00-22:00)。吃飽後夜裡盡量不要再喂,不吃,一般不尿也就不要換尿布,任其熟睡至天亮。孩子要單獨睡,不要和母親合睡,這樣空氣新鮮,孩子也不致因為母親離去而睡不著(熟),母子都能休息好。母親睡得過沉,合睡有時會把孩子壓著,甚至壓死,單獨睡就不會發生這種意外。 孩子蓋的被要輕軟、溫暖、舒適,不宜太多。 睡前不要逗鬧孩子或隨便嚇唬孩子,以免過於興奮影響睡眠。也不要養成抱在懷中抖動,拍背或含著奶頭才入睡的壞習慣,應該放在床上讓孩子自己睡。
怎樣哄嬰幼兒睡覺? 夜間嬰幼兒入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睡前玩個不停,想睡時,一躺到媽媽懷裡就睡著了。有的睡前要吃奶,臨睡時還要吮著空奶瓶。有的小兒按規定的時間上床入睡。有的孩子上床後則折騰好久才可入睡。那麼,如何讓嬰幼兒按時入睡呢? (1)若小兒在睡前精力充沛,不願早睡,那麼白天家長應有意識地增加他的活動量,讓他玩得有點疲勞,但在入睡前則應讓他靜下來,不要過分興奮,這樣就有利於入睡。 (2)睡前不給嬰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免因胃腸不適或饑餓而影響睡眠。也不要過分逗引小孩,使小兒睡前保持情緒安定,防止過度興奮。上床後,不應給予玩具,以免小兒因貪玩而不肯入睡。 (3)對於半夜醒來的小兒,如果吃母奶能睡著,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靜入睡。這不必擔心會養成不良習慣。因隨著幼兒的長大,半夜醒來吃奶的習慣會漸漸消失。 (4)幼兒多數喜歡媽媽陪他一起上床入睡。這樣孩子會十分安心、愉快;在媽媽甜美的催眠曲下,安安穩穩地睡去。但要注意,不要養成從小抱著入睡的習慣。要培養成1歲時願意自己躺下入睡,2歲時能按時上床入睡,且不需父母陪伴,3歲後能自己上床蓋被,醒後下床穿上拖鞋。
小兒與成人同睡一被窩好嗎? 有的家長習慣讓自己的小孩與成人同睡一個被窩,認為這樣可以對孩子照顧得好一點。其實這是很不衛生的。 成人在社會上的活動范圍比兒童廣而多,傳染和攜帶各種病菌的機會也多,但是成人抵抗力較強,感染上或攜帶上病菌後不一定都發病。但如果成人和小孩同睡一被窩,就容易將身上的病菌傳染給小孩,小孩的抵抗力弱,就容易患這樣或那樣的疾病了。 另外,孩子和大人同睡一被窩,會使孩子吸收氧氣不足。人腦組織的需氧量很大,年齡越小,需氧量越多。如果大人摟著孩子睡覺,大人的呼氣會使周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睡眠中的孩子常常會因為腦供氧不足,而導致睡眠不穩,易做惡夢和半夜哭鬧,睡在父母中間的孩子會更嚴重。嬰兒長期在這樣的缺氧環境中睡眠,就會影響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嚴重者可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 此外,新生兒與成人同睡,因大人熟睡,有可能將手和被褥捂住小兒口鼻,導致窒息甚至死亡等不幸事故發生。 最好的辦法,是讓嬰幼兒單獨睡在可以靈活搬動的小床上。在大人不睡覺時,把小床放在潔靜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單獨放在一室;大人睡覺時,把小床搬到大床的一邊,以便夜裡照顧孩子。
嬰幼兒睡覺易醒是怎麼回事? 年輕的父母都對寶寶的睡眠十分關心,希望孩子有香甜的睡眠。可有些嬰幼兒特別容易於睡眠中醒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生理因素:由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神經的興奮與抑制功能不夠協調,易興奮,稍有外來的刺激則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嬰兒驚醒,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嬰兒的漸漸長大,神經系統的功能一步步完善,這種生理現象會自然消失。 (2)進食過飽:常言道:“胃不合,臥不安”。有的媽媽不管孩子餓不餓,睡前總要給加餐點心,致使小孩感到不舒服,影響睡眠質量;尤其是吃奶的嬰兒,有些媽媽習慣於喂著母乳伴寶寶入睡,結果導致孩子睡時食奶過量,腹脹易醒,醒後年輕的母親卻又立即用奶去安撫,結果形成惡性循環。 (3)疾病因素:小孩腸寄生蟲病是幼兒睡覺不穩的最常見的原因。如患寄生蟲病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足,出現貧血、易驚等症狀,早期佝偻病的小孩也常睡覺易醒。 (4)環境因素:小孩在睡覺時,室內光線過強,家人在看電視及大聲談話說笑均會干擾幼兒的正常睡眠,易於驚醒;小兒夜間易踢被子,或被子蓋得太厚太重,這都會造成孩子睡覺時過冷或過熱,引起幼兒煩躁不安、手腳亂動,這亦是睡覺易醒的常見原因。 (5)興奮過度:有的幼兒白天或睡前游戲玩耍過度,或聽了、看了驚險故事、電視。常可造成幼兒入睡困難;即使睡著了,智力發育較好較快的孩子也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常可在夢中驚醒。
夏季,孩子吹電風扇入睡好嗎? 盛夏,赤日炎炎,多數人使用電風扇來散熱、通風,以達到涼爽、舒適的目[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