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 90%的貧血屬於缺鐵性貧血,食療比藥物治療貧血更安全且有效。上述三種食物都有補脾生血之功,單用有效,三味合用,更能增強補血作用。 寶寶貧血多因喂養不當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馬占敏分析說,如今臨床上發現患缺鐵性貧血的孩子挺多的,與以往物質匮乏時孩子貧血不同,如今的孩子貧血,大多都不是營養跟不上引起的,而是由於家長的喂養方法不合理造成的,貧血的孩子大多症狀較輕,只需食補即可糾正。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1~4個月後,會出現生理性的貧血期,原因在於嬰幼兒生長發育很快,對鐵的需求量很大,而寶寶出生時經由母體而儲存的鐵,一般在出生3個月後消耗完,母乳或牛奶不能提供足夠寶寶需要的鐵,寶寶就很容易出現生理性貧血。
除了生理性貧血期,一些家長未及時給孩子添加輔食,也會導致孩子鐵攝入不足;或者,雖然攝入了一定量的鐵,但孩子生長發育速度過快,也會導致缺鐵性貧血。一些對牛奶過敏的寶寶,長期飲用牛奶也會誘發胃腸道慢性出血,從而導致貧血。
還有,一些寶寶飲食中不喜歡吃綠葉蔬菜、動物內髒,也會因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導致細胞核酸代謝障礙,誘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孩子貧血危害大應早預防
缺鐵性貧血會導致兒童智力發育落後和行為異常改變,嬰幼兒時期發生的缺鐵性貧血,甚至會導致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家長應當非常重視寶寶的合理喂養。“首先,由於母乳中的鐵嬰兒容易吸收,媽媽應當盡量選擇母乳喂養。如不能母乳喂養時,要盡量選擇富含鐵的嬰兒配方奶粉。”馬占敏提醒說,“其次,家長要注意在寶寶4~6個月時,適時適量為他們添加輔食。”
一般來說,肝、血、豆類、肉類(牛肉、羊肉、魚肉等)、綠葉蔬菜、杏、桃中含鐵比較多,綠葉蔬菜、肝、腎、酵母中葉酸含量較多。添加輔食時,應當遵從一種到多種、從少到多、從稀到稠的原則,按照寶寶的消化能力逐漸增加,每添加一種輔食應觀察3~7天,當寶寶有病或者天氣太熱時,應暫緩增加新品種。
鄭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部副主任醫師朱曉華也指出,稍小點的寶寶可以通過雞蛋黃和豬肝醬等來補充鐵,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適量添加肉泥、肉松或動物血來補充鐵。寶寶飲用鮮牛奶時,煮沸的時間不宜過長,避免葉酸、維生素b12等抗貧血因子的流失。
如果孩子貧血較重,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含鐵糖漿、小兒鐵鋅鈣顆粒、補血顆粒等藥物。 我家寶寶wbc-白細胞9.0x10^9/l rbc-紅細胞4.99x10^12l hgb-血紅蛋白83g/l hct-紅細胞壓積215ll/l mcv_平均細胞容積43lfl 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16.7lpg mchc_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387hg/l rdw-紅細胞分布寬度18.4h% plt-血小板265x10^9/l mpv-血小板平均體積11.2fl pct-血小板比容2.96ml/l pdw—血小板分布寬度16.1% 這樣是中度貧血
看寶寶是否貧血主要看hgb-血紅蛋白值,正常值應該在110以上,90-110屬於輕度貧血,70-90屬於中度貧血,70以下屬於重度。 二、造血器官反應
嬰兒期由於造血器官的功能尚未穩定,當造血需要增加時,往往骨髓外造血器官和組織呈增生性反應,回復到胎兒時期的造血狀態,出現肝脾和淋巴結不同程度增大(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外造血一般不增強),末梢血液中可出現有核紅細胞、幼稚粒細胞。
三、各系統症狀
(一)循環和呼吸系統這兩個系統的症狀是互相聯系的,貧血時,由於組織缺氧,可出現一系列代償功能改變,如通過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來達到增加運輸氧氣的能力(活動後更明顯)。體格檢查可發現心率加快,脈搏加強,動脈壓增高,有時可見毛細血管搏動。到重度貧血代償功能失調時,出現心髒擴大,心前區收縮期雜音,甚至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消化系統胃腸蠕動及消化酶的分泌功能均受到影響,出現食欲減退、惡心、腹脹或便秘等。偶有舌炎,舌乳頭萎縮等。
(三)神經系統常表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易激動等,腦組織嚴重缺氧可出現昏厥。年長兒可有頭痛、昏眩、眼前有黑點或耳鳴等。 一、病因治療:
治療貧血的原則著重采取適當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時候,原發病比貧血本身的危害嚴重得多(例如胃腸道癌腫),其治療也比貧血更為重要。在病因診斷未明確時,不應亂投藥物使情況復雜,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二、藥物治療:
切忌濫用補血藥,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症。例如維生素b12及葉酸適用於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於缺鐵性貧血,不能用於非缺鐵性貧血,因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維生素b6用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皮質類固醇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睾丸酮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三、輸血:
輸血主要的優點是能迅速減輕或糾正貧血。因此必須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症,如需大量輸血,為了減輕心血管系統的負荷過和減少輸血反應,可輸注濃縮紅細胞。
四、脾切除:
脾髒是破壞血細胞的重要器官,與抗體的產生也有關。
五、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來一種新的醫療技術,目前仍在研究試用階段,主要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之早期未經輸血或極少輸過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獲得治愈。 寶寶在4個月以前不易發生貧血,這是因為在出生前,媽媽已經給寶寶儲備了頭3-4個月生長所需的鐵元素。4月後就要從食物攝入鐵,如果食物中含鐵量不足,就會發生貧血,這是造成這一階段嬰兒貧血的主要原因。
知道了貧血的原因,我們就可以預防因為缺鐵而引起的貧血:媽媽在孕後期就要注意鐵的補充。孩子滿四個月後要及時按月齡添加含鐵多的輔食,先從菜水、蛋黃開始,以後逐漸添加新鮮菜泥、肝泥、肉泥及鐵強化食品(如強化米粉、奶粉)。當孩子能吃正常膳食時可將食譜擴大,增加黑木耳、紫菜、大豆及其制品、芝麻,多吃新鮮尤其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對於比較嚴重的缺鐵性貧血可以通過藥物來糾正。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