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導致孩子打架正文

什麼導致孩子打架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什麼導致孩子打架
 
孩子在三歲左右就開始學會罵人,再大一些,就會動手打人。這是他們最原始的攻擊方式和情緒發洩方式。一兩歲的孩子也會有意無意地吐出一些罵人的詞語,但這時大都是無意識的。到了三歲之後,就是有意識的了,家長和老師就應該注意孩子在這方面的惡性發展,幫助他們培養文明的舉止,使不滿情緒由合理的渠道渲洩出來。

  孩子打架罵人的產生原因是什麼呢?

  1、孩子打架罵人的行為是模仿學習來的。曾有一個家庭有一對雙胞胎,母親性格比較急躁,但她比較偏愛老大,因此對老大態度溫和,而對老二經常打罵,結果,老大以後對待小伙伴自勺態度也比較和睦,而老二則常常侵犯別人。由此可以看出父母自身行為在孩子身上的投射。

  2、孩子打架罵人的行為是矯寵的結果。有些家長,尤其是老年人,面對唯一的後代,非常溺愛,有時孩子哭鬧時,父母或爺爺奶奶會說:“別哭了,打爸爸(或打別人)!”有時孩子在發洩不滿時打家長,家長並未嚴加制止。這些行為都鼓勵、助長了孩子的打罵行為。孩子的打罵對象最初往往是家長,如果家長默許了,他們會在外面也為所欲為。還有些家長由於害怕自己孩子吃虧,當孩子在外面被打罵時就會對孩子說:“你真無用,下次他打(罵)你,你也打(罵)他,咱不能吃虧!”這樣一來,孩子就認為打架罵人是很正常“交往”行為,而不去嘗試更好的解決矛盾的方法。

3、過於壓制也會導致孩子打架罵人。哭鬧曾是孩子表示不舒服的標志,而打架罵人則是孩孑攻擊別人和渲洩不滿的手段。曾有人做過一項研究,一組兒童在幼兒園時期,嚴格控制他們的沖突產生,經常將快要打起來的孩子勸解開,讓他們打不成。結果,這組兒童在上小學後,經常打架。另一組兒童則不同,在幼兒園時,老師基本上不干涉一般的打架行為,讓孩子之問有適度的沖突。結果,上學後,這組兒童卻不怎麼打架了。說明孩子有些情緒需要通過攻擊他人來渲洩,如果一味地壓抑它,反而會起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孩子成長的一定階段.適度的打鬧是一種正常的發洩行為,不一定要壓制。

  4、打架罵人是孩子之間沖突的表現,往往關系越近的小、伙伴,發生沖突的頻率越高,因為關系越密切,對對方的要求也越多,但孩子並沒有足夠的理智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當遇到不滿時,就會用最直接、最單純的方式表達出來。

  另外一些原因是有些孩子想用拳頭來樹立自己的威信;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在家裡有不痛快的事就到學校去發洩;有些則是因為在外面受到挫折而在家中亂發脾氣。

不管是怎樣的原因,如果孩子到了7歲以後還經常發生打架罵人現象,家長和老師就應該注意矯正了,可采用下面一些方法。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講究文明用語,不要隨便口吐髒話和動手打人,更不要將自己的氣往孩子身上撒,對待孩子也要尊重、講民主。有的家長慣用“壞小子”、“討厭鬼”等來罵孩子,孩子不僅學會了這些罵人的話,也會變得相信自己就是這種人,而向不好的方面發展,破罐子破摔。

  其次,對孩子的打罵他人行為不要過度反應。有的家長聽到孩子罵人時,會氣得尖叫起來,那麼孩子的逆反心理會讓他們下次仍然嘗試這種讓大人生氣的表現方式。當然,面對孩子的打架罵人行為也不能視而不見,要嚴肅地告訴他你不喜歡他這樣,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應向受欺負的孩子道歉等等。

  第三,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當孩子生氣時,不知用什麼樣的詞語來表達,他們可能會選擇髒話。那麼,家長和老師要教孩子用合適的語言來表達。例如,孩子問:“如果別人罵我,我該怎麼辦?”告訴孩子可以說:“你要是再罵我,我就不和你玩了。”或者說:“你再這樣,我要告訴大人了。”等等,讓孩子學會講理,而不是罵人。

第四,適當地采取懲罰方法。一般孩子在發生沖突時,情緒都比較激動,用“隔離”、或“排除在外”的方法,使孩子的沖動冷靜下來,然後再對孩子講道理,這時他們才有可能聽得進去家長的話。

  第五,對孩子的進步表現進行獎勵。有些家長和老師在孩子表現老實時一言不發,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而當孩子打架罵人時才去關注他,這樣,有些孩子為了尋求大人的注意,就故意搗亂。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夠對孩子的好的表現及時表揚,孩子就了解了應該怎樣做才能使大人高興。

總之,家長和老師既要注意自身的模范作用,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將孩子引導到正常發展的道路上來。
 
獨生子女
 

7個月大的小寶寶吃什麼牛奶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